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由於疫情的關係,一些完全沒有未來的風口,短時出現,且鬧得格外歡騰,比如說雲蹦迪。
2月8日晚上10點,夜店TAXX SHANGHAI在抖音上開了一場DJ打碟直播,剛開始沒有多少人的直播空間裡漸漸人越來越多,頂峰時達到7.1萬人同時在線。
四個小時之後,這場直播收入了近728.5W個音浪(70萬人民幣),「雲蹦迪」這個詞迅速佔領了第二天的熱門搜索。
隨後,眾多夜店都開始殺入雲蹦迪,為自己謀求生路。
畢竟,疫情之下,靠聚集人群狂嗨的夜店,已經感覺快要被新冠病毒給憋窒息了。
然而,一切就好像上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卻只是暫時讓夜店們喘了一口氣而已。
待到山花爛漫時,疫情結束,活下來的夜店們,最終也會把雲蹦迪這樣一個「急就章」給甩到九霄雲外。
01雲蹦迪與雲健身,姿勢來了收入沒來
靠酒精刺激和銷售酒精來獲得收益的夜店來說,雲蹦迪那一點打賞,不過是一點辛苦錢。
但換個角度來看,更多的人除了憋壞了,卻未嘗沒有雲健身的另類思考。
甚至不需要雲蹦迪裡打碟的喧囂,在悠長的宅家過程中,隨著輕音樂、慢節奏的舞動一把五禽戲、八段錦,也成為了許多原本不觸網的中老年養生愛好者的選擇。
當然,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更高頻的流連於健身應用之中,發誓要逆襲「逢年過節胖三斤」的詛咒。
一直在生存邊緣掙扎的Keep,非常應景的在1月31日在App端上線了一個名為「假期運動直播大全」的聚合頁,內含來自keep本身,以及每日瑜伽、Justin&Julie等品牌的健身直播課,點擊連結將直接跳轉至抖音觀看。
根據Keep透露的數據,截至2月5日,所有課程共計觀看人數超過5650萬,同時在線人數峰值為16萬。
雲健身的前景,還吸引了微博、抖音、陌陌等平臺的進擊,而且花式也更具平臺特色。
如微博,通過話題#宅家健康運動計劃#,派出了張繼科、楊威等奧運冠軍,街舞明星肖傑等作為健身明星陣容,曬出健身小視頻。
抖音則更進一步,折騰出了抖音健身房,還是找來一大波名人明星,只不過進階為短視頻私教課。
頗有點將Keep和微博的特色集中在一起,形成抖音版模式……類似的姿勢,也在展開,但匆忙中展開的姿勢,且不論是否怪異,而問題也是多多。
單是一個盈收,就是一盆偌大的冷水。
媒體報導稱,Keep推出的29元「宅家燃脂特訓營」直播課,截止2月19日也只有373人加入訓練,累計收入才1萬餘元。
02進階版的雲健身,場景突破才關鍵
也有在疫情期間,因為姿勢早就擺在那裡,結果意外收穫了一波雲健身旺季的廠商。
媒體報導稱,受疫情影響,以《健身環大冒險》為代表的體感遊戲,異軍突起、熱度不減,從抗疫前市場價600元瘋漲到了如今均價1500元,中國區仍是供貨短缺。
但有另外2個關鍵點,卻往往被人們忽略:
其一,《健身環大冒險》這款去年10月在任天堂switch遊戲機上推出的一款角色扮演遊戲,在年底時已經完成了217萬份的發貨量,真正進入到百萬級殿堂遊戲的範疇。
更重要的是,數據顯示購買玩家人群以20-30歲女性為主,則表明了其用戶群體的垂直屬性和特定人群的特定訴求。
同樣也是雲健身,化身為角色扮演遊戲,並用體感的方式呈現,為何就比在疫情階段突然走紅的這一波雲健身,更加容易常態化和精準達成用戶覆蓋和盈利目標呢?
