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歷史悠久的博物館之一,尤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藏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如《歷代帝王圖》《搗練圖》等,皆是赫赫名作。亦珍藏有青銅、陶瓷、紡織品、雕塑等各類藝術瑰寶。
西周初期 □父丁壺 高32cm 口徑12.4cm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壺是古代常見的酒器。這件壺內有三字銘文:『□父丁。』此青銅壺造型較為特殊,整體偏纖細,帶蓋,圓腹,侈口,圈足,頸部兩側有對稱的貫耳。器身裝飾分頸部和腹部兩部分,頸部裝飾兩組對稱的鳳鳥—一組相對、一組相背,對比鮮明有趣,在同類器物中較少見到,或是出於獨到的匠心。鳳鳥是周人最青睞的裝飾母題,逐步接替了商以來獸面紋所處的主體位置。器蓋和腹部則為幾何折線裝飾,條帶與條帶之間布滿細密的雲雷紋,整體視覺效果繁滿,為觀者帶來豐富、多層次的視覺感受。
此壺出土地點不明,根據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記錄,是一九二九年由波士頓當地名流菲茲夫人、韋爾德夫人,潘恩二世以及富勒夫婦捐贈。
西周初期 獸面紋卣 高34.9cm 寬28.4cm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這件獸面紋卣器表呈漂亮的淡綠色,有少量紅色鏽蝕。收口,帶蓋,圈足,頸部有提梁。器、蓋同銘二行八字:
『□丞乍文 父丁尊彜。』
獸面紋卣主要為淺浮雕裝飾,不使用雲雷紋襯底,因而顯得簡約古雅。裝飾中又強調牛首狀獸面的特殊性—器腹上巨大獸面的一對牛角和牛耳被鑄造得突出器表,引人注目。除器腹的主體紋飾外,器蓋和提梁末端也裝飾有高浮雕的牛首狀獸面,使得整件器物裝飾主題明確,或許在使用時這件器物曾被賦予某種特殊的含義。
獸面紋卣出土年代較早,是一件流傳有序的西周禮器。對這件獸面紋卣最早的著錄見於《西清古鑑》卷十五。《西清古鑑》是清乾隆時期官方編纂的大型譜錄,詳細著錄清內府庋藏青銅彝器,每器均配有插圖,詳錄尺寸、重量,勾勒款識,並作釋文。獸面紋卣後又為劉體智所藏,劉體智出身顯赫,是晚清重臣四川總督劉秉璋之子,民國時期官員和收藏家。劉體智著有《善齋吉金錄》,這件獸面紋卣即收錄其中。
西周初期 四出戟鳳鳥紋卣 高35.5cm 寬22.8cm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善齋吉金錄》最終於一九三四年方得刊印,而與此同時,獸面紋卣已經流散海外。根據記錄,一九三四年二 月一日,這件卣與四出戟鳳鳥紋卣一起進入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收藏。希根森通過山中商會(Yamanaka and Co.),將獸面紋卣出售給了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購置款項由安娜·米歇爾·理察基金會(Anna Mitchell Richards Fund)提供。
尊是流行於漢代的溫酒器。關於這類器型的定名來自於其自銘。一九六二年,山西出土一件鎏金、帶蓋的三足圓筒器,內刻銘文:『中陵胡傅銅溫酒尊,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這就是著名的胡傅溫酒尊。在漢代,酒一般貯藏在甕或壺中,宴飲時將酒倒在尊裡,再用勺酌入耳杯中供人飲用。這在畫像石常會表現的宴飲題材畫面中,也得以印證。
漢 鎏金雙獸耳尊 高21cm 寬19.8cm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鎏金雙獸耳尊在造型上非常接近胡傅溫酒尊,亦為鎏金,帶蓋,器壁上對稱裝飾一對鋪首銜環,三獸足,器蓋裝飾三鳳鳥鈕,稍有不同的是這件鎏金雙獸耳尊的器蓋正中是一浮雕鳳鳥。另外,儘管此尊器壁素麵鎏金,沒有紋飾,但極為可貴的是器身和蓋內側有彩繪,並完整保存至今,色彩仍鮮豔明快。彩繪以朱紅色為底色,塗滿器蓋和器身內側,其中器蓋上描繪的是一隻展翼的鳳鳥,鳳鳥周圍還圍繞著三隻龜;而與之對應的,器身底部則用白色勾勒出一條盤曲呈『S』狀的龍。這幾種神獸同時出現,或許暗示這與漢代流行的四神信仰存在某種關聯。
這件鎏金雙獸耳尊是由紐約古董商人馬賽厄斯·科莫售予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更具體來說是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三 日,以六千五百美元的價格成交,購置資金則由威廉·沃登基金會(William Francis Warden Fund)提供。
秦 三龍紋鏡 直徑16cm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這枚圓形銅鏡的鏡背正中有一圓鈕。在幾何紋樣的襯底之上,是三條龍環繞鏡背一周。龍頸、尾均修長而舒展,唯身體盤曲糾結。整枚銅鏡裝飾顯得簡潔而有力。
一九三一年,由雅各伯·赫克特基金(Jacob Hirsh Hecht Fund)出資購買,成為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