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帝國掀開世界瓷器歷史巨幕——東漢青瓷燻爐之傳奇 |青瓷英語公益課堂Celadon English No.32

2021-03-02 慈青社CCP


歡迎來到青瓷英語公益課堂,有請來自加拿大的朋友Ben為我們朗讀,歡迎轉給你認識的中外國朋友。Let's get it started.

《青瓷英語公益課堂》第32

東漢.越窯青瓷燻爐

Yue Kiln Celadon Incense Burner, 

Eastern Han Dynasty(AD25-220)

 東漢熹平四年(AD175 年)

越窯青瓷燻爐

漢帝國掀開世界瓷器歷史巨幕

—東漢青瓷燻爐之傳奇—

TheHan Empire Raised the Curtain of the World Porcelain History- Legend of Celadon Incense Burner of the EasternHan Dynasty -


強盛漢朝與瓷器的發明

The Powerful and Prosperous HanDynasty & the Invention of Porcelain

兩千年前,一位西漢大將陳湯上書漢元帝,這位武將在奏摺上向皇帝寫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宣告了漢軍已成功擊敗北方遊牧民族集團匈奴人的侵略,這句古文用今天的現代漢語翻譯過來大意是「讓敵人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漢朝軍隊在與匈奴人的一百年戰爭中取得了最後的決定性勝利,為漢族在世界民族中贏得了聲譽,也贏得了遙遠的羅馬帝國的尊重。

Two thousand years ago, Chen Tang, a senior general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rote a memorial to the Emperor Yuan of Han that read,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declaring that the Han army had successfully defeated Xiongnu, an ancient nomad nationality in northern China. The general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written in ancient Chinese prose is that 「these enemies who invade our Han Empire will hear the voice of our war machine and be killed by us, though they are far away」. The Han army made a final and decisive victory in their centurial war against the Xiongnu, winning the respect of the distant Roman Empire as well as reputation for the Han nationality around theworld.三國/吳 越窯青瓷燻爐

漢朝無愧於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代,武將豪言壯語的底氣來自於漢朝帝國的強大實力,不僅是軍事強國,也是科技強國。漢朝至少有兩樣科技發明具有世界級影響力,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一樣是造紙術,造紙術乃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發明自西漢時期,東漢的政府官員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這位宦官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另一樣就是瓷器,瓷器的發明堪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The Han Dynasty fully deserves the honor of being a prosperous era in the Chinese history. The brave words uttered by the general are supported by the great strength of the Han dynasty which is not only a military power but also a powerful empi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an Dynasty has at least two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that exerted worldwide influences and promoted the transmiss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human culture: papermaking and porcelain.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hinese inventions, papermaking was first invented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Cai Lun improved papermaking, and this eunuch became the best invent or ever published by the Time magaz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Porcelain is referred to as the 「5th invention」in China.

浙江是瓷器的發源地,古稱越地,其瓷窯統稱為越窯。早在夏商時期,就開始出現原始青瓷,東漢(AD25-220)中晚期,越窯燒制出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瓷器,在人類物質文明史上有著裡程碑的意義,最早完成了從陶到瓷的變革,而歐洲製作出瓷器已經是到了18世紀初,遲於中國至少1500年。 As the birthplace of porcelain, Zhejiang was referred to as the Yue area in ancient time, so the kilns in Zhejiang a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YueKiln. The primitive celadon came into being as early as in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During the late and middle perio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25-220 A.D.), theYue Kiln made mature porcelain in a real sense, which is a milestone in the human civilization history. China first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hina to porcelain, while European countries were unable to make porcelain until theearly 18th century, which is at least 1500 years later than China.

隨著東漢青瓷的發明和批量生產,瓷器的出現逐漸取代了青銅器。在今天的存世的最早幾件有明確紀年的青瓷瓷器中,其中一件就是寧波出土的越窯青瓷燻爐,考古學家在東漢熹平四年(175 年)的古墓中發現了這隻燻爐和另外幾件成熟瓷器,這隻瓷燻爐告訴我們中國瓷器的發明歷史距今至少已有1800多年。

