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爸爸這麼說話,我就讓他哪兒來的就去哪兒

2020-09-24 凡心舍

撰文:Ethan

編輯:暴怒蘿莉


徵集「煩惱」

凡心舍長期徵集大家的「煩惱」:

如果你在生活中面臨一些困擾,或者有心理學相關的疑問,可以在微信公眾號留言。我們將選取合適的留言,在下一次發文時公開解答。

*涉及個人信息將嚴格保密


近年網上熊孩子的英勇事例層出不窮,讓大家頭疼不已,輿論紛紛責備家長對孩子放縱太過。

但最近「軍事化」管理孩子的「熊爹」楊爍,在《一起出發吧》(原名爸爸去哪兒)節目中的「突出」表現,又遭到了網友的口誅筆伐。

家長也是難,左右不是人。

兇狠中帶著一絲絲迷茫

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呢?

孩子確實是需要家長教育的,嚴厲也並不能說是一種錯誤,但表現嚴厲的方式和方法非常重要。

楊爍這個熊爹會招來全網黑,便是因為嚴厲的方式方法踩了大家雷區。

我們不妨先來一起看看熊爹秀的一系列迷之操作:

選房剛開始,熊爹就表現出對1號房有一種迷之執著(因為近?),對小楊童鞋展開了三連懟。

那5號不是我的幸運數字啊

結果就是年幼的楊雨辰一臉懵,看這逐漸僵硬的笑容,心中應該是萬馬奔騰。

往好想,也許熊爹本意是想溝通和協商,但是語氣和方式就讓孩子不知所措了。

Tip1:溝通時儘量不要搞「言下之意」

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當一個成年人來看待,用對待成年人的方式和孩子講話這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可以培養孩子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

但是孩子始終是孩子,比如你板著臉開一個玩笑,或者誇獎的時候也採取「黑臉」的方式,會給孩子傳遞一個矛盾的信號,孩子只會一臉問號。

小孩子不能完全通過語意的分析去理解家長的意圖,和小孩子講話不要靠「言下之意」,孩子領悟到的言下之意,更多的是和家長的態度有關,而不是和內容有關。

孩子到8歲左右,才可以做到對文字表面的意思進行推理,而理解他人的意圖是更複雜的推理,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好。

所以和孩子的溝通的時候,態度和內容需要一致,傳達的意圖需要明顯。

以上面的情況為例,如果希望小楊能夠協商處理,可以直接詢問

「爸爸想去1號房,我們能商量一下嗎?」

如果希望小楊進行一些分析思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可以表達:

「你選的時候多考慮一些別的因素」

「除了幸運數字以外,還有什麼別的原因嗎」

同時可以告訴小楊童鞋家長的思維過程,為什麼希望孩子這麼做:

「我讓你再想想是因為我想你考慮一個合理一些的選擇」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年紀還小的孩子並不能給出一個讓家長非常滿意的答案

這樣的引導也並不是為了讓小孩子變的「早熟」,而是為了讓小孩子明白家長的意圖,並且引導一種思考方向去解決當前問題。

以此達到啟發小孩考慮不同角度的目的,避免孩子惶惶不安的止步於困惑家長的態度。

而接下來行進的路上,小楊雨辰的日子也不好過。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這一串反問的暴躁語氣。

熊爹顯然對於小楊的表現不滿意,想要小楊更加的「像個男人」。

Tip2:矯正孩子的習慣是個緩慢且需要耐心的過程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習慣,因為覺得好的習慣是影響孩子一生的。

所以看到自己孩子有一些壞習慣時特別的著急,也會急於想要糾正過來。

但小孩子的習慣其實是跟隨父母的,來源於基因的遺傳和對於家長的模仿。

習慣之所以稱為習慣,就是因為這不是一個主動的行為,修改一個習慣意味著用意識去逐漸修改無意識的行為方式。

這個過程相當於習慣行為 → 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做法 → 修改→一直到新的習慣完全替代了舊的習慣。