答案或許是場景的同化和異化。
所謂同化,即一如過去任天堂體感遊戲的模式,《健身環大冒險》本身帶有將各種健身體驗,集約在同一個場景(客廳)的效果,使用遊戲所對應的硬體設備,可實現60種不同程度的健身動作,且能參加和全球玩家之間的PK。
所謂異化,同樣一如過去任天堂體感遊戲的合家歡風格,可以讓家中男女老少都參與到遊戲之中,形成一種健身房和戶外健身都可在客廳內達成的沉浸式的效果,加上體感設備本身的動作矯正特徵,又有了一種超值的私教色彩。
反觀之,目前大多數健身應用乃至抖音等平臺所提供的私教,充其量只是一個健身錄像,動作標準與否,全靠用戶自行判斷。兩相比較、高下立見。
甚至於,在體感遊戲之中,早就已經在類似雲蹦迪之類帶有健身色彩的多元化場景上進行了開拓。
如微軟出品的遊戲機Xbox上,各種舞蹈類的體感遊戲,一直都是熱門,街舞、廣場舞乃至包括小蘋果之類的神曲引發的神魔亂舞,都被吸納其中。
此外,在有限場景下的異化中,更多的姿勢都早已經腦洞打開了。
如《Beat Saber》,不僅有嘻哈和搖滾等多種風格類型音樂,還採用光劍揮砍的方式打擊節奏方塊的方式,更人更多的聯想空間,甚至可能聯想到另一個需要揮舞光劍的大IP體感遊戲《星球大戰》之上。
但這樣依然不能全盤解鎖雲蹦迪和雲健身的未來發展之困惑,只是單個遊戲的爆款現象,且未必持久。怎麼破?
03《頭號玩家》可以帶來的「莊周夢蝶」
在雲蹦迪、雲健身這些小風口上,網際網路巨頭們一直都沒放棄治療,一心想撐出一個大爆來。
比如在網絡音樂上被擠的快沒存在感的網易,就打出了一波小高潮。
「雲蹦迪」「雲村臥室音樂節」等線上演出形式在網易雲音樂等平臺走紅,參與雲蹦迪或雲村臥室音樂節的用戶平均每天都達十幾萬人次。
但這僅僅是一個蹭風口的姿勢,也算是網易雲音樂在版權已經被鎖喉的狀態下,再一次出擊垂直用戶的粉絲黏性的嘗試。
還可以如何讓雲健身的真正變成一種常態,而非短期「病態」。
或許《頭號玩家》能給出更多啟示。
君不見,在電影《頭號玩家》裡,全世界的人都近乎深度沉迷在虛擬的世界裡,特別是到影高潮部分,各色人等都湧上街頭,在現實中揮舞著虛擬的武器、在現實中和「虛擬」角色進行著各種戰鬥……
其穿越在虛擬和現實中的依託是什麼?虛擬實境(VR)技術,有可能讓人有形成「莊周夢蝶」的浸入感之效。
雲健身乃至雲蹦迪所需要的恰恰是這種在有限場景下融合無限場景的可能。而VR則可以用硬體破壁的方式打開這種可能,只是目前技術上還不夠成熟。
但至少嘗試已經開始了。如《水果忍者》、《SUPERHOT》和《節奏光劍》等多款遊戲,就已經和VR頭盔進行適配,據說除了玩久了會頭暈外,其他體驗都還良好。
雲健身的想像亦可以從此展開,通過VR而不是電視屏幕,不僅能離開客廳,還可以更加有融入虛擬世界之感,並更好的在虛擬世界中進行鍛鍊。
反之,另一個技術——視覺增強(AR),則可能將客廳或其他場景,進行改造,而讓用戶可以在熟悉卻異樣的環境中,挖掘更多的家庭娛樂和健身可能。
甚至雲蹦迪也未必就止於疫情結束。
同樣的VR或AR,可以讓每一個獨立在客廳裡的人,變成一個夜場中共同狂舞的群體。
儘管夜店依然沒有辦法銷售酒水給顧客,但為何不可以用更多增值服務,如點歌和聲光電效果,來刺激用戶的消費欲望呢?
其實,諸如雲、雲看展、雲旅遊之類連接著VR或AR的小風口,本身也在另一個層面訴說著雲健身、雲蹦迪繼續發展下去的可能。
只是需要若干種「雲某某」合體在一起,形成一種類似遊戲體驗、卻更加真實和具有營收可能的新物種。
甚至是在線辦公、雲教育之類看起來已經有了一定規模、在疫情期間得到發展的領域,也未嘗不能如此並聯一二,找到真正區別於線下傳統模式、而不是暫時替代品的生存之道。
只是,這樣的未來,或許還需要未來十年的探索和迭代,不是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缺少準備倉促上陣所能解決的。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