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在一場精彩的辯論賽中,針鋒相對的反方和正方妙語連珠的言論引得底下的掌聲絡繹不絕;影視劇中的律師充滿邏輯性的言論和滴水不漏的推理讓兇手伏法認罪。
看似簡單的語言經過思維的包裝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表現為有清晰邏輯思維能力的人可以讓看似毫無意義的語言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或者是殺傷力的武器。
想要說話條理清晰,就得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點到為止式發聲:讓語言經過大腦
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人說話就像不使用大腦一樣,總是說出讓人尷尬的一些話,我們暫且可以稱其為直性子。但是這種直性子很多時候會讓身邊的人陷入一些難堪。
比如著名女明星蔣欣與劉濤的姐妹情,最後一次鬧掰就是因為心直口快的蔣欣轉發並評論了劉濤的一個微博,讓劉濤直接陷入無地自容的處境。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指出沒有口誤這回事,所有的口誤都是內心真實潛意識的流露。
這些看似合理的潛意識不經意的流露時沒有經過大腦的組裝就會給人帶來一定的困擾。
再看古今中外那些幽默風趣的歷史名人,他們的語言不僅有些一定的趣味性還能恰到好處點到為止。
這種度不是一種圓滑世故的見風使舵的度,是一個在合理場合中思索下的合理的發言的度,是對現實情境的三思而後行的度。
條理清晰式語言:善用歸納與推理思維
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有提及到個體在11歲以後就是形式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個體已經具備了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夠用歸納演繹解決問題。
心理學中的推理是指根據一般原理推出新結論,或者從具體事物或現象中歸納出一般規律的思維活動,前者指演繹推理後者指歸納推理。
就像在辯論賽中條理清晰的正方在駁斥反方觀點後,反方依舊做出漂亮的還擊,這種層層遞進針鋒相對的發言就是對歸納和推理思維的合理運用。
心理學中最常見的推理模式是三段論式推理,由兩個假定真實的前提,和一個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這兩個前提的結論組成。
武德沃斯等人認為,在三段論中,前提所使用的邏輯量詞(如所有、一些……)產生了一種「氛圍」,使人們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個人邏輯量詞的結論。
由此可見,條理清晰的發言總是充滿著歸納與推理思維。
使人信服式發言:合理運用邏輯思維
心理學中的邏輯思維是指當人們面對理論性質的任務,並要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來解決問題時,這種思維稱為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一般有著嚴密的推導模式和合理的結論。我們可以發現令人無法反駁的觀點一般都是層層遞進的,然後再得出結論,突出自己的主題。
這就跟小時候我們寫議論文一樣,老師要求我們要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且找到可以論證觀點的例子來說服別人認可你的觀點,其實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在向邏輯思維形式靠近。
各大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奇葩說》裡面的嘉賓看似詼諧的發言中,其實也有著邏輯性。
當我們要發言的時候我們要說出自己條理清晰的觀點時,我們可以給自己的觀點增加一些跨越感。
由遠到近,由大到小,由淺到深,通過對思維和語言的組裝,讓貧瘠的結論有一定的邏輯支撐。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不僅有著上億的資產還有著極具邏輯性的大腦,他總是能在不經意間讓你對他開口稱讚。
馬雲式發言一般有三段:首先否定一個現存的觀點,其次提出一個自己的新觀點,最後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這種方式先把觀眾引入自己的情境中,在觀眾的好奇下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光有觀點還不夠,還要提出合理的邏輯支撐。
還有一種與三段論相反的邏輯式發言就是提前說出結論,也就是邏輯先行結論,圍繞結論做出合理的論證。
這種發言,一般比較強調主題,與層層代入的三段論剛好相反,三段論更加有推理性。而邏輯先行就是讓人把注意力放在結論中,先入為主而後順理成章的鋪墊。
總而言之,條理清晰的話語中一定有著合理的邏輯支撐。
大多數條理清晰脫口成章的人也是不斷練習而來的,邏輯思維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經過後天的練習來提升,畢竟這個世界上天才只有極少數。
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有什麼指點的地方,也請在評論區留下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