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7年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今年這一天也是記者跟蹤報導愛滋病夫婦小雪(化名)和劉傑(化名)的第13個年頭。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繼續為你講述一對愛滋夫婦的故事。22年前,小雪由於剖腹產大出血,在老家的醫院輸血時感染了愛滋病毒,她本人毫無察覺,直到10年後,她再度懷孕時,被告知感染了愛滋病毒,隨後,丈夫劉傑也被確認感染愛滋病毒。2005年11月24日,他們的兒子通過HIV母嬰阻斷治療順利出生,他也是上海首例愛滋母嬰阻斷下成功誕生的健康嬰兒。從這一年起,每年的世界愛滋病日,小雪和劉傑都會撰文述說過去一年生活的變化,身體的變化,他們的憂傷,他們的快樂。對愛情的堅定、對生活的追求、對孩子們的期待,支撐著小雪一家走過了22年。這一年,他們再次攜手相伴走過,我們也祝福他們能一直走下去。
【13年相守錄】
2005年:輸血10年後,夫妻倆查出感染愛滋病毒
已有一女的小雪再度懷孕,被告知感染了愛滋病毒。隨後,丈夫劉傑也被確定感染了愛滋病毒。
經查,這是小雪十年前在老家醫院分娩時輸血感染所致。
11月24日,兒子通過HIV母嬰阻斷治療順利出生,非常健康,他也是上海首例愛滋母嬰阻斷下成功誕生的健康嬰兒。
小雪:「很多年前的肝病,曾被誤認為是肝癌,醫生預言我只能再活3年。走到今天,自己已經是超額完成了任務。現在,我還要再爭取活到2010年!」
2006年:丈夫被確診卡波西瘤並拒絕化療
小雪一家迎喬遷之喜,但丈夫劉傑被確診患卡波西瘤,一種惡性腫瘤,這意味著他已經從一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發展為一名愛滋病患者,這是愛滋病晚期的表現。劉傑接受了腫瘤切除手術,但打算放棄化療。面對生命的威脅,他顯得非常平靜。
小雪因身體狀況放棄了工作,夫妻倆以「劉傑小雪愛滋臨終日記」為名申請了博客記錄生活的點滴。
小雪:
「很想為其他病友做些事情,也願意和他人分享我們的經歷,為預防愛滋病做些事情。」
2007年:女兒考上重點中學,兒子學會了走路
女兒小學畢業,考上了重點中學。這學期有三篇作文獲獎,還掙到了20元稿費。在楊浦區疾控中心朱醫生的幫助下,夫妻倆最終辦好了低保證明。女兒爭氣,如願考上了一所心儀的重點中學,中學四年的學習費用全免。
晴好閒暇的天氣裡,全家一起去公園走走看看,每個周末小雪帶著兒子去少年宮,陪他一起玩蹦蹦床,開兒童車,仰望風箏在秋日明淨的高空中自由飄蕩。
小雪:
「他們(兒女)才是我們唯一的精神支柱。希望孩子們早日自強、自立並能夠自尊自信地走好自己的一輩子。希望孩子們的未來健康、平安、幸福。」
2008年:面對病痛,夫妻相互扶持不離不棄
大女兒日漸懂事,亭亭玉立,成績優異,乖巧安靜。
小兒子已經3歲,學會了騎三輪的兒童自行車,愛背唐詩,每時每刻帶給這個家庭驚喜。
面對病痛,夫妻相互扶持不離不棄。
小雪:
「相對於40歲的我們,他真的好小啊,我們的一雙兒女啊,父母恨不能拔苗助長,讓你們一夜之間長大成人。」
2009年:小兒子上了幼兒園
劉傑健康狀況有所下降,同時還出現了嚴重的耐藥反應。
大女兒進入青春期,升入初二,小兒子上了幼兒園。
在教育子女的時候,小雪夫婦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小雪:
「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死後才能升入天堂嗎?天堂也好,地獄也罷,我們都無畏無懼,但求平靜地度過餘生。」
2010年:悲歡離愁都會處亂不驚
兒子在幼兒園與同學老師相處,像紳士一般謙讓。這一年正好上海召開世博會,夫妻倆牽著孩子的手去了世博園。
劉傑雖病退一年有餘,仍然擔負著家庭的重任,實踐著他「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信念。
家中兩個孩子都未成年,夫婦倆感到任重道遠,不敢輕視自己的生命。
小雪:
「生活依然在繼續,我們同所有普通平凡的人一樣過著普通又平凡的日子。我(小雪)依然每天步行去上班;依然愛美愛時尚愛自我欣賞;閒暇時依然可以一個人去逛街買自己喜歡的衣裙;依然可以去享受旅遊休閒(雖然體力大不如從前);依然可以有滿滿的愛給我的孩子和家人。」
2011年:女兒知道了父母病情,丈夫手腳越發不靈活
