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儒認為情感要合乎先王之禮,詩依附於經獲得至尊地位?

2020-12-22 你一走進我的生命

本文系作者你一走進我的生命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漢儒認為不能濫情,感性的情感必須通過理性的道德過濾,必須有定的度,最後要合乎先王之禮義,即《毛詩序》裡所說的「發乎情,民之性也乎禮義,先王之澤也」。不合禮義的感性情感是萬惡之源,是道德邪謬治無道的表現。正如劉安《淮南鴻烈·原道訓》中所說:喜怒者,道之憂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過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以道德過濾情,也就是以禮制情,將情感規範化。這種被道德過濾後而範化了的情自然忽視了人的感性情感的複雜性、個體性,而成為一種承載儒道德文化的、以群體性為依歸的道德情感。

漢儒

《毛詩序》所謂「一國之事,系一之本謂之風」,就是對群體性情感的表述,這也是對荀子「千人萬人之情也」(《荀子·不苟》)理論的繼承。這種道德化的群體情感,儘管也具有「天地、感鬼神」的感染力,但它更多是具有「正得失」、「經夫婦、成孝敬、厚倫、美教化、移風俗」(《毛詩序》)的道德感召力,作為詩性的感性的情感被滅在道德的說教中,被道德異化,被強勢話語弱化。一句話,漢儒通過經化詩通過掌控符號暴力,將詩的感性情感牢牢地鎖定在儒學禮義道德的範疇之內使它無法回歸詩性的語境。

荀子

《詩》「三百」自孔子以降,人們不斷地把個性情各異的詩進行整齊劃一的規範化的道德詮釋,使之不斷地「合禮」。到了代,這種以禮節情的道德過濾工作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隨心所欲地去尋「微言」以「經」去附會,即使遇到不合「禮」的地方,豐富的漢語詞彙為人們供了變通的方便,人們天才地創造了「變風」、「變雅」為「無邪」的詩進行自其說的辯護。即使「有邪」,我也能讀出「無邪」,正如後來朱熹所說的「彼雖有邪之思作之,而我以無邪之思讀之。」正是這種隨心所欲的解讀,《詩》經化成為可能。反之,《楚辭》個性情感鮮明,可作為「微言」附會的地方不多難以用禮去規範它。

朱熹

因此在經學家眼中,自然它難以成為經典。劉勰在《文雕龍·辨騷》中解釋《離騷》為什麼不能成為經典,是因為有「詭異之辭」、「怪之談」、「狷狹之志」、「荒淫之意」。他說:「摘此四事,異乎經典者也。」這例子從反面告訴我們:《楚辭》不能成為經典,適足以說明它沒有為經學家預留以禮制情,以道德過濾情的空間。漢儒以歷史化手法來闡釋《詩》,以美刺兩端來論《詩》,以禮義道德來過濾《詩》,其目的不過是用《詩》來當做教化之工具,以此來「正風俗」、「厚人倫」。「詩教」一詞首見於《禮記·經解》,而作為詩學的創作綱領則首見於《毛詩序》。

劉勰

《毛詩序》在談到《關雎》篇時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正出於「教以化之」的目的,明明白白的一首充滿個體感性情感的很有詩性的情詩,人們有意地採取「注我」式的「誤讀」,堂而皇之對它作出各種不同的但合乎教化的解釋。《魯詩》曰:「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齊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慾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乎動靜,夫然後可以配至尊而為宗廟主。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

窈窕淑女

《韓詩》曰:「詩人言雎鳩貞潔慎匹,以聲相求,隱蔽於無人之處,故君退朝入於私宮,后妃御見有度,應門擊柝,鼓人上堂,退反宴處,體安志明。」通過「誤讀」,人們精心塑造出一位既是「窈窕淑女」,又是「母儀天下」之典範的「後夫人」形象。言情的《關雎》自然也就被塑成為「王教之端」的《關雎》。人們甚至把《關雎》看做是「天地之基」。《關雎》之道也,萬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懸命也…天地之間,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人們論詩一切以教化為旨歸:「《鹿鳴》以仁求其群,《關雎》以義鳴其雄《春秋》以仁義貶絕,《詩》以仁義存亡。」(陸賈《語·道基》)