With the invention and mass production of celado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porcelain gradually replaced bronze. The Yue Kiln Celadon Incense Burner unearthed in Ningbo is one of the earliest piecesof celadon wares with clear chronological records. Archaeologists discovered this incense burner and several other pieces of mature porcelain in an ancient tomb belonging to the 4th year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Ling of Han(175 A.D.). This incense burner reveals that the earliest Chinese porcelain was invented at least 1,800 years ago.大凡在中國以漢代為背景的影視劇裡,有一件道具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博山燻爐,堪稱經典款。戰國時期在室內薰香的習俗就已形成,漢晉時期從宮廷到民間普遍流行。早期的博山爐多為銅鑄,東漢以後隨著瓷器的出現,青瓷質地的博山爐逐漸增多。漢朝,絲綢之路開通,聯通西域後,外來香料大盛,人們更加關注對不同香料的利用與處理,從上層到平民,用香之風盛行,燻爐十分流行。

There is an indispensable prop in almostall films and television dramas with the Han Dynasty as the background, namely the classic Boshan Incense Burner. The customs of burning incenses indoors had been form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o the Han and Jin Dynasties,it got popular from the court to the folk. Most of the early Boshan burners were made of copper. With the emergence of porcelain in the Eastern HanDynasty, the number of celadon Boshan burner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HanDynasty, as the Silk Road was established, there were frequent connections and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As foreign incenses prevailed, peopl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use and process different incenses. Consequently, incense burners enjoyed great popularity fromthe court to the folk with the prevalence of incense burning.

慈谿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遺址出

 燻爐是越窯瓷器的常見器型,五代後司岙秘色瓷遺址中,也有燻爐出土。晚唐五代和北宋前期,越窯制瓷技藝日臻成熟,鏤空、刻劃、浮雕等手法並施,湧現出多件越窯秘色瓷燻爐的代表作。

五代越窯褐彩雲紋秘色燻爐

北宋鹹平元年(AD998) 

黃巖靈石寺塔刻花卷草蓮瓣紋青瓷燻爐

    As a commonly seen type of ware produced bythe Yue Kiln, the incense burner was also unearthed in the Housi』ao Secret Celadon Ruins of the Five Dynasties.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as the porcelain making craft of the Yue Kiln, e.g. the integration of hollowing out, carving, embossing etc., became increasingly mature, there emerged several masterpieces of secret celadon incense burnersmade by the Yue Kiln.

西晉青瓷香薰 (AD265-316)

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藏

1. incense  n. 香

2. memorial  n. 請願書,陳情書,建議書

3. nomad  n. 遊牧民

4. uttern v. v. 說;發出;表達

5. transmission  n. 傳輸;傳播;

6. dissemination n. 傳播;宣傳;

7. eunuch     n.太監

8. transformation  n. 轉型;轉化;改造

9. chronological adj. 按時間順序的

10. archaeologist  n. 考古學家

11. indispensable adj. 不可缺少的

12. prop  n. 道具

13. emergence  n. 出現

14. prevalence  n. 傳播;流行;普及

15. emboss  v. 加浮雕花紋於;使凸出;裝飾

 

金/元 青瓷唐草紋三足香爐

      英文字母組合china即是中國的意思,也有瓷器的意思。首字母大寫的China是從波斯語傳進英文的,最早時指的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而中國的第二個大一統王朝「漢」誕生了最早的成熟瓷器,作為瓷器的發明國,大量的瓷器和製作技術隨著陸地與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國,為中國贏得了「瓷器之國」的美譽,西方人於是用小寫的china來指代瓷器。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漢族佔絕大多數,漢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帝國,今天中國的文字叫「漢字」、中國的語言叫「漢語」,可見漢朝的歷史影響。在漢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徵朝鮮、服西南夷、收閩粵南粵,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空前頻繁的各種交往活動中,為漢族之名兼華夏民族之名提供了歷史條件。

漢帝國與羅馬帝國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漢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從公元前202—220年,前後長達400多年。羅馬帝國的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The Senate and People of Rome),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羅馬帝國一般被分為前期帝國(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193年—395年)兩個階段。漢王朝從西漢到東漢,也就是西漢到東漢的400年時間裡,漢帝國與羅馬帝國具有大致相同的統治時間。羅馬帝國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在東方,被西方歷史學家稱之為「好戰的皇帝」漢武帝贏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把中國的疆界大大拓展,大約有600萬平方公裡,約佔今天中國國土面積的2/3,可以說漢代奠定了中國早期的疆域基礎。漢帝國不僅在領土範圍上,同時在人口數量上已經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公元1年的人口調查,漢帝國總人口有大約6000萬。(葛劍雄.《中國人口史·第一卷·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而奧古斯都(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時期羅馬帝國的人口據估計是5400萬。(十九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別洛赫則經過對羅馬經典的大量考據,及對十九世紀地中海經濟狀況的研究,將奧古斯都時代的羅馬人口估算為5400萬)

