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如何思維清晰的表達觀點,是這個時代必備的技能。
同樣一件事件,有人幾句話能說清楚,有人幾十分鐘說不清楚。
很多時候,表達方式,其實就反映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這種清晰表達思考的能力,就是邏輯能力,邏輯能力是條理清晰思考的基礎。
分享3條簡單易學,提高邏輯表達的技巧,希望你有所收穫。
我們的大腦喜歡什麼樣的表達框架呢?
答案是:結論先行的框架。
大腦本身是一個非常懶的器官,在接收信息的時候,你先把結論傳遞給它,這樣理解起來就不費力。
當你把結論告訴大腦時,那麼它接下來會把相關信息,歸納到這個結論下面來尋找聯繫,可以加速理解你所表達的事情。
相反,如果一件事的表達,沒有結論,那麼大腦就會非常困惑的去理解,你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樣的接收信息就會非常費力,你說的每個字都聽的懂,但就是感覺不到重點。
時間一長甚至聽的頭疼,焦躁,心裡罵著:你到底想說什麼?
那麼,什麼是結論先行呢?
就是先說結果,再說原因;先說目標,再說方法。
舉個例子,
上午9點,小A要去見客戶,下午4點半小B要去出差,小C下午1點到2點要用會議室。哦對了,小A大概中午12點回來。老闆,我把會議給安排在下午2點到3點了。
如果你是老闆估計聽的都快暈了。
我們換成結論先行的方式來修改下。
老闆,我把大家的會議安排了在下午2點到3點。因為,上午9點小A要去見客戶,大概中午12點才回來,下午4點半小B又要去出差,然後中間1點到2點小C要用會議室,所以安排在下午2點至3點最合適了。
這樣一聽是不是就清晰了,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從因到果。但是我們表達要全部倒過來,先說結果,再說原因。
就像第一次匯報,不說結果,直接說原因,理解起來就非常吃力。
所以,如何讓自己表達的有邏輯,結論先行很重要。
用邏輯順序梳理思考想法,比如,準備一份演講稿;或者分析報告,不知道這麼下手時。
你就可以試著用這種結構順序來梳理,這個順序,包括時間順序;地點順序;人物順序;上下結構順序;內外關係順序。
比如演講中常用的時間順序:過去,回顧歷史,現在,該做的事情,未來,展望願景。
地點順序,比如介紹自己:我出生在深圳,隨後去了北京,現在在上海自己創業。
上下關係順序:分析一家公司,先分析高層,中層,再最後分析普通員工。
內外關係順序:一件事的成功失敗,先分析內部原因,再分析外部原因。
臨時發表一個觀點,按照邏輯順序表達,有了這個框架思考不會混亂不清。
我們大腦處理信息還有2個規律:
1,太多的信息記不住,
2,喜歡有規律的信息,
比如,你媽讓你去超市買東西,跟你說:你買點土豆,和葡萄,再買瓶洗髮水,哦對了,如果韭菜新鮮也買一點,順便還有橘子,胡蘿蔔。當你準備出門了,你媽又補了一句,家裡護髮素好像也沒了,你也買一瓶回來吧。
好,這個時候,請問你還記得住嗎?
可能已經忘記一大半了,為什麼?因為沒有邏輯,為什麼沒有邏輯 ,因為沒有歸類。
我們大腦記不住太多信息,也不喜歡沒有規律的信息,當信息超過5條後,你就要把它們歸類到不同類別裡,這樣才容易記憶。
歸類後你就可以告訴自己。
要買蔬菜,水果和洗護用品這三大類,蔬菜就買,土豆和韭菜胡蘿蔔;水果就是葡萄和橘子;洗護用品就是,洗髮水和護髮素。
你看,這樣一歸類,是不是就容易理解和好記得多了。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表達的時候,要善於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
這就是層次表達,層次其實就是說話要條理清晰,把要表達的信息歸納成1,2,3點。
比如,當有人問你,你們公司怎麼鑑別一個人是不是優秀。
你就可以回答,我們公司鑑別是不是優秀有三點,第一,心態是否開放,;第二,是否願意學習,接受挑戰;第三,溝通表達能力。
在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人問你問題,你都可以試著用3點來回答。
其實,有時候,哪怕你說的內容不怎麼樣,只要能舉出個123點,別人都會覺得你很有邏輯,說話乾淨利索。
這種層次表達,同樣也可以幫我們梳理思考。
比如你加到一個行業牛人的聯繫方式,希望能有機會合作,你如何用3句話把事情講明白呢?
你可以試著開始頭腦風暴:
第一說明自己是誰,這個是基本信息;
第二呢,跟對方有什麼關係,或者與你有關的事情;
第三,目前遇到的問題,希望得到對方什麼幫助或者合作。
這樣別人一看就明白,不至於要聊上幾十分鐘才知道你要幹嘛。
歸納分類即是對表達能力的提升,也是對自己大腦思考處理信息的鍛鍊。
語言反映了一個人的思考,一個人的語言邊界,就是他的思考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