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的陰影與燈光下,史蒂芬·金的兒子一直化名寫作

2020-12-14 新京報

撰稿丨王塞北

萬聖之夜剛剛過去,根據「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作品改編的最新電影《長眠醫生》(Doctor Sleep)即將於11月8日在美國上映,這是繼《寵物墳場》(Pet Sematary)、《高草叢中》(In the Tall Grass)(這也是Netflix三年來第三部改編史蒂芬·金的作品)和《小丑回魂2》(It: Chapter Two)之後,今年第四部由史蒂芬·金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同時,還有多部根據他作品改編的劇集在電視上播放,他於今年9月10日發行的第61部小說《研究所》(The Institute),也在劇集拍攝的籌備中。就在10月,史蒂芬·金的長子,作家、漫畫家喬·希爾(Joe Hill)也出版了一部短篇小說集《全油門》(Full Throttle),其中收錄了兩篇父子合作的故事。希爾在書的序言中,回顧了作為恐怖大師之子的童年經歷,披露同為作家的自己,長久生活在父親盛名燈光與陰影中的心理。

作為史蒂芬·金之子,我一開始寫作就用了化名

作為「恐怖小說之王」,金家的睡前故事絕對不會是王子公主的粉紅夢幻,漫威超級英雄和變態反派才是固定主題。每晚,父親繪聲繪色的演繹朗讀,讓小約瑟夫(那時候他還不叫喬·希爾,而是本名約瑟夫·希爾斯特倫·金,Joseph Hillstrom King)在漫威英雄與反派們的激戰中進入夢鄉。直到現在,在希爾的腦海中,那些漫威和DC漫畫角色,從蜘蛛俠、小丑到美國隊長,都有著和爸爸相同的音色,連黑寡婦的聲音都是爸爸拿腔作調地扮出來的。

1979年的史蒂芬一家,左起:塔碧莎、喬、歐文、史蒂芬、娜歐米。

史蒂芬·金成年之後主要生活在緬因州,在這裡,他經常需要在鄉村公路上長途開車,思維活躍的金總喜歡聽有聲讀物來打發旅途時光。在80年代的時候,金常常找不到他想聽的圖書,於是,他有三個子女:娜歐米(Naomi)、喬(Joe)和歐文(Owen)承擔起了這項任務,正值學齡階段的孩子們給他們的父親錄下相當多的庫存。自然,大量的閱讀也催生了孩子們的文學種子。

喬在11歲時開始了每天寫作的習慣,即便在假日和周末他也堅持寫作——這表明他從一開始就受到父親的強迫症影響了。讀中學的時候,喬已經開始嚴肅看待自己的文學理想。他擔心自己不能擺脫父親的影響,他為自己起了個筆名叫傑·斯蒂文森(Jay Stevenson,「J·史蒂芬的兒子」的諧音),並開始問他的父母怎樣才能合法改名。

從瓦爾薩學院(Vassar College,美國知名的文理學院)畢業後,喬去了新罕布夏州,開始用喬·希爾的筆名全職寫作。「我非常不自信,」他說,「我不想僅僅因為某些人出於我父親的原因覺得我的書能賺一筆,就草率出書,但在出版後卻遭到惡評。」他與一位紐約經紀人籤了代理合同,並在接下來的八年裡向這位經紀人隱瞞了真實身份。為了避免因為自己長相而暴露身份,在那些年裡,他們根本就沒有見過面。如果他參加一個朗讀活動,而事後有博客寫到他的長相與年輕時的史蒂芬·金驚人地相似,喬會私下裡聯繫博主請求他把這句話刪掉。喬花了幾年時間寫一本小說,但卻沒人想出版。又有好幾年過去了,第二本書的進展也不順利。他的父母給了他、他的妻子和他們的頭兩個孩子經濟援助,卻從來沒有向兒子建議重新考慮他的職業選擇,當時,喬和妻子已離婚。

終於,在2007年,喬出版了《心形盒》(Heart-Shaped Box)。這是一個以一位上了歲數的搖滾明星為主人公的鬼故事。這本小說不像他父親的許多作品那樣脈絡分明,而是有一種夢幻般的色彩。這本書根植於名人文化,形式和內容都令人耳目一新,出版後馬上就成了暢銷書。

一心想背離父親形象的男孩,可能更沒有自我

史蒂芬·金夫婦和三個孩子都是小說家,從左到右: 喬、塔碧莎、歐文夫婦、史蒂芬、娜歐米,還有喬的狗麥克墨屈。

在他寫作生涯的各個階段,喬曾多次考慮要不要僱個演員替他出席朗讀活動,因為他和父親長得實在太像了。《心形盒》出版前,他參加了不少朗讀活動,他的身份也已暴露。不過《心形盒》這麼成功,喬不再在乎繼續隱瞞身份。父親是寫恐怖懸疑小說的大腕,和父親寫同一類型的作品喬覺得沒什麼不妥。「有的子女會想:我永遠不要和父親有任何方面的類似,」喬說,「有時我覺得這麼想的人可能更沒有自我。」

