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起草了《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草案」)及說明,從即日起至6月28日公開徵求意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
依據草案,北京擬規定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緊急時,可以越級報告。此外,北京還將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社會報告、舉報制度,將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作為統一的社會報告、舉報電話。
上述說明指出,條例草案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源性疾病、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條例草案包括總則、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應急保障、法律責任和附則,共7章57條,擬規定的內容包括明確黨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完善制度措施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準備和監測預警能力,規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關鍵環節等。
單位和個人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經查證屬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發揮重要作用的,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給予獎勵;對非惡意報告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追究責任。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市或者區政府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明確應急響應級別。預案啟動後,指揮機構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響應級別,組織制定應急處置方案,指揮應急處置工作。應急預案啟動後,市和區人民政府按照應急處置方案,確定定點救治醫院、隔離場所、方艙醫院、集中醫學觀察場所。按照分類救治、全流程管理原則對傷病員進行救治和康復,對疑似傳染病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進行轉運、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對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開展病原學和治療方案研究;及時發布行業和基層指導規則;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健康監測、診斷、篩查、轉診和就醫指導。
市和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在應急響應終止後,及時組織專家和有關專業機構開展調查、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對監測預警、信息報送、應急決策與處置等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必要時組織復盤演練,制定改進措施,修訂完善相關應急預案。
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為2020年5月29日至6月28日。在此期間,歡迎市民朋友登錄市衛生健康委網站:http://wjw.beijing.gov.cn,在網站首頁「政民互動」下「民意徵集」板塊中查看草案及說明,並通過以下方式反饋意見建議:
(一)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zcfgc@wjw.beijing.gov.cn。請在電子郵件主題註明「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字樣。
(二)通過信件郵寄至市衛生健康委政策法規處(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棗林前街70號,郵政編碼:100053)。請在信封上註明「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字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