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基本醫療衛生-嶽西縣...

2020-12-13 嶽西政府網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加強和規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安慶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嶽西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3、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鎮所有醫療人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院長親自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3)依法規範,措施果斷。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範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重視開展防範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培訓,要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二、組織機構和部門職責

  1、組織機構

1.1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負責領導、指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組長由院長擔任。具體如下:

 長:儲國松

副組長:張其應  方林生  朱成舜

 員:吳勝林  王啟華  劉愛芳 黃道俊  程滿平  蔣躍華雷文哲 儲鵬飛 林銀華

  1.2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防疫科,防疫人員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負責預案的制定、修改,負責應急處理準備和應急措施的落實。

  1.3成立應急處置工作小分隊

成立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小分隊,具體如下:

1)醫療救治小分隊:

     隊長:方林生

     成員:王啟華  劉愛芳 蔣躍華 雷文哲 儲鵬飛

2)流行病學調查及衛生監督小分隊:

     隊長:朱成舜

     成員:吳勝林  蔣躍華  林銀華

3)後勤保障小分隊:

     隊長:朱成舜

     成員:黃道俊  程滿平

4)消殺小分隊:

     隊長:朱成舜

     成員:吳勝林  林銀華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職責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責任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領導和指揮。相關科室人員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負其責,做好職責範圍內和領導小組臨時交辦的工作。

   領導小組負責制訂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技術方案,建立監測點及監測網絡,及時掌握事件動態,加強人員培訓,落實救治措施,做好傳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對事件現場進行衛生處置,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控制措施及監督措施,開展健康教育,保護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擴散,確保在縣衛生局的統一指揮下,衛生防病和醫療救護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三、監測與報告

  1、監測

  建立健全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體系,完善鄉、村兩級報告網絡。 以村為單位,設立公共衛生綜合監測點。每個村衛生室主任為專門報告人,作為信息網絡的指定信息員,具體承擔監測點的監測報告工作,並根據工作需要實行定期零病例報告制度。當出現不明原因疾病,常見病治療無效或效果不良,疾病發病或死亡增多、職業危害和食物中毒等異常現象時及時報告。中心衛生院保證信息暢通,疫情直報網絡要保持24小時通暢。

  2、報告

2.1.責任報告人和責任報告單位

   全鎮所有從事醫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均為責任報告人。所有醫療機構均為責任報告單位。

  2.2報告程序和時限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我鎮發生後,責任報告人要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進行報告。對發現的各種公共衛生異常現象要以最快方式向中心衛生院報告。中心衛生院接到報告後,立即向衛生局報告,並根據衛生局指示,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對報告內容的可靠性進行核實和初步判定。如果明確不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核實後24小時內向衛生局報告文字材料備案。

2.3報告內容

  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規定的內容進行報告。當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發生放射源出現工作異常或者丟失,可能危及公眾身體健康;發生多例相同症狀不明原因死亡等有關情況,應初步報告事件發生的地點、發現事件的過程和人員、病例的基本情況、主要臨床症狀與體徵、可能因素等,並根據工作進展及時報告,當事件結束後進行結案報告。

四、預測、預警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

  國家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重大(Ⅱ)、較大(Ⅲ)和一般(Ⅳ)四級。

  1.1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疫情有擴散趨勢。(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疫情有擴散趨勢。

  (3)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4)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5)發生跨地區(香港、澳門、臺灣)、跨國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

  (6)其他危害特別嚴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2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

  (1)1個縣()範圍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關聯的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縣()

  (2)腺鼠疫發生流行,1個市()範圍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或流行範圍波及2個以上市()

  (3)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霍亂在1個市()範圍內流行,1周內發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個以上市(),有擴散趨勢。

  (5)乙類、丙類傳染病疫情波及2個以上縣(),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尚未造成擴散。

  (7)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以外的地區。

  (8)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9)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用藥出現人員死亡事件。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並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內人員感染或死亡的。

  (13)其他危害嚴重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3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

  (1)發生肺鼠疫、炭疽病例,1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5,流行範圍在1個縣()行政區域以內。

  (2)腺鼠疫發生流行,1個縣()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連續發病10例以上,或波及2個縣()

  (3)霍亂在1個縣()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10-29,或波及2個以上縣(),或市()級以上城市的市區首次發生。

  (4)1周內在1個縣()行政區域內,乙、丙類傳染病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1倍以上。

  (5)1個縣()行政區域內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或出現死亡病例。

  (7)預防接種或群體性服藥出現群體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

  (8)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49,或死亡4人以下。

  (9)()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4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Ⅳ):

