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技術科學學院簡介

2021-02-19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海洋技術科學學院依託學校和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優質科研資源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進行建設,實行科教融合的建院模式。學院下設科教模塊、產研模塊、管理模塊三大模塊。科教模塊目前設置海洋技術系。產研模塊包括國家海洋監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海洋高技術領域成果產業化基地等。

海洋技術科學學院實行「2+2」、「小班制」與「導師制」學生培養模式,即本科生入學後前2年在學校(科學院)長清校區學習基礎課程和部分專業課程,後2年依託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現有條件在學院青島院區學習專業課程並完成實習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等教學環節。以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現有師資力量為基礎,對學生第3和第4學年實行導師制管理,導師負責學生的綜合培養,包括指導學生參與高水平科研課題與工程項目,以及生產實習與畢業設計。同時,依託從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選聘的下屬學科團隊負責建設專業方向課程模塊,並以小班制方式開設專業方向課。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始建於1966年,是我國最早從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主要從事海洋環境監測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及相關成果轉化;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交流;建設海洋監測科技創新平臺,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承擔相關專業研究生培養任務。

研究所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00餘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人13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科技人員4名,外專千人計劃專家1人,泰山學者海內外特聘專家3名,1人獲國家「政府友誼獎」,3人獲「齊魯友誼獎」,1人獲「山東省友好使者」。擁有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及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0餘名。設有泰山學者崗位、院士工作站、山東省科學院博士後工作站分站。面向國家及山東省需求和國際海洋科學前沿,在海洋環境立體監測、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海洋權益維護與國防安全等領域開展了大量開創性和基礎性研究工作;在船舶氣象技術、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海洋臺站技術、船舶與港口裝備技術、水聲探測技術、海洋傳感技術、深遠海探測技術、水下焊接技術、海洋浮標技術、海洋遙感遙測技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綜合實力達到國內乃至國際領先水平。

