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銅器時代的鼎盛時期:鑄客分享殷墟博物館青銅器中篇

2020-12-17 樂藝會

中國青銅器時代的鼎盛時期

殷墟博物館青銅器巡禮中篇

鑄客分享

鑄客 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

醉心青銅之美 徜徉青銅文化天地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殷墟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青銅器展廳:殷墟作為中國境內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的遺址,各類器物製作精緻,裝飾精美。代表了中國青銅器時代鼎盛時期的水平。

殷墟博物館裡有殷墟出土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 品、藝術品等,禮器有鼎、斛、簋、觚、爵等,樂器有鐃、鈴、鉦等,兵器有戈、矛、鉞、刀、鏃等,工具有錛、鑿、斧、鋸、鏟等,生活用具有銅鏡、杖首、漏、勺、箸、器座、角形器等,裝飾藝術品有人面具、人頭面具、銅牛、銅虎、銅鈴等。形制豐富多樣,紋飾繁縟神秘,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銅方鼎

銅觶 銅方彝

銅方彝

銅觶

銅方彝

銅斝

銅簋

銅鐃

銅鬲

銅觥

銅鬥 銅尊

圖片均為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

歡迎轉發

謝絕未經同意直接拷貝到自己公微號發布

相關焦點

  • 青銅器時代——中國遠古文化的一個璀璨時代
    東亞歷史之05篇:遠古中國之青銅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大約在距今五千年前結束,進入青銅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在世界各地得到發展,但在遠古中國尤為輝煌燦爛。1928年起,考古學家陸續在河南安陽挖掘出古代文明的屋宇、宮殿、墳墓等遺址,並證實了安陽曾經是古代「殷商」的首都,因此這些遺址被稱為「殷墟」。
  • 「鴟鵠西飛」看那些驚豔外國人的中國青銅器
    關鍵詞:中國青銅器;鴟鵠西飛;青銅器;外國人;漩渦 作者簡介:   作為「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配套學術講座之一,4月9日上午,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柳楊在成都博物館主講《鴟鵠西飛: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商周青銅器
  • 無極齋分享: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精品展上篇
    無極齋分享韓回之,字無極,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博涉而深究,視野開闊,頗有心得,樂藝會特開設專欄《無極遊》,陸續刊登各系列藏品,與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
  • 春秋青銅器的秘密
    無論是殷墟或殷墟以外地區大都如此。但是王室的陵墓則懸殊甚大,商晚期殷墟婦好墓方鼎二、扁足方鼎二,大小不同的圓鼎三十二具,還有少數殘破的碎片,可見中、小型墓和王室墓等級差別的森嚴。表現等級秩序明顯的,是西周的列鼎制度。寶雞竹園溝西周早期1號墓已出現大小相次三具一組列鼎,和另二具配合的鼎。奴隸主等級愈高,使用數愈多,就是說享受肉食品亦愈豐富。
  • 青銅器大揭秘: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近兩年,《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的播出加上各博物館的花式宣傳,人們開始對博物館產生興趣,也讓很多人養成了旅遊必看博物館的習慣。而青銅器則是各大博物館的重頭戲,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幾乎收藏了國內最重要的青銅器,也成了青銅器愛好者的必去之地。
  • 「居高食露 精潔可貴」 古代青銅器上的蟬紋之美
    夏商周三代是我國青銅藝術最璀璨時期,目前所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數以萬計。我國古代青銅器有著端莊凝重渾厚古樸的造型 ,製作精美的紋飾誇張而豐富,特別是蟬紋、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等都在中國考古史和美術史上都佔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器篇:九州銅人分享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篇九州銅人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其中,主要展出的是中國藝術品,佔5個陳列室,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銅器,漢代的陶器和畫像石,魏晉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銀器和三彩,宋、 元、 明、清的瓷器和書畫等,有些文物已被列為「國寶」、「重要文化財」級文物。
  • 青銅器中「青銅」的含義是什麼?青銅器又是如何鑄造出來的?
    我國遠古的石器時代結束以後,就進入了「青銅時代」,也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標誌。我國的青銅時代,基本包括夏、商、西周、春秋這四大時期,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來看,自春秋末年起,鐵器開始產生,到了戰國時期,青銅器逐漸被鐵器所取代,從而進入「鐵器時代」。
