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力」,怎樣為城市注入生機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年輕人」,如今成為一個帶有想像意味的符號。其所思所想,既與傳統承接,又常別出心裁,因而常有人發出「看不懂」的感嘆。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一代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文化喜好,同時也充滿創意和活力,甚至能帶來市場與產業的新契機。流行用語喜歡給「年輕」加上「力」,意味著這個群體,能對城市的某些領域有所促進和推動。

我們尋訪了幾個主打目標為年輕人的聚合體,尋找「年輕」化為「推動力」的原因和途徑。

歸根結底,創新、開放、包容的上海,也需要從「年輕力」中汲取養分。

運動社群:

治癒都市人的孤獨

表弟因抑鬱症離開人世後,李莎開始嚴重失眠。連續4天睡不著覺時,她下樓跑步,從最初的1km、10km,到後來的21km、42km。慢慢地,跑步成了她擺脫失眠和焦慮的一種方式。

2013年,參加完世界上最長馬拉松接力賽後,李莎在淮海路的一家小餐館裡組建了跑團The One Crew。「希望幫助更多人度過人生的十字路口。」她說。

從此,每周二晚上8點,約10個年輕人相約跑步,每次長度5-10公裡。7年,跑團人數從幾十個擴展到幾百個。聊得來的人,每年一起去滑雪、去衝浪,去世界各大馬拉松賽事一一打卡。

社團成員年齡在20-40歲之間,核心成員平均25歲,有設計師、導演、編輯、潮流博主、工程師等。不少人與李莎一樣,曾經對生活充滿焦慮,但在跑步中學會了放鬆,也看到身體與精神一天天變好。

有一次,有人特意從外省市到上海,在跑團成立的那個小餐館裡留下一封手寫信。大意是,自從在網上看到跑團發布的內容,他也開始跑步,漸漸體會到人生的變化,感謝跑團,讓他堅持跑了很多年。

李莎後來寫道:大家匯聚到一起,彼此治癒,消除鋼筋水泥都市下的孤獨。

而石媛媛組織籃球社的動力則相對簡單。2018年的一天,她受邀觀看一場籃球比賽,發現「女孩子打籃球很酷」,第二天便開始自學。她先從家附近的公園場地練起,結識了幾個愛打籃球的女孩。2019年,女子籃球社團SL4B成立。在網絡發布招募信息後,很多女生聞訊加入,成員一下子增加了上百個。

社交圈一下子擴大,管理起來並不容易。成員中,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超過60歲,各種職業都有,包括法醫。群裡每個人都有組織球局的權利,每周最多有20個球局。

石媛媛找了9位熱心骨幹一起管理,策劃各種活動。比如定期邀請教練在固定場地舉辦培訓課程。又比如,加入「耐克界外」計劃,在淮海路年輕力中心的街頭籃球場,每周末組織一次籃球活動。

無論是李莎,還是石媛媛,近幾年受到品牌方的邀約次數逐漸多了。甚至樓盤開業、商場開業,都會想到邀請運動社團暖場。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抓住年輕人的方式,未必是商品買賣,也可以是社群文化。

馬拉松:

感受自我的存在

當代年輕人的哪種特質,讓跑步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甚至促成了新運動產業?

紀錄片《人間世》的團隊,近期推出了新作《走出榮耀——序章:馬拉松》,記錄3位年輕跑者跑完馬拉松比賽的全過程。

總導演潘德祥說:「我一直覺得跑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現在那麼多年輕人喜歡跑步,我想知道年輕人在想什麼。」團隊招募了100多人,約20位進入面試,最終選出3位進行跟拍,分別給他們請了導師,配了2位賽道攝影師,大家一起練習了1年。

整個過程中,導演組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跑者。有人平日夜跑時,愛拿手機地圖把路線連成一個圖案,「今天跑出了一隻雞」,他寫道,配上路線圖,發朋友圈。有位女跑者,馬拉松比賽跑到終點前,特意停住腳步,補妝,就為了衝擊終點的剎那有一張美照。也有嚴肅跑者,制定課表,進行系統、專業的訓練。跑到多少公裡時心率控制在多少,全程按計劃嚴格配速,特別「較真」,玩得很專業。

紀錄片中跟拍的一位跑者,抱著玩玩的心態。她跑了一個遭罪的馬拉松,一直在放棄與不放棄之間掙扎。攝像機全程跟隨,無形中為她增添了動力,最終,比賽結束前2分鐘,她衝過了終點。

