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中法合作契合點

2020-12-22 今日中國

    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領域的合作,一直是中法合作的重點之一。1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來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深入交流中,同時提到了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意向。習近平指出,《巴黎協定》倡導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同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最新發展理念相契合。中國將立足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認真履行《巴黎協定》框架內應該承擔的義務。

  1月10日,在訪華行程結束召開記者會時,馬克龍總統在回答本刊記者有關生態合作問題的提問時指出:「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是中法兩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戰略夥伴關係的一個具體實例。城市化對當今中國,乃至未來的中國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法國希望加強雙方夥伴關係,為生態城市的建設提供綜合支持。」

  其實,位於武漢西南部的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作為中法在生態領域合作的試點,從幾年前開始建設以來就得到了中法雙方的高度重視。


2017年12月29日,中法武漢生態城規劃館內生態城全景沙盤。

  首個中法生態合作項目

  「生態城的法國元素越來越多,入駐的法企越來越多,這些變化讓我有一種成就感。」26歲的呂美琪是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管委會的法文翻譯,作為項目「深度參與者」,她見證了生態城從啟動到現在的變化。2014年3月,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項目正式籤約。2015年,研究生畢業的呂美琪應聘至生態城。她投身的第一項工作是籌備第二屆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接踵而至的是緊鑼密鼓的資料翻譯、外事聯絡、接待法國專家團隊、會議翻譯。短短兩年,這個文靜內向的姑娘已經從一個職場新人成長成一位多面手。

  中法兩國高層一直以來都在關注和積極推進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項目。2013年時任法國總理讓ˑ馬克ˑ埃羅帶隊訪問武漢,就生態城項目同中方進行深入交流;2014年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法國,同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共同見證了兩國政府代表籤署《關於在武漢市建設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的意向書》,作為中法合作的首個生態城項目,同時作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合作項目,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就此確立了它的重要地位;2017年2月,時任法國總理貝爾納ˑ卡澤納夫訪問生態城,掀起了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的全球推介活動;2017年9月,第四屆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期間,法國駐華大使黎想帶領40多家法國企業,參觀了在建的生態城,他表示,在生態城建設過程中,法國和中國的氣候專家可以互相學習借鑑,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讓我們的後代生活更美好。

  在將近四年的時間裡,生態城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中方專家與法國阿海普建築設計公司等六家法國頂級設計公司組成的團隊,共同完成了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項目總規、專項規劃、城市設計、控制性詳規的建立和編制工作。在園區內建設了一座中法友誼大橋,一個知音文化公園,在建項目有地鐵蔡甸線、有軌電車、雷諾自動駕駛示範區、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永久會址等項目。

  與此同時,生態城管委會聘請了德勤公司協助制定生態城的戰略定位和產業規劃,在產城融合上先行了一步。

  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管委會第一副書記彭巧娣認為,一個城市只有發展合適的產業,才能帶動城市其他方面的可持續。她表示:「我們在規劃之初便設計好產城融合的思路,正是在為生態城下一步的建設打實基礎,產業方向的確立對生態城,乃至武漢市未來的經濟發展都會是一個巨大的推力,同時也會促進中法之間更深層次的交流。」

  生態城的示範作用

  目前國際上的生態城市建設大體分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在生態環境最惡劣的地方,通過人類的力量加以改造,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另一個思路是在自然環境好、生態優勢集中的地區建設生態城,在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實現環境的可持續,這正是武漢生態示範城的初衷,而生態城選址在武漢也不是一種偶然。


2017年12月29日,中法武漢生態城規劃館講解員介紹項目進程。

  武漢是法國在華投資最多的城市,已經有近90家法國企業集聚於此,推動了武漢的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在法企集聚、法國人集聚的區域推進法國的城市化概念,雙方的交流必定更加順暢高效。

  另一方面,法國是環境大國,2015年的巴黎氣候大會通過了「巴黎協定」,更是體現了法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積極態度。同時,法國也願意把它在生態城市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分享給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

  兩方面的先決條件推動了中法之間這次合作,在彭巧娣看來,法國選擇生態環境優美的武漢蔡甸區來移植它的生態可持續案例是一次強強聯合,她說:「中法生態城先天條件充足,再加上法國的經驗和技術,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人們提供低碳示範的居住範例。」

  與中國目前擁有或在建的生態城市項目相比,武漢生態城顯得與眾不同,它的名字裡多了「示範」二字,在過去的四年裡,中法雙方在思維方式和操作實踐方面不斷磨合,逐漸形成了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合作方式,這樣的磨合給未來兩國合作建設生態城市提供了一個示範的思路,更重要的是,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上,中法生態城為中國的城市化乃至全球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能性。

  從2014年起,基於武漢生態城的合作實踐,中法兩國每年舉辦一次「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論壇的永久會址建在生態城內,也預示著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的常態化,雙方通過論壇的對話通道,從實踐到理論,總結可持續的「示範」經驗。

