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孤身殲敵165人,進軍事博物館後激動落淚:這是我當年的槍

2020-12-17 大鄉村說歷史

熟悉趁手兵器對於一名上戰場殺敵的軍人來說,地位不亞於自己所愛的人,因為它不但可以幫助自己殺敵,而且有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命。

我們的國家歷來有「十八般兵器」一說,許多歷史上有名的將軍也有他趁手兵器。比如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鬥勝佛的如意金箍棒,呂布的方天畫戟,劉備的雌雄雙股劍等等,每一把都被賦予了名字,可見主人對它的重視。

但是能夠擁有一把趁手的殺傷力又大又強,一直是每一個戰士夢想的事情。古時候這麼現代也是一樣。《我的哥哥叫順溜》是一部電視劇,劇中的主角順溜拿到了一把屬於他自己的狙擊槍,我們可以看到他臉上非常激動的表情。

現在很多人在玩遊戲的時候,面對自己操縱的角色也是希望它能擁有一把超級武器,所以趁手的武器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戰士都非常想要,對它們的感覺也是非同尋常的。例如抗美援朝老禿山戰役中殲敵165人的老兵金珍彪,在軍事博物館看到陪伴自己多年的那支機槍,都不禁淚流滿面。

金珍彪,作為一名志願軍,在奔赴朝鮮戰場時,曾許諾一定要為國家爭光,結果他最終也做到了。所有的戰爭都很殘酷,抗美援朝戰爭也不例外,那時我們的裝備還不如現在的美軍,所以每一次戰役都異常艱苦,其中1953年3月的「老禿山戰役」就顯得特別突出。

實際上,老禿山並沒有叫這個名字,只是因為當時有很多的戰火,使這座原本翠綠的小山變成寸草不生的「禿山」,老禿山因此而得名,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戰爭的激烈。老禿山那時還被敵人佔領著,1953年3月23日晚上,金珍彪和他的戰友奉命進攻老禿山,經過一場激戰,我軍把紅旗插到老禿山主峰上。

但這一舉動也激怒了對方,他們開始向我軍進行反攻,當時金珍彪扛著自己心愛的機槍掃射敵人,雖然打死了不少敵人,但自己的腿也中了幾彈。

當他爬出戰壕時,發現許多戰友犧牲了,本來他也準備逃跑,但此時對面來了不少敵人,沒辦法金珍彪只好再次拿著機槍掃射,混亂中他把機槍抱到了旁邊的一個小山溝裡,同時自己也被敵人扔來的燃燒彈燒焦了全身,當他再次醒來時,自己已經在後方的戰地醫院躺著了。

後來經統計,金珍彪在那次戰役中共殲敵165人,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個殲敵。在資金的鼓勵下,志願軍總部授予他一級功臣,二級戰鬥英雄的稱號。要是金珍彪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在翻來覆去地翻來覆去,他的機關槍到處亂竄。

在戰地醫院康復後,金珍彪返回祖國,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那時在丹東有十萬軍民夾道歡迎他,他的事跡也被報紙廣泛報導,一時成了舉國上下赤手空拳的大人物。回到桂林不久,他就當上了桂林軍校的軍事教官,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其他軍人。戰地退伍的金珍彪幹起事業老也是順理成章的,作為一名教官他很平易近人,在嚴格要求學員學習的同時,也很關心學員的生活,所以學員之間也很喜歡他。

不但如此,那時的百姓都非常敬重他,他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大英雄給他們帶來的方便。但金珍彪的英雄豪傑一生並不長久,命運給他開了個玩笑。回到湘西老家後,在這一特殊時期,由於金德彪本人是土匪出身,又被挖了出來,他的生活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逃避這種迫害,他被迫逃到山林中隱居,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但即使這樣也逃不過當時的主流大環境,總有人要找他來挑釁,在這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情況下,金珍彪心裡始終保持著一種熱切的心情,知道黑暗的時代終將過去,黎明總會來臨。不久,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等著自己的曙光,金珍彪也走出山林,回到了正常人的生活中。

再一次有人提起他的英雄事跡,再一次把他的獎章功勞還給了他,雖然這位飽受磨難的老兵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只是午夜夢回的時候還會想起同歸於盡的戰友們,還有他那救了自己的機槍。

