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之:完全執政的在野黨,理性胡鬧的政客——民進黨上臺四十天觀察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逆光之下」(thelight730)。】
大陸國臺辦日前正式發言稱,因為臺灣新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官方溝通機制已經正式中止。此時此刻,蔡英文政府已滿月有餘了。
通常而言,嬰兒出生是要喝滿月酒的。可是,不論綠色政府、綠色「立委」還是臺灣民眾,恐怕都難以言喻這杯酒的味道。
短短一個月,卻恍若隔世。不藍不綠的老頑童沈富雄曾有調侃:「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的名字起得好,兩岸關係也好,新政府也好,都得和臺灣話一樣,先坐小月子。」
四十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民調上看,蔡英文的周月滿意度為62%,雖不及陳水扁馬英九剛上任之七八成滿意度,但依舊有過半民眾表態認可,光環還在。
不過如果我們再看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政府,可說的就多了。蔡政府幹了不少事,好的有,壞的也有。只是最惹人關注之處卻是蔡政府讓這數十天幾乎每天都不缺新聞。
從太陽花學運撤告到課綱微調取消,從世衛大會「不進反退」到衝之鳥礁事件,從端午大塞車到桃園機場淹水成臭港,從開放瘦肉精美豬風波到陳水扁在保外就醫期間公然挑戰法律舉辦餐會,還有馬英九出境被駁、核一機組重啟、林全「慰安婦自願說」,以及清算國民黨的「不當黨產條例」、「轉型正義法案」,直至最近的「洪素珠之亂」,更有華航罷工、柬埔寨詐騙犯、「林佳龍民調祖師爺」……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所謂「內閣三寶」——「國防部長」馮世寬,「政務委員」張景森,「交通部長」賀陳旦。各種言論出包、施政荒腔走板都笑煞朝野,連民進黨自家「立委」都看不下去。
這裡摘取部分執政趣聞供君一閱:
趣聞之一:臺中市長林佳龍日前在接受「議員」質詢時表示臺灣幾乎所有做民調的都是他的學生,他等於是民調的「祖師爺」 ——此言傳為業內笑談,事實上他1998年才開始執教生涯。
趣聞之二:「行政院長」林全3日赴「立院」施政報告時,「立委」費鴻泰質詢要求「教育部長」表態慰安婦究竟是自願或被強迫,林全當場搶答稱慰安婦可能是自願的。
趣聞之三:「國防部長」馮世寬表示,要「國軍」將士「勇敢走向戰場,含笑為國犧牲」,引發輿論譁然。
趣聞之四:每到夏季高溫,臺灣便用電吃緊。對此,「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受訪表示臺電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盲點。他舉例,在一天的尖峰用電時間中,下午1點到3點是百貨公司和大賣場客人最少的時段,乾脆鼓勵業者調整營業時間。此話一出,網友直批「腦殘」。
趣聞之五:「交通部長」賀陳旦被指當釘子戶阻礙都更(編者註:「都更」即都市更新,大陸習慣稱為拆遷);且將房子出租年收54萬租金。對此,賀陳旦17日冷冷以「哼哼」兩聲做為回應,記者追問「哼哼」是什麼意思?他則說,「我又沒講什麼」。此言一出引發熱議,網友表示紛紛表示自我感覺良好,傲慢自大,「哼哼,民進黨的官威真大」。
當然更不用提民進黨著名的髮夾彎現象了。
一句話,民進黨還在用在野黨的思維執政。
我把民進黨政府的滿月表現,總結為「完全執政的『在野黨』」。或者說,民進黨雖然已經是完全執政的執政黨,卻還在調動著在野的力量,組織著在野的資源,做著在野時的事。用蔡英文的黑色幽默就是,「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
蔡英文的就職典禮曾經出過一場風波:典禮彩排時出現過「明天拆政府」的花車標語,後來因為爭議太大而沒有正式上演——民進黨既然已經執政,難道還要鼓勵大家拆政府?這種戲碼雖然看起來誇張,但其實並不意外:民進黨長期在野,熟悉街頭鬥爭、激發民粹。民進黨「理性胡鬧」的政治風格,其實自創黨以來,迄今從未改變,無分在朝在野。
什麼叫「理性胡鬧」?
理性胡鬧(rational irrationality)乃是一個政治科學概念,由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科普蘭提出,意指在民主憲政社會裡,政治團體尋求一切制度框架內允許的方式為自己爭取利益。不管它是否合理,也不管它是否公平,甚至不管它是否合乎常識,只要穩穩地站在「人民」等「政治正確」的大詞一邊就萬事大吉。撩動、裹挾、操縱「民意」,為反對而反對,為胡鬧而胡鬧,政治凌駕專業,不負責任,只求權利;不盡義務,只要福利。民進黨胡鬧的內容是非理性的,但胡鬧的手法卻是高度理性的。
就以早成爛梗的核電議題而言,反核可謂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你我他都知道,臺灣四面環海,沒有大型電網接入,光靠火電根本無法保證用電,核電即便有千萬分之一的毀滅風險,它也是現階段最清潔、最便利的能源。你我他都知道,LSE倫敦政經畢業的白富美蔡英文豈不知道?但馬政府時期,「用愛發電」這種哭笑不得的標語仍然必須出現——民進黨以在野的身份吃定了國民黨,它當然可以「站在人民的立場」需索無度,順便攫取大批政治利益。
時過境遷,蔡政府上臺正好趕上用電高峰期,大批用電缺口亟待補上。不明真相的群眾都在等著看政府如何用愛發電,新任「經濟部長」李世光決定將核一機組「並聯」以備不時之需。藍營名嘴順勢評論,當過臺大應用力學教授的李世光居然也學會了美其名曰——核一重啟就是重啟嘛,何必用「並聯」文過飾非?民進黨雖然已完全執政卻絲毫不願完全負責之現狀昭然若揭。這四十天裡,民進黨諸如核電議題的施政鬧劇,族繁不及備載。
目前,「林全內閣」可算是一個「蔡依林內閣」——蔡英文依著林全繼續胡鬧。但可以預料的是,林全內閣做滿蔡英文第一個任期的機率很低,甚至不大可能撐到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蔡英文的一切也在彰顯她將成為女版馬英九。
有人將政府看做洪水猛獸,「苛政猛於虎」,意欲除之而後快;有人將政府視為奶牛,總像搭便車多擠出一些奶水。但政府只是一架馬車,由人民供給飼料和飲水,以便它能一直拉著乘客(人民)前進。
從大眾民意到精英政治,從公民權利到政府權力,從公眾輿論到國會議員,這種轉換猶如商品到貨幣一般驚心動魄,乃是民主政治的關鍵程序。如果轉換的程序不清楚,如果群己權限不清晰,民主政治就會面臨功能危機。
民進黨的問題在於,在野的時候將國民黨描繪成苛政猛虎,同時儘可能多擠奶水;現在執政了,卻把自己切切實實改造成了一隻不出奶水的奶牛、吃了飼料也跑不好的駑馬。不但如此,民進黨還在指責:你看,都是上一匹劣馬害得我們臺灣這樣。
臺灣的家底還足夠民進黨折騰一段時間,只是,如果繼續這般「執政黨還是在野」下去,那麼臺灣這架馬車將會如何繼續行駛下去,著實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