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花屬於番杏科生石花屬多年生肉質植物,肉質葉對生,如同肥厚的圓錐形,莖短而直立,葉色豐富,表面布滿不同色彩的斑紋。生長速度極為緩慢,一般養殖3年以上,肉質葉的夾縫中可開出好看的純白、淡黃又或粉色雛菊狀花朵,觀賞性更佳。繁殖以播種為主,一般在春季4月份左右進行,換盆和移栽則在秋季進行。
生石花除了學名,還有許多有趣的「外號」:
①由於其外形酷似大象半月型的蹄子,而被形象的稱之為象蹄。
②由於其原生環境多處於戈壁和沙礫中,自帶保護色,野生環境下幾乎不易察覺,而被稱之為石頭花。
③由於其肉質葉被一條中線一分為二,外形頗像人體器官,而被多肉玩家們戲稱為「屁股」,雖然有點「汙」,但確實挺形象,俏皮中帶著一些可愛!
生石花株型矮小、色彩斑斕,更適合拼盤和密植:
生石花株型矮小、莖極短而且毛細根不發達,積水易腐爛化水,栽培基質適宜疏鬆透氣並帶有一定的粗質顆粒,一般以泥炭為主,適量添加粗沙、蛭石、赤玉土等,保持顆粒比例在60%左右即可。由於其體型嬌小,生長速度極慢,採用拼盤和密植的方式栽培,看起來色彩斑斕,觀賞性更佳!
生石花的基本生長習性和養護技巧:
1、生石花喜溫暖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在冬暖夏涼而又日照充足的環境中生長良好,長期缺少陽光、澆水過勤容易徒長,肉質葉變得瘦長如豆芽,葉片頂端的紋路逐漸變淡甚至消失不見,觀賞性降低。
2、其主要生長期在春秋兩季,有夏季高溫時期短暫休眠、冬季不耐嚴寒的特性,夏季高溫時期需要適當遮陽並保持養殖環境涼爽通風,冬季越冬溫度則不宜長時間低於5℃。
3、生石花一般秋季開花,花期需要保持充足的養分和光照,可每月施1-2次稀釋的多元素複合肥或磷鉀肥用於促花或提高開花質量。
4、生石花對水分的要求較嚴格,可耐乾旱但不喜積水,露養環境下不能長時間淋雨,澆水後不能暴曬,否則肉質葉有開裂和化水的可能,特別是盛夏季節澆水最好是在相對涼爽的早晚時間段進行。
生石花每年都需要經歷一次蛻皮、重生的過程,蛻皮期的養護難度最大:
①生石花蛻皮一般在冬季進行,不同的品種以及不同的養殖環境具體時間略有差異。當葉片頂端的表皮出現皺縮並由中線向兩邊微微凸起時,證明是蛻皮的前奏了,此階段需要減少澆水、停止施肥,並保持良好的光照。
②生石花蛻皮期長達2個月左右,對於成年植株蛻皮階段可完全斷水,有助於加快消耗,讓表皮快速乾枯脫落。而第一次經歷蛻皮的幼苗,則不宜長時間斷水,蛻皮期仍需要少量澆水。
③蛻皮期間除了斷水、斷肥,一定不要手動剝離沒有完全乾透的表皮,否則容易導致重新長出的植株出現畸形,任其自然消耗、乾枯成薄膜狀自然脫落比較好。
④蛻皮的過程是個自我消耗的過程,通常蛻皮後生石花看起來會比蛻皮前小了一圈,這主要是蛻皮階段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養分的原因,一般完成蛻皮恢復正常的養分供給就能再次進入快速生長期。
⑤剛剛完成蛻皮的生石花不宜暴曬、澆大肥大水,只能徐徐漸進、慢慢恢復。蛻皮後的首次澆水最好是沿花盆壁少量進行,恢復正常生長半個月以後才能施些薄肥。
成年的生石花完成蛻皮後,一般很快就能進入快速生長的階段,冠幅明顯增大,並在10月份左右開花。生石花是可以自留種用於播種的,所以有繁殖意向的朋友們可在盛花期有意識的利用毛筆和棉籤等進行授粉,以便在花謝後2個月左右能順利地收集到種子用於播種。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