大女兒進入了高中階段,夫妻倆將病情告訴女兒,一是希望她了解父母的苦難和不幸,學會逐漸有責任地替父母擔當;二是希望女兒能用科學正確的觀念來對待這個疾病,看待生老病死。
疾病以及長期藥物的副作用越發明顯,丈夫劉傑的身體逐漸不靈便,甚至影響到了行走,也影響到了他的心情。
小雪:
「我們內心始終堅信我們可以走得更遠的,雖然我們知道生命最後的日子終將要來到,但我仍然請求你——如果有上帝的話,請求你因著我們含辛茹苦的父母以及我們一雙幼弱的兒女,暫時關閉我們通向天國的那扇門。」
2012年:丈夫更加羸弱,小雪替他穿脫鞋襪
春節期間,小雪夫妻帶小兒子去旅遊。回程途中,小兒子遭遇車禍,左腿脛骨和腓骨被電瓶車撞斷。最終,兒子挺過了車禍,並順利升入小學。
劉傑的身體更加羸弱、行動更加不便,連簡單的轉身側身抬手舉臂邁步的動作都變得無比遲緩艱難。小雪要替他穿脫鞋襪,替他端好飯菜,幫他洗浴擦身,夜晚協助他翻身。
小雪:
「我們不由自己感嘆:今天還活著,確是奇蹟。我們會在慶賀兒女生日時,也會為自己活著舉杯。」
2013年:丈夫得了帕金森症,網購玩具給孩子
劉傑得了帕金森症,身高1.75米的他體重僅剩55公斤。
在不能夠正常行走的日子裡,他會在網上採購一些食品和孩子的玩具等,這是他唯一能夠給孩子愛的表達方式。
小雪:「傑說窮不可怕,有比金錢更寶貴的,是優良的品質和精神,還有高尚的道德,丟了這些,才最可怕。堅守道德家園,給心靈一片淨土,雖然一生會吃很多虧,卻完全值得。傑希望孩子們能夠堅守這樣的做人準則和信念。」
2014年:大女兒考進了重點大學,丈夫堅持每天鍛鍊
大女兒考進了重點大學,並且幫母親分擔照顧父親的責任。
9歲的小兒子已長成健康快樂的少年,學會了遊泳,成績排年級第一。
劉傑繼續和帕金森、愛滋做鬥爭,他堅持每天散步鍛鍊,空閒時給孩子們烤麵包、做酸奶。
小雪繼續上班、治療,開始學單反攝影。
陪孩子閱讀、運動、玩耍,成了夫婦業餘時間的全部。
小雪:「僅僅活著,感受著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就已經很值得感恩了。」
2015年:不再接送兒子上下學,培養他獨立自強的能力
這一年裡,小雪陪孩子走過不少地方,領略過很多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她希望孩子們能在大自然的行走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堅持的力量和堅定的信念。也就在這一年,夫婦倆決定不再讓家人接送小兒子上學和放學,希望慢慢養成他獨立自強的能力。
劉傑因帕金森病影響,幾乎手無縛雞之力,甚至一隻指頭就可以推倒他。
小雪:
「也許不知哪一天,我們會如同竹子一樣脆斷,但我們值了,活得能像一根竹子,有氣有節,有模有型。」
2016年:母親離世後小雪擔起大小家務,丈夫身體每況愈下
夏天母親的離世讓小雪對生命的無奈、苦痛和面對人生無常時的無能為力有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原先,母親是家裡的主心骨,是家庭的靈魂和黏合劑。從這個夏天開始,一切都已經變了。家裡的事情大部分都會由小雪來操持,辛勞在所難免。
曾經帥氣英武、鐵骨錚錚的丈夫,如今已經被疾病折磨得面目全非了。每當不在狀態時或藥物失去藥效時,傑的身體如同疲軟的麵條,如同融化了的橡皮糖一樣,但他依然樂觀、積極、頑強,堅持每天早起,或去給家人買早點或買些小菜。
小雪:
「我依然會把每一個日子過得滿滿當當,依然希望把每一個艱難的日子過成詩。」
2017年:小兒子進入初中,小雪獨自撐起一個家
這一年,小雪的小兒子進入了中學,迎來了12歲生日,倏地長成了少年,知道節儉了。
劉傑過得更加艱難,因為帕金森疾病的緣故,他雙腿雙腳的神經已經麻木很難動彈,無法承受持續在電腦前坐上一個鐘頭,手顫抖得握不住滑鼠,這麼多年的專業所學因身體緣故徹底放棄。
這也是母親離世後小雪獨自撐起一個家的第一年,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等的所有工作幾乎是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幾乎撐不住時,她就去媽媽遺像前跟媽媽說說話,每一次幾乎都淚流滿面。但她仍很樂觀,積極配合醫生用藥,騰出更多時間來休息調養。
小雪:
「我真的希望可以再久一點再堅持一段時間,雖然那一天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依然希望堅持再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