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機器人:水下清洗軍艦 爬壁偵察打擊

2020-12-13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視點聚焦

11月23日-25日,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召開。來自10多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100多名專家學者,12個機器人國際組織,58家國內科研機構參與大會。本次大會以「協同融合共贏,引領智能社會」為主題,讓人們在與科幻電影中的「智能明星」面對面交流中,充分享受未來智能化生活的新體驗新感覺。

習主席在致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賀信中指出:「隨著信息化、工業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現時代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誌。」自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說中創造出「機器人」一詞開始,到90多年後的今天,機器人已經滲透到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生活服務、軍事作戰等領域,不僅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更影響著世界軍事發展的步伐,改變著未來作戰的樣式和結構。伴隨技術需求的不斷加大,智慧機器人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高端系統的仿生性、情感化等智能特徵開始凸顯,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和完善。而如何讓機器人更好地運用到未來預警偵察、精確打擊、國土防衛等軍事作戰領域,也成為國際社會、軍工企業和軍事專家們關注的焦點。

科技引領發展

機器人研發駛入快車道

上世紀90年代,隨著科幻電影《終結者》的上映,全球掀起了一股機器人戰警的狂潮,從科幻走到現實的機器人取得了跨世紀的發展。無論是工業生產線上的焊接、拼接、組裝等機器人,還是生活中的掃地、對話等服務型機器人,機器人智能化正在成為新的技術發展趨勢。

隨著通信技術、信息技術、材料技術等高新科技的不斷進步,機器人裝備正向著智能化、網絡化和全天候方向邁進。在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來自哈工大的「爬壁機器人」「小型排爆機器人」「『天舜』偵察機」等新型機器人吸引了眾多目光。亮麗的外觀,靈巧的設計,高清攝像頭、紅外掃描、圖像實時回傳、自動識別報警等功能設備,讓軍用機器人開闢了新的未來戰場。

「天舜」偵察機飛行靈巧,只有手掌大小的機體,輕鬆實現了狹小空間的自由偵察和拍攝,100克的空機重量更加輕巧靈便,800米的控制距離,讓「無形」偵察更加悄無聲息。「水下船體清洗機器人」應用渦流負壓吸附、空化水射流清洗與水下自動化等多種技術,為軍事艦艇的維修保養提供了便捷。而具有高精度圖像處理能力,能夠自動識別特定物品並自動報警的「爬壁機器人」,使得複雜的清除、維護任務變得輕鬆自如。此次展會中的武裝打擊機器人、偵察機器人、小型排爆機器人等,在對可疑目標的自動探測與跟蹤中,可自主實現危險環境探測與移動目標追蹤,在打擊恐怖分子、震懾歹徒等任務行動中均可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抗震救災、軍事作戰等領域的行動效能。

