單位和個人有權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單位和個人有權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

  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昨天通過《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條例》規定,北京市構建多病種綜合監測和症狀監測網絡,建設完善位於口岸、機場、火車站等場所的監測哨點,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政府可採取停工、停業、停課等措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等行為將受罰。

  北京市成立市委領導的

  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機構

  關於應急指揮體制,《條例》明確,北京市成立中共北京市委領導的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機構,並根據應急工作需要設立辦事機構和專項工作機構,統一指揮處置特別重大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一般、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依法實施市、區分級指揮處置。北京市建立健全醫療防治、技術儲備、物資儲備、產能動員為一體的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體系。市、區人民政府制定和完善儲備目錄並動態調整;在醫療救治場所和儲備單位實施應急物資的實物儲備,完善動態輪轉機制;引導單位和家庭日常儲備適量應急物資。

  加強對不明原因異常健康事件的監測

  在應急準備方面,北京市構建多病種綜合監測和症狀監測網絡,建立健全覆蓋傳染病專科醫院,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發熱、呼吸、腸道門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門診以及診所、衛生室(所)、門診部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醫療衛生機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動態監測系統,加強對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的監測;建設完善位於口岸、機場、火車站、長途客車站、學校、食品集中交易市場、物流倉儲中心、零售藥店、醫療和生活汙水處理場站等場所的監測哨點;通過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企業及其服務平臺收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

  向政府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

  監測預警方面,《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系統;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完善多渠道監測哨點建設,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北京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負責職責範圍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常監測和信息報告工作。

  北京市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制度,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系統,建立健全網絡直報機制。

  執行職務的醫療衛生人員以及有關人員發現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線索的,應當依法將具體情況向本單位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報告有關情況可以通過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部門電話、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途徑。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

  政府可採取停工、停業、停課等措施

  應急處置方面,《條例》規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市、區人民政府依據相關程序並按照應急預案明確應急響應級別,依法採取十六項措施,並對應急響應級別和應對措施適時調整。

  這些措施包括:調集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治隊伍,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賓館、學校、展覽館、體育場館、交通工具及相關設施、設備;確定定點救治醫院、備用醫院、臨時救治和集中醫學觀察場所等;對病人、疑似病人及時進行救治,對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依法進行管理;組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實施人員健康狀況動態監測;合理使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追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源頭;實施交通衛生檢疫,對道路、交通樞紐和交通工具進行管控;停工、停業、停課,限制或者停止使用有關公共場所,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活動;嚴格進出京人員管理,實施社區封閉和居民出入管理等。

  不得洩漏和濫用

  疫情防控中獲悉的個人信息

  《條例》規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醫療衛生機構等應當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中獲取的個人信息採取保護措施,防止洩漏和濫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洩漏和濫用獲悉的個人信息。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保護個人信息的前提下,整合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方資源,發揮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通信等技術作用,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病原溯源以及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管理等提供數據支撐;根據應急工作需要,可以提供個人健康狀態查詢服務。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將受罰

  《條例》明確了法律責任,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有六項行為之一,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些行為包括編造、故意傳播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虛假信息,造成嚴重影響的;阻礙公職人員依法履行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採取的防疫、檢疫、隔離治療、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集中觀察等措施的;法定傳染病的確診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人或者密切接觸者,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運輸工具,造成他人被傳染或者被隔離、醫學觀察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等。(記者 李澤偉)