雎鳩

在這樣一種利化的話語霸權語境中,人們滿眼是「經」,哪裡還有詩的一席之地,個性被體化,情感被道德化,詩性淪為教化的婢女而失去其自主性,禮義教化正統識造成了詩性意識的弱化。《詩》依附於「經」獲得了至尊地位,而具有「性」的「詩」卻處在失語的狀態,即使後代,人們在談論詩時,也僅僅滿足於話式的片言隻語「以資閒談」(歐陽修《六一詩話》),這也就是中國詩論中期沒有系統的詩本體論產生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論語》中的禮(下)
    這段話仍是講仁禮關係的,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不能在內心達到仁的標準,那麼外在的禮樂都雖有約束但並沒有太多實際意義。表明要求遵守禮樂制度的同時,孔子更注重人們內心對仁的準求,希望人們可以達到「內仁外禮」的標準。(2)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這段話大意是林放向孔子請教禮的本義,孔子說:「這是很有意義的問題呀!
  • 情感是一種依賴,但又不依附
    情感,是我們一生的依賴,不論依賴的對象是誰,也不論依賴的對象年齡有多大。因為有依賴,我們心中才有了溫暖和愛意;因為有依賴,我們才能從從容容。依賴是一種無以名狀的幸福,依賴也是一種隻身走天涯的勇氣。它是我們的支柱,也是我們心底最堅硬的支撐。
  • 荀子《樂論》:弘揚一種合乎「道」的「樂」
    故荀子之「樂」有上下貫通之義:其上可以通往「天下之道」;其下可以抵入人心,推動人性之「化性起偽」。其上通往「天下之道」,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認為「樂」是「天下之道畢是矣」(《荀子·儒效》),從《樂》與《詩》《書》《禮》《易》《春秋》相同之處來看,它們均是「天下之道」的體現,是天地萬物存在及其發展的反映。
  • 婚姻家庭 了解自己的情感依附型態(上)
    比如,深入了解一下自己的情感依附型態,這種型態其實直接決定了你是否有能力給對方空間,而不是一味抱怨對方不給自己安全感。這些才是實實在在會讓自己終身受益的東西。那麼人在情感方面的依附型態有幾種呢?先問問自己,我是安全型的人嗎?
  • 王齊洲:《樂經》之存亡
    章氏則直接稱《禮記·樂記》是「古之樂書」,也是肯定其經典地位。宋熊朋來云:「《詩大序》多引《樂記》語,其小異處亦《樂記》為得其當,作《詩序》之人必出於《禮記》已傳之後。」[12]《詩大序》作者有子夏、毛公之說,其源頗古,說《樂記》先於《詩大序》,也與程頤、章如愚所說同義,即認為《樂記》是古之樂書。
  • 古代女性為何要依附於男性?有哪些因素影響著女性的地位?
    男人先天後天上就是比女人更容易賺取資本,整體就能讓自己的階級更高,然後用這種優勢制定社會規則鞏固強化自己的性別優勢,這就是古代多是父權社會的客觀基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同之處是男女畢竟多是一家人,不像純粹的階級關係那樣赤裸裸,但也不能因此就把這兩種剝削割裂看待。
  • 阿瓦隆之王授勳道具曝光 彰顯圓桌騎士八大美德
    [ 摘要 ]風靡全球,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獲得應用商店推薦的殿堂級3D-MMO戰爭策略手遊《阿瓦隆之王》「2018英國行·圓桌騎士巔峰會議」即將啟航,授勳道具今日正式曝光! 風靡全球,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獲得應用商店推薦的殿堂級3D-MMO戰爭策略手遊《阿瓦隆之王》「2018英國行·圓桌騎士巔峰會議」即將啟航,授勳道具今日正式曝光!從中國區數百萬玩家中脫穎而出的八大騎士,將前往英國踏上榮耀之路,接受榮光的洗禮與祝福!榮譽之證、限量騎士徽章、定製火漆印章、專屬至尊金戒......價值數萬元的授勳道具禮盒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讓我們先睹為快!
  • 查經主題《合乎聖經的教會次序》提前5:17—25
    查經主題《合乎聖經的教會次序》查經經文:提前5:17-25
  • 王齊洲:《樂經》之尋蹤
    在一部分學者心目中,先秦「樂經」貫穿於時人的禮樂活動中,尤其體現在其音樂活動中,恰如四庫館臣所認為的:「大抵樂之綱目具於禮,其歌詞具於詩,其鏗鏘鼓舞則傳在伶官。漢初制氏所記,葢其遺譜,非別有一經為聖人手定也。」
  • 馬云為什麼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二、立於禮立,在甲骨文中,象是一個人正面立地站立,本義為筆直站立的成年人。這個意思一引申,就是一個成年人不依靠他人,獨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再一引申,一個人要獨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建功立業,做出一些事情來。而「禮」是什麼呢?
  • 《周易》離卦:依附之道
