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店百年客棧修繕復原 中和戲院等陸續修繕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即將完成修繕的通新客棧外貌

  老客棧內部修繕後

  於志強 攝

  本報記者 鞏崢 通訊員 曹蕾

  大柵欄糧食店街,每天來這裡逛的遊客上萬,可很少有人把目光停留在79號——這座破敗的二層小樓上。如今揭開鐵皮圍擋的「面紗」,青磚灰瓦莊重典雅,紅綠窗欞古色古香……人們這才注意到它——「通新客棧」,已有百年歷史,屬於市級文物。其實,在遊客如織的大柵欄,像這樣因不為人知而門庭冷落的文物舊跡還有很多。眼下,西城區正逐個修繕,讓它們重現昔日光彩。

  格局不變修舊如舊

  順糧食店街自北向南走,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街各色小旅館、小吃店讓人目不暇接,百年老客棧就坐落在街的盡頭。這座飽經滄桑的建築約建於清末,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整棟建築佔地約740平方米,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兩層,面闊7間,平面呈「日」字形。目前,修繕已經入尾聲,煥然一新的樓體散發出昔日的神採。

  建築立面是青磚清水牆,腰簷上有小垂花頭雕飾。正中大門,門頭之上,老招牌被清理乾淨,「通新客棧」四個大字陰刻石上。大門兩側,方窗依次排開,窗邊線腳略作雕飾,門前的臺階也剔除掉了後來砌上的水泥磚頭,露出了最早的長條方磚……一切都還原了過去的老樣子。

  步入樓中,透亮的天井、朱紅的柱子、寬敞的庭院……也都是過去的老樣子。施工人員介紹說,為了保證修舊如舊,他們在修繕時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

  對於這座建築,《宣南鴻雪圖志》上有這樣的記載:該建築其中有兩個內天井,房間沿田字路徑分布四周,中間有通道連通前後庭院。如今,再次走進樓中,格局依舊。

  站在庭院當中環視四周,東、西、正、倒四座樓排列分明。各樓前廊之間又加平頂圍廊連接,形成跑馬廊。拾階上樓,踱步迴廊,與一排排舊式木門擦肩而過,瞬間仿佛穿越回了過去。

  老客棧改行文創

  「這處清末的老客棧,新中國成立後改為旅館使用,就是後來的糧食店街國營第十旅館。」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從上世紀50年代到改革開放前,大柵欄一帶先後出現了許多國營旅館,其中不少都和第十旅館一樣,由過去的老樓改建而來。

  市場經濟大潮中,越來越多當年的國營旅館轉制、改行,堅持到現在的已是鳳毛麟角。這次修繕後,糧食店街第十旅館也不再涉足住宿行業,而是轉向文化創意產業,向市民開放。

  「在大柵欄這片繁華的商業地段中,這座建築做工精細、樸實規整,無任何炫耀浮誇的商業氣味,從而成為糧食店街整體業態的重要歷史文化節點。」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王志忠說,大柵欄是北京的特色街區,也是西城區重點建設京味旅遊的街區。去年,「北京國際設計周」中設計與藝術創意項目被引入這片老街區,為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活化提供了新思路——在尊重老街區肌理的前提下,探索老房子新利用,通過設計將全新的業態引入其中。

  中和戲院、三慶園等陸續修繕

  與「通新客棧」同在糧食店街的中和戲院,也正在修建復原中;不遠處,三慶園老戲樓的復原建設正在進行;再向西,大柵欄西街裡的護國觀音寺,也在籌劃修繕……王志忠說,大柵欄這一地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政府部門希望重修文物舊跡,將其打造成為重要文化節點,來提升街區業態和文化品質,這也是推進大柵欄地區保護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和戲院舊時稱「中和園」,有著200年歷史了。當年的「四大名旦」「四大鬚生」都曾在這裡登臺獻藝,是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出入的體面場所。

  史料記載,1931年「九一八」事變當天,正在協和醫院治病的張學良先生早晨起床感覺身體不錯,便吩咐自己的侍衛官譚海邀請英國駐華武官藍博森博士,一起到前門中和劇院看戲,當時梅蘭芳主演的《宇宙鋒》正在該院上演。聽戲期間,侍衛向張學良秘密報告了事變發生,張於是急匆匆走出戲院……

  僅僅百十米遠,位於大柵欄商業街18號的三慶園老戲樓正在重建。該戲樓1796年建成,與同在大柵欄地區的廣德樓、廣和樓、慶樂園、同樂軒、慶和園、中和園並稱「京城七大戲園」。當年,京劇大師譚鑫培、梅蘭芳、尚小雲都曾在此長期駐演。1958年戲園被改為大柵欄商場職工食堂,14年後因房屋破敗而徹底拆掉。

