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幾種行為,易讓孩子從心底厭惡,儘早改,做個好爸爸

2020-08-15 母嬰參考

真正的好父親不是家裡的「印鈔機」,也不是與孩子共宿的「房客」,而是陪伴、教育孩子成長的「同路人」。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父親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在「喪偶式育兒」浪潮的影響下,不少父親角色缺失,繼而衍生出一大堆焦慮的母親+崩潰的孩子,爸爸的幾種行為對娃造成的傷害絲毫不亞於肢體打罵,希望你不在其中。

案例

聰聰是一名四年級的學生,老師在某次布置的作業中,要求以《我的爸爸》為題寫一篇作文,聰聰簡單的幾句話,成了老師心中的優秀作文。

我的爸爸總是很忙

忙到沒時間陪我吃飯

忙到沒時間陪我看書

忙到沒時間陪我說話

忙到沒時間陪我去遊樂園

……

平時我幾乎看不到他

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可以忙完

再不陪我玩,我就長大了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老師並沒有將聰聰的作文作為範文讀給同學們聽,而是打電話向聰聰父母告知這件事,尤其希望聰聰的父親能在平時多陪陪孩子,畢竟娃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旦錯過,是無法彌補的。

父親角色的缺席在中國家庭中十分常見,育兒重任幾乎到落到了母親身上,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約有超過70%的父親以工作忙為由陪孩子的時間不到1小時,父親就像一個影子,總是看不清、抓不住、摸不著,慢慢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影子爸爸」。

父親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他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性別認知、性格塑造以及人際關係處理等方面的影響十分重大,父親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行為都可能會傷到孩子的心。

爸爸的幾種行為最讓孩子難以接受

1、對媽媽不好

爸爸愛媽媽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婚姻是孩子眼中愛情的最初模樣,父母的相處模式就是孩子以後與世界的相處模式,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性格和習慣養成,被愛包裹長大的孩子安全感十足、自信心滿滿,更懂得如何去愛自己和他人。

如果爸爸對媽媽不尊重,甚至惡語相向、拳打腳踢,那麼一定會使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喪失,不僅內心厭惡父親,可能也會變得不尊重母親和女性。

2、手機不離手

父親長期沉迷於電子設備而忽視與孩子相處、交流,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敗感,出現焦慮不安、悶悶不樂等不良情緒,有一個小學生曾在作文裡寫到:我的爸爸好像愛手機勝過愛我,他每次吃飯、休息、上廁所時都會看手機,我叫他陪我看書、玩遊戲、畫畫都當作聽不見。

玩手機忽視陪孩子是多數爸爸的「通病」,我們都說陪伴是最長的告白,千萬不要讓手機成為您和孩子之間的「第三者」,不要讓父子(女)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3、不守誠信

據一項調查顯示,孩子們最不滿意父親的行為就是說話不算數。多數父親約定陪孩子一起吃晚飯、周末一起出去玩、答應下班給娃買好吃的好玩的……結果都成了「空話」,每次總有各種理由搪塞、推脫。

其實,言必行,行必果是父親擁有威信的重要條件,如果一次次地對孩子爽約,只會削弱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久而久之,孩子變得不再信任爸爸,甚至從內心開始疏遠父親,親子關係會越來越冷漠。

作為父親,如果您存在以上行為,望君能好好反思並加以改正,每個孩子內心都渴望父親的陪伴和疼愛,不要等到關係惡化後再去彌補,畢竟被傷過的心很難修復至原樣,那麼到底什麼樣的父親才是合格的呢?

合格的父親什麼樣?

1、愛媽媽、疼媽媽、尊重媽媽,懂得體貼、包容媽媽;

2、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給了娃希望,又讓TA失望;

3、尊重孩子,最好能成為孩子的朋友,不要以成年人的身份去壓制孩子;

4、能夠忙裡抽閒,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對於孩子的請求,不要置之不理;