燻爐是中國古時用來薰香和取暖的爐子,也叫香爐,最初採用青銅為材料,漢代的博山爐就是青銅製成的。薰香並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薰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實際作用。

形制各異的燻爐既可放置檀香、雲香等,用以祭祖禮佛,驅魔避邪,驅除穢氣,清腦提,神,淨化居室,也是一件造型極盡高雅華貴的陳設器,象徵「聖潔、吉祥、如意、安康」。

攝於北京故宮

攝於北京北海公園

薰香的歷史在我國由來已久。戰國時期,始出現銅製燻爐,今僅見於陝西鳳翔縣姚家崗所出的鳳鳥銜環銅燻爐。秦王朝歷時短暫,考古資料少見,今可見鹹陽博物館所藏銅燻爐,爐體圓球形,座上有陰刻篆文 「大吉」字樣,年代姑且認定為秦。

滿城漢墓出土銅香薰

東晉 越窯博山爐 Bo Shan censer

南朝青瓷博山燻爐

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嬋娟與燻爐

漢代博山爐為何如此受歡迎,跟那時的求仙風氣有很大關係。根據秦漢時盛傳東海有蓬萊仙山,故將爐蓋雕鏤成高而尖的重疊山形,象徵海上的蓬萊仙境,博為廣、大、多等意,「博山」即蓬萊眾多仙山,因此把這種燻爐稱為『博山爐』。秦始皇曾巡遊到慈谿達蓬山,焚香求仙藥,並命方士徐福下海出航,希望能夠從這裡達到蓬萊仙境。徐福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泛海東渡第一人。據說,2000多年前,他從慈谿達蓬山啟航東渡,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一去不歸,最終定居日本,開創了慈谿對外交流的序幕。

黃巖沙埠青瓷窯秘色香薰

元/鏤空秘色香薰

 晚唐五代越窯生產的褐彩雲紋秘色燻爐。造型樸實、典雅;通體施青釉,釉質瑩潤;爐蓋為塔式縷空,釉下繪有雲氣及如意頭紋;爐身由五隻獸足頂起;爐身下由縷空環型託座支撐起燻爐。1957年在浙江臨安吳越國王陵區錢寬、水邱氏夫婦合葬墓(吳越國首任國王錢繆的父母,墓葬年代為天復元年,即公元901年)出土,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出土最大最完整的秘色香燻,也是我國的國寶級文物。

五代.秘色燻爐


How time flies

從慈青社開篇至今剛好一年

從一開始就定了30期的目標

如今已經超額達成

這一期大概是成人版雙語年內最後一期

其實這期本是最適合做開篇的一期

在懵懂中開始的草根創作

在時光中逐漸清晰脈絡

這世間沒有什麼事是都準備好了才開始

因為未知所以勇敢前行

做的承諾

萬水千山也要想著完成

也許幾年後會寫進新書裡

留個期盼和美好夢想

不得不暫時說聲再見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

時常體會人生而不易

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任務

騰不出太多精力做雙語版的編輯排版

不得不考慮回歸到中文為主的模式

青瓷學習推廣還會繼續

與青瓷的緣分愈發深厚

社長和小夥伴幾日前做了個決定

決心為了孩子們多花些功夫

而不像現在向成年人推廣宣傳

成人的世界太複雜功利

成人的觀點衝突的背後總有莫名的深意

青瓷文化博大精深

需要將晦澀的文博語言轉成通俗的表達

所以今後會側重兒童版青瓷英語

謝謝一直以來支持的大朋友們

有很多外國朋友曾參與其中

成為彼此的記憶

有很多未知名的朋友提供了圖片

成為心中的感動

有很多專業達人朋友幫助糾正錯誤

成為學習的動力

有一批老友們相互打氣每期都轉發分享

成為友情的見證

我們相信

慈谿青瓷文化會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推廣

我們期盼

青瓷文化的國際傳播能有更多關心支持

再見 

是為了更好地再見

We will be back!

