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2019年已過將半了,正當筆者還想繼續感慨的時候,一則消息引起了筆者的關注,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8年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達到68380元,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
這一數據,讓地方老師困惑不已,作為城鎮公立義務階段教師理應也該算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吧!據悉,鄉鎮中學老師,月平均工資達到4000已然是個不錯的數字的,全年算下來48000,跟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相比,差的卻不是一星半點啊。
殊不知,根本不是這樣看的,在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分行業年平均工資裡面,根本沒有教育這一欄,也就是說城鎮公立義務階段教師不屬於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可接下來筆者要講的,可能老師們看完更沮喪了,教育行業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遠比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還要高為92383元,多少刺眼的現實。
有網友安慰道前面算的是基本工資,殊不知教師還有年終獎,過節費等等,加起來應該也不少。
當然跟平均工資92383元相比,基層教師還是望塵莫及的。對此有不少老師表示嚴重拖累了教師隊伍的後腿,工資平均標準是達不到了,看來我工資被平均了!當然希望教師參照公務員標準三十年工齡可申請提前退休也好。
目前全國各地教師的工資差距真的很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城鄉差距和地區差異上
一般一二線城市的教師工資要比三四線城市的教師工資高,城市的教師工資又遠高於鄉鎮及小縣城的教師,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工資又高於中西部教師的工資。
二、職稱高低的差異上
一般高級職稱的工資遠高於中級和低級教師的工資,而且很大一部分地區,每級職稱的工資僅按最低崗位工資套現,即高級職稱套專技七級的工資標準,中級職稱套專技十級的工資標準,初級職稱套專技十二級的工資標準,而中間的專技六級、五級、八級、九級和十一級工資標準卻不設崗位,這樣一來使職稱工資的差距拉得更大。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的大幅度增長呢?
小編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全國教師工資納入國家統一財政核算,即使不能納入國家財政,最好納入省財政統一核算也不會造成如此此行業的如此大的貧富差距。大家有什麼建議,歡迎大家補充交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