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菠蘿季,憑藉酸甜可口的味道和特殊的外表形象,菠蘿在眾多水果中脫穎而出。
可是市場上又開始流行起了一種叫「鳳梨」的物種,因人們吃後嘴巴不容易禿嚕皮而氣勢凌駕於菠蘿之上。
為啥長得一樣口感也幾乎一樣的東西,價格相差這麼多?來看看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所以,你們發現區別了嗎?這根本就是同一種水果啊!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啊!
鳳梨這小子,到底是咋來的?容我來給大家縷縷:
最初,哥倫布來到了一片神奇的大陸,被一顆金黃的菠蘿所吸引,最終帶著它回到了歐洲大陸。
後來,由於歐洲的葡萄牙人對菠蘿這一新物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抱著它來到了16世紀的中國。
抱著菠蘿來中國的葡萄牙人,卻在那時遭遇了明朝的抵禦和打擊,東躲西藏之後,菠蘿最終寄居在了我國大地。
直到有一天,菠蘿被帶到了我國偶像劇發源地,臺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果農們看到這菠蘿頭長得十分像鳳尾,就擅自給菠蘿改名成了鳳梨。
再後來,改名後的鳳梨被人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品種的改造,最終出現了如今的無眼菠蘿。
所以,物種上確定無疑菠蘿鳳梨是同一種!但在市場上,鳳梨與菠蘿卻為不同品種水果。
菠蘿削皮後有「內刺」需要剔除;而鳳梨削皮後沒有「內刺」。菠蘿吃之前需要鹽水浸泡;而鳳梨不需要泡水。
於是商人口中神秘的身世和食用的便捷性成為了鳳梨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
大家也都知道了,吃菠蘿前要鹽水泡一泡的,不然,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的。
菠蘿中含有的一種菠蘿蛋白酶,容易損傷口腔。但科學告訴你,用鹽水浸泡菠蘿,並不會使菠蘿中的菠蘿蛋白酶失活。
酶只會在高溫、過酸、過鹼、重金屬條件下會才會失活。食鹽只是中性物質,並不能使其失去活性,防止其對口腔的破壞。
菠蘿蛋白酶在45℃~50℃就開始變性,到100℃時,90%以上都會被破壞,菠蘿酶過敏的你,要不嘗試煮熟了再吃?
可有幾個人會把簡單的水果複雜化,煮熟了再吃呢?所以一次性吃太多新鮮菠蘿口腔是會承擔痛苦的!怎麼辦?
一是吃完菠蘿後要趕緊漱口,不要讓菠蘿蛋白酶過久的存在在口腔內;二是不要一個人吃掉整個菠蘿(要學會分享)!
話說回來,菠蘿吃不完,比一口氣吃太多還要痛苦。放在桌上吧,馬上就會引來一堆蚊蟲,讓你後悔。放在冰箱裡,不久就會變黑咋回事?
這涉就及到菠蘿的儲存方法,我們來看一看:
帶皮的菠蘿能放冰箱嗎?
不宜放冰箱冷藏。菠蘿屬熱帶水果,它們大部分比較怕冷,不適宜放在冰箱中冷藏。最好放在避光、陰涼的地方貯藏,存放得好的能保存20多天。
切好的菠蘿能放冰箱嗎?
可以。削皮的菠蘿最好一次吃完,如果一定要放入冰箱,應置於溫度較高的蔬果槽中,控制在10℃左右較佳,保存時間不要超過兩天,太久會有酸臭味,果肉變黑。
溫馨提示
最重要的一點,保持要冰箱潔淨,減少細菌入侵!不然你以為為啥好好的水果這麼快就會產生異味、酸臭、發黴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