  (1)腺鼠疫在1個縣()行政區域內發生,1個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10例。

  (2)霍亂在1個縣()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9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99,未出現死亡病例。

  (4)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9人以下,未出現死亡病例。

  (5)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預測和評估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和評估主要有縣衛生局組織專家進行,根據事件級別,啟動響應。

  3、法定傳染病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

經衛生部和省政府授權,省衛生廳為全省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的責任部門。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發布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五、現場處置

  1、現場處置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指揮,各司其職,密切協作,快速反應,高效處置,最大限度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的健康危害和影響。

  2、現場處置職責與分工

  2.1領導小組的職責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在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負責現場處置、救護的全面工作。並接受當地政府的統一指揮。

  2.2各小分隊的職責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工作小分隊承擔現場處置工作任務。包括現場調查、現場汙染物處理、標本採集、環境消毒、消殺滅、病人救護和轉運與隔離等。負責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中心衛生院要接受衛生局和鎮政府的統一指揮和派遣,組織醫護人員主動及時到達現場,參加醫療救護工作。嚴重汙染區外圍的消殺滅工作;社會動員,群防群治;監測和後續處理等工作任務。

  3、工作程序

  3.1現場處置工作程序

  (1)快速調查確定可能病因,對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進行分類,確定疫區和目標人群。

  (2)根據自然環境因素確定可能的汙染範圍,及時做好病人救治、轉移和人群疏散工作,開展健康教育和社會動員,群防群治,儘可能減少危害。

  (3)對救護人員、流調人員和物資的需求做出評估和調用。

  (4)經過事件緊急處理,疫情消除後,進行後續監測,直至消除危害。

  3.2醫療救護工作程序

  參照《嶽西縣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有關內容執行。

  (1)視傷亡情況設置傷病員分檢處。

  (2)對現場傷亡情況的事態發展做出快速、準確評估,包括: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人數及種類;傷員主要的傷情、採取的措施及投入的醫療資源;急需解決的醫療救護問題。

  (3)指揮、調遣現場及轄區內各醫療救護力量。

  (4)向衛生局和鎮政府匯報有關情況並接受指令。

  (5)在現場醫療救護中,依據受害者的傷病情況,分別以藍、黃、紅、黑四種顏色對輕、中、重、死亡人員作出標誌(分類標記用塑料材料製成腕帶),扣系在傷病員或死亡人員的手腕、腳踝或其它明顯部位,便於醫療救護人員辨認並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6)現場醫療救護過程中,本著先救命後治傷、先治重傷後治輕傷的原則,將經治傷員的血型、傷情、急救處置、注意事項等逐一填寫傷員情況單,並置於傷員衣袋內。

  3.3傷病員運送工作程序

  傷病員經現場檢傷分類、處置後,要根據病情向上級醫療機構分流。傷病員分流原則如下:

  (1)接受傷病員的醫療機構,由衛生局指定。

  (2)傷病員現場經治的醫療文書要一式二份,及時向衛生局匯總,並向接納傷病員的醫療機構提交。

  (3)運送傷病員途中需要監護的,安排醫療人員護送。

  3.4現場情況報告程序

  由組長匯總各方面信息,負責向衛生局和鎮政府報告現場情況,以保證上報信息準確可靠。

  4、現場技術措施與後勤保障

  4.1技術措施

  現場處置的技術措施參照衛生部有關技術方案執行。

  4.2後勤保障統一調配,統一指揮,快速、準確、高效配合現場工作。

  4.3現場通訊

  建立運行良好的通訊網絡,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及時、準確通報信息。

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保障

  1、組織保障

  中心衛生院要建立健全高效、統一的組織保障體系。全鎮醫療從業人員必須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險性和可能性給予充分的認識,在思想上、組織體系上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準備。

  2、經費、物資保障和後勤管理

  2.1經費保障和物資儲備

  本院要保障一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經費,並儲備應急的物資。物資儲備種類包括:藥品、疫苗、醫療衛生設備器材、試劑、傳染源隔離及衛生防護的用品和應急設施。

  2.2通訊與交通保障

  各應急工作處置小分隊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必要通訊設備和交通工具,保障應急信息暢通,及時有效處置。 

  3、技術保障體系

  3.1技術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工作小分隊的技術水平和整體應急反應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相關技能和個人防護專業培訓。適時組織有針對性的模擬應急演練。對全鎮醫務人員開展相關業務培訓,提高報告、識別、調查與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3.2資料收集與利用 