策劃文案|Writing:Leal

英文翻譯|Translation:Sophia

英文朗讀|Reader:Sandy、Ben

外文校對|Checking:Grace、Missmaoer、Catherine

美工攝影|Art Design:Leal

圖文編輯|Editor:Jenny

轉發支持|Fay、Nino、Brother Tie、Tracy、Claire,etc


Lecture31:青瓷英語第31期 韓國新羅「海上王」與越窯青瓷方形套盒

Lecture30:青瓷英語第30期 梁祝愛情恆久遠  對蝶紋盤永流傳

Lecture29:青瓷英語第29期 三國大將朱然與越窯青瓷羊形器

Lecture28:青瓷英語第28期  世界茶聖陸羽與越窯秘色瓷盞託

Lecture27:青瓷英語第27期 越窯粉盒之「楊貴妃猜想」

Lecture26:青瓷英語第26期 花間一壺酒 秘色執壺專題

Lecture25:青瓷英語第25期 青瓷狗專題大賞集

Lecture24:青瓷英語第24期 「秘色瓷都 」與「秘色瓷」權威推薦翻譯版本

Lecture23:青瓷英語第23期 陶與瓷英語常見翻譯版本辨析

Lecture 22: 青瓷英語第22期 「秘色瓷都」緣何成為慈谿最新城市形象口號

Lecture 21:青瓷英語第21期 你可認識唐僧手裡的「缽」 與 秘色瓷缽

Lecture 20:青瓷英語第20期  「藝術大帝」宋徽宗與越窯青瓷鳥形紋

Lecture19:青瓷英語第19期 加拿大朗讀者Ben推薦吳越國寶—「秘色瓷」龍紋罌

Lecture18:青瓷英語第18期 慈谿第一「國家寶藏」 北宋越窯三足蟾蜍硯滴最詳版

Lecture17:青瓷英語第17期 外國「胡人」與越窯堆塑罐

Lecture 16:青瓷英語第16期  慈谿第一任縣令與唐朝青瓷「越甌」的音樂淵源

Lecture 15:青瓷英語第15期 現代國際陶藝展在世界瓷源舉行

Lecture 14:青瓷英語第14期 慈谿引入首個國際陶瓷大師工作室

Lecture 13:青瓷英語第13期 西晉.越窯青瓷虎子

Lecture12:青瓷英語第12期 「民族的+世界的」 寧波外國留學生與少數民族瓷緣慈谿最美地名上林湖

Lecture11:青瓷英語第11期 西晉. 越窯雞首壺  中國酒壺、茶壺壺嘴原型

Lecture10:青瓷英語第10期 唐五代.越窯秘色龍紋碗 龍紋專題

Lecture 9: 青瓷英語第9期 唐.越窯青瓷海棠杯 中秋舉杯邀明月

Lecture8:青瓷英語第8期 晚唐五代.秘色瓷枕 古代王室避暑絕招

Lecture7:青瓷英語第7期 唐.青瓷鳥形壎 被一位慈谿音樂人吹響 

Lecture6:青瓷英語第6期 青瓷寶寶解讀「歐洲第一名瓷」麥森

Lecture5:青瓷英語第5期 五代.越窯秘色瓷蓮花碗

Lecture4:青瓷英語第4期 當東方青瓷文化遇上西方賽艇文化

Lecture3:青瓷英語第3期 東漢.越窯青瓷罐

Lecture2:青瓷英語第2期 唐.秘色八稜淨瓶

Lecture 1: 青瓷英語第1期 唐. 越窯秘色瓷盤

描二維碼關注 

覺得不錯就轉發打Call

相關焦點

  • 解密中國秘色瓷中最有代表性的這件作品|《青瓷英語公益課堂》Celadon English Lecture.2
    《青瓷英語公益課堂》第2期:唐 各位學員,歡迎來到第2期青瓷英語公益微信課堂,今天我們來欣賞下這件唐朝的越窯秘色八稜淨瓶。Therefore, we can regard secret celadon as an "international" article for royal use.秘色瓷是專供皇室享用的瓷器,秘色瓷出土於不同地區的王室的陵寢墓葬中,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秘色瓷是「國際性」皇室用品。
  • 收藏瓷器篇:龍泉青瓷 塞拉同 這個有意思洋名背後的故事
    收藏瓷器篇:宋八大民窯龍泉青瓷 在當時的南宋王朝的百姓中,除了這樣一種有著幾分傳奇色彩的景德鎮瓷器之外,竟然還有一種瓷器能夠在幾百年後的歐洲貴族中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這種瓷器是什麼?
  • 至淳網絡推薦:柔美澄澈、清透勻淨的龍泉青瓷碗