  歡迎創新和科技企業

  「中法雙方態度都非常積極坦誠,」生態城管委會綜合處處長湯媛玲認為,儘管中法兩國擁有不同的文化和國情,但雙方基於共同的發展目標,都表現出強烈的溝通願望。

  法國不但在環境保護、生態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上有豐富的經驗,時尚創意產業也非常發達,這些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輸入到武漢生態城的建設,乃至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彭巧娣表示:「法國很多創意型和科技型的中小型企業有非常強烈的願望到生態城來投資發展,我們非常歡迎。我們也歡迎法國的高科技企業,甚至實力雄厚的國際企業來興業。」

  彭巧娣將生態城39平方公裡的區域比喻成一張白紙。「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關鍵就在於我們怎麼畫,這一點取決於中法雙方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合作,中方用什麼樣的優惠政策吸引法方投資,找到更契合雙方需求的方式進行對接。」在行動方面,武漢生態城已完成六大產業板塊的規劃,其中單獨設立了一個創意產業區、一個信息科技產業區,吸引法國創新和科技企業,安心落戶生態城。

  可以預想,在生態城建成後,管理模式的跟進將是另一場攻堅戰,比如智能電網的建設、水的管理、海綿城市的實現等等。中法雙方此次重申在氣候和環境領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將為中法生態城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更為廣闊的思路。