對於小孩子來說,主動意識到自己正在進行一個錯誤的操作是很難的,這個提醒基本是靠家長完成。

這個過程的本質就是一個重複糾錯的過程,所以,嚴厲也是可以的,但不能指望一次教育就發生改變。
一次就發生改變的情況會存在於一些極端的手段當中,比如嚴厲的體罰等等,但這些方式一定會給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

在這個過程當中,考驗的其實是家長的堅持和耐心,因為家長很容易陷入到孩子「屢教不改」的暴躁當中,這裡家長不妨想一想自己改一個習慣是多困難的事。
所以比較簡單的辦法是:看見一次,就用正常的態度糾正一次,並且提醒孩子自己也嘗試記得修改就可以了。
如果有更多的精力,還可以試著和孩子交流這些習慣所代表的想法,比如:

「你這麼做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

「這麼做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了解孩子的這些想法也有助於更具有針對性的解決。

小楊童鞋所選的五號房需要走很遠,小楊事先並不知道,一路怒氣未消的熊爹又開始了迷之操作。

在熊爹「威脅」下,在高海拔山路碎步小跑的小楊童鞋還要遭受親爹一路火花帶閃電的嘲諷。
終於到了房內,天真的小楊以為終於結束了,然而熊爹最後又來了這麼一出。

看到這裡不由的笑出了豬聲,小楊童鞋太慘了,都要哭了。

熊爹的用意也許是希望小楊通過這個事情,能夠學習承擔自己的選擇的結果,並學到在未來生活中,應該如何應對同樣的場面。

但小楊一路累的半死又遭遇多重打擊之後顯然是理解不到的。

Tip3:講道理也要考慮當時的情境

在和小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小孩子首先接觸到的是家長的情緒和態度,而接觸到負面態度之後,小孩子會聯繫自己的行為進行理解什麼樣的行為受到獎勵,什麼樣的行為受到鼓勵。

如果小孩子接觸到的情緒無法被理解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大的困惑,並且進行負面的歸因,只能留下「我自己不好」或者「爸爸不喜歡我」的印象 。

希望小孩子理解道理,需要通過匹配的情境。

通過一些細微的事情成年人可以總結出抽象的道理,然而這是小孩子做不到的。

小孩子能夠總結出來的道理通常是直白明了的。

就像上面的例子,號碼的選擇是隨機的,小楊一開始並不知道5號房在最遠。

在孩子的視角,這個「選擇號碼」的情境和熊爹想表達的抽象道理之間聯繫很弱。

而且熊爹在過程中採用了反問、嘲諷等等方式,小楊感受到了這些方式傳遞的不滿情緒,但無法準確理解爸爸情緒產生的緣故。

於是小楊很困惑自己哪裡錯了,只能本能的執行熊爹曾經告訴自己「選1號」這個表面命令,但不能夠去體會和總結這背後其他更曲折的緣故。

所以如果希望小孩子能夠理解一些道理,必須要選擇適合的情境指出具體情況,並且加以引導。

比如詢問:

「5號房在最遠怎麼辦?」

如果孩子回答不想走,那麼繼續引導的方式是:

「那這個房間是你自己選擇的,應該怎麼辦?」

如果希望引導孩子處理同類問題,那麼可以詢問

「下次你選1號又在最遠怎麼辦呢?」

如果希望表達孩子做法的不滿意,甚至可以直接表達:

「這個做法我很生氣」

「還有沒有別的做法」

「你想想怎麼樣做是正確的?」

等等。

這個引導的過程除了啟發孩子自己思考以外,同時也是確認孩子最後得到的答案,是家長想要傳遞的內容。

熊爸的迷之操作被罵上了熱搜,也不能排除是節目效果,因為熊爸在整個節目當中也有不少體貼的內容,卻沒有被輿論完全的展現。

通常我們會用「嚴父慈母」來形容一種我們對於傳統教育的理解,是因為父親這個角色在傳統裡代表著一種權威,需要教導孩子處事的「邊界」在哪裡,越過這個邊界就要受罰而講道理和做安撫的一般是媽媽。