紀錄片團隊也在觀察,究竟什麼樣的人願意跑馬拉松?結果發現,年輕人的心理過程大致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提高身體機能。有人說,自己生完孩子胖了,為了變好看而跑步。老一代人結婚後常覺得身材、穿著已不用太過在意,但現在的年輕人不同,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在乎顏值、身材、生活品質,對自我的要求從未降低。

第二階段,加入跑團,社交屬性很重要。發光的衣服、先進的設備、酷玩的軟體、擴大的社交圈……得益於現代科技,跑步成為一種時尚,也成為一個新興產業。

一位導演回憶,他小時候隨爺爺住在曹楊地區,爺爺為了去水電路上班,每天凌晨5點起床,輾轉3輛公交,單程2小時以上,一天四五個小時在路上,業餘生活玩不了什麼。而現在的年輕人,儘管也很忙碌,但在技術的幫助下,只要願意,仍能擠出時間一起跑步,一起玩耍,參加社團活動。他們可以盡情探索感興趣的新領域如運動、數碼、咖啡、電子、唱片、攝影等,找到小圈子的身份歸屬感。

第三階段,尋找自己的極限。運動本就會讓人身心愉悅。追求更好的自己,有獲得感、刷存在感。朋友圈曬出成績、展示榮譽的那刻,得到他人的肯定,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激勵。

跑步不是唯一目的,年輕人或許更在乎的是運動背後的文化表達、社群情感聯結。在一個工業化、標準化、分工嚴謹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像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尋找情緒的出口,感受作為個體的自我存在,在一個有歸屬感、認同感的圈子裡,盡情綻放——這大概是年輕人運動的驅動力。

街頭空間:混搭的奇妙魅力

淮海中路成都南路口,碩大的「娃娃雪糕」標誌、籃球場、滑板坡道、電音舞臺,構成妙趣橫生的街景。

此處原是上海上世紀末聞名遐邇的商場華亭伊勢丹。一牆之隔,漁陽裡的紅房露出一角。伴隨淮海路幾度變遷,地標也幾經改造,如今成為「百聯TX淮海|年輕力中心」。

平日裡,廣場五顏六色的坐墊上不一會兒就擠滿了人。推嬰兒車的夫婦、著潮流裝的年輕人,彼此背對而坐,組成梧桐樹下的上海風景。當夜幕降臨,打籃球、耍滑板、跳街舞的年輕人,伴隨DJ現場打碟而躍動,仿佛在開街頭派對。

入口處,TX淮海的名字刻意不帶「購物」「商場」字樣。「年輕力中心」,標明了其目標人群。它也確實成為網紅主播、明星、潮人蜂擁而至的「打卡點」。

其中的網紅店、首發店不勝枚舉。如,在周杰倫MV中出鏡而爆紅的奶茶品牌;蒸汽朋克風格的咖啡館,齒輪機械擺得人眼花繚亂;匯聚全球頂尖設計品牌的古董家具店,讓人在金屬櫃、雲朵燈中開啟尋寶之旅;白天的麵館,晚上是DJ酒吧;有的店鋪搭建材料全部可回收利用;也有店鋪,難以描繪它是什麼,地板、牆面、天花板、家具層層覆蓋出版物內頁,鏡面折射,賽博朋克版的人體模特造型奇特。還有「日本潮流教父」的徒弟開的文創咖啡館、明星潮人的首家線下體驗店、義大利藝術家的影像空間試驗、專供人擼貓玩的寵物樂園、粉絲帶來的檔案級秀場款衣服、美劇裡常出現的威士忌冠軍品牌……

這裡的公共空間,更像美術館。從棕櫚樹、海洋衝浪板、愜意躺椅切換到金屬鞦韆、螢光管道。有一回,某家快閃店還設計了幾個供「偷看」的小洞,果然引來眾人探頭張望。網友評論說:「娃娃雪糕讓爺青回」「隨便拍,每張都潮」「仿佛進入科幻世界」。

百聯TX淮海|年輕力中心塑造了一個不確定、無邊界、多用途、仿如藝術裝置、充滿邏輯錯位感的空間。即便對面就是光明邨,但極少在建築內部見到中老年的身影。偶有打扮時髦的阿姨輕聲嘀咕:「這是賣什麼的?」「現在的東西看不懂」「真的是商場嗎」……

年輕力中心,對準年輕人的口味,究竟做了些什麼?