研究所建有國家海洋監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儀器裝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海洋監測設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國家海洋高技術領域成果產業化基地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 山東省海洋監測儀器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特種焊接技術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監委的海洋計量認證,取得了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建所幾十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40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餘項,院、市級科技進步獎100餘項,取得各項專利600餘項。其中,海洋資料浮標系統的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2009年獲得「國家自主創新產品」證書,目前我國在位業務化運行的海洋資料浮標系統均由海儀所研製、建造並提供技術保障,分布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所有海區,為我國海洋預報、氣象預報、海洋工程建設提供實時觀測數據;船舶氣象儀系列產品廣泛應用於科學調查船、志願船等各類船舶;研製的自動化臺站觀測系統性能可靠、穩定性高,實現了無人值守連續監測,廣泛應用在沿海海洋環境監測站、海島無人值守自動觀測站及海上平臺等;研製生產的各類海洋調查工具在國內佔主導地位,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和勘測調查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生物學院簡介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生物學院源於1920年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具有百年辦學歷史。設有水產養殖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環境評價與諮詢服務、商檢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水族科學與技術、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七個專業。學院辦學歷史悠久,人才桃李滿園。
  • 報考浙江海洋大學 | 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海洋科學類(星頡實驗班)依託海洋科學省一流學科和國家一流專業,聯合國內外知名海洋類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全校海洋科學與技術教學科研平臺,努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海洋科技人才。,掌握海洋物理、化學和生物科學相關的海洋科學基本理論,海洋調查的基本技能,以及海洋數據的分析處理和數值模擬能力,具有一定的從事海洋科學和相關學科的理論研究、應用研究以及管理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涵蓋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和海洋環境領域的專業人才。
  • 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課程思政改革之《現代海洋技術》新工科通識...
    本站訊(通訊員 張雨儂 蔡海)2018年11月,經過精心籌備,《現代海洋技術》新工科通識教育課程正式開課,截至目前,已有三位重量級專家為學生們帶來了精彩的課程,帶領學生領略海洋科技的魅力。《現代海洋技術》是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為推進新工科專業建設、積極進行課程思政改革而全新打造的一門通識教育課程。
  • 這是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幾十年來,學院已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5000餘人,成為國內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領域辦學最早、培養人才最多的院系,三位畢業生當選為兩院院士。學院院訓為「涵海勵志,博古崇今」。學院現設有地質學(海洋地質方向)、勘查技術與工程(海洋地球物理方向)、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和海洋測繪與地理信息系統兩個方向)三個本科專業,均為省部級特色專業。其中,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海洋地質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為省級重點學科。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環境遙感團隊」誠聘英才 |...
    海洋科學學院位於美麗的南海之濱——珠海(中山大學珠海校區)。2015年,中山大學對珠海校區(佔地面積5000多畝)重新調整布局,重點圍繞海洋建設「海洋學科群」。6000噸海洋科考船已經獲批准立項建造。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20年南海綜合航次海洋科學考察船舶租賃...
    廣東省機電設備招標中心有限公司受中山大學的委託,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20年南海綜合航次海洋科學考察船舶租賃服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0692-209C0558004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0692-209C05580041   項目名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編纂國內首套海洋科學專業系列教材
    高校海洋科學專業教材不成體系將成為歷史。記者日前獲悉,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建設並推出了一系列海洋科學專業本科教材。這是全國首套專門針對海洋相關專業編纂的成體系的本科課程教材。儘管海洋科學專業涉及的學科領域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傳統的「陸地學科」。但相對於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基礎學科專業,海洋科學專業開辦時間較短,教材積累相對欠缺,部分課程尚無正式教材。「有些涉海專業只能使用相關學科的教材,比如環境科學、生物學、化學、地質學等的教材。」有中大海洋科學學院老師介紹。中山大學一直有一個「海洋夢」。
  • 西昌學院成考專升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招生簡介,專業前景如何?
    一、西昌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簡介西昌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辦學始於1984年,前身為西昌農專成教部、西昌師專成教辦涼山大學成教辦西昌學院成立以來後,學校黨委重視發展繼續教育,在整合原各校繼續教育管理機構的基礎上組建了西昌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負責管理我校的繼續教育工作。學院學科門類齊全、專業覆蓋面廣,多層次、多渠道辦學,形成了覆蓋全川的函授站網絡,而且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特別是在畢業生中,有許多人成長為各行的骨幹。
  • 泉州輕工學院與臺北海洋技術學院聯合開辦海洋食品專業
    近日,泉州輕工學院與臺北海洋技術學院聯合籤訂協議,開辦海洋食品專業。針對捕撈,物流。儲存,大眾食材產品加工等開設課程。
  •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簡介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設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園林、環境生態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5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科學專業是河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19年入選河北省雙萬計劃「雙一流」專業,並順利通過河北省師範專業二級認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園林專業是學校的重點和特色專業。
  • 海洋學院首門本科生專業課程《海洋科學導論》開講
    9月8日,海洋學院首門本科生專業課程《海洋科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Oceanography)在閔行校區東上院開講。這是2019年9月海洋學院招收首屆本科生以來,開設的第一門面向學院本科生的專業課程,該課程是海洋科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也是海洋科學與技術各專業方向的基礎與先修課程。
  • 大學海洋科學學科專業簡介:你想去南極嗎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海洋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海洋相關國家級特色專業:航道與海岸工程、水產養殖、海洋技術、生物科學類、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海洋科學;海洋相關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海洋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海洋學實驗教學中心、水產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 報考資訊(2)|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概況
    協同創新,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學院強調創新資源和要素的有效匯聚,已建成南海海洋生物技術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東協海水養殖技術聯合研究與推廣中心、河口水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省海洋資源與近岸工程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海岸與島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河口水利工程實驗室、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廣東高校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廣東高校重點實驗室,以及南海資源開發與保護協同創新中心
  • 工科之海洋工程類專業綜述與簡介
    (2020年版)》,老頭計劃在2020年高考前完成對《目錄》中包括的12個門類、92個專業大類,共703個本科專業(不包括軍事類),按專業大類進行綜述和簡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是與造船有關的專業,目前主要有海洋平臺設計,平臺供應船設計製造等相關研究方向;海洋工程與技術側重於從事海洋調查和海洋的科學研究方面;海洋資源開發技術是以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為主要研究領域,研究與海洋資源有關的食品、藥品、功能生物製品等;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啟事
    一、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成立於2008年,位於廣東省珠海市。學院依山傍海,環境優雅,擁有濃厚的人文氛圍和自由的學術環境。圍繞「聚焦南海,邁向深海大洋,建設世界一流的完整的海洋學科群的發展目標和定位,學院在物理海洋學、生物海洋學、化學海洋學和海洋地質學等學科方向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0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43人。
  • 活動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18年優秀中學生海洋科學夏令營邀請函
    三、報名條件1、參加2019年全國統一高考的理科生;2、學習能力強,學業成績排名原則上在年級前5%者;3、曾參加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相關競賽並獲省級以上獎項者優先;4、為人誠實守信,學習態度端正,有志於從事海洋科學相關研究。
  • 中國海洋大學籌建三亞海洋研究院 | 於志剛校長訪問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於志剛校長介紹了籌建中的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主要建設內容,並就兩校的合作領域和合作方式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於志剛表示,中國海洋大學作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對口支援單位,有責任和義務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發展提供助力,共同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希望在兩校對口支援協議的基礎上,形成一攬子工作方案,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於志剛校長還就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學科發展和轉型提供諮詢建議。
  • 華東師範大學為什麼要成立海洋科學學院?
    作為國家海洋局與教育部聯合共建的直屬涉海高校之一,為響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號召,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華東師範大學研究決定成立海洋科學學院,並於65周年校慶之際,舉行了學院成立儀式。高抒教授擔任首任院長。新成立的海洋科學學院與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採取「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方式運行。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類亞洲第一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海洋科學、大氣科學、水產、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水利工程、藥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法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應用經濟學、法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 臺北海洋技術學院
    臺北海洋技術學院(英語:Taipei College of Maritime Technology,TCMT),簡稱北海或臺北海院,是一所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及新北市淡水區的技術學院。   該校淡水校區為八大偶像劇「終極三國」的拍攝地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