父親這個角色,往往也不善於說好話,所以很多孩子在這種教育方式下要花數年、數十年才能去理解父親的用意。

同時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小孩行為會有點束手束腳,和家長也容易存在隔閡和代溝。

但這種教育方式也有好處,就是小孩子做事會比較有分寸

不過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處於「過分關注」的狀態生怕自己一時失察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遺憾,所以力圖去尋找一種「最好」的教育方法。

其實大可不必。

教育孩子是個持續終生的動態過程,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即使出現一些行為偏差或者家長認為的「問題」,及時的調整和修正教育方式是完全可以改善孩子行為的。

最重要的是,每個孩子和家庭有各自的特點,教育方式的選擇不能生搬硬套,因人而異的選擇一種合適自己家庭的方式可能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爸爸去哪兒了?
    爸爸去哪兒了?爸爸媽媽給我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麟兒。可是,我一直待在媽媽身邊,爸爸去哪兒了?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那個熟悉的聲音就一直和我說話,現在我準備好和你見面了,你在哪兒呢?媽媽告訴我,老爸去「打怪獸」了,好厲害啊,好想快點見到英雄老爸!爸爸的心裡話麟兒,你好,我是你的爸爸,黃逸欽。
  • 柳傳志:我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柳傳志:思考其實是勤奮裡邊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事,都能歸結到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上,就是你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要到哪兒去就是每個人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方向,或者是目標,要往那兒去。你是誰也很重要,如果不了解你自己,就不會知道你有沒有能力達到這個目標。一個人的機遇,就是你從哪兒來的問題。因為我趕上中國改革開放這麼一個大環境,你想想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我們怎么正好趕上這一波,這真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覺得運氣、天賜的機緣佔到60%以上。
  • 爸爸,你去哪兒了?
    父親一直記掛著自己的故鄉,也很想帶著我去他的故鄉看看。 可是,一直未能如願。 爸爸,你去哪兒了?是你一個人回樅陽老家了嗎? 跪哭在父親的靈前,拉我起來的長輩和平輩大多會說同樣一句話:「你是個孝子,已經盡到了最大努力。「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個不稱職的兒子!
  • 滕華濤:《爸爸去哪兒》不會擾亂電影市場
    「一部花5天時間拍攝的綜藝節目升級版居然這麼火,這樣的電影市場讓人覺得悲哀。」  影評人「暗夜騎士」表示:「電影市場居然要靠一個電視節目來餵飽,這說明中國電影工業本身已經差到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了。」一些激進的影迷甚至在網絡上喊出了「《爸爸去哪兒》滾出電影圈」,並形成微博熱門話題。
  • 《爸爸去哪兒4》阿拉蕾崔雅涵真實身份大揭秘
