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機動學院研製首個介電彈性體爬壁機器人

2020-12-13 騰訊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2018年12月20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在線發表了「軟體爬壁機器人」(Soft wall-climbing robots)研究論文,這是上海交大首次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論文。

該論文由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器人研究所與麻省理工學院軟體主動材料實驗室合作完成,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谷國迎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鄒江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朱向陽教授、趙選賀教授和谷國迎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軟體機器人主要由智能軟材料驅動的人工肌肉組成,具備結構-驅動一體化特點,在接觸外部環境時能產生主動的身體變形,具有極高的柔順性。近年來,各類新型的軟體機器人原型系統(例如軟體抓手、軟體爬行機器人、軟體偽裝機器人、軟體生長機器人和軟體機械魚等)相繼在國內外實驗室出現,作為一項多學科交叉的前沿技術,軟體機器人大幅拉近了機器與生命體之間的距離,體現了機器人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上海交通大學朱向陽、谷國迎團隊與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團隊合作,研製了首個由介電彈性體人工肌肉和靜電吸附腳掌構成的軟體爬壁機器人(自重2g,身長85mm),其中介電彈性體人工肌肉用於驅動機器人本體的快速周期運動,靜電吸附腳掌用於產生時間和空間可控的靜電吸附力,機器人的穩定快速爬壁運動由介電彈性體人工肌肉和靜電吸附腳掌的協同控制來實現。

軟體爬壁機器人的設計和工作原理:(A)結構設計;(B)爬壁原理;(C)協同控制策略;(D)玻璃爬壁實驗示意;(E)帶10g負載爬壁實驗示意。

實驗結果顯示,該軟體機器人具有與生物體類似的垂直爬壁、水平爬行、原地轉彎能力和敏捷的環境適應運動能力,在豎直狹小空間中的探測、搜救和牆面清理方面展現了潛在應用前景。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融機器人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和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基礎研究項目的資助。

圖文來源:http://me.sjtu.edu.cn/news/12653.html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機械動力學院機器人所研究團隊在《Science Robotics...
    2018年12月20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在線發表了「軟體爬壁機器人」(Soft wall-climbing robots)研究論文,這是交大首次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論文。
  • 解船企難題 浙大海洋學院研製出除鏽爬壁機器人
    一個寬約1米的兩輪小車,能「飛簷走壁」,擔負起大型船舶的除鏽作業,效率相當於7個工人同步作業,同時可實現作業廢水的循環再利用……6月16日,在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宋偉副教授向記者展示了他們團隊研發的除鏽爬壁機器人。
  •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樊春海團隊研製出單分子DNA巡航機器人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慕尼黑工業大學等單位合作研製了一種單分子DNA巡航機器人,並實現了納米尺度的迷宮行走。該工作以「Solving mazes with single-molecule DNA navigator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雜誌。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午,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 填補「上海製造」手術機器人空白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12月21日報導:今天下午,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  據介紹,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校級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邀請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擔任研究院院長。
  • ...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這裡有來自上海交大的10個醫療科技項目
    近日,由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主辦的「醫療機器人創新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活動現場,術銳醫療、念通智能、一影醫療、勢登坡智能、精勱醫療、德芬醫療、沈德醫療、美傑醫療等10個項目參加了路演,以下是36氪帶來的路演項目合集:術銳技術 ——單多孔模塊化腔鏡手術機器人
  • 小「納米」大能量 上海交大為國內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提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2月4日電(通訊員盧思語 魏佳妮 王辰軒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魏其濛)記者今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古宏晨教授、徐宏研究員團隊歷經數年研製並實現產業化的納米磁性載體,為國內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盒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 嘉禾博研MEM:清華MEM,北大MEM,上海交大電信和機動MEM課程設置
    π型課程體系以下,嘉禾博研MEM研究中心以清華MEM、北大軟微MEM和上海交大機動學院MEM、電信學院MEM為例:1、清華MEM>2、北大軟微MEM3、上海交大機動學院MEM4、上海交大電信學院MEM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絕緣材料的介電性能 (第二期)
    既然如此,束縛電荷會在電場作用下產生一些什麼樣的介電響應?電場作用下,電介質或者絕緣材料的介電性能又會有哪些表現呢?我們通過下面四個參數來進行描述。首先,在比較小的電場作用下,束縛電荷會在電場作用下產生極化。另外,除了束縛電荷以外,絕緣材料內部還有一些數量比較少的自由電荷,自由電荷會在電場作用下在材料內部進行遷移,這個過程會產生電導,這是第二個方面。
  • 中國研製出首款牛級「電火箭」,衛星機動能力獲得突破
    1月17日,航天科技集團通過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稱,中國已經研製出了首款牛級霍爾推力器,實現了霍爾電推力器從毫牛級向牛級的重大跨越。據悉,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中國首款20千瓦大功率霍爾推力器圓滿完成了點火試驗,點火累計時長達8個小時,點火次數超過了30次。該推力器的實測推力1牛,比衝達3068秒,效率大於70%,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我國研製出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新聞—科學網
  • 磁介電La2CoMnO6的本徵介電性能
    Paschoal原文連結:http://dx.doi.org/10.1063/1.4921441編譯:高丹丹 雲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摘要雙鈣鈦礦結構的錳氧化物因其有趣的磁電和介電響應成為了一類吸引人的材料。特別是在射頻和室溫時,La2CoMnO6(LCMO)已經被觀察到有巨介電(CDC)行為。
  • 絕緣材料的介電性能 (第一期)
    今天的主題是絕緣材料的介電性能。一般理解的絕緣材料是指加上電場以後不能導電的材料,其中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借這個機會提出來,和大家一起來進行討論。1、絕緣材料為什麼不能導電?2、既然它不能導電,加上電場以後就不會有電流,低電場時絕緣材料內部溫度變化也不大,也沒有放電,那麼絕緣材料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3、絕緣材料的四大參數及其物理本質是什麼?
  • 回顧2019|介電材料不得不看的幾篇論文(下)
    他們在相場模擬方法指導下,首先構築了無鉛的BiFeO3-BaTiO3-SrTiO3固溶體薄膜,發現其菱方晶系和正方晶系的納米疇可共存。該薄膜在保持較高極化的同時獲得了最小的磁滯回線,其能量密度高達112 J/cm3,能量轉化效率達約80%。
  • 中國新型機器人:水下清洗軍艦 爬壁偵察打擊
    來自10多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100多名專家學者,12個機器人國際組織,58家國內科研機構參與大會。本次大會以「協同融合共贏,引領智能社會」為主題,讓人們在與科幻電影中的「智能明星」面對面交流中,充分享受未來智能化生活的新體驗新感覺。習主席在致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賀信中指出:「隨著信息化、工業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現時代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誌。」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 上海交大擬6年內研發微米級手術機器人
    上海交通大學今天宣布成立「醫療機器人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公開了建設目標——在3年內自主研發毫米級手術機器人手;6年內實現精準的微米級手術;9年達到納米級到微納米級水準。
  • 東華大學遊正偉團隊開發類皮膚彈性體用於構建生物電子集成器件
    同時具有仿生力學特性(非線性粘彈性、軟而強韌、優異的彈性)和生物學特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彈性體是研製該類器件的基礎,然而目前仍然非常有限。針對上述瓶頸問題,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遊正偉教授團隊提出新型雜化交聯分子設計,研製了新一代力學和生物學雙重仿生皮膚的彈性體材料,並展示了其在生物集成電子領域良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