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火星探測已經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科研話題之一,不過,距離人類可以實現火星登陸,並且通過改造將火星建成人類基地,還需要漫長的時間,而在那之前,月球其實更適合成為人類的「第一太空基地」。
NASA計劃2024年重返月球!
前段時間,NASA和日本方面籤署了一項聯合宣言,這項宣言的內容為日本將和美國方面在月球改造、登月等一系列項目上強強聯合,未來也將有其他國家陸續加入進來,用NASA的話來說,光憑美國一方想要重返月球是很困難的,NASA希望可以全球合作。
在計劃中,NASA計劃2024年重返月球,此後2028年前後建造月球空間站,之後建造月球上的人類基地,並且日後將月球作為人類登陸火星的「跳板」,幫助人類從月球開始,展開自己的太空之旅。
可能一些朋友會說,美國早在1969年,就已經成功登月了,為何如今重返月球卻變得困難,需要多國聯合呢?
這是因為上世紀美國登月,是為了和前蘇聯進行「太空競賽」,對於登月的要求是上去了就行,而如今則需要在月球上建造基地、進行長期的科研考察,自然也就要面對更大的風險,對於技術、資金方面的需求也更多。
新研究發現重返月球或困難重重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研究·空間物理》雜誌上,來自我國山東大學的空間科學團隊,在與國外科研團隊聯合研究後,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論文,表示月球雖然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但是卻並不是時刻都處於地球的磁場保護之中,當滿月出現,月球就會擺脫地球磁場的保護。
而當月球完全暴露於太空之中後,就會受到來自於太陽高能粒子的輻射侵蝕,這些輻射不僅會給月球上的探測設備、圍繞月球飛行的衛星等帶來損害,也會讓月球上的科研人員因此而受到健康威脅,如果體內細胞被輻射侵蝕,患癌風險會激增。
這意味著,如果日後人類想要在月球上長期工作生活,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月球上建造掩體,並且像地球上的天氣預報一般,在月球上也時刻播報月球的天氣預報,當太陽高能粒子輻射來襲之前,提前預警,讓上面的工作人員可以及時躲避到掩體之中。
同時,也可以及時關閉掉會受到影響的各類探測儀器,將損失減到最低。此外,科學家也表示,通過研究,他們發現太陽高能粒子輻射雖然會增加人類登月的風險係數,不過相應的,也會為人類在月球上提供很多豐富的資源。
比方說水資源,日後只需要找到它們的沉積地點,這些月球上的資源就可以為我們所用,減少從地球運輸資源到月球的成本。下一步,科學家們準備繼續研究月球的空間環境信息,希望可以將月球上的天氣預報做到更精準,保護未來登月人員的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7日文章《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 安全探月還需摸清太陽風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