    阿拉蕾是一個乖錢懂事的小女孩 ,說話幽默風趣,可謂是東北抗巴子二把手哇!在《爸爸去哪兒》中與擊劍運動員,董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稱董力爸爸。一次別人問阿拉蕾,說;「阿拉蕾,你董叔叔去哪兒了?」阿拉蕾回答;是董爸爸,不是董叔叔。可見她與董力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
  • 聆聽爸爸去哪兒大電影主題曲《寶貝去哪兒》歌詞句句透露溫情
    《寶貝去哪兒》是kimi,陳若儀,cindy,葉一茜,石頭,李燃,angela,李湘,天天,寇靜共同合唱的一首歌曲,由滿江作詞作曲,爸爸去哪兒電影版的主題曲。由滿江作詞作曲,爸爸去哪兒電影版的主題曲。《爸爸去哪兒》背影版宣傳片之森林篇由天娛傳媒、藍色火焰、光線傳媒聯合出品的親子真人秀電影《爸爸去哪兒》親親上映。繼父子旅行後,五個寶貝們「撇下」老爸,牽上媽媽們的手「秘密出發」,為影片錄製了一支全新主題曲《寶貝去哪兒》。
  • 讓孩子愛不釋手的繪本2:《我爸爸》和《爸爸去哪兒了?》
    今天我們繼續來給大家推薦繪本,今天推薦的是我兒子喜歡的爸爸系列繪本。這個時期《我爸爸》在我兒子心中的排名絕對已經超越了《蛤蟆爺爺的秘訣》。那個時候我又給我兒子買了《我爸爸》的英文原版繪本,所以晚上我給他讀英文版的《我爸爸》。姥姥、姥爺白天給他讀中文版的《我爸爸》。讀到後來,等他爸爸從國外回來的時候,他已經可以自己給爸爸講《我爸爸》了。
  • 柳傳志深度反思:我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柳傳志:思考其實是勤奮裡邊最重要的因素  所有的事,都能歸結到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上,就是你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要到哪兒去就是每個人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方向,或者是目標,要往那兒去。  你是誰也很重要,如果不了解你自己,就不會知道你有沒有能力達到這個目標。  一個人的機遇,就是你從哪兒來的問題。
  • 滕華濤談《爸爸去哪兒》電影版:三觀正確
    電影《爸爸去哪兒》成為今年電影市場的一匹黑馬,該片上映5天累計票房已達4.23億元,突破5億大關指日可待。票房飄紅的同時,《爸爸去哪兒》也飽受外界質疑,有人認為這片根本不算電影,還有人明確表示,5天就拍完肯定是粗製濫造。日前,該片監製滕華濤接受了記者的電話採訪。
  • 《爸爸去哪兒》導演滕華濤:真人秀電影不是主流
    春節假期,從電視螢屏躍上大銀幕的《爸爸去哪兒》成為票房的最大黑馬,上映首日刷新了《私人訂製》8000萬的2D國產片首日票房紀錄,場均觀眾超110人,之後一路高歌猛進。影片的監製正是曾經創造過《失戀33天》奇蹟的導演滕華濤,本想變成「白馬」的他這回再度成為「黑馬」,對此,他十分清醒地表示,《爸爸去哪兒》的成功只是個別現象。  記者:擔任這部影片監製之前,對這部電影有多高預期,想過電影版會這麼火爆嗎?  滕華濤:一開始想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就已經估計到會有不少質疑,我想到大家會說這個不像電影。
  • 爸爸去哪兒
    從臨危受命的那一刻起,我們顧不上回家一趟,去看看還在熟睡的孩子,去親吻他稚嫩的臉頰。透過窗戶,通過視頻,你問:爸爸,你去哪兒呀,怎麼還不回家?我說:爸爸在工作,要聽媽媽的話。那頭,你依舊可愛天真。這頭,我已經眼角溼潤。
  • 《爸爸去哪兒7》要來了?芒果臺為什麼如此執著於「爸爸」系列
    自從親子綜藝被限制之後,感覺《爸爸去哪兒》這檔綜藝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可怎麼突然又聽說《爸爸去哪兒7》又要來了?這可不是網友的謠傳,主持人李銳都已經行動起來了,有網友拍到了李銳帶著幾個家長和孩子在外錄製綜藝的畫面,同時,李銳自己還放出了視頻,直接喊話「寶爸們」,不就是暗示著《爸爸去哪兒》要來了嗎?
