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船企難題 浙大海洋學院研製出除鏽爬壁機器人

2020-12-25 浙報融媒體

一個寬約1米的兩輪小車,能「飛簷走壁」,擔負起大型船舶的除鏽作業,效率相當於7個工人同步作業,同時可實現作業廢水的循環再利用……6月16日,在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宋偉副教授向記者展示了他們團隊研發的除鏽爬壁機器人。

「機器換人」,一臺能頂7個人

「現在投用的是第四代爬壁機器人,自重72公斤,掛載能力超過130公斤。」宋偉介紹,通過視頻,記者看到機器人靠強大的磁性緊貼著船板攀爬作業,除鏽效率相當於7個工人同步作業。

因為生鏽和海洋生物附著等問題,遠洋船舶需要定期清除船板上的鐵鏽、廢舊油漆、附著海洋生物,以確保船舶的正常工作。「人工除鏽,不僅人力成本高,進度也緩慢。」宋偉介紹,除鏽爬壁機器人就能實現「機器換人」。

它其實是一個基於高壓水射流的船舶除鏽清洗爬壁機器人成套裝備技術,將高壓水射流除鏽、真空系統抽乾並排渣、爬壁機器人執行除鏽作業三者成套設計於一體,操作安全可靠。

據了解,人工除鏽一般是6平方米/小時,在滿足船舶除鏽等級要求下,這臺機器人的最大作業效率可達81平方米/小時,平均作業效率為40平方米/小時。

日前,這一本土研發設備已在舟山的金海船務公司投用。

綠色環保,解船企難題

招工難、用工貴、生產安全、環保等問題,長期困擾著修造船行業的發展。

「目前舟山,乃至國內絕大多數修船廠多採用人工除鏽方法,工作效率低不說,鏽渣還會對空氣和海水造成汙染。」宋偉說,除鏽爬壁機器人則能實現船舶綠色、高效、高質量和低成本除鏽。

「機器人的廢水自回收裝置,目前可收集超60%的作業廢水,將有效降低噴砂作業對海洋環境和人體的危害。」宋偉說,「產生的廢水通過真空回收系統回收處理,後續將通過技術改進以實現作業廢水的100%回收再利用」。

「為了降低船東的船塢租用成本,面向附著海生物清除的水陸兩棲機器人也正在研發中,該機器人一方面可以有效清除船舶的附著海生物,從而降低船舶在航行時的水阻和油耗,另一方面也能夠減少船舶停靠碼頭時壓載水排放所引起的海洋生態汙染。」宋偉透露。

突破關鍵,大有用武之地

2016年起,團隊便開始研究爬壁機器人,在歷時長達兩年、四代機型的測試和實船試驗,先後突破了單面強吸附永磁組件設計、大負載爬壁機器人輕量化設計、曲面自適應真空廢水回收等關鍵技術。

「目前第五代機器人也已設計完成。相比第四代,我們對它進行了機體模塊化和輕量化設計,不僅方便拆卸維護,且更輕巧,更高效。」宋偉說,其不僅額定吸附能力更強,且負載能力為600公斤以上。另外,無人自主的智能爬壁機器人及其作業研究也已開展。

舟山是我國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和石化儲運基地,油罐、海底管道、跨海大橋等很多裝備都需要定時檢測和維護。宋偉說,利用爬壁機器人開展大型設備的無人巡檢和壁面維護,結合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將為這些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保駕護航」。目前,該團隊已開展了相關研究,並取得階段性成果。