自人工智慧誕生至今,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與之相關產業的發展,紛紛加大科研投入。2011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進行演講時,宣布美國已經啟動新的7000萬美元機器人計劃,以加速開發和普及機器人的使用,進而實現戰場無人化、自動化。2013財年美國政府將22億美元的國家預算投入到了先進位造業,方向之一便是「國家機器人計劃」,斥巨資打造完全不同於今日士兵的「未來戰士」。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飛馬濱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 專業清洗船舶水下附著物
    以「海納百川·智翔未來」為願景,致力於打破中國海洋智能對外國技術的長期依賴,擺脫我國在國際海洋人工智慧領域的落後現狀。公司以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水下檢測、無人系統控制終端、水下圖像實時增強系統、便攜移動基站等主要產品,為港口集團、航運集團和海洋行業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務保障。
  • 國產仿生鯊魚機器人亮相 可用於水下偵察追蹤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7月24日至26日,2019第五屆中國(北京)軍博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此次展會上,幾十家國內外廠商帶來了海、陸、空、天多種軍用、民用裝備參展,不少展品也是首次亮相,吸引了大量目光。在室內展區一款仿生機器鯊魚就十分奪人眼球。
  • 國內首臺水下清洗機器人下水
    日前,中國自主研發的首臺商用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海若01」在山東青島港碼頭下水。該機器人由飛馬濱(青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推出。 除潛水員下水手工打磨和船舶上塢臺人工清潔以外,「海若01」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的投入使用,為船舶清潔提供了的更優解決方案。
  • 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在青下水
    日前,中國自主研發的首臺商用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在青島港碼頭下水。據介紹,該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是由飛馬濱(青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將其置入水中後,只需通過遙控器操控,就能讓它以噴氣的方式清洗船底,極大提升了洗船效率。
  • 浙大海洋生物清洗機器人首試成功 清潔機器人水下展奇功
    浙江在線9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周煒)浙江大學科學家日前研發出一款水下機器人,專門為石油鑽井平臺清洗鋼管表面附著的海洋生物,並在我國東海平湖油氣田海試成功。  據了解,這是國內首次使用專用機器人對石油導管架海洋生物進行清洗作業。
  • 解船企難題 浙大海洋學院研製出除鏽爬壁機器人
    「機器換人」,一臺能頂7個人「現在投用的是第四代爬壁機器人,自重72公斤,掛載能力超過130公斤。」宋偉介紹,通過視頻,記者看到機器人靠強大的磁性緊貼著船板攀爬作業,除鏽效率相當於7個工人同步作業。宋偉介紹,除鏽爬壁機器人就能實現「機器換人」。它其實是一個基於高壓水射流的船舶除鏽清洗爬壁機器人成套裝備技術,將高壓水射流除鏽、真空系統抽乾並排渣、爬壁機器人執行除鏽作業三者成套設計於一體,操作安全可靠。
  • 上海交大機動學院研製首個介電彈性體爬壁機器人
    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在線發表了「軟體爬壁機器人」(Soft wall-climbing robots)研究論文,這是上海交大首次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論文。
  • 日本蛙人偵察吉布地港中國軍艦?國防部:我海軍進行有效處置
    日本蛙人偵察吉布地港中國軍艦?國防部:我海軍進行有效處置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針對有關媒體報導中國護航編隊靠泊吉布地港修整期間遭到日本自衛隊艦艇派遣蛙人抵近中國軍艦的消息,8月4日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回應《環球時報》問詢時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報導。
  • 浙大海生物清洗機器人首試成功 助力鑽井平臺海生物清洗
    9月9日,從浙江大學傳來的消息是,早在今年8月下旬,浙大哈姆(HOME)海生物清洗機器人在我國東海平湖油氣田海試成功,這是國內首次使用專用機器人對鑽井平臺導管架海生物進行清洗作業。海生物清洗機器人的工作畫面。
  • 日本蛙人慾「偷窺」我軍艦,被我軍逮個正著,還死不承認
    近年來,我海軍新型艦艇不斷傳來下水和入役的好消息,許多艦艇也曾出訪了不少國家進行友好訪問,所到之處無不引起極大地熱議和關注。但在這期間我國艦艇也遭受了來自潛伏在水下不速之客的「偷窺」,而這些不速之客就是來自日本的蛙人部隊。