在喬看來,大多數兒子可以分為兩種。有一種男孩看著父親,心裡想:我討厭這混蛋,我向上帝發誓,我永遠不會像他那樣。然後是一個渴望像父親一樣的男孩:變得自由,友善。這樣的孩子不怕他的言行舉止會像他的父親。在我看來,第一種兒子是在父親陰影下最真正失去的兒子。從表面上看,這似乎違反直覺。畢竟,這可能是一個花花公子,他看著老頭子,決定向另一個方向跑得儘可能快。但在最終獲得自由之前,你得知道,最合理的距離是多遠?

伴隨著寫作成名之後的總是各種壓力。「成功的壓力使我的焦慮症狀重新抬頭,」喬說。他的焦慮症最嚴重的時候是在五年前,當時他在寫他的第二本小說《犄角》(Horns)。他的焦慮症變得像是典型的狂想偏執症。「我會在住旅館的時候把房間翻個底朝天尋找監視我的真空攝像機。有一次我把我的車給拆了。」他開始表現出其他強迫症症狀:在沒有寫到偶數字數的句子前不能休息;有他時常不能按時赴約,因為他會在半路多次折回家查看烤箱有沒有關上。

與不可壓抑的寫作欲望和對恐怖事物的迷戀一樣,喬懷疑他的這些強迫症症狀都是從父親那兒遺傳來的。史蒂芬·金對13這個數字的恐懼,不僅僅是為了讓媒體有料可寫(2009年,有人向他募捐1.3萬美元,以贊助一些在阿富汗的駐軍戰士們回緬因州與家人團聚過聖誕節,結果金捐了12999美元)。他堅持用某種方法計數。他還設計出了一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遊戲:當他的汽車裡程計到了某個數值後,他會不斷地把它歸零,並划去筆記本上的一個個數字。「他還害怕渡鴉,烏鴉他也有點怕,」喬說,「它們是死亡的使者。我母親是家裡頭腦最清醒的人——回家關烤箱那些事情是我從父親那兒學來的。」

創作靈感:雖然我的小說黑暗,但是我有個快樂的童年

2013年,喬出版的作品是《NOS4A2》(英文發音同「諾斯費拉圖」,吸血鬼的別稱),主人公是一個永生不死的壞蛋。他把小孩子們誘拐到一個歡鬧卻淫邪的聖誕樂園。書裡充滿了讓人不安甚至是作嘔的細節:點到而止的性暴力,一個精神不正常的惡棍以及絕望的毀滅使者。製造恐懼不安是喬的拿手好戲,可以想像兒子是如何從父親那裡繼承到這一才能的。

在喬十歲那年的暑假,父親史蒂芬買了當時的新銳導演史匹柏的《決鬥》和《大白鯊》電影光碟,一遍又一遍地看。「那個夏天,當我去遊泳,跳入湖面之下,睜開眼睛時,我確定自己會看到一片巨大的白光從黑暗中撲向我,我不止一次聽到自己在水下尖叫。每當我和父親一起去兜風時,我們都會玩《決鬥》中的場景,我們喜歡假裝後面有卡車在跟著我們,當這輛假想的卡車從後面撞向我們時,父親會踩下油門加速,假裝我們被撞了,我們一起尖叫,甚至幻想自己已經被撞死了。」

父子互相閱讀對方的作品。

當被問到他們黑暗想像力的源泉是什麼的時候,金和喬的回答都會使他們聽上去比提問者更加健康正常。在一次接受NPR(全國公共廣播電視臺)主持人特麗·格羅斯(Terry Gross)的採訪時,金開玩笑說記者們總是想充當「弗洛伊德的角色,讓我躺在長椅上(對我進行精神分析)」。然後他告訴格羅斯,自己有一個相當愉快的童年。一開始喬也覺得這種詢問沒有意義。「為什麼沒有人看到一個工程師的時候會想:他童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他長大後成了一個工程師?」但是最終喬還是承認,他獨特的思維方式對他恐怖小說的寫作有幫助——似乎他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在小說裡,我編造出了許多充滿偏執狂特徵的情節——這意味著在現實生活裡我也非常在行想像這樣的場景,」喬對我解釋道,「這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誰引發了誰?小說創作和設計這些場景是我擺脫現實生活中焦慮的途徑嗎?或者是寫作讓我變得更容易惶恐不安?」