    龍泉窯創燒於北宋早期,當時的龍泉窯器物形制古樸,與北方的定窯、耀州窯和南方的越窯淵源極深,人們將對生活的熱愛,對宗教的信仰融入到瓷器的製作中。目前市場上的龍泉青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備受收藏人士的青睞。At present, the longquan celadon on the market has extremely high artistic value and is favored by collectors.這款龍泉青瓷碗採用的是標準純正的粉青釉,青中泛綠,綠中透粉,清透勻淨,柔美澄澈,似閨秀素顏,如溫潤美玉。
  • 高麗鑲嵌青瓷對中國瓷器鑲嵌工藝的仿製與傳承
    韓國學術界基本以高麗青瓷表現中國陶瓷元素的有無作為標準,將其青瓷大致分為前、中、後三個時期:前期為高麗青瓷創製至12世紀中葉,是純青瓷時代,最早的產品是受越窯影響的青瓷;中期是12世紀中葉至蒙古軍隊佔領高麗的1231年,為精緻的鑲嵌青瓷時期;後期為鑲嵌青瓷的衰退期。高麗青瓷的鑲嵌技法一直沿用到朝鮮王朝建立之初,部分應用到白瓷器和粉青砂器上。
  • 碗姐說瓷017期:中國的「雪拉同」---龍泉青瓷(陶瓷文化故事)
    我們都知道了英文大寫China是中國的意思,而小寫china是瓷器的意思,可見世界是通過瓷器認識的中國,;除此之外,英文還有一個詞彙叫做celadon,音譯為雪拉同,專門指中國的龍泉青瓷。那麼,雪拉同和龍泉青瓷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 青瓷益茶,是真還是假?
    青瓷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於世。漢族勞動人民製作瓷器的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原始青瓷,歷經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到東漢有了重大突破。三國兩晉南北朝後,南方和北方所燒青瓷開始各具特色。
  • 魏晉南北朝的南北兩地青瓷區別
    我國在東漢末年完成了原始瓷器向成熟瓷器轉化的過程,進入到三國至南朝時代,制瓷業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兩晉時期,在今浙江地區形成了越窯·甌窯·德清窯等。到了南朝晚期制瓷手工業已發展到今天的兩廣·兩湖·四川等地。在這一時期,只要有瓷器生成的地方幾乎都有青瓷的品種。
  • CHINA•雪拉同,浙江和世界早就有故事
    在這條元代中國沉船上,共發掘出了17000多件瓷器,其中龍泉青瓷就有12300多件。  迄今,土耳其伊斯蘭瑪巴德博物館還藏有中國古代龍泉青瓷1300餘件,伊朗德黑蘭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吉美博物館等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著名博物館都將收藏的青瓷視為珍寶。  龍泉青瓷在陶瓷史上有兩座高峰——哥窯、弟窯,兩者各有千秋。
  • 韓國青瓷匠人李龍熙
    從中國到韓國 到日本 再到歐洲我們用鏡頭對準多位瓷器匠人從他們的視角看瓷器沉澱的千年之美從他們的故事體味天下瓷人之心2018年夏天,我們節目組受邀前往韓國拍攝,出發前我們毫不猶豫地將高麗青瓷和朝鮮白瓷列入計劃之中,因為我們知道在朝鮮半島的歷史上,也曾經存在過製作技藝非常高超的瓷器。高麗青瓷的原始窯址就在韓國全羅南道的康津郡,如今這裡有一座高麗青瓷博物館。
  • 中國瓷器的發展歷經「青瓷」和「彩瓷」兩大時代
    各種美輪美奐的瓷器通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到世界各地,並作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綿延千年的「青瓷時代」「青瓷時代」主要是從戰國到元代。這個期間主要的瓷器都是青綠色的,分布的地區也很廣,不同區域生產的「青瓷」各有其地方特徵,但大致可分「南方青瓷」和「北方青瓷」兩個系統。這兩個系統的區別大約產生在漢末魏晉時代,其中,三國時代出現的「南方青瓷」呈現青白色,已經脫離了「原始青瓷」的階段,到了唐代,「南方青瓷」進一步發展。
