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五旬因病致貧 農村勵志夫妻共學職技「上崗」脫貧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四年前,宋金中一家因病、因學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對當時年近五旬的農民夫妻開始共同學習職業技能,走上工作崗位,增收脫貧。 蘇崑峰 攝

中新網長治6月11日電 (李庭耀 白雪峰)在山西長治上黨區南宋鄉北蒼和村,宋金中和宋志萍是村民們口中的勵志夫妻。四年前,宋金中一家因病、因學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對當時年近五旬的農民夫妻開始共同學習職業技能,走上工作崗位,增收脫貧。

宋金中夫婦家的庭院乾淨利落。 蘇崑峰 攝

11日,記者走進宋金中夫婦家裡,庭院乾淨利落,屋內地板光亮,桌上擺著這個四口之家的全家福。2010年,宋金中生了一場病,不再能做重體力活,只有妻子宋志萍一人種地維持生活。2016年,他家因病、因學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宋志萍知道丈夫在年近五十時開始學習新職業技能的不易,於是陪宋金中一起學習,鼓勵他堅持下去。 蘇崑峰 攝

「我到現在身體都不是很好,那時兩個女兒一個在上大學,一個在讀高中,家庭困難,多虧了國家的幫助。」宋金中說。

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宋金中一家先後享受了金融扶貧、南宋鄉旅遊扶貧帶動資金等政策。在享受政策的同時,宋金中夫婦也沒閒著。考慮到宋金中不能幹重活,鄉、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建議他學習農村財務會計。

2016年,在扶貧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宋金中開始在網上學習農村財務會計的相關專業課程,鄉政府工作人員會時常指導他的學習。宋志萍知道丈夫在年近五十時開始學習新職業技能的不易,於是陪宋金中一起學習,鼓勵他堅持下去。

2018年,宋金中獲得成人中等專業教育畢業證書。2019年,他被長治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系會計專業錄取。 孫昆峰 攝

經過兩年的學習,2018年,宋金中獲得成人中等專業教育畢業證書,成為了北蒼和村的報帳員,每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此外,宋志萍也在村裡做保潔工作,除種地外多了一份收入。

脫貧後的宋金中沒有滿足現狀,2019年,他被長治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系會計專業錄取,「我想進一步提升自己,多掌握點技能。國家幫我渡過了難關,我也要主動為國家減輕負擔,為社會多做貢獻」。

如今,宋金中夫婦的大女兒正在讀研究生,他的小女兒今年大學畢業後也將走上工作崗位。「家裡日子越來越好了。」談及未來,宋金中滿懷信心。(完)