我一開始擔心的是人們會知道我是史蒂芬·金的兒子,所以我戴上口罩,假裝自己是別人。但是故事總是說出真相,是真實的真相。我認為好故事總是如此。我寫的故事都是他們創造力DNA的必然產物:布拉德伯裡(Bradbury)和布洛克(Block),薩維尼(Savini)和史匹柏(Spielberg),羅梅羅(Romero)和方戈(Fango),斯坦·李( Stan Lee)和CS劉易斯(CS Lewis),最重要的是塔比塔(Tabitha)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到了今天,年近五十,同樣作為父親的喬認識到,父親,實際上並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陰影。取而代之的是,他成為了智慧之光的來源,讓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前方的領土。

參考連結:

https://lithub.com/when-stephen-king-is-your-father-the-world-is-full-of-monsters/

https://www.nytimes.com/2013/08/04/magazine/stephen-kings-family-business.html

作者丨王塞北

編輯丨張進

校對丨薛京寧

相關焦點

  • 恐怖小說大師,流行文化符號,史蒂芬·金的人生往事
    史蒂芬·金的出生本身就讓他的父母頗感意外,根據麗莎·羅加克在2009年的傳記《史蒂芬·金的生平和時代》記載,多年前露絲金曾被診斷為無法生育,因此史蒂芬的父母在1945年收養了他的哥哥大衛·維克多·金。史蒂芬·金的父親是一位恐怖和科幻小說的愛好者,曾經自己嘗試過寫作,但並沒有成功。
  • 父親節剛過 來了解下世界文壇12對「父與子」的故事
    儘管馬丁已經是一位知名的作家,但他似乎從來沒有從父親的陰影中逃脫。在多次採訪中,他一次又一次試圖儘可能地將自己與父親區分開來。他說:「我的父親寫詩,而我不。」在他的光環下,他的兒子小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似乎無人知曉。小查爾斯·狄更斯一直默默無聞,雖然他在字典編纂領域是受人尊敬的重要人物。小查爾斯是10個孩子中最年長的,他於1869年開始為父親擔任編輯助理,並於次年父親去世後負責出版工作。
  • 陽光下的陰影:《陽光普照》空間敘事研究
    這種在偌大的燈光璀璨的都市空間的襯託下,主角的渺小感和孤寂感被完整地傳遞出來。 三、夢和寓言———反映內心的異度空間 ( 一) 阿文的夢 夢一直是受到電影創作者鍾愛的一種表意手法,在鍾孟宏導演的作品中頻繁出現的充滿欲望和遺憾的夢境,每每充滿隱喻而又引人深思。
  • 兒子買肉丸沒加辣 母子慘遭父親拳打腳踢:引起眾怒
    兒子買肉丸沒加辣 母子慘遭父親拳打腳踢:引起眾怒家暴對於任何家庭來說都是一生的陰影,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發育。近日臺灣的新北市發生了一起性質非常惡劣的家暴事件,而起因竟然是因為兒子幫父親買肉丸的時候沒有加辣,此事傳開以後引起了當地居民們的民憤!這天42歲的林某(化名)命令12歲的兒子給自己買一份牛肉丸,並叮囑他一定要放辣,兒子點了點頭拿著零錢就出門了。
  • 「故事販賣機」史蒂芬·金:那些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
    史蒂芬·金1947年9月21日美國家喻戶曉的暢銷作家,高產而屢獲獎項,寫作類型相當廣泛,以恐怖小說著稱,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作品不斷被翻拍成電影,而無論是書、還是翻拍的電影的反響和口碑,儼然是恐怖小說界的熱門「IP」,包括長期佔據各大影單、一直佔據IMDb排行榜首位的《肖申克的救贖》和為大家熟知的經典驚悚片《閃靈》。
  • 博士兒子拒絕贍養「嗜賭成癮」的父親,父親上門,兒子卻拿著棍子
    今天有一位陳騰(化名)老人給我們打來了電話,他說自己已經年過半百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而他唯一的兒子陳波(化名)是一個博士生,現在在一所名牌大學當教授,兒子那麼有出息,讓陳騰自豪不已,可是這也成為了他心底最深的痛。
  • 醉酒兒子為補償款打父親 民警調解兒子下跪認錯
    原標題:醉酒兒子為補償款打父親 民警調解兒子下跪認錯只因土地被徵用,老人獲得補償款,兒子就三天兩頭醉酒找老父親要錢,還打砸父親家中物品,近日,上帕邊境派出所澤福社區警務室民警成功調處一起家庭糾紛,在民警的調解下,兒子下跪給父親認錯。
  • 《城堡巖》:史蒂芬·金的宇宙在此交匯
    註:本文有劇透2018年,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與金牌製片人J.J.艾布拉姆斯(J. J. Abrams)合作,推出了電視劇《城堡巖》(Castle Rock),史蒂芬·金本人擔任編劇和監製,可以說這是準確反映了史蒂芬·金世界觀的一部作品。