  • 「見」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在中國的瓷器裡面稍微有一些些變化,它擁有完整的本地特徵,又可能由於龍泉的一些歷史原因,保持在一個傳統歷史當時社會環境下器型的狀態
  • 博採眾長古老青瓷獲新生
    上虞上浦鎮、梁湖鎮曾是東漢至北宋年間重要的越窯青瓷生產地,在跑遍周圍100餘處古窯址後,顧少波終於梳理出了一幅越窯青瓷的工藝流程。他說:「瓷器說到底還是生活用品,如要長久發展,必須走入尋常百姓家」。為實現這一目標,這些年來,他寧可拒絕重金求他製作仿古瓷器的訂單,也要抽出時間來研發文創產品。
  • 青瓷神作 釉下彩盤口壺改寫中國瓷器史
    青瓷釉下彩盤口壺。 南京市博物總館供圖    褐彩神鳥瑞獸紋青瓷釉下彩盤口壺,是「三國志」特展中最具標誌意義的瓷器之一。這麼一長串名字,讀起來可能有些拗口,其實最核心的關鍵詞就是「釉下彩」——這3個字,讓它成了改寫中國瓷器史的一級文物。    這件三國孫吳時期的青瓷釉下彩盤口壺高32.1釐米,1983年出土於南京市雨花臺區長崗村5號墓,現藏於六朝博物館。此壺用褐黑彩在瓷胎上作畫,然後罩上透明青釉,入窯經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成。
  • 一篇值得閱讀的龍泉青瓷小故事
    由於不懂英語,我就靠一張當地中英文地圖,連猜帶蒙地參觀了博物館、美術館。澳洲的生態之美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澳洲人是在森林裡插花地蓋幾棟房子,而我們國內則是在水泥森林中插花地種幾棵樹。
  • 嶽州窯:曾是與越窯齊名的全國青瓷中心,主打產品是泡菜罈
    「青竹寺窯興燒於東漢三國時期,產品主要是各種罐、釜、碗,器類不算太多。」楊寧波說,這時候青瓷器上紋樣除了麻布紋、方格紋,還有水波紋、連弧紋,甚至還有少量蕉葉紋和魚紋,而釉層基本上開片。雖然這些青瓷殘片都是早期的青瓷,但從殘片中依然可以看出它灰白色的胎色和薄而細膩的胎體,大概這跟湘陰一帶優質的瓷土有關。
  • 影青瓷|景德鎮獨創的「假玉器」
    宋代是玉器製作和生產的高峰期,但是玉石少而貴,一般老百姓根本用不起,於是有些聰明的人開始開發新的領域,在瓷器上做文章。通過各種技巧把瓷器做的精細無比,燒制出一種玉的質感,猶如青白玉一般,這就是影青瓷。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影青瓷又叫映青瓷,是景德鎮獨創瓷品,它的前身是青白瓷,色白花青,溫潤如玉。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色澤光潤飽滿,因此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假玉器」。
  • 跟其他青瓷相比,東晉甌窯青瓷有什麼突出特點?
    根據東晉甌窯精品瓷器,結合其它瓷器和瓷片,概括起來,東晉甌窯青瓷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1.胎體灰白,釉色淡青,青中閃綠、閃黃,釉層薄而均勻,滋潤透亮,釉面有魚子紋開片。這是東晉甌窯青瓷主要的胎釉特徵。青黃釉褐色點彩香燻2.廣泛應用褐彩裝飾是東晉甌窯青瓷最突出的特點,這也是甌窯青瓷區別于越窯、婺州窯等青瓷的主要特徵。
  • 展訊| 龍泉青瓷與龍泉寶劍即將亮相於上海之巔
    來源標題:展訊 | 龍泉青瓷與龍泉寶劍即將亮相於上海之巔 龍泉是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劍瓷名城,是中國青瓷之都和寶劍之邦,龍泉青瓷與龍泉寶劍享譽天下。
  • 龍泉青瓷小鎮,吃當地小吃,用青瓷杯喝咖啡,給我全新體驗
    青瓷小鎮門口的瓷器攤,都非常便宜,幾元,幾十元一個。景區門口有一大家子在拍全家福,非常熱鬧。龍泉青瓷以「清澈如秋空、寧靜似深海」著稱,這是兄弟兩個,左邊矮一點的是哥哥,右邊高一點的是弟弟,他們的窯口分別稱哥窯和弟窯,我雖不大懂瓷器,但馬未都先生的書還是看過幾本的,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還是知道的,那麼其中的哥窯,就是這位哥哥所燒的瓷器了,以布滿裂紋為其顯著特徵,非常好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