創新文化:重塑名街的輝煌

一切始於一場研討會。

百聯TX淮海總策劃、盈展集團主席兼執行長司徒文聰回憶,當時他受邀參與的研討主題是:如何激活淮海中路東段。除了光明邨這類的老字號品牌外,其他大牌都待不久。究竟怎樣才能再現名街的輝煌?

這一段路有幾個「硬傷」:並不緊鄰地鐵站,沒有太多停車位,似乎什麼業態都寸步難行。必須有一個主題,軌道交通不是致命的,人群不怕多走幾步,但他們又普遍不開車,且願意特意來玩。滿足這3點的業態,答案呼之欲出——絕不是標準化品牌、連鎖店,而是「潮流地標」。

實際上,如日本東京、美國洛杉磯Fairfax街區那樣的潮流地,國內依然少見。百年歷史的淮海路,打造一個符合中國年輕人文化的潮流地標,似乎可行。

但潮流地標的營造思維,與商場不同。商場空間,一切都為了好賣,潮流地標有時相反,不是簡單計算每平方米租金的得失,而是採用一種開放式、沒有門牆和邊界的零售新玩法。司徒文聰概括為:公共空間藝展化、商業空間商展化、主題空間演展化。

比如,所有品牌共享空間,打破邊界,大樓梯、大舞臺,整棟建築都可成為大展覽,空間功能可靈活轉換,自由擺放,白天與夜晚「兩張面孔」。業界稱之為「策展型零售」。

潮流地標,文化先行。年輕力中心沒有先招商,而是先四處招攬「年輕朋友」。比如成為夜跑中心,與耐克等運動品牌合作,引入跑團、籃球社團等,給他們提供長期據點;邀請街舞社群、滑板社群來此「撒歡」,凝聚運動粉絲;找全世界潮流圈的引領者,聽他們的建議,打造潮流風向標;請年輕設計師、品牌方共同對空間進行策展……

「我們的定位不是消費購物中心,不是商場店鋪,而是營造一個年輕人喜歡的中國潮流文化空間。」司徒文聰說。

真到招商時,品牌產品必須獨家。如果不是首店、旗艦店,那麼連鎖品牌也要開出獨一無二的分店。比如Vans,在這裡的鞋子大多為全球限量款,還混搭售賣黑膠唱片,其一個月的業績相當於某些分店的8倍。

頂層的大通鋪時常變換內容,舉辦各類大型活動,如時尚發布會、明星粉絲會、綜藝選秀舞臺、空間藝術展、街頭文化派對等,這一類包場的日均租金收入,其實遠超過普通店鋪。

年輕流量,真的能轉換成一種新的購買力。年輕人買的或許不是物質產品,逛一圈回家,依然兩手空空,但他們願意為各種精神需求而買單——可能是手機裡的100張照片、朋友圈的一撥點讚、一次愉悅的看秀體驗。

有一種比喻說,有些年輕人寧願花1000元買明星海報,卻不願意用同樣的錢買一件西裝。精神愉悅、感官體驗、文化氛圍,往往更能打動年輕人的心。從這個意義上說,「年輕力」,正在推動實體業態朝「精神消費」轉型。

腦洞綜藝:助力復工復產

「我沒想到,藝人的腦洞比我們大。」綜藝節目《神奇公司在哪裡》總導演王海龍說。

節目每一期都邀請明星助力一個復工復產的行業。第一期,上海旅遊。王海龍記得,他們與上海青旅的境外遊部門開了個長會。疫情讓境外遊基本「歇菜」,如果只能做上海本地遊,景點如何打包、策劃賣點,大家沒有頭緒。

而年輕藝人們一邊體驗一邊出了不少點子。最終,「不出上海遊遍全球」,這個概念得到認可。比如外灘的建築群、來自日本的teamLab影像空間展、衡復風貌區的城市行走等。

「年輕人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本地遊聽起來沒亮點,但仍然可以體驗新元素,做出新鮮感。」上海青旅工作人員說。

根據這個思路,上海青旅策劃了一系列上海本地遊產品。比如「重工業之旅」,走臨港路線,可參觀商飛展示中心、北鬥衛星展示區等。又比如,把一票難求的密室逃生、脫口秀演出、teamLab、北外灘高空拓展遊戲打包出售。

