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2018年9月20日,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穿越大洋的藝術——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藏19-20世紀風景畫展」開幕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力,印第安納大學校長麥可•麥克羅比(Michael McRobbie)、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館長大衛•布蘭門(David Brenneman)、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策展人徐虹,以及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嘉賓和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全國諮詢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師生100餘人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孟波主持。
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力致辭
印第安納大學校長麥可•麥克羅致辭
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力表示,清華大學與印第安納大學有著長期友好合作關係,這次「穿越大洋的藝術——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藏19-20世紀風景畫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展出是兩校長久友誼與深入合作的具體實踐。本次展覽不僅會讓中國觀眾欣賞到來自美國、歐洲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也能夠讓大家通過作品了解社會發展的變遷和歷史,了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情感,增強兩國人民的了解。印第安納大學校長麥可•麥克羅比表示,「本次展覽是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之間的首次合作,也標誌著中美高校博物館在這方面的首次合作。我們很期待不久的將來,中國畫能夠來到美國,在由貝聿銘翻新設計的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展出。」
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館長大衛•布蘭門致辭
策展人徐虹致辭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致辭
本次展覽展出了50幅19世紀時期前往歐洲的大量美國藝術家所創作的優秀作品,分為四個部分呈現:風景畫與國家認同;遊客,留學生與僑民;美國畫家與法國印象主義;尾聲:現代派風景畫。作品時間跨度從19世紀初至20世紀20年代左右,顯示了美國受英國、荷蘭、德國、法國、義大利風景畫的影響,結合對北美新大陸地貌的特殊性的感受,發展了一種既具有宏偉敘事風格,又不乏親切自然具有地域風情的風景畫。策展人徐虹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展覽向我們展示了早期美國藝術家通過旅行,留學、移居和參加新的藝術社團活動來學習和拓展自己的藝術。展示了美國藝術如何通過與大西洋彼岸的交流,將歐洲主流藝術的觀念和手段融合入新的對象表達上,發展出具有民族特徵的藝術。同時,這些藝術家也將自己有特色的風景意象帶到旅行寫生和創作中。」
描繪自然之美的19世紀西方風景畫
展廳入口
展覽現場
19世紀早期,風景畫作為具有創新風格的載體,發展成為西方繪畫的重要藝術流派。17世紀出現的兩種描繪自然世界的主要模式——荷蘭模式和義大利模式,對後來19世紀末的風景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18世紀的歐洲哲學家們,如:讓-雅克•盧梭和埃德蒙•伯克、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和約翰•哥特弗雷德•赫爾德等,極大地影響了藝術家對自然的概念化和描繪,進而使人們認識到風景畫能夠表達更為重要的社會及政治問題。本次展覽中所展示的那些優美乃至壯美的風景畫,其本質比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更為意蘊深刻。仔細觀摩這些作品,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來自美國和歐洲的畫家如何在其風景畫作品中創造民族認同感,還可以感受到描繪自然的理念如何輕易地在國家之間流動,正如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因跨國界交流而蓬勃發展。
頻繁密切的中美藝術交流
展覽現場
19世紀下半葉,中國藝術家開始前往美國學習,其中的部分藝術家通過自己的作品將西方美學介紹給更多的中國觀眾。1979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開啟了現代的文化交流。兩年後,波士頓美術館分別在中國北京和上海舉辦了包括抽象派繪畫作品在內的美國藝術大展;2007年,古根漢姆博物館和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在北京和上海聯合舉辦了「美國藝術300年」大型展覽。同時,來自中國的許多大型展覽也曾在美國舉辦,比如2017年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開創中美文化交流的新紀元的特展「秦漢文明(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與以往為中國觀眾設計的美國藝術展覽不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與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穿越大洋的藝術」展不是對幾個世紀以來美國藝術發展的廣泛總結,而是為更深入地研究一個世紀內美國藝術家對單一藝術類型(風景畫)的處理方法,這一中心主題更適合在大學藝術博物館展示。
中美高校合作促進國際藝術交流
展覽現場
受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豐富的19世紀美國風景畫藏品的啟發,雙方共同策劃了本次展覽,旨在探討美國人和歐洲人在政治、社會和文化發酵時期關於思想和藝術實踐的交流。展覽展出了19世紀時期前往歐洲的大量美國藝術家所創作的優秀作品,以展示「國際交流」在拓寬藝術和文化視野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這一主題也恰好反映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之間的開創性合作對展覽、藝術、學生以及博物館專業人士之間交流的促進。希望通過本次「穿越大洋的藝術風景畫展」,讓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社會公眾能夠對「國際交流對藝術的影響」這一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據悉,展覽將於2018年9月21日至2019年3月17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7號廳、14號廳展出。
展覽現場
觀眾觀看作品
展覽現場
觀眾觀看作品
觀眾觀看作品
觀眾觀看作品
展覽現場
觀眾觀看作品
《阿讓特伊的港口》,克勞德•莫奈(法國),1874年
《法國花園》,奧託•斯達克(美國),1887年
《風景》,喬治•米歇爾(法國),約1825-1835年
《溫莎堡園地中的樵夫》,班傑明•韋斯特(美國),1795年
《伊埃爾勒河,雨之印象》,古斯塔夫•卡耶博特(法國),18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