相關焦點

  • 北京: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政府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
    條例規定,本市將建設完善位於口岸、機場、車站、學校、批發市場等場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哨點。任何人有權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緊急情況可越級報告,對非惡意的不實報告不予追究責任。同時,各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對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醫療衛生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給予補助、補貼,對在應急處置中傷亡的人員及其家屬給予救助、撫恤。
  • 重慶擬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立法:單位和個人有權反映相關隱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受到一次重大挑戰。12月2日,在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重慶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請審議。這意味著,重慶市將迎來一份公共衛生領域的專項地方性法規,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部門職責、防控制度、個人義務等方面的規範將更為完善,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將得到更好保障。
  • 蚌埠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3.3 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隱患,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其他有關單位,主要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單位、與群眾健康和衛生保健工作有密切關係的機構,如檢驗檢疫機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環境保護監測機構、教育機構等。(2)責任報告人履行職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個體執業醫生。
  •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3.3 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
  • 北京將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情況緊急可越級報告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依據草案,北京擬規定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緊急時,可以越級報告。此外,北京還將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社會報告、舉報制度,將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作為統一的社會報告、舉報電話。
  • 菖蒲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院長親自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 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濟南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
    二、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在本市區域範圍內發生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控制工作。  三、工作原則  (一)預防為主  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和防範,及時發現並排除隱患,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 如何制定學校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把握住這4點
    「兩案九制」:開學準備工作方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學生晨檢、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病因追蹤 報告制度,複課證明查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預防接種證查驗制度,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換氣、消毒制度。)
  • 備考資料-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上報?
    當我們遇到這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該如何處理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什麼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 菖蒲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基本醫療衛生-嶽西縣...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院長親自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 「臨床醫務人員」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
    臨床醫務人員是公眾健康的「守門人」,是疾病監測的前哨和法定傳染病的責任人報告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由於多數病人到醫療機構求醫而發現的,因此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參與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管理: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其他專業機構指導下,協助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排查,收集和提供風險信息,參與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制(修)定。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求援...
    ,組織協調醫療衛生救援機構、應急救治隊伍迅速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傷員轉送、院內救治和傳染病預防控制等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和救治等情況進行評估,分析突發公共事件發展趨勢,提出應急處理工作建議,及時向省政府和衛生部報告醫療衛生救援情況。
  •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分四個級別
    日前,市衛健委、市教育局聯合發布了《大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預案》適用於各級各類學校(託幼機構)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學校師生身心健康損害的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影響學生員工身體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 嶽陽縣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三、預防和預警機制(一)預防預警信息建立暢通的信息傳輸渠道和嚴格的信息上報機制,完善快速應急信息系統。1、信息報送原則(1)迅速:最先發現或接到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的單位和個人應在第一時間內向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報告,不得延報。(2)準確:信息內容要客觀翔實,不得主觀臆斷,不得漏報、瞞報、謊報。
  • 四川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 何為Ⅰ級響應?
    Ⅱ級響應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
  •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意味著啥?
    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連日來,湖南、廣東、浙江、湖北、江蘇、河北等省份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那麼,究竟什麼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我國於2006年發布的《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表明,該應急機制適用於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 涼城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自然和社會條件特殊,境內多草原林地和能源化工等工礦企業,陸路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公共安全形勢日趨嚴峻。除沿海地區特有的風暴潮、海嘯、颱風等海洋災害外,其它各類突發事件都有可能發生。特別是農牧業旱災、雪災、沙塵暴、草原森林火災、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動物疫情及工礦和交通安全事故隱患較多,預防、預測和救援難度較大。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地方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對突發公共事件和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要作出快速反應,採取果斷措施,及時有效地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擴大,避免引發次生、衍生災害。   (5)整合資源,加強協作。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體系建設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避免重複建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通力合作,信息共享,積極配合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 貴州安順:做好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工作是教育行政部門的...
    早在2004年2月,教育局就率先在全省下發了《關於認真執行安順市學校衛生工作管理責任、責任追究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規定》(安市教通[2004]8號)。    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有關負責人員,是學校衛生工作有關管理法規的具體執行與實施者,其認識與執行能力,是制約學校衛生工作各項要求可否具體落實的關鍵。
  • 滬九直通車金華段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預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安部、鐵道部、衛生部、海關總署五部委聯合印發的《京九、滬九直通車運行途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預案》(國質檢衛聯〔2004〕176號)和《京九、滬九直通旅客列車突發事件處置辦法》(鐵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