(原標題《科技創新在新區丨浙大海洋學院研製出除鏽爬壁機器人》,原作者朱麗媛、薛超。編輯何伊伲)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機動學院研製首個介電彈性體爬壁機器人
    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在線發表了「軟體爬壁機器人」(Soft wall-climbing robots)研究論文,這是上海交大首次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論文。
  • 新型船體、大型油罐儲罐除鏽工藝——德高潔高壓水除漆除鏽機器人
    大型油罐儲罐防腐維修工作中除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除鏽的質量更是直接影響了防腐的質量。目前油罐防腐除鏽中常見的除鏽工藝電動工具磨光機除鏽和除鏽機械噴砂機、拋丸機除鏽,由於在施工過程中易產生火花所以不適用正在使用中的油罐,使用中的油罐須採用防爆、防靜電的施工工藝。
  • 浙大海洋生物清洗機器人首試成功 清潔機器人水下展奇功
    浙江在線9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周煒)浙江大學科學家日前研發出一款水下機器人,專門為石油鑽井平臺清洗鋼管表面附著的海洋生物,並在我國東海平湖油氣田海試成功。  據了解,這是國內首次使用專用機器人對石油導管架海洋生物進行清洗作業。
  • 機器人輪椅能爬樓梯
    圖為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們現場演示會爬樓梯的機器人輪椅。本報記者崔曉攝本報訊(記者 馬金 通訊員 宋北辰 朱衛)昨天,在省科協舉辦的省第二十七屆科普宣傳周開幕式上,機器人輪椅能爬樓、無人機變身「消防員」,南京理工大學學生的新發明高端又接地氣。
  • 【論壇】專家把脈浙大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建設
    翦知湣,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浙大的海洋學院研究區域定位為群島和深海不要改變,尤其要堅持科學技術與工程的結合,把這個優勢堅持下去,並且要堅持很長一段時間,不一定要做得大而全。前兩年我是很反對造船的,特別是同類的船,都是四千多噸的,是很容易過剩的。但是從國家現在的重視程度看,在今後10-15年,船的需求可能較大。而且浙大海洋學院提出要做深海的研究,肯定需要這個。有的學校一次性投資幾千萬,比如船上的儀器設備,其他全由公司負責,這個是可以參考的模式。
  • 中國新型機器人:水下清洗軍艦 爬壁偵察打擊
    自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說中創造出「機器人」一詞開始,到90多年後的今天,機器人已經滲透到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生活服務、軍事作戰等領域,不僅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更影響著世界軍事發展的步伐,改變著未來作戰的樣式和結構。伴隨技術需求的不斷加大,智慧機器人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高端系統的仿生性、情感化等智能特徵開始凸顯,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和完善。
  •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樊春海團隊研製出單分子DNA巡航機器人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慕尼黑工業大學等單位合作研製了一種單分子DNA巡航機器人,並實現了納米尺度的迷宮行走。該工作以「Solving mazes with single-molecule DNA navigator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雜誌。
  • 產學研結合典範——浙江大學海洋學院
    水下直升機ROBOLAB-AUH是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與博雅工道進行產學研相結合的典範。ROBOLAB-AUH是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技術成果為基礎,由博雅工道進行工業設計,面向高校用於水下競賽、水下視覺教學的一款機器人,目前累計生產已過百臺。
  • 第7批助企服務員再上崗當參謀 解難題
    (原標題:第7批助企服務員再上崗當參謀 解難題)
  • 浙江海洋大學:產學研一體為海洋經濟「提鮮」
    在他的養殖塘裡,起捕的梭子蟹平均畝產達到了80公斤,比一般養殖戶產量高出一倍。「今年圍塘養殖能取得這麼好的成效,要感謝浙江海洋大學許文軍教授團隊,塘裡放上一種降低圍塘梭子蟹殘殺、提高成活率的防殘裝置,增產效果明顯。」杜志芳激動地說。舟山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也是我國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戰略層面新區。作為一所地方高校,浙江海洋大學近幾年服務海洋經濟的「科技包」可謂鼓鼓囊囊。
  • 外壁纏繞3pe防腐鋼管蕪湖市廠家產品除鏽方式
    外壁纏繞3pe防腐鋼管蕪湖市廠家產品除鏽方式   外壁纏繞3pe防腐鋼管蕪湖市廠家產品除鏽方式    接頭處加橡膠密封,適應熱脹冷縮,有可防止砂泥進入。
  • 上海交大機械動力學院機器人所研究團隊在《Science Robotics...
    2018年12月20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在線發表了「軟體爬壁機器人」(Soft wall-climbing robots)研究論文,這是交大首次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論文。
  • ...清華等11所頂尖大學學生齊聚浙大,要在全球最有趣的機器人設計...
    近日,來自全球8個國家11所高水平大學的55位大學生相聚在浙大,他們將要在接下來的兩周裡設計並自己動手製造出機器人,操作它們完成沿著「絲綢之路」開拓商貿的任務。  本次在浙大舉辦的是第28屆國際機器人設計大賽(IDC ROBOCON 2017),大賽主席由浙江大學控制學院教授熊蓉和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山北昌毅共同擔任。山北昌毅教授表示:「激發創意、推動跨文化交流和促進跨學科合作,正是本次大賽的3個重要目標。」
  • 我國研製出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新聞—科學網
  • 船塢裡浮出海工平臺 岱山船企競逐高富帥
    實現這一跨越的,是位於岱山縣的惠生海洋工程舟山基地。在舟山船舶業,這是一家少有的專注海洋工程承包和裝備製造的企業。記者日前在這裡看到,9月1日剛投產的一期廠區,兩座鋼加工車間已在忙碌生產,首筆訂單來自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旗下一煉油廠。二期建成後,惠生海工將完全形成自升式平臺、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生產平臺、浮式LNG液化氣化裝置及海洋和陸上重型裝備的模塊化組件製造能力。
  • 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仿生材料 其本身可作為軟體機器人
    原標題: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仿生材料,其本身可作為軟體機器人   說起機器人
  • 鳳縣分局:「三問三送」解難題 聯企幫扶促發展
    今年以來,在鳳縣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聯企幫扶辦公室的正確指導下,市生態環境局鳳縣分局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深入開展領導幹部聯企幫扶「三問三送」解難題活動的通知》要求,積極開展「三問三送」(即:問生產、問安全、問發展;送政策、送服務、送信息)聯企幫扶工作。
  • 綜合勘察船"海洋石油701" "海洋石油702"交付
    新華社電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29日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世界一流深水綜合勘察船「海洋石油701」和「海洋石油702」日前相繼完工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海水下施工裝備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兩艘特種專業船舶入列「服役」,填補了我國在高端深水多功能海洋工程船舶領域的空白,使我國具備了3000米深水油氣田高端海洋工程作業的能力。
  • 浙大海洋學院首次招生 八年制醫學班拔得高分頭籌
    海洋學院首年招生165人  學院2015年搬遷至舟山  海洋學院在浙江大學是個年輕的學院,今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從報名情況來看,工科試驗班(海洋)的錄取情況良好,雖是首次招生,但由於發展方向明確,平均錄取分數達694.5分。
  • 海洋技術科學學院簡介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海洋技術科學學院依託學校和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優質科研資源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進行建設,實行科教融合的建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