另一個讓王海龍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在崇明錄製老齡化主題的那期。當時,導演組策劃會上已經想了很多辦法,試圖幫助老人。沒想到錄製過程中,楊超越提了個新主意:舉辦一個活動,大家把家裡閒置的手機捐出來,送給沒有智能機的老人,幫他們裝好微信、抖音等軟體,教會他們與年輕人網絡通話。如此一來,哪怕孩子不常常回家,也能與老人經常聯繫,填補老人的內心。

「這個想法,我們導演組之前都沒想到。」王海龍說,錄製過程中,他們連夜聯繫了崇明區有關部門,得到對方的支持。第二天,20多臺捐贈的手機就交到了村幹部手裡。

節目只是短暫的,而「甜心老人計劃」卻真的在崇明留了下來,據悉,相關部門已經開始策劃類似的長期方案。面對老齡化的困境,「年輕藝人給出了比節目組更好的答案」。王海龍說。

其實節目組裡大多也是「90後」「00後」。比如助力上海動物園復工那集,本來設計了一個環節,讓藝人去街上「吆喝」賣票。但節目組裡的年輕人立即提出,為什麼不在直播平臺直接賣?街上人數有限,而藝人發條微博或開一次直播,觀看的人數不是更多嗎?動物園園長說,這個思路後來對他們也有所啟發。

「這一代年輕人腦子裡的世界,和上一代人已經不一樣。」王海龍感嘆。

年輕人的困惑與動力

司徒文聰說,年輕力中心真的做了一份年輕人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城市「00後」是市場的主力消費群體,可支配消費比例最高。究其原因,「00後」可以花6-8個長輩的錢,不買車、不買房、不養家,全部用在自己身上,消費意願和衝動反而更強。

他們有什麼特徵?答案是排斥標準化,有四個偏好,可概括為「DOUX」。

D,數碼,他們對一切數碼產品感興趣;O,環保,喜歡自然、郊野,傾向環保類產品,假設有一款鞋用環保材料做成,他們就樂意掏更多錢買;U,城市時尚,喜歡古董風格的外表、年輕時尚的內在,典型如武康路,看著老上海風情的建築與街景,但吃著最新款的網紅冰激凌;X,跨界融合,當代年輕人可以有100個標籤,喜歡打籃球也喜歡下棋,喜歡電競也喜歡古琴,玩漢服玩成了角色扮演遊戲,多種元素雜糅,哪個忽然「爆紅」都不用驚訝,只要表達方式「對路子」,就能收穫年輕人的讚嘆。

還有一點,產品超過3個月最好能更新迭代,維持新鮮感。一些學術研究提及,當代年輕人的大腦神經在網際網路的塑造下,適應更快節奏、更大信息量、更多線程並進的解碼方式、閱讀方式、生活方式,因此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越來越貪圖新鮮感、刺激感,必須不斷創造驚喜,持續創新,才能牢牢抓住他們。

但他們也並非「無憂無慮」,也面臨人生的困惑。

王海龍提及,目前節目收視率最高的一集,是關於人生選擇。導演組設置了20多個問題,讓藝人一路做選擇題。比如,要不要犧牲睡眠換得更好的工作?要不要爭取成為行業第一?陪家人的時間多一點,還是工作時間多一點?

這些正是現在年輕人面臨的困境。楊超越當時說,「我還沒考慮那麼多」「想早睡,但是睡不了,工作就在那裡」。薛之謙的選擇是「我不要當行業第一」「我想停留在4歲之前」,他最後留下的幾個選擇,都和家人相關。

潘德祥想起錄製年輕人夜跑時,周邊的居民隨口一句:「這群瘋子又上路了。」他們無法理解,年輕人在業餘生活中,感受自我、表達自我,體驗一種超脫日常的精神愉悅,這樣「不實際」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

面對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有人看劇、有人旅遊,也有人選擇夜跑,未來還會出現更多奇怪的選擇與可能性。每個年輕人的目的、訴求、態度,各不相同。或許不能感同身受,但也許將心比心,認真傾聽和研究,我們就能有新的文化創造、產業創新和城市發展。

誰能為年輕一代提供開放共享的平臺,注重精神感受、自我體驗的環境,多元而有創意的文化,誰就能事半功倍。不僅潮流地標如此,新經濟如此,一座想要吸引年輕人的城市也是如此。