  • 史蒂芬·金:感覺像是活在我的小說裡?很抱歉
    【文/觀察者網 李天宇】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4月9日報導,美國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當地時間8日表示,對於那些因新冠疫情而聯想到自己作品的粉絲,他感到「很抱歉」。史蒂芬·金說:「我最近一直聽到人們說:『噫,我們就像活在史蒂芬·金的小說裡一樣!』對於這些人,我只能說『很抱歉』。」他還表示,儘管自己以「恐怖題材作家」而聞名,但他更專注於探索「意外或是異常事件」對於普通人生活的影響。史蒂芬·金現年72歲,是美國著名懸疑恐怖題材作家。
  • 回顧父親滅子案:因兒子不寫作文,父親打死6歲兒子,並將其活埋
    有一位家長為了孩子作業,大打出手,竟然一頓把6歲的兒子給打死了,並且將其活埋,這喪盡天良的事,讓人又恨又痛又惜!導火索被點燃,矛盾一觸即發2012年3月的一天,天氣陰寒,一股春來的風依舊刺骨般侵入身體。小波跟著他的哥哥、堂姐、堂哥歡歡喜喜、蹦蹦跳跳走在回家的路上。哥哥說,他的作業已經在學校做完了,回家可以盡情玩耍了。
  • 《陽光普照》:破敗的家庭陰影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救贖
    在片中父親阿文(陳以文 飾)對外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只有一個兒子,而他口中的那個兒子是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許光漢 飾)。阿豪功課優秀、生性善良,處處替人著想。就如片名陽光的意境,在阿豪身上出現更明顯的鋪墊和效果。但表面越是完美,內心就滿是漏洞。
  • 兒子常年要求經濟補貼,得知真實原因後,父親:心裡很不是滋味
    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也一直啃老,可他啃老的原因和大多數人不同,當得知其真正原因後,父親整個人都不好了。張漢(化名)這幾天一直接到兒子張裕景(化名)的要錢電話。張漢一直拒絕,理由是兒子張裕景已經是參加工作的第二年,不應該再問自己要錢。因為此事,父子倆鬧得很不愉快。
  • 媽媽為救溺水兒子離世,這種心理陰影,或許伴隨孩子一生
    路過的快遞員幫著她把孩子送到了岸上,可是下一秒,這位媽媽就沉下去了。每次看到這種事情,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寫一些有意義的東西。總覺得,不管自己說什麼都沒有辦法讓那些有相似經歷的人徹底擺脫這樣的陰影。此前,我們談到過「失獨老人」的話題,為了更加貼近他們的感受,我查閱了大量相關案例。這次,也一樣。​
  • 教唆未成年兒子盜竊,荒唐父親獲刑兩年
    教唆未成年兒子盜竊,荒唐父親獲刑兩年 2020-11-26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父親冒充兒子網絡被揭穿,父親報警:她誘騙未成年
    林子大了真是什麼鳥都有,近段時間,在上海發生了一件「爹坑兒子」的離奇劇情。近日,在上海市奉賢區警局接到兩起報案,警方在接到報警後,立即抵達現場,隨後警方驚奇的發現,這兩起報案竟是同一起事件,報案女子稱:自己遭遇了網上詐騙,但是報案男子稱:該女子誘惑自己的兒子
  • 17歲高一少年:每天跑步鍛鍊 他期待走出陰影考上好大學
    今年5月底,學校複課,正在上高一的蔡峰(化名)回到學校上課。但他發現,疫情給自己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自己已經無法像之前那樣回到校園課堂正常上課。6月13日,在父母的陪伴下,他到廣州的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 「他想殺我沒殺成,殺了勸架的兒子」
    出租屋外,毫無預警下,63歲的楊大強(化名)用尖刀捅了前來搬家的大兒子楊華(化名)。被捅後,楊華摁住汩汩冒血的胸口,邊跑邊喊「殺人了」,結果沒跑幾步,便跌倒在地上。最終,楊華因失血過多死亡。這一天是2019年7月9日。這一幕發生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土橋村。
  • 遇到雙胞胎爸爸和叔叔,兒子的眼神亮了,網友:寶寶的心理有陰影
    導讀:遇到雙胞胎爸爸和叔叔,兒子的眼神亮了,網友:寶寶的心理有陰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遇到雙胞胎爸爸和叔叔,兒子的眼神亮了,網友:寶寶的心理有陰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