相關焦點

  • 【扶貧攻堅進行時】我縣農村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家庭可申請民政醫療...
    近日,記者從縣民政局獲悉,我縣農村建檔立卡因病致貧家庭可申請民政醫療救助,重病患者可享受資助參保、普通疾病救助、重大疾病救助等醫療救助。      據悉,我縣民政醫療救助實行屬地管理原則,農村因病致貧的家庭現家中有重病患者(除已納入醫療救助的家庭)的,可納入民政對象享受民政醫療救助。
  • 我省出臺農村低保新政 因病致貧低保認定有法可依
    我省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中有44%屬於因病致貧,這種低保資格如何認定?近日省民政廳、省扶貧辦、省人社廳、省衛計委和省殘聯5部門聯合下發《關於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準確把握農村低保對象認定條件、合理計算農村低保家庭收入等四方面進行重點解釋說明。
  • 四川昭化:織牢織密因病致貧返貧「防護網」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農村貧困人口最為突出的致貧因素,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廣元市昭化區在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創新實施「勞動能力恢復」工程,建立因病致貧返貧阻擊機制,進一步織牢織密因病致貧返貧「防護網」。恢復勞動力 重樹追求「巴適」生活的信心2014年,昭化鎮朝陽村果農焦樹張被確診為股骨頭壞死。
  • 四川廣元培育「健康細胞」 戰勝因病致貧頑症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王希文)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以「阻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鞏固健康扶貧成果」為目的,「以提升家庭整體健康素養、改善健康生活條件、強化醫療保障水平」為核心,全面開展了以創建「健康家庭」「健康村」和培養健康明白人為抓手的「健康細胞」建設,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 廣東雲端「把脈」為因病致貧者「開方」
    廣州7名知名專家與韶關市、南雄市本地專家通過遠程會診平臺,為省裡掛牌督戰脫貧攻堅篩查的南雄10名因病因殘致貧且有康復預期的大病患者「把脈開方」。這也是省衛生健康委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和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呼應基層需求,開展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的一個創新舉措。
  • 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 南部「處方」全省推廣
    「咱們貧困群眾看病不要錢了,出院後要好好幹,爭取早日脫貧。」張茂林說。在決戰全勝脫貧攻堅行動中,南部縣通過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民政救助「三道防線」; 施源頭工程、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技術培訓和醫療聯合「三大工程」;建立動態篩查、定期巡診、長效便民「三大機制」,一舉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
  • 開灤集團:「對症下藥」幫助因病致貧家庭走出困境
    長城網訊(通訊員 李曉輝 田璐璐 張秀麗 記者 信賀寧)「病治好了,能打工掙錢養家了,心裡亮亮堂堂的!」這是開灤集團對口幫扶的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海字村村民魏顯強提起自己生活變化時必說的一句話。在開灤集團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幫助下,曾經連走路都困難的魏顯強不僅擺脫了病痛的折磨,還恢復了勞動能力,2018年以來,他外出打工給家裡帶來了3萬多元的收入。圍場海字村、二把夥村、大葦子溝村是開灤集團結對幫扶的深度貧困村。為全面掌握貧困家庭致貧原因,開灤集團駐村工作隊在對3個村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走訪調研後發現,因病致貧家庭有157戶,佔貧困戶比例達28.81%。
  • 勵志!石牌村一戶因病致貧,一對兒女雙雙考上一類大學,困難重重,還好有他們..
    妻子在一旁抹乾眼淚後,堅定地說,治,一定要治,就是傾家蕩產也要治好這病,經過半年的住院治療,就花費了近三萬元醫療費,2014年春節,一家人在沉默中度過。尿毒症被稱為不死癌症,既費錢,又無法徹底根除,會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貧困。
  • 四川南部縣:為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開「處方」
    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一現象,如何幫助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南部縣開出「處方」。具體而言,通過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民政救助、愛心基金幫扶「四道防線」,確保群眾看得起病;實施源頭工程、加強基層能力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三大工程」,確保群眾看得起病;建立動態篩查機制、定期巡查機制、長效便民「三大機制」,確保群眾看得上病這三個特效「處方」,一舉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
  • 重慶實施健康醫療扶貧專項行動 建立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和精準...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4月2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健康醫療扶貧專項行動的主要目標是,2020年總體上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個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慢病和重特大疾病門診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內,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大病集中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以上。
  • 全國推動因殘致貧家庭脫貧攻堅暨失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和託養...
    5月25日,全國推動因殘致貧家庭脫貧攻堅暨失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和託養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圖為大會會場。夏更生指出,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打響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第一年,全國扶貧系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決打贏打好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確保貧困殘疾人和全國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 農村醫保讓「因病致貧」一去不復返
    「農村醫保太好了,讓我終於不再為多年的支氣管炎看病醫療費發愁了!」現在好了,農村醫保讓我們都能看得起病了。」卓筆村現有建檔立卡128戶,目前已全部參加了農村醫保。湖南商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卓越隊等於7月30日完成了對68家農村醫保戶的走訪調查。曾胡云是該村自農村醫保政策實施以來,受益最大的典型代表。現年80歲的曾胡云家有7口人,可以說是四代同堂,家庭負擔很重。他本人年輕時就患上支氣管炎,因沒有錢看病,一拖就是幾十年。
  • 「因毒致貧」的死循環如何打破?
    我國貧困人口中有一類特殊人群,就是因毒致貧的群體。吸毒——致貧——戒毒——無業——復吸,這是很多涉毒貧困戶曾陷入的死循環。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仿佛是染上毒品後的固定結局,那麼那些無辜的孩子、親屬該何去何從?如何打破這個「因毒致貧」的死循環?
  • 特困人員將享受優質醫療護理保險 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隨著脫貧攻堅戰嘹亮號角吹響,健康扶貧作為一種重要的扶貧模式,正發揮作用,力阻「病根」變「窮根」。近日,記者從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合肥將完善特困人員醫療護理保險制度。防止特困家庭因患病無法走出貧困按照規定,具有合肥市戶籍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三個條件的,可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
  • 湖南省出臺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突出困難的工作措施
    近日,省殘聯會同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等部門出臺了《湖南省著力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突出困難的工作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針對因殘致貧家庭和深度貧困殘疾人提出了一系列幫扶措施,確保貧困殘疾人如期實現脫貧。  截至2018年4月,我省168萬持證殘疾人中,未脫貧的有22.2萬人。
  • 四平脫貧攻堅戰紀實
    認真對照「村退出、戶脫貧」驗收標準,全面摸清水、電、路、房、網和教育、醫療等方面短板和弱項,統籌項目資金,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掃尾工作;針對因學致貧、因病致貧、無勞動能力、遭遇突發事故等家庭,精準施策,強化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低保與扶貧對接、臨時救助等政策保障。  以「精準退出」為引領,解決「怎麼退」。
  • 臨渭區補助因病致貧家庭自付費用1萬以內全報
    昨日,在渭南市第二醫院治完病出院時,64歲的楊改土說。住院花了近5000元自己不用掏楊改土是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民家村村民,家裡一共有4口人,分別是兒子、兒媳和5歲的孫子,兒子在外地打工,兒媳患有重病,常年需要治療,本來就貧困的家庭,因為兒媳和他患病,更加貧困。楊改土家是因病致貧的家庭,也是低保戶。
  • 為了苗寨不再貧困——臺江縣長灘村脫貧工作紀實
    2019年7月2日,是姜水保家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他們離開了農村,搬進了縣城方黎灣移民安置點,開啟了新的生活。年過五旬的姜水保一家可以說是缺技術致貧的典型,未搬遷前,姜水保在家務農,妻子由於只會說苗語而不能出遠門務工,兒子和女兒都在上職中;一年到頭收入也不過2萬餘元,刨去買農資的錢,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
  • 【脫貧攻堅】2020年脫貧攻堅應知應會知識要點
    答: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6.「六個精準」內容是什麼?答: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 40戶+30人,親歷者講述他們眼中的脫貧變化
    「病」是導致貧困的最主要因素。記者走訪的40個農戶中,貧困戶有33戶,其中27戶是因病致貧。疾病拖累著這些農戶,使他們在脫貧路上走得沉重而艱難。尤其是癌症、尿毒症這樣的大病,往往會讓多年積蓄化為烏有。「屋漏偏逢連夜雨」,有時,一家甚至有兩個以上成員生病。在廣東韶關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記者走訪一戶李姓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