這些特徵、能力,正在推動、塑造城市的未來。而上海的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同樣可從「年輕力」中汲取養分和動力。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讓古典音樂的創新成為可能,荷蘭為其注入年輕元素
    荷蘭諸多世界級指揮家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也留下了長久影響,門格爾貝格和範貝奴姆為樂團的演奏風格和水準奠定了堅實基礎。而把樂團帶到世界超一流樂團之位則要歸功於海廷克。他在1963年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首席,在皇家音樂廳的指揮臺上連續揮棒25年,如今已經90歲高齡的「海爺」,依然時不時的回到阿姆斯特丹,和樂團聯手獻上頂級水準的交響樂。
  • 江北區再添潮玩地 觀音橋iBOX年輕力聚場煥新開張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8日21時訊(袁傑) 今(18)日,觀音橋新青年商業中心——「iBOX年輕力聚場」以煥新城市潮流力的姿態摩登開張,現場揭幕了iBOX年輕力聚場與NeedArt創始人張一鳴聯手打造的藝術IP形象——「B仔」的可愛造型。
  • 高鐵為東北經濟振興注入新動力
    11月30日,牡佳高鐵全線鋪軌完成、朝凌高鐵無砟道床段落鋼軌全線鋪通,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條投入運營的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通運營8周年……多線鐵道線路建設加速,新線不斷開通運營,為東北地區經濟全面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 「綠園區」為城市「成長」騰空間注生機
    全力推進53個重點徵收項目,全年釋放土地面積238萬平方米,實現24個地塊127萬平方米土地掛牌出讓,出讓量是去年的2.8倍,土地釋放率、掛牌率實現重大突破,保障20個市政重點工程順利施工……一組全新數據刷新了綠園區土地徵收工作成績單,激活了城市西部發展版圖一派生機。為城鄉統籌發展拓展空間,為民生改善騰出空間。
  • 閱讀力決定城市的創新力
    國務院參事、深圳讀書月總顧問王京生,國務院參事、著名出版人樊希安,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圍繞閱讀與城市的話題展開探討。深圳讀書月為城市文化基因和城市創新注入巨大活力。王京生回憶了深圳讀書月的創辦初衷和過程,他認為:「閱讀力決定創新力,閱讀指數和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絕對成正比,凡是創新走在前列的城市,其閱讀都走在前列。」
  • 泊美助力你的「愛·初現」 為肌膚整夜注入鮮果維生素
    為肌膚注入鮮果維生素,整夜呵護助力你的「愛·初現」  對於很多女孩來說,愛情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們心目中的愛情形式各不相同,但對愛都有著同樣強烈的期待。無論你渴望的是哪一種愛情,在愛出現之前先要好好愛自己。在這個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五月,泊美SKIN JUICE系列推出了最新產品:美肌果飲睡眠面膜!
  • 約翰尼斯堡——是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
    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是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到處都散發著都市氣息,但它仍保留著19世紀80年代淘金棚戶區原始的一面。大概每一個初到約城的人都會被它的現代繁華所迷醉:巨廈林立,娛樂場所光影繽紛,黑人、白人臉上都散發著健康的光澤,那份喧譁與熙攘全然與歐美的大城市無異。
  • 富業集團攜手產城創投為中山產業注入新動能!
    提起富業廣場中山人幾乎耳熟聞詳,擁有巨大宴會廳的國宴酒樓、家庭歡樂地的威尼斯西餐廳、熙熙攘攘的國安車站、人來人往的假日酒店、生機盎然的總部經濟園區,這個屹立在西區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歷練十年始終煥發著生機……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百年一遇的黑天鵝時刻
  • 富邦勇士:野獸回歸意義深遠 為臺灣籃壇注入強心劑
    富邦勇士領隊蔡承儒表示:「他的回歸將為臺灣籃壇注入一劑強心針。」「林志傑是黃金世代最具代表性的籃球員之一,他的回歸將為臺灣籃壇注入一劑強心針,在此時刻意義深遠。」蔡承儒表示,「而教練團也一致認為林志傑打球聰明且全面,在場上具有相當的主宰力,又可將經驗傳承給年輕世代,有他加入勇士戰力將再進化提升。」
  • 俄羅斯年輕功勳藝術家,一幅《生機》,展示列賓美術學院教學水平
    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藝術生態的多樣化,俄羅斯的新一代年輕藝術家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在擴展油畫技法以及創作題材上展開探索。特有的民族性和時代的多元元素都洋溢在嫻熟的寫實基礎和富有表現力的形象塑造中。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既可以管窺列美名校的教學成果,又能夠些許預見列美油畫藝術的未來。