5、在外好好拼工作,在內好好愛護家人,創造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

6、採用嚴慈相濟的教育,管理孩子鬆弛有度,該嚴厲時彰顯權威,該親近時展現溫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給孩子講故事的是媽媽,喊孩子起床的是媽媽,送孩子上學的是媽媽,陪孩子玩遊戲的是媽媽……而爸爸卻很少出現,父愛缺失歲孩子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為此,不管爸爸的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時間多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父親對孩子愛和影響是母親無法替代的,到底如何忙裡「抽閒」、忙裡「偷懶」、忙裡「作樂」成為好爸爸呢?看看《再忙也要做個好爸爸》一書就懂了,作者通過眾多真實的案例,歸納總結出不同年齡段孩子對爸爸的愛和陪伴的需求分別是什麼,教您以「超短的時間」和「有效的方式」將自己的愛和教育傳遞給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缺點多源自爸爸?4類爸爸易培養出「問題孩子」,中招及時改
    莉莉(化名)的婆婆在外時總誇自己孫子這裡好那裡好,一說到孩子的優點全是隨他爸;可每當被他人發現孩子身上有什麼缺點,婆婆便會馬不停蹄地解釋道「這孩子就這點不好,他爸那會可沒這臭毛病,可能隨他媽吧!」莉莉每次聽到婆婆這樣說,都免不了要鬥幾句嘴爭執一番。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 爸爸的3種行為對孩子傷害大,佔一樣也要改,別等孩子長大埋怨你
    導讀:爸爸的3種行為對孩子傷害大,佔一樣也要改,別等孩子長大埋怨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的3種行為對孩子傷害大,佔一樣也要改,別等孩子長大埋怨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幾種接孩子放學的方式,容易讓老師心生厭惡,很多家長仍未察覺
    家長接孩子放學的幾種方式,容易讓老師心生厭惡,孩子可能也跟著遭殃(1)校門口秩序的「破壞者」,喊著搶著接孩子的家長有一些特別沒素質的家長,嗓門賊大,一看見孩子們排隊出來,他們就蜂擁而至搶著接孩子,仿佛自己不搶孩子就會被別人搶走,嘴裡還不停大聲呼喊著
  • 父親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這5種行為千萬別做,影響孩子心理成長
    為了讓子女有個健康的成長,各位好爸爸準備記好以下好爸爸守則一:注意言行父親將會是子女的榜樣好爸爸守則五:多與他們進行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如行山、踩單車等是不但對子女的成長有幫助,更能一起學習體育精神、鍛鍊耐力。好爸爸守則六:幽默感做一個有幽默感的父親不但可與子女的距離拉得更近,亦能保持自己心境開朗。好爸爸守則七:多聊天互動多點聊天,多點互動。了解自己的子女性格是做個好爸爸的首要條件。
  • 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的陪伴,別讓妻子「喪偶式育兒」,做個好父親
    孩子養得好,父親就會出面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說著「有其父必有其子」,而孩子一出問題,就只會責罵自己的妻子「你到底是怎麼教孩子的」,絲毫沒有認為自己也有過錯。就是這一類不負責任的父親,將母親推入「喪偶式育兒」的境地當中,更讓自己孩子的成長受到不良的影響。
  • 孩子這幾種行為,很容易讓人心生厭惡,不要讓你的孩子變成熊孩子
    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是小少爺,小公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對於自己的孩子,總是非常寵愛的,總是有一種護犢子的行為,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有些孩子會因為家長過於溺愛而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雖然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但是愛孩子也要有一定的分寸,立的規矩,一個都不能少,不然的話,孩子會逐漸長成渾身都是毛病的樣子,會變得人見人厭。
  • 1個好爸爸=200個老師!千萬別做這七種爸爸,媽媽們監督起來
    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爸爸。爸爸也別忘培養孩子的合群意識,給孩子種下一粒「理想」的種子。3爸爸一定要懂得「家教心理學」擁有積極的心態,才能有個好未來。如果爸爸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父親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亂發脾氣,那麼孩子以後遇見類似的情況時,也會採取同樣的方法來發洩。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父親和孩子的性格存在兩種極端。父親暴戾易怒,孩子會在恐懼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來越不活潑,越來越不愛說話,不利於自信心的樹立。
  • 孩子吃飯的舉動,關係到長大是否有出息,有這三個習慣儘早改
    一開始老公把思思安排到有幾個小朋友的座位上,思思還挺高興,想著氛圍肯定很融洽,結果整個席間,她著實被嚇到了。有這幾個孩子摳完鼻子不洗手的、上菜前用筷子敲碗的、吃飯吧唧嘴的,思思看得直皺眉如果一個孩子在餐桌上做出惹人厭惡的舉動,為他人帶來不適,沒有人會覺得這個孩子聰明,反而會覺得是家長的失職。
  • 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上學後易被欺負,幾種性格缺陷可能伴隨一生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諸多父親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推給妻子,或者因工作、性格等原因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甚至理所當然地逃避育兒責任,用當今網絡熱詞形容就是「喪偶式育兒」,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可能難逃如下幾種性格「缺陷」。