  • <爸爸去哪兒>監製滕華濤:真人秀電影談不上擾亂市場
    該片監製滕華濤近日接受了採訪,他認為,對於《爸爸去哪兒》是不是電影的質疑可以商榷,但「擾亂電影市場」的罪名有點大。  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結束後,製作方趁勢拍攝了同名電影版。該片自去年11月底立項,12月初開拍,今年1月31日正式公映,拍攝時間5天,後期製作時間一個多月。
  • 《爸爸去哪兒》的軒軒長大了,直發的他撞臉丁一宇,還變成了學霸
    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帶火了很多的星二代萌娃,例如大方懂事的多多、暖男安吉、混血諾一等,他們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除了這幾個萌娃之外,在《爸爸去哪兒》第三季裡,留著小捲髮、臉蛋圓乎乎的軒軒也讓觀眾記憶深刻。
  • 爸爸去哪兒6什麼時候播 爸爸去哪兒為什麼延播嘉賓都有誰
    爸爸去哪兒6什麼時候播 爸爸去哪兒為什麼延播嘉賓都有誰時間:2019-08-31 23: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爸爸去哪兒6什麼時候播 爸爸去哪兒為什麼延播嘉賓都有誰 《爸爸去哪兒》可以說是中國真人秀節目的鼻祖了,從2013年至今,《爸爸去哪兒》已經播出了五季,
  • 爸爸去哪兒2費曼:我有恐懼症和焦慮症
    爸爸去哪兒系列綜藝將許多明星兒女捧成了明星,相信很多人都記得這些孩子的名字:Cindy、Angela、天天、石頭、KIMI、feynman(費曼)、多多、貝兒……等等。費曼對外一直是「反轉」的模樣,總是能夠吐出各種金句,逗笑圍觀群眾,很多人都非常喜歡他,因為他長得可愛,又很會搞笑,讓自己的爸爸吳鎮宇感到無語之餘,總是能夠製造很多令人捧腹的經典畫面。所以,他當然會有許多人喜歡並關注,尤其有不少人愛拉郎小孩子,喜歡看到同一期的孩子們互動。
  • 爸爸去哪兒第六季,嘉賓是他們,延時播出,他回歸啦
    當時聽說jasper參加完爸爸去哪兒了之後就不在參加任何的商業活動啦,以為在大屏幕上再也見不到jasper了,不過第六季的嘉賓名單中陳小春父子回歸了。很期待這對父子。而爸爸去哪兒第六季的第二對父子是包貝爾和餃子,餃子,一個還不怎麼會說話的小天使,可是會經常爆出一些「金句」。
  • 苑瓊丹暢談《爸爸去哪兒》趣事:康康其實最愛我
    苑瓊丹和軒軒、大竣一起  廣州日報訊   上周的《爸爸去哪兒》中,香港著名影星「石榴姐」苑瓊丹化身兇悍的包租婆近日,苑瓊丹接受媒體微信訪問,暢談參與《爸爸去哪兒》錄製的趣事,自曝拍真人秀比拍電影更累,但節目裡的五家萌娃比想像中懂事得多。  廣州日報記者 莫斯其格  說爆漂亮是忽悠我  苑瓊丹坦言自己其實很怕小孩子淘氣,「我平時對小孩子比較兇,拍戲時也沒有和小孩子有過這種完全零距離的接觸。」
  • 《爸爸去哪兒6》即將開播,黃景瑜是實習爸爸,朱茵女兒也來了?
    作為國內親子類綜藝節目的代表,爸爸去哪兒一經播出之後就獲得了極高的人氣,不僅讓很多過氣明星重新翻紅,甚至還把眾多萌娃寶寶們成功打造成了小童星!Jasper更是只要有他的消息就能立馬上熱門,前天應採兒生日小甜椒跳海祝媽媽生日快樂的勇敢一幕還成功引起一波回憶殺,紛紛轉發jasper在《爸爸去哪兒呀》裡面的可愛瞬間。在感嘆前幾季《爸爸去哪兒》的同時網友們對下一季也就是今年暑期檔的第六季嘉賓表示充滿期待,又有可愛幸福的家庭可以暖暖人心了。
  • 《爸爸去哪兒7》更名錄製,陳楚生帶著「女兒」來了
    01《爸爸去哪兒》第七季要錄製了看到村長的喊話,網友們紛紛猜測這難道是《爸爸去哪兒7》要開始錄製了?沒錯,確實是《爸爸去哪兒7》要開始錄製了。但是和以往的《爸爸去哪兒》有所不同,這一季的名字叫做《爸7全開遊海南》,是一檔明星親子微綜藝公益節目,讓孩子們可以和大自然更親密的接觸,從而培養孩子們保護大自然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