  • 南京城市定向打卡活動舉行 體驗城市變化和生機
    2019-10-28 08:17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本次活動融體育健身、城市文化為一體,用定向打卡形式去感觸城市。設置了「創新名城線」和「美麗古都線」兩條線路,以河西生態公園為起點,南京國際博覽中心為終點。
  • 怎樣抓住年輕客群?
    正所謂得市場者得天下,90客群作為年輕一代的新生用戶,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力軍,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服務類機構,需要不斷地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更好的發展,但從現實層面來說,銀行對年輕客群的吸引力正在逐漸降低,年輕客群的流失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如何抓住年輕客群,成為商業銀行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 與國家寶藏同行 年輕的寶藏為文化注入新活力
    「年輕的寶藏」水井坊,為傳統文化賦予全新生命第一季節目開篇時,作為001號講解員的知名演員張國立,面對鏡頭慷慨陳詞:「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就在《國家寶藏》第三季即將開播之際,水井坊也推出了新的傳播主題:「600年,年輕的寶藏」,從中不難看出水井坊對於自身品牌和內蘊新的認知。相較於這一季節目中即將亮相的殷墟、三星堆、孔廟等博物館藏品動輒數千年的「高齡」,傳承600年釀造技藝水井坊無疑是年輕的。
  • 蘇州學子集體拜師蘇繡大師 為非遺傳承注入年輕力量
    目前,通過中國非遺研培計劃的實施,學院已為鎮湖培訓研修了數百名繡娘,成為蘇繡新一代的傳承人。」  參加拜師的河南女孩王丁香原本報考了服裝設計專業,不料陰差陽錯敲開了刺繡的大門。「我之前對刺繡一無所知,等真正接觸刺繡之後,有一種非常平靜的感覺。我覺得刺繡不僅僅是重複一針一線的枯燥勞動,也應該由我們年輕一代為其注入新的創意、新的活力。」
  • 黃建雄: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福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黃建雄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將認真落實市委工作會議要求,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上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幹,強塑「高」「新」內核,實現「全域創新」,為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活力新動能。▲高新區海西園高樓林立聚焦「機制活」,全力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大學城。
  • 李寧注入CBA新活力 力推籃球運動發展
    一系列的特別花絮以及揭幕戰比賽間隙的多個球迷互動活動,都讓球迷都感受到了賽事贊助商李寧公司為新賽季注入的嶄新活力。回報超預期  籃球讓品牌更年輕2012年,在體育用品行業面臨轉型調整之際,李寧公司率先在業內啟動全面變革,倡導回歸運動本質並提出了三個聚焦策略,即聚焦中國市場,聚焦核心業務,聚焦核心品牌。
  • 華僑城綜合項目為南昌西湖注入樂活新能量
    華僑城是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國家首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文化產業30強,連續五年雄踞全球主題公園集團四強,資產規模近2200億元,布局全國50餘座城市。華僑城始終堅持「生態環保大於天」的理念和「優質生活創想家」的定位,已成為品質生活和創想文化的代名詞。
  • 韋斯特專訪:保羅的到來為那支黃蜂注入活力
    許多人可能都忘記了我生涯曾在那裡效力,因為社交媒體當時還未興起,但還是為那段時光感到驕傲。Q:選秀當天的事情你還記得多少?那是段怎樣的經歷?A:紐奧良黃蜂是我選秀試訓的第一站,當時球隊並沒有問我是否能打NBA,或者是否能在這個級別成為一名高效的球員。
  • 攜手大藝博多維度為城市注入「藝術血液」
    城市是一幅滿載人文溫度的畫卷,藝術是凝聚城市氣質與活力的催化劑。城市與藝術是共生的。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在全球化發展浪潮中形成開放多元的城市人文特色,同時因近年不斷注入的「藝術血液」,日漸豐滿了自己的鮮明性格。
  • 洪荒之力是什麼意思
    洪荒之力是什麼意思,估計很多人是看了熱播劇和傅園慧在奧運賽場上的採訪,現在很多年輕人想要表達自己要做出成績做出表現或者你已經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後的話語——我用的是洪荒之力!個人是80後,在我們小的時候,經常會說要爆發我的小宇宙,大家知道是源於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