  • 白茶清歡:影響孩子一生幾個壞習慣,原因出在爸爸身上?
    特別是平時的壞習慣,如果不注意,遲早有一天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大禍,毫不誇張的說,壞習慣毀人一生,孩子最容易養成的壞習慣,主要有下面幾個。在孩子的性格習慣形成當中,爸爸的責任尤其重大,缺乏父親教育是孩子發展不健全,生活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 父親再對女兒好,也不要觸碰這三個"雷區",會影響孩子一生
    生活中,大多數父親都很疼愛自己的女兒,但是疼愛歸疼愛,但是不代表女兒以後就會跟你親。曾經有段視頻受到網友熱議:有位爸爸對女兒言行過於親密而受到網友的譴責,比如爸爸摸自己的女兒或者是親女兒的嘴巴都是大眾所不能忍受的。
  • 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注意了:孩子這幾種行為可能是在自我安慰
    因為不理解,面對孩子的行為,家長就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反應,由此會引發一系列的親子矛盾,導致家長和孩子都很苦惱。其實,孩子的行為和大人的想法有差別是正常現象,但是,孩子的這幾種行為可能是在自我安慰,父母需要多多留意。
  • 下列爸爸最傷孩子,第二種很常見,如果有請反省,別耽誤娃的童年
    兒子轉身就跑回自己的房間,出來時手上抱著自己的存錢罐,然後塞到爸爸懷裡,並說:「我知道爸爸你需要賺錢,所以我將平時的零花錢攢了下來,你今天不用工作,我買你一天,好不好?」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都有所耳聞,其實,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至關重要,爸爸對孩子的教育用心、負責任會促進孩子良好的長期發展,甚至會超過母親疼愛的影響。
  • 養女兒,這幾件事爸爸一定要親自做
    (貝克漢姆在為女兒小七做洋娃娃)而提到女兒未來的婚禮,這些女兒奴父親們更是傷心欲絕:賈乃亮怕在女兒甜馨婚禮上哭暈過去;張亮說不想聽這個問題,扎心;鄧超希望女兒永遠不要結婚。女兒永遠是父親心底最柔軟的所在。不過,在養育和教養女兒這件事上,也有很多父親存在焦慮。
  • 世界正在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沒有父親陪伴孩子會怎麼樣?
    ,對於孩子來說,父親的行為會影響他長大後處理一件事的表現,缺少父親陪伴的男孩子可能會過於膽小、缺乏責任感,女孩子可能會不自信、患得患失。 (三)促進叛逆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大腦邊緣系統(負向情緒的中樞,如:恐懼和憤怒)會逐漸強化,而負責衝動控制的前額葉皮質卻要在20幾歲才成熟,這種不一致的發展會導致青少年較容易「情緒化」,若爸爸在童年缺席,孩子會對別人的評價較為「敏感」,可能會增加對父母咆哮、沉迷網路遊戲、打架鬧事等暴走行為
  • 這七種爸爸傷孩子最深,別做這樣的爸爸,尤其是第六種
    在一項社會調查中顯示,在中國社會缺乏父愛的孩子佔比非常重。就是因為在中國式的家庭,父親永遠都扮演著忙碌、拼事業的角色,而忽略了家庭。失敗的父親有很多種,以下這七種就是。但是作為鄰居的我們又時常感覺無能為力,因為我們每次都只能夠勸誡他的父親。這一次打得太嚴重了,就有鄰居報警了。報了警之後,警察首先幫孩子驗傷,然後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說,孩子已經形成了心理創傷,不能夠和人正常的交流了,需要送到福利院去換一個環境。所以一個好的父親能夠塑造一個優秀的孩子,而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則能夠毀了一個孩子原本天真的童年。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如果有這幾種行為,請儘早改正
    所以,當父母對孩子不滿時,與其急著責怪孩子無用功、不聽話、不爭氣,不如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畢竟,如果父母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想要孩子改正過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自己,身為父母,我們也需要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如果家長存在以下幾種「不合格」行為,那就儘早改正,與孩子一起成長,幸福永遠不會缺席!
  • 心理學:孩子的自卑,可能源自父親的2種行為
    母親在教育孩子時通常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通過一些調查和研究發現,父親的角色對於孩子擁有健康的性格有著重要意義。媽媽的性格比較柔弱,而孩子性格中的剛毅、爽朗和豁達等等都需要爸爸來影響。假如孩子只受過母教,就會出現逃避責任、遇事退縮等性格。現在的孩子就是家裡的寶貝,大人們盡最大的努力保護他們。事實上,這樣做是不對的,經過一些挫折後才能更健康地成長。
  • 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父親管教兒女的3個原則
    父親是一座大山,給了我們依靠,給我們關愛,給了我們安全感。記得小時候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想起的是爸爸,有爸爸在,我們就有了挑戰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父親在我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小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子鬥嘴,鬥得最多的是「比爸爸」。 「我爸爸會做風箏,我爸爸做的風箏飛得可高了!」 「我爸爸是魔術師,會表現很多很多魔術!」
  • 2018年父親節是幾月幾號 2018年父親節送什麼禮物給爸爸好
    父親節是我們生活中最傳統的節日,大家都非常的重視,父親節是為了感恩父親的愛,那麼2018年父親節是幾月幾號呢?2018年父親節送什麼禮物給爸爸好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018年父親節是幾月幾號2018年父親節是幾月幾號:2018年06月17日 星期日 戊戌年(狗年)五月初四每年的父親節都是在固定的時間點,但是每年的具體日期不同,公曆6月第3個周日是父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