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位於清華大學校內,由瑞士著名建築設計師馬裡奧·博塔主持設計。藝術博物館建成後佔地面積達15891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將與新清華學堂以新主樓為中點成對稱布局。
「這將是一所國際一流的藝術博物館」。
黃花梨透雕背板圈椅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於2016年9月10日開館,其藏品原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舊藏,大約是在20世紀50年代之初,在老一代工藝美術教育家張仃、龐薰琹、雷圭元、陳叔亮、徐振鵬教授的關懷下購進的,美術學院先繼有羅無逸、胡文彥、陳增弼等老一代明式家具專家對此展開教學和研究,直到今天,它們仍然是學生們學習中國古典家具的珍貴實物資料。
館內現有書畫、染織、陶瓷、家具、青銅器及綜合藝術品六大類1.3萬餘組/件。其中「清華藏珍·隨方制象」——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品展/家具部分,作為博物館內的常設展,常年舉辦。
建築模型
館內陳設有多套古代建築模型,均為全榫卯結構等比例縮小製成,製作的維妙維肖,工藝精湛!
明清家具
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家具收藏中,以凳椅類、桌案類和櫃架類為主,尚有少量櫥櫃類家具,時代自明至近現代。
其中尤富盛名的是五十多件以黃花梨、紫檀等材質為主的明式家具,有七件收錄於王世襄先生編著的《明式家具珍賞》。
明 黃花梨壼門靠背玫瑰椅
這是典型的玫瑰椅做法。搭腦直接落在後腿上端,靠背內安裝門券口牙子,直接落在橫直棖上。壼門牙板淺雕草花,造型與口沿同形一體。
清 黃花梨六螭捧壽紋玫瑰椅
此玫瑰椅靠背、扶手以及牙板上做了大面積的透雕、浮雕紋飾,圖案精美,雕工細膩。
明 櫸木矮南官帽椅
這件櫸木南官帽椅非常出名,是傳世椅子中僅見的一例,座面高度比一般椅子矮約20釐米,據王世襄先生考證,此椅「很可能是寺院禪椅,專供趺坐而制的」(《明式家具珍賞》),明清坐具中座面矮者甚少,這件矮南官帽椅確為原制,十分難得。黃苗子先生在記敘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老院長張仃先生到東不壓橋一家德國人開的古董店中第一次看到此椅時,就有「心頭突突,很想買回去據為己有」之感。(黃苗子《明式家具珍賞代序》)
明 黃花梨透雕背板圈椅
此椅獨具特色之處在於背板,一般圈椅的靠背板為打槽裝板或獨板,板上或全素、或雕刻、或鑲嵌。但這件圈椅的靠背板做法卻不同於此,它介於二者之間,或者說二者兼有。
靠背板兩邊立柱打槽,中嵌一塊從上到下的獨板,下有亮腳,上有團花。團花做法也很特別,是在靠背板上挖一如意頭形洞,另雕一與之相應形狀的蟠龍從前面嵌上去的。
明 黃花梨裹腿做雙絛環卡子花方杌凳
明清時代硬木裹腿做法的家具,也叫作「圓包圓」,皆是仿竹製家具而創造出來的一種式樣。
明 黃花梨有束腰內翻馬蹄長方杌凳
明 黃花梨夾頭榫撇腿雲頭牙子翹頭炕案
明 黃花梨夾頭榫撇腿雲頭牙子翹頭炕案(局部)
此案是傳世矮型家具中的佼佼者,其外撇的腿足不僅造型優美,亦且增加了穩定感。腿間透雕如意雲頭,腿與面板交界處,嵌鏤空雲頭角牙,與兩腿間的大雲頭相呼應。
明 黃花梨帶束腰三彎腿虎爪足炕桌
明 黃花梨無束腰竹節紋炕桌
明 黃花梨無束腰竹節紋炕桌面
這件炕桌基本結構是直棖加矮老做法,但在直棖兩端加做兩彎斜棖與桌面相連。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木材仿竹材,無論桌面冰盤、四足、直棖,還是矮老、斜棖,一律雕出竹節,四足略做彎曲,著意模仿竹根那種竹節密集、久經風霜的形態,愈顯逼真。
明 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霸王穿條桌
明 黃花梨帶束腰羅鍋棖內翻馬蹄長條桌
明 黃花梨夾頭榫雲紋牙頭帶託泥翹頭案
這件翹頭案的牙板造型,極盡變化之能事,在兩足上端鏤雕為對稱雲頭,上部又加小雲勾,亦對稱。
兩側檔板也鏤雕深卷的雲頭,大小雲勾間、雲勾與牙板間均加施「支釘」般的聯結。
黃花梨夾頭榫畫案
黃花梨小雲朵翹頭案
此件黃花梨夾頭榫雲紋牙頭託泥小翹頭案,寬僅40.6釐米,是置於明代書房、琴室等依室打造或就木製作的小巧桌案,生動地體現了明式家具「隨方制象,各有所宜」的設計原則。
明 黃花梨四面平條桌
四面平條桌也叫「四面齊條桌」,是明式家具中的經典樣式。其做法是腿子與牙條格相交,也就是先做成一具骨架,再與攢邊的桌面結合在一起,增強牢度,又因為邊抹和牙條重疊,增加體量感,避免單薄。
此四面平條桌曾被艾克先生收入《中國花梨家具圖考》,這種樣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宋人《半閒秋興圖》中已有體現。從明代版畫來看,採用四面平形制的,不僅有琴桌,也有畫桌、書桌,可見是當時廣受歡迎的一種經典樣式,而這件琴桌質樸簡練、平淡耐看,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最能體現明式家具的結構特點,是非常難得的一件傳世傑作。
清 鸂鶒木小圓角
這件鸂鶒木圓角櫃形制規範,很有代表性。兩門中間無「閂杆」,名為「硬擠門」。櫃底無櫃膛,底棖下面開槽安裝「窪堂肚」券口牙子,兩側鏤成內捲雲勾。
黃花梨透雕鑲嵌床圍子
榫卯結構
明式家具結構總體模仿建築木作結構,以框架結構為主體,其特點是以立木作支柱,橫木作聯結材,吸取了大木構架和壺門臺座的式樣和手法,除個別變體外,均作四方體,並利用攢邊裝板以及各種各樣的棖子、牙條、牙頭、角牙、短柱和託泥等,加強結構的剛度。
在框架結構中,又充分結合線性結構,造型線幾乎沒有多餘的變化,以直為主,輔以曲線,以收曲直相間,剛柔相濟之妙。
在各部分構件的結合方面,全用榫卯聯結,極少使用釘子,這也是得益於硬性木材的獨特性能。在具體形態方面,除了模仿建築的穿鬥結構,也模仿早期青銅器、竹、藤器、鼓樂器等器具予以造型。這些結構上的種種特點,最終成就明式家具的獨特樣式。
明式家具當之無愧的是中國古典家具的光輝代表。不過,因為家具始終的實用性及漫長的歷史變遷,明式家具的傳世精品卻極其分散。在中國大陸,系統而又成批的明式家具已經鳳毛麟角,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珍藏的這批明式家具,就數量和質量來說,在世界範圍內也可謂名列前茅,在高校藝術博物館裡,就更不用說是首屈一指了。
|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網絡 |
| 圖片:河州悟道 |
| 整理編輯:河州悟道 |
END
樸道治木 器美生活
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