  • 青銅器收藏的替代品——青銅鏡
    上世紀50年代以後,青銅器收藏環境遽變,出土的生坑器不可能在民間出現,而傳世熟坑也已經大多數收歸國有,所以一直處於低端藏品地位的古代銅鏡,必然要成為青銅器收藏的替代品類而在八九十年代以後的收藏高潮中上升到廣受關注的顯赫位置。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這四個時期和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代不是對應的,因為一個政權的更迭引起了時代的變化,它和青銅文化的變化不是對應的,不是緊跟的。所以我的這個分期不是根據時代來走的,是根據文化內涵來走的。青銅中期前段的內涵是青銅文化最鼎盛的,容納了好多禮法,因此我把它叫禮法的載體,禮器、樂器、兵器等還有紋飾。對於紋飾,大家記住兩點,一個是鳥紋,一個是獸面紋。
  • 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褥的呈組合的青銅器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里頭時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二裡崗時期)和商代後期(殷墟文化時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褥的呈組合的青銅器。
  • 怎麼辨別真假青銅器(一)
    鑑別青銅器的真偽是個複雜的問題,最常用的是從鑄造方法上辨別真假。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大部分採用的是「陶範法」。僅在河南安陽殷墟遺留的一個商代青銅器作坊遺址,就發現鑄造青銅器的陶範1萬多塊。而偽造的青銅器大部分採用「蠟模」,也叫失蠟法。到了後代的偽造者為了偽造的更逼真,也開始使用類似「範鑄法」的鑄造方法,但是和古代的「陶範法」完全不同。所以判斷真假青銅器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精品亮相國博, 143件青銅器解讀商周秦漢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遴選了143件「青銅之鄉」——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一件件重器穿越時空隧道,將解鎖歷史秘密的秘匙傳送至今,其中既有家國大事,也有生活場景。
  • 獰厲之美——殷商時期青銅器獸面紋飾初探
    人類從遠古陶器時代步入到青銅時代,社會組織方式、生產生活工具和思想觀念都發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在紋飾上,由以抽象的幾何紋為主轉向以較為具象的動物紋飾為主。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殷商時期的青銅紋飾——充滿獰厲之美的獸面紋。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夏商西周時期的青銅與玉石
    經過一周的整理,大王又給大家準備了一期相當精彩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按照展覽的順序,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處於古代早期國家形成與初步發展階段的夏、商、西周時期吧!當你走進展覽,駐足凝神於夏、商、周時期的文物時,那些碩大無比的青銅器,晦澀難懂的篆刻銘文,見證了多少文明的形成,凝固了多少斑駁的記憶。
  • 從人虎之爭的青銅器說起
    提到人虎之爭的青銅器,大多會想起「虎食人」卣來。「虎食人」卣共有兩件,分別藏在日本泉屋博物館(圖1)和法國巴黎色努施奇博物館(圖2)。日本泉屋博物館所藏的那件高35.7釐米,相傳解放前出土於湖南安化縣。法國這件高為35釐米,出土地不詳。這兩件鼎鼎大名的銅卣器形奇特,造型驚心,讓人過目不忘。
  •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青銅器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飛躍,而我國出土的十大青銅器國寶多為商、周至西漢時期,以當時的並不發達冶煉技術還能造出如此龐大、精美且保存完好的青銅器確實不多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 獸面紋KO饕餮紋:獰厲之美——殷商時期青銅器獸面紋飾再探
    殷商時期,青銅器上的獸面紋基本特徵主要有:紋飾採取陰線和陽線交叉使用,通常截取獸面首部、足部部分,以鼻稜為中心,兩邊對稱,利爪大張,突出尖角,巨目圓瞪並凸出。分布上,總體具有一定層次感和秩序感,充滿獰厲、可怖之美。
  • 青銅兵器與車馬器:紐扣分享山西青銅器博物館之七強固威行篇
    青銅兵器與車馬器山西青銅器博物館系列之七紐扣分享山西青銅博物館隸屬於山西博物院,是中國第一個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該博物館展出青銅器物多達2200餘件,上起陶寺,下至秦漢,跨越整個青銅時代。其中,約700件展品來自近年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專項鬥爭追繳的文物。展示內容分「華夏印跡」 「禮樂春秋」 「技藝模範」三部分。「華夏直根」講述晉文化在華夏文明傳承、發展中的特殊地位。「禮樂春秋」闡釋中國青銅器作為禮器使用的鮮明特色和禮樂文明的精神內涵。
  • 妙手呈金 我在博物館修青銅器
    近日,「妙手呈金――武漢博物館館藏青銅器保護修復成果展」在武漢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病害醫方」、「如琢如磨」、「古法今術」、「人生追求」四個部分,分別介紹了常見青銅器病害及修復原則方法、青銅器的典型修復案例,展示了青銅器修復的工藝和技法以及修復人員的工匠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