隨後,他又碰巧來到北京軍事博物館參觀,無意中看見了一把機槍,心中各種感情湧上心頭,不由得老淚縱橫,他哭著對周圍的人說:「這是我的槍!」那種機關槍的樣式,出產年份還有機關槍身上的金珍彪他都能記得很清楚,而且一一說了出來,可見這機關槍在他心中的地位。

相關焦點

  • 老兵一人殲敵165人,在博物館認出一機槍大哭:這是我的槍!
    在戰後的統計中,金珍彪光是一人殺敵的數量,就已經達到了165人,成為一個殺敵最多的戰士。之後,他被授予一等功臣、還有二級戰鬥英雄的稱號。但是,當他回到自己家鄉湘西的時候,卻沒有人稱讚他的行為。原因是他曾經有過「湘西土匪」的身份。
  • 一手拿槍一手拿筆!內江抗美援朝老兵回甜城「報到」
    一手拿槍一手拿筆!在當天的節目中,鄭時文聲情並茂的回顧了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事跡,節目播出後感動全國觀眾。10月19日上午,記者見到了這位參加抗美援朝的老兵鄭時文。在採訪開始前,鄭時文主動要求對著鏡頭以志願軍的身份向內江的父老鄉親家鄉報到。
  • 90歲老兵為證明身份,指著博物館照片:這是打仗時候的我
    每年的閱兵儀式,總有一批抗戰老兵身穿軍裝,襟前佩戴著榮譽,雖然他們滿鬢斑白,年過九旬,但是他們依舊宛若當年那個熱血沸騰的少年般,莊嚴敬禮。他們就是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英雄,這是屬於他們的榮光。在這半個世紀多的艱苦抗戰中,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百萬雄師奮勇抗戰,這些歷史沒齒難忘。沒什麼可以證明,但牆上的人就是我一位山西老人因證件丟失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被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質問如何證明自己的身份,老人指著牆上的照片說出,這就是我。
  • 江蘇鎮江:抗美援朝老兵的「寶貝」——一塊毛巾和手帕
    鄰居少有人知,他可是經歷過槍林彈雨的「老兵」。李世元21歲進入華東軍政大學,兩年後入黨,即被分配到華野四縱,從此開始了一段軍旅徵戰生涯。李世元自豪地說,他在華野四縱參加過不少著名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他們就是圍殲七十四師的主力之一;進入淮海戰役,無論是在碾莊圍殲黃百韜兵團,還是在陳官莊圍殲杜聿明集團,他所在的部隊,在整個戰役中,是我軍殲敵數量最多的部隊。
  • 90歲陝西老兵,丟失證件無法證明身份,指著博物館照片說:這是我
    抗戰老兵們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拼死作戰。贏得全面勝利,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戰鬥英雄,因此國家給了這些老兵很多優待,之前有一個已經90歲的抗戰老兵,因為丟失證件,無法證明自己的真實身份,他迫於無奈跑道博物館裡,指著其中一張照片說,這個人就是我。
  • 70年前遠徵老兵回故鄉 想見當年老戰友(組圖)
    經過緊張的聯絡,15時許,鍾老通過電話表示已經聯絡上了10名成都地區的遠徵軍老兵去機場迎接。  16時許,這批年齡都在80餘歲左右的「四川老兵」陸續來到了報社門口集合。大家的表情顯得有些興奮,雖然是臨時接到接機的通知,老人們還是精心準備了一番,每個人都戴上了建川博物館送給他們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徽章,82歲的王世雨老人的左胸上,更是戴滿了記錄著他崢嶸軍旅生涯的各式獎章。
  • 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
    15歲扛起紅纓槍,20歲加入八路軍,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歲月流轉 英雄精神屹立不倒解放戰爭時的劉克群(受訪者供圖)劉克群老人正在讀報直播南陽訊 15歲時,他拿起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全力保護鄉親安危。
  • 上甘嶺戰役老兵尋當年部隊終圓夢:我終於見到家人了
    「老連長您好,我是一營一連現任政治指導員王創舉,我代表連隊官兵,來看望您來了。」王創舉一邊說著一邊敬軍禮。這時,鼻子裡插著氧氣管的94歲抗美援朝老兵趙永成在家人的攙扶下,從病床上坐起身,舉起了右手。此前一直說話含糊不清的他,使勁清了清嗓子,說:「我是連長!」
  • 1207枚湖南抗戰老兵「英雄之手」手印永駐四川建川博物館
    8月14日,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專職副主委王仁祥(右)、四川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在捐贈清單上簽字。通訊員 皮豔玲 攝 華聲在線8月14日訊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以《停戰詔書》的形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 老兵回憶南京保衛戰:對不起 當年沒能守住南京