  • 新加坡研發「魔鬼魚」機器人:或可用於執行搜索偵察任務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 美國《網絡中心戰雜誌》網站1月5日發表凱爾西·阿瑟頓的文章《魔鬼魚機器人有可能是水下探索機器人的未來》稱,一說起「魔鬼魚」,人們都會想到其扁平光滑的身體,喜歡棲居於海面或海底泥土中的生活習性,以及在海水中遊玩兒時曼妙的體態。
  • 可「潛水」6000米,全球最大功率超級水下機器人來啦
    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通訊員姜楊敏9月4日,記者從中車株洲所獲悉,中國中車旗下SMD公司,在英國阿伯丁最新發布了一款具超強作業能力、綠色環保的工作級電驅動水下機器人。此外,它還是不折不扣的「多面手」,可在海底油氣工程、海洋科考、海上救援打撈、水下鑽井等多領域,進行水下的機械手抓取、結構物拆裝施工、井口打磨清洗、沉船沉物打撈等各類「神操作」,工作範圍能覆蓋全球多數海域。「這是電氣控制技術與深海裝備技術的深度融合創新嘗試。先進的電驅動技術被引入水下工程裝備領域,可使工作級水下作業機器人性能提升一個新高度。」
  • 中國研製首臺蛇形機器人 可執行戰場偵察任務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消息:中國第一臺蛇形機器人在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有關專家認為,它的問世,標誌著中國機器人研製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  據解放軍報報導,記者在實驗現場看到,這條長1.2米、直徑0.06米、重1.8公斤的蛇形機器人,能像蛇一樣扭動身軀,在地上或草叢中自主地蜿蜒運動,可前進、後退、拐彎和加速,其最大運動速度每分鐘可達20米。
  • 軍艦系列 拿走不謝
    軍艦,又稱海軍艦艇,可以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是在海上執行戰鬥任務的船舶。直接執行戰鬥任務的叫戰鬥艦艇,執行輔助戰鬥任務的是輔助戰鬥艦艇。艦艇分為戰鬥艦艇和輔助戰鬥艦艇兩大類。戰鬥艦艇按其航行狀態不同,分為水面戰鬥艦艇和水下戰鬥艦艇。.
  • 中國水下機器人——「深之藍」探索水下科技新生活
    「當時國內還沒有人關注水下機器人這個市場,水下機器人公司基本不存在。有所涉及的也都是代理公司,將國外的產品賣給國內有需求的團體。」對於2012、2013年的水下機器人市場,魏建倉如是說。魏建倉敏銳的捕捉到其中的機會及價值,最終選擇以「水下機器人」為切入口創業。
  • 水下蛇形環境勘測機器人
    蛇體內部裝有的三軸加速度計、三軸陀螺儀、三軸磁力計可用於實時採集蛇形機器人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轉向時的角速度和所處的方位,通過Kalman濾波算法對這九軸數據進行融合,可以得出機器人在行進時較為準確的航向角運動檢測和定位功能;蛇體外表面覆蓋有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可在電池電量不足時浮出水面進行充電;蛇體前端的可伸縮式機械臂、旋轉鑽頭和探照燈,可用於水中作業;蛇體內的無線攝像頭及多種
  • 韓國航運公司計劃採用水下機器人清潔船體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韓國媒體稱,日前,韓國最大的貨櫃航運公司現代商船(HMM)宣布,計劃利用水下機器人清潔船體。HMM方面表示,在與韓國水下機器人製造商TAS Global籤署合作協議後,將使用水下自動機器人清潔船體水下部分表面。採取這些措施是為了防止所謂的水生植物(包括藤壺、海藻、苔蘚等)對船殼造成額外的損壞。此外,水生植物的附著也會將降低船舶行駛速度,增加燃料消耗和廢氣排放。
  • 人類歷史上首次水下核試驗,核爆中心的軍艦瞬間汽化
    1946年7月25日,太平洋比基尼島,隨著美軍在水下引爆原子彈「貝克」,海面上出現巨大的水柱,蘑菇雲騰空而起。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水下核試驗。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水下核試驗。 「貝克」引爆後產生驚人力量,將200萬噸海水和沙子捲入空中,形成一個高6000英尺(約合1828米),直徑2000英尺(約合609米)的水柱,水柱壁厚度達到300英尺(約合91米)。
  • 合山應急救援水下機器人廠家【北京凌天】
    合山應急救援水下機器人廠家【北京凌天】時至今日,市場上的水下機器人種類很多,可水下機器人還是有一些缺點尚未攻克。機器人造價和維修費用高,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應急部門的機器人數量很少,如若發生火水域事,很難單靠機器人的力量進行救援。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機器人發展方向解讀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工業機器人年銷量自2013年以來持續高速增長,中國市場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   近日,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簡稱《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