    離有附著的意思,離卦也就是在揭示依附之道。日月依附於天,草木依附於地,人與人也會存在相互依附的關係。保持守正,是亨通的。老子曰: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在相互依附的關係中,保持柔順,是吉利的。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 小妾詩妮娜地位低,只能走側門,活動上還被冷落超委屈
    12月5日是先王蒲美蓬國王的誕辰紀念日,也是泰國的父親節。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王室一家齊齊亮相,出席慶典活動。詩妮娜是國王的貴妃,也是近百年來泰國王室的第一位貴妃。看似風頭正盛,但是在等級制度森嚴的王室中,詩妮娜其實處處要比王后蘇提達低一頭。比如說,當王室一行人搭乘電瓶車抵達活動現場時,有現場民眾獻上禮物。在這輛車上,地位最低的詩妮娜在車還沒有停穩時,就一路小跑,接過民眾手上的禮物。
  • 清代鐵帽子王12個,為何禮親王地位最高,被譽為「大清第一王」?
    清代共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功封的八個,恩封的四個,其中以禮親王地位最高,身份最顯赫。這麼說也是有依據的,自第一代禮親王代善起,諸王大臣上朝列班的時候,禮親王一直都是班首,發言時也是第一個,這個規矩一直沿襲到清末。
  • 《情感依附》6步教新手爸媽如何科學養娃 學會受益一生
    ,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被認為是「家庭關係」的經典之作。一、什麼是「情感依附」?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要依靠母親的餵養,來免受飢餓、疼痛和寒冷等,才能形成愉悅、舒適和安全的感覺,所以人們最早與母親建立起親密的情感聯結,就是「情感依附」。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會在與別人的互動中,逐漸向外發展這種依附關係。比如,與他的兄弟姐妹、朋友或成年後的伴侶,都會建立起情感上的依附。其實說白了就是孩子跟親近的人產生的感情牽連。
  • 古人所說「六經」中的《樂經》到底有沒有?
    而近代蔣伯潛先生又說 「部分學者主張認為「六經」是周公時代的典籍,應該按照時間代先後為次序:《易》由於八卦,八卦是伏羲畫的,所以排第一;《書》的第一篇為帝典,是記堯舜的事的,所以排第二;《詩》的《豳風七月》是周王去幽遷岐時的作品,《商頌》是商代鄭祀的樂章,故列第三;《禮》、《樂》是周公所制,所以放在第四、第五;《春秋》是孔子就魯史記修成,所以放在最後
  • 論《樂經》是指曲譜而非文字典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大抵樂之綱目具於禮,其歌詞具於詩,其鏗鏘鼓舞則傳在伶官。」這告訴我們,《樂經》絕不是用文字寫成的論文,而是在典禮上樂工用來演奏的樂曲。現存文獻表明,殷商樂曲多與祭神典禮有關。
  • 陳桐生:論《樂經》是指曲譜而非文字典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大抵樂之綱目具於禮,其歌詞具於詩,其鏗鏘鼓舞則傳在伶官。」這告訴我們,《樂經》絕不是用文字寫成的論文,而是在典禮上樂工用來演奏的樂曲。現存文獻表明,殷商樂曲多與祭神典禮有關。
  • 西部大講堂②姜生:如何理解漢儒
    漢儒不僅有「代秦繼周」的思想魄力,更有強烈的文化創造意識和責任意識。漢儒建構的以「合大道」為終極理想的宗教形態,超越了原始儒家的「子不言怪力亂神」「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學派禁忌,廣納百家,成就大器,奠定了這個四百年東方帝國的最重要基礎。接著,姜教授指出,漢代儒生在上輔君治國,在中為官行儒德,在下教民成俗。
  • 《DNF》使徒降臨至尊稱號怎麼獲得 使徒降臨至尊稱號獲得方法
    導 讀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DNF使徒降臨至尊稱號獲取攻略 使徒降臨稱號屬性一覽,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DNF的遊戲中使徒降臨至尊稱號應該怎麼獲得呢
  • 《明儒學案》讀札:去人慾與去禮
    北宋以來,君主獨裁制真正開始確立,科舉取士徹底改變了士族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士族與君權均勢被徹底打破,政治倫理關係重塑。國家統治由「尊道」繼而「尊王」,轉向「尊王」。         唐代杜佑《通典》云:「夫禮必本於太一,(極大曰太,未分曰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鬼者,精魄所歸。神者,引物而出。)其降曰令,(聖人象此下之以為教令。)其居人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