  建立健全監測系統,保證收集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提高前期預警能力。必須加強常規傳染病和重點傳染病的疫情監測、化學中毒、食物中毒監測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系統的管理,保證監測系統的完整性、及時性、敏感性、特異性。

  4、健康教育與社會動員

要與宣傳部門密切配合,充分利用電視臺、黑板報及其它宣傳工具,對公眾有針對性的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安全、自救、互救以及衛生防病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

5、嚴明紀律,責任到人

    嚴格執行縣衛生局紀律,強化責任意識,嚴格執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結果評估與善後處理

  1、評估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完畢後,要對處理過程與結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與教訓。通過科學評價提出處理類似事件的改進意見、建議。

  2、獎勵與處罰

  對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處理過程中負有失職責任的人員按有關法律和規定嚴肅處理。

  

 

 

 

                                                                                      菖蒲鎮中心衛生院

                                                                                       2010520

相關焦點

  • 菖蒲中心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安慶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嶽西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院長親自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 蚌埠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2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及國家和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預案,制定本預案。
  •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2  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和《南通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 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濟南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
    為及時、高效、妥善處置發生在我市區域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好醫療救護工作,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與健康,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市衛生局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庫專業委員會提出的建議進行分析、判斷,決定啟動B級和C級預警機制,經市政府批准啟動A級預警機制。中心日常工作由市衛生局疾病控制處和醫政處具體負責。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啟動後,即成立相應指揮機構,有關部門及人員必須按照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分工進入應急狀態。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求援...
    》和《甘肅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按照《甘肅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執行。省衛生廳衛生應急辦公室負責醫療衛生救援日常工作。  各市州、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相應的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轄區內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預案規定,協助衛生部門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目的:為了積極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醫院廣大職工及就醫患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促進醫院和諧發展。2.定義:突發事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3.範圍:適用於全院範圍4.
  • 涼城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縣直有關單位要在縣總體應急預案的指導下,制定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專項應急預案)、突發公共事件部門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部門應急預案)、其它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公共事件保障方案(以下簡稱保障方案);各應急救援隊伍(以下簡稱急救隊)要制定具體行動方案和操作手冊。各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其它應急預案和保障方案以及急救隊的行動方案均為縣總體應急預案的基本內容。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 嶽陽縣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八、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一)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等級確認與劃分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教育系統實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按嚴重程度,從高至低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 《高溫中暑事件衛生應急預案》
    三、各地衛生部門要自2007年8月1日起認真做好高溫中暑事件的監測、報告工作,並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絡直報系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子系統中的「其它公共衛生事件」一項報告高溫中暑病例。    四、各地衛生部門要認真做好高溫中暑病人的醫療救治工作和各類因高溫氣象條件引發的危及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衛生應急處置工作。
  • 天津進一步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長效化制度化...
    昨日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天津將對照《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按照「人有我無、全面吸納,人優我有、汲取借鑑」的原則,從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民營醫療機構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行醫等方面,進一步健全完善長效化、制度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 8200餘人參加2019年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
    衛生健康部門接到海關通報後,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和同級政府;疾控人員到達機場核實疫情,旅客相關標本送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疾控中心」)覆核;傳染病專用救護車抵達機場,將感染者和家人送往醫院……  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是2019年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中的片段。
  • 湖南省教育廳、省委教育工委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8、學校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8.1 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等級確認與劃分   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教育行政部門實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按嚴重程度,從高至低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 王獻軍代表: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能力
    王獻軍代表——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能力■楊思聰  解放軍報記者  李建文習主席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 補短板 堵漏洞 強弱項 天津進一步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天津市衛健委獲悉,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制度建設方面及時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本市將對照《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按照「人有我無,全面吸納;人優我有,汲取借鑑」的原則,圍繞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分四個級別
    日前,市衛健委、市教育局聯合發布了《大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預案》適用於各級各類學校(託幼機構)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學校師生身心健康損害的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影響學生員工身體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 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 3分類分級  本預案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突發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自然災害。
  • 「臨床醫務人員」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
    臨床醫務人員是公眾健康的「守門人」,是疾病監測的前哨和法定傳染病的責任人報告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由於多數病人到醫療機構求醫而發現的,因此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參與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管理: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其他專業機構指導下,協助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排查,收集和提供風險信息,參與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制(修)定。
  • 滬九直通車金華段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預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安部、鐵道部、衛生部、海關總署五部委聯合印發的《京九、滬九直通車運行途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預案》(國質檢衛聯〔2004〕176號)和《京九、滬九直通旅客列車突發事件處置辦法》(鐵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