  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三慶園的重建將根據歷史圖片及史料,恢復1905年重修後的建築格局,戲園分為地下兩層和地上兩層,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其中,舞臺將在原規制上擴大,觀眾席設計為茶座形式,二樓設小包廂,即將重現百年前的梨園風採。

相關焦點

  •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內壇70年來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內壇環壇步道全部貫通  昨日,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完工。本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修繕後的泰元門大門。  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完工。天壇內壇重現完整格局,內壇「環壇步道」也已經全部貫通。按照申遺時的承諾,2030年前,天壇將總體恢復其完整性。
  • 百年清華圖書館老館外簷修繕完成 開始內部修繕
    2019年12月,這座百年圖書館啟動修繕工程。11月5日,老館屋面和外牆部分的修繕工作率先完成,外簷落架亮相於清華園。 百年圖書館啟動「大修」 「左圖右史,鄴架巍巍,致知窮理,學古探微。」這是清華大學校歌中的一段,用來形容清華大學圖書館老館亦是妥帖。
  • 這座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看戲的上海老戲院啟動修繕,設計師解密...
    「修繕難點在於如何將一座90歲高齡的老劇場,在復原優秀歷史建築原貌的基礎上,提升老劇場安全的合規性、演出及配套的專業性、空間使用的合理性,滿足現在及未來高水平的演出需求。」蘭心大戲院修繕工程近日啟動,預計一年後重新回歸公眾視野。
  • 明代水利工程永定陡門正在修繕
    目前,永定陡門的修繕及周邊環境整治正在進行中,預計11月底就能完工。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高淳區陽江鎮大月村,在村子的西北部找到了永定陡門。據介紹,永定陡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朝,上接滄溪河,下灌南蕩圩,為當地居民用來抗洪排澇的水利工程,閘板放下阻水,閘板抬起放水。
  • 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內壇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內壇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記者獲悉,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9月24日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 清華大學清華學堂百年校慶前修繕完工
    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記者李江濤)2010年11月13日失火的清華學堂14日完成修繕
  • 空留落寞臉譜—中和戲院前景慘澹
    從前門外到珠市口的茶樓、戲園先後開了十來家,我們今天關注的中和戲院(舊稱中和園)只是其中之一,在那一帶算不得錚錚佼佼(形容出類拔萃,出自《後漢書》),比不上慶樂園的面積,也沒有廣德樓的名氣(慶樂園和廣德樓都在大柵欄路北,慶樂園在整條街上號稱面積最大,廣德樓和肉市街的廣和樓東西對峙,合稱兩廣)。
  • 北京磚塔胡同啟動修繕 魯迅曾在此居住(圖)
    ,目前已啟動修繕。元代雜劇在京城非常流行,當時把演雜劇的戲院叫做「勾闌」。這時的磚塔胡同及附近的口袋底胡同、錢串胡同、玉帶胡同有戲班、樂戶和勾闌不下二三十家,終日鑼鼓喧天。  到了明代,在東城的本司胡同和演樂胡同等處設立了教坊司,專門管理音樂、戲曲等事務。這樣,磚塔胡同一帶便失去了往日的喧囂熱鬧。  清代,磚塔胡同作為了神機營所轄右翼漢軍排槍隊的營地。
  • 百年清華圖書館老館正修繕 外立面今日亮相
    2019年12月,這座百年圖書館啟動修繕工程。今天(5日),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施工方北京建工六建獲悉,老館屋面和外牆部分的修繕工作率先完成,外簷落架亮相於清華園。
  • 天壇公園泰元門完成復原修繕 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經過為期3個多月的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東部——泰元門的復原修繕工程今天正式完工。自此,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天壇泰元門修繕完工 程功 攝泰元門為天壇圜丘東天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東西走向,為綠琉璃瓦歇山頂、磚座三孔拱券建築,大門朝東一側上方有石額,鐫刻滿漢文字「泰元門」。