    現代快報記者 趙丹丹  南京保衛戰,是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後展開的保衛南京的作戰。守城失利後,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入城,製造了連續六個星期、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事件。  他們是老兵,當年挺身而出,奮起抗爭,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壯烈與不屈,最終贏得了抗戰的勝利。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卻心存歉疚。
  • 70年過去,當年的戰士都已經垂垂老去,但老兵不會
    ,但他們依然不會凋零,依然還是最可愛的人。於是圍繞這座浮橋,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美軍一次次轟炸,將浮橋炸毀,志願軍的高射炮全力掩護,工兵連則不斷搶修。美軍炸毀一次,志願軍就修復一次,最後志願軍組成人橋,用血肉之軀來作為浮橋墩和底座,終於保證了大部分按時通過金剛川趕赴戰場。
  • 警察博物館展品故事:回顧北京警用槍演變史
    普通市民可以看到長如95式自動步槍、97-1、97-2式防暴槍,短如05式警用轉輪槍、92式手槍。但是要想看看更多、更有歷史感、更能記錄北京民警們歷年來使用的槍械,警察博物館4層展廳是個好去處。1949年前後留下的照片清楚地記錄了當年北京公安的裝備情況。
  • 博物館裡的「老兵宣講團」
    暑假期間,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組織老兵宣講員走進紀念館、博物館,為青少年講述歷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熱情。圖為贛西抗戰博物館內,渝水區「老兵宣講團」成員黃炳榮為小朋友講解贛西抗戰故事。
  • 老兵呂德銓: 當年險些被日軍飛機炸死
    他們來自人民,守護人民,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抗戰老兵。1924年1月,呂德銓老人出生於浙江紹興市。1941年春,17歲的他報名參軍,上前線抗擊日本侵略者。呂德銓說,當年,他從浙江一路去廣西、湖南,經過3個月的簡單軍事培訓後,就上戰場跟日軍打仗了。在呂老的雙腿中,至今還殘留著當年日軍飛機轟炸後留下的彈片,每到下雨的時候,他的右腿就會酸痛。
  • 中越戰爭之後讓越南有了陰影,75歲老兵:我現在還怕中國人
    這是兩年無家可歸和全家人在山中忍飢挨餓的開始。如今她仍對中國人既恨又怕。「我現在甚至還怕中國人,不知道啥時候又得逃跑。」 當年,欠缺實戰經驗和裝備較差的解放軍遭遇越南激烈抵抗。北京和河內都沒發布傷亡數據,但有分析家估計約5萬兩國士兵陣亡。「我們的任務是反擊他們,」曾親眼看見中國士兵前赴後繼的越南老兵阮友雄表示,「坦白說(我們的)損失也很大。」 1991年,越南經濟改革進入第5年並急需「朋友」。當時蘇聯已解體,美國堅持制裁越南,中國正在崛起。
  • 當年河邊殺鬼子 搶來輕機槍 108歲川籍抗戰老兵鄭天付走了
    2020年9月3日,中國人民將迎來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然而抗戰老兵鄭天付沒能等到這一天。8月26日晚,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名譽會長朱興弟發布消息:當天上午,原籍四川南充、後定居安徽阜陽的鄭天付老人因病逝世,享年108歲。
  • @老兵父親 您的「秘密」被我發現了!
    「咱老張家,得有個為國家扛槍的」「去部隊吧,咱老張家,得有個為國家扛槍的。」這句話您還記得吧?2009年國慶節,咱爺倆坐在電視機前看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當我忍不住讚嘆「太帥了」時,您忽然拍著我的手說出這句話。
  • 老兵永恆
    20日上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迎來一批八九十歲的「銀髮」老兵。
  • 90歲老兵無法證明身份,看到博物館照片老淚縱橫:這就是我啊
    從此以後,我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抗戰老兵也因為自己的突出貢獻受到了國家的厚待,享受各種福利政策。但是山西榆社的老兵郝志全卻因為證件丟失,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一直過著最簡單樸素的生活,一直生活在中國的農村。但是他始終都不後悔自己曾經是一名軍人。 郝志全參軍入伍 1928年的時候,郝志全出生在山西省榆社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