相關焦點

  • 加強溝通交流 找準合作契合點
    >   4月23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胡啟生在市行政中心會見新華三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張力一行,雙方就下一步深化合作進行深入交流
  • 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經濟觀察)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中新社福建三明12月19日電 題: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作者 閆旭 林春茵「我是拿著規劃設計圖,來自臺灣的福建新村民
  • (經濟觀察)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張欣頤說,臺灣地方發展的理念強調以人文故事延續空間生命力,三明有好山好水好政策,讓她有靈感去勾畫美麗鄉村,「我們在大陸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這個「契合點」給臺灣鄉建鄉創青年築夢圓夢的機會,也有了張欣頤團隊的「臺灣經驗,大陸實踐」鄉村營造路徑。在張欣頤看來,描繪鄉村振興路線圖,要整合在地資源,挖掘特色文化,創造更大的價值。
  • 金牌合作夥伴!法大大亮相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
    9月9日,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正式在「雲」上開幕。作為騰訊規格最高、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產業網際網路盛會,同時也是疫情以來國內首場產業網際網路行業峰會,本次大會以「未來經濟、數字優先」為主題,全面解讀數字經濟新趨勢,展現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全景圖。法大大作為騰訊生態合作夥伴,受邀雲出席SaaS生態和AI雲上展廳。
  • 【工作動態】聚焦對標對表 找準工作契合點
    會議重點學習了區委書記溫清在區委九屆十三次全會上的講話、《關於打造高質量的首創之區在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中肩負更大擔當的實施意見》《突出「兩帶四街」建設加強工業遺產保護打造工業文化旅遊魅力之區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洛陽新材料及智能裝備科創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和《中國共產黨澗西區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決議》。
  • 中法攜手推進生物多樣性合作
    第七屆中法環境月將於中法兩國都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護環境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推動者。2021年5月,中國將首次以東道主身份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同年,法國也將在馬賽舉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世界自然保護大會。
  • 中電光谷與四川中啟麟飛籤訂框架協議,推動雙方多領域戰略合作
    8月13日,四川中啟麟飛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賀麟一行來訪中電光谷,中電光谷董事長、總裁黃立平,助理總裁尹碧濤等予以熱情接待。雙方就兩家企業未來多領域合作以及大健康產業發展展開座談,並籤訂合作框架協議。
  • 法國學者期待法中繼續深化多領域務實合作
    兩國元首就下階段中法合作達成重要共識。法國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國元首的通話將推動法中兩國繼續深化多領域務實合作,為歐中合作注入新動力,也為全球發展注入重要穩定力量。  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布雷斯萊認為,人類正處在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們需要進行戰略對話,以促進相互理解,法中合作需要邁上新的臺階」。
  • 書寫中法合作共贏的成功故事
    ■中法核能合作與中國改革開放同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見證了中國不斷發展、逐步融入世界的歷史進程。■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兩國合作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在中國對外關係中,中法關係佔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 中法學院慶祝建院20周年,同濟對法合作譜新篇
    期間,在中外嘉賓的見證下,中法學院20周年合作成果展、中法創新創業空間、法國巴黎高科駐華辦公室等先後揭幕。引入優質資源,服務卓越人才培養2004年10月,時任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雅克.席哈克訪問同濟大學並為師生演講,他和時任同濟大學校長萬鋼共同為中法中心奠基。席哈克總統讚譽「中法工程和管理學院已經成為中法教育合作的重要項目」。
  • 小組合作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小組合作教學法 應 用於小學 數學 教學 中 .能夠使 學生積極參加課堂學小組合作教學在小 學 數學 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 ) 找 對合 作 的 時機 。 小組合作法並不 是在教學 巾的任何 時候都適 用 .更不能 胡 亂運用 。如此不僅不能起 到應 有作用 , 反而會使學生感到厭 煩 。一定要恰當選擇小組合作學 習的時機 , 一般都是在探索新 知 的過程 中。在這一 進程中 .
  • 實現家校共育 需找到契合點
    但從現狀來看,家庭與學校如何更好地合作,找到更加合理的「邊界」,顯然仍是一個需要探究的課題。近日,長沙某小學校長在家長會上就明確提出了「三不」要求:不要家長輔導作業,不跟孩子說喪氣話,不說老師壞話。這位校長解釋說,這一要求,是為了培養孩子學習獨立自主性和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同時為了減輕家長負擔。消息一出,引來一片點讚。
  • 「中法及中歐園區合作論壇」在成都舉行
    12月9日下午,由商務部歐洲司、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指導,成都中法生態園管理委員會承辦的「中法及中歐園區合作論壇」在成都舉行,省商務廳國際合作產業推進處處長陳廷用、成都中法生態園管委會主任皮大雲、法國駐成都總領館經濟參贊法宇連及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香港駐成都經貿處等機構,中法武漢生態城
  • 武漢輕工大學與四川鐵騎力士集團舉辦校企合作·產業發展生態推進會!校黨委書記譚曉明、黨委副書記劉豐林出席
    8月14日上午,我校與鐵騎力士集團共同舉辦的校企合作·產業發展生態推進會在四川綿陽召開。本次會議旨在營造人才生態,鑄就創新高地,構建「開放·共享·融合」智造產業大平臺,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譚曉明對雷文勇校友在母校多年建設發展中,始終心繫母校、支持母校、回饋母校的可貴精神表示由衷感謝,對雷文勇校友紮根農牧行業取得的驕人成績及其展現的能幹事、有情懷、充滿社會責任感的可貴品質給予了高度讚揚。
  • 中法科創項目路演對接會在合肥新站高新區舉行 達成4項合作
    11月26日下午,2020中法科創項目路演對接會在合肥新站高新區順利舉行,會上達成4項籤約合作,來自金融機構、孵化機構、研究院所及轄區企業100餘人參加會議。合肥市科協主席餘勇在致辭中表示,中法(合肥)科技創新中心暨M-Hub作為國際化雙創載體之一,聚焦微納電子、新能源、健康和環保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與中法合作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始終致力於推動海內外高端人才和優質項目在合肥落地。希望中法中心繼續發揮特色資源和服務優勢,促進項目、人才落地,助力合肥新站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
  • 大創小鎮再迎國際夥伴,中法(杭州)創新合作加速中心啟動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陳素萍/文 徐藝杭/攝4月11日,2019中國(杭州)中法創新發展合作大會舉行。中法兩國學者、創客代表、高校學子和企業代表300餘人在大創小鎮互學互鑑、共享交流。此外,來自巴黎十大、巴黎二大、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的法方學者,與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清華柔性電子與智能技術全球研究中心的中方學者,就創新發展、產教融合、人才交流和國際合作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活動當天,中法(杭州)創新合作加速中心宣布啟動。
  • 中和正道集團、東珠生態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客人來滕州高鐵新區考察
    4月14日,中和正道集團、東珠生態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客人來高鐵新區·東沙河鎮考察。高鐵新區黨工委書記、東沙河鎮黨委書記翟華棟,副鎮長梁志明陪同活動。翟華棟對客人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高鐵新區積極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合作方式多樣、一事一議,歡迎廣大有識之士、真正想幹事的企業前來合作,找準政府、企業、群眾利益結合點,共謀發展,助力高鐵新區儘快出形象、聚人氣、引商機,並向客人們詳細介紹了高鐵新區總體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發展定位等有關事宜。
  • 廣州小洋樓裡開出中法合作時尚之花
    左拉說,「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及元素出現在全球各大秀場和品牌產品中,中國的時裝秀等產業生態也在不斷完善。」ESMOD廣州法國高等服裝設計學院師生大合影。受訪者供圖作為1841年在法國巴黎創立的國際教育集團,ESMOD也將目光瞄向快速發展的中國。
  • 中法學者交流三農、中法、中歐農業合作
    馬克·佛格利阿、多米尼克·吉幹、馬修·卡藍默做客強國論壇 編者按2007年2月15日16:30,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法國現農業和漁業部長Dominique Bussereau 部長辦公室技術顧問助理馬克·佛格利阿(Marc Foglia)、法國人類進步基金會國土和食品供應項目負責人馬修·卡藍默(Matthieu Calme)做客強國論壇,以「三農」,中法
  • 搭建個人職業規劃與企業發展最佳契合點
    近幾年,大世公司注重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尊重知識、尊重個性,給員工在崗位上提供儘量多的選擇機會;同時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和擅長方面給予積極的指導和建議,儘量找到個人職業規劃與大世公司發展的契合點,並按照發展的原則不斷調整,保持持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