  • 修繕一新 美琪大戲院華麗回歸新靜安
    歷時5年修繕,2016年1月5日,美琪大戲院重新開門迎客,並以《天鵝湖》開啟試營業。消除隱患、修舊如舊、提升功能,成為新美琪三大亮點。  2010年9月,美琪大戲院由於裂縫、結構沉降等問題,中止72場演出,閉門修繕。此次改造,負責改造工程的設計師團隊從城市建築檔案館中找到幾十張當年建院時老圖紙「按圖索驥」。大廳鋪就的上千平方米水磨石全部採用傳統工藝重新製作,木門銅質把手與包邊,還原當年情形。二樓門廳扶手甚至保留了修繕前狀態,只是重新上漆。
  • 洛杉磯華裔女建築師主持修繕古蹟 恢復初建原貌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南若然     華人女建築設計師丁曉齡負責修繕洛杉磯市百年建築(美國《世界日報》/張宏 攝)   中新網2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洛杉磯市府工務局華裔女建築設計師丁曉齡(Hsiao-Ling Ting),主持修繕建築大師Frank Wright近百年前的古蹟建築作品Hollyhock House,將其恢復到1921年初建時原貌,並讓功能更加現代化。
  • 天津天后宮完成修繕重新開放(組圖)(全文)
    當日,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完成修繕重新對社會開放。據介紹,天后宮古建築群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此次大修歷時半年,本著搶救為主、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神像進行了修繕復原,並對建築進行了必要的改造。新華社發(王曉明 攝)
  • 上海百年老建築「榮宅」被進行保護性修繕,華麗裝飾毀掉了美感?
    除了探索不同設計語言 Miu姨蓋樓房的愛好也是驚人2017年10月17日,經過PRADA歷時6年 的修繕,位於上海靜安的PRADA榮宅終於對公眾開放。在PRADA保護性的修繕下,這座上世紀20年代建成,經歷了大半個世紀興衰的獨棟大宅,重新煥發往日光彩。
  • 金華古建築修繕隊員:高溫酷暑天搶救百年古蹟
    當記者走進村裡正在修繕的百年古蹟其順堂時,一股夾雜著細微木屑的滾燙氣流迎面撲來。熱浪中略微刺鼻的粘合劑味道,讓人一時喘不過氣來。步入正廳,記者才注意到原來陽光早已穿過稀疏的屋頂木架,炙熱地照射進來了內堂,施工現場大部分都暴露在了烈日下。偌大的場地只有兩三臺電扇,根本無法抵禦高溫。十幾名古建築修繕隊員頭戴安全腦帽正大汗淋漓地做著木工活。
  • 揭陽市揭東區玉湖鎮新寮村古村落修繕方案
    時至今日,每當天旱時節,就會有成群的紅蜻蜓就飛起來,接著就下雨了…… 如今,紅蜻蜓的故事已經過去近百年,當地的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時時刻刻、世世代代不曾忘懷這群象徵紅軍烈士忠魂的紅蜻蜓。
  • 故宮養心殿啟動修繕 「閉門謝客」兩年選拔培訓匠
    明天(3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將正式啟動對養心殿的修繕。而在這之前養心殿已經「閉門謝客」兩年零八個月了。兩年多的時間,故宮人到底在做什麼?養心殿的修繕工作此前為何遲遲沒有開工?始建於永樂年間的紫禁城,再過兩年就600歲了。這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
  • 天津天后宮修繕完畢 下周重新開放
    中國園林網12月3日消息:經過了半年時間的審慎修繕和科學施工,在諸多社會賢達的虔誠襄贊和古建專家、藝術大師的精心雕琢下,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修繕工程完美告竣,將於12月3日重新對社會開放。此次大規模的修繕本著搶救為主、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神像、造像進行了近乎完美的復原,並對建築、房屋進行了必要的提升改造。修繕後的天后宮可謂靚麗一新、古色古香、美輪美奐,不僅為急需保護的古建築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進一步彰顯了皇家廟宇的風採。
  • 2020廣州北京路永漢電影院將修繕增加夜景照明
    北京路的永漢電影院將修繕  北京路的改造提升加快推進,將對包括永漢電影院在內的6棟歷史建築、預保護建築進行修繕,包括清洗外牆汙漬,增加夜景照明等。  永漢電影院位於北京路,面積1644平方米,其中包括違章建築面積208平方米。
  • 精心修繕,修舊如舊,這兩處老房子重現昔日風採
    上海居民金文珍女士的祖父金老先生曾在東長治路500多號開了家米店。當時,住在周邊的不少猶太人生活困難,常常會來米店借米、借面。金老先生總是有求必應,有時借了錢沒打收條,有時對方還不出他也不計較。今年11月,史量才故居修繕工程正式啟動。預計明年4月可完成全部修繕工作,屆時將向公眾重新開放。詳見↓2000年12月4日,史量才故居被公布為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現有老式門廳、儀門以及翻建的二層磚木結構三面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