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1947年9月21日美國家喻戶曉的暢銷作家,高產而屢獲獎項,寫作類型相當廣泛,以恐怖小說著稱,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也寫科幻小說、奇幻小說、短篇小說、非小說、影視及舞臺劇劇本、專欄評論。他的作品累計銷售超過3億5千萬冊,好萊塢自1976年以來根據史蒂芬·金作品改編的電影超過百部。據說,論原著被改編為影視劇的比率,史蒂芬·金可以排第二,第一則是莎士比亞。
首先分享一個「陳年舊瓜」(注意:此「瓜」來自豆瓣,不保證真實性),是一段喬治馬丁和史蒂芬·金對話——
喬治馬丁六個月才寫了六章,而史蒂芬·金已經寫了三本書了。喬治馬丁非常沮喪,於是忍不住和史蒂芬·金交流了一下自己憋不出稿的鬱悶。他說:「你坐在那,感覺像便秘。你寫了些東西,又討厭它們,你看看郵件,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天分……你就沒有這樣的時候嗎?」史蒂芬·金淡定地說:「沒有。」
他曾在自傳中寫道:「對我來說,最佳的效果是讀者在閱讀我的小說時因心臟病發作而死去。」作為「恐怖小說之王」,他確實是移動的「故事販賣機」,擅長在小說中營造恐怖氛圍,是全世界第一位因為寫小說而發家的億萬富翁。
史蒂芬·金的作品不斷被翻拍成電影,而無論是書、還是翻拍的電影的反響和口碑,儼然是恐怖小說界的熱門「IP」,包括長期佔據各大影單、一直佔據IMDb排行榜首位的《肖申克的救贖》和為大家熟知的經典驚悚片《閃靈》。
史蒂芬·金
故事販賣機-影單
肖申克的救贖
豆瓣評分:9.7
年代:1994年
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輝,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獄,也無法長久地將他圍困!
如果一份「豆瓣高分電影必看影單」中推薦的第一部作品不是《肖申克的救贖》,真的是不多見的事情。作為史蒂芬·金眾多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部,《肖申克的救贖》於1994年被拍成電影,獲得了奧斯卡七項獎項提名。由於過於轟動,史蒂芬·金甚至曾信誓旦旦的說,為保有美好記錄,以後絕不再寫監獄小說。
而《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中其實收錄了4部中篇小說,其英文版一經推出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當年銷量達到了28萬冊。書中的另外兩篇小說《納粹高徒》與《屍體》(改編電影《伴我同行》)拍成電影後,也贏得了極佳的口碑。
作者:[美] 史蒂芬·金 著;趙永芬、齊若蘭、施寄青 譯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7月
閃靈
豆瓣評分:8.1
年代:1980年
那天回想起小時候,好像是最痛苦最沒有希望的時代,又好像是所有痛苦都還沒有到來的時代。
1998年,第511期香港《電影雙周刊》評出了1921年至1997年「50部必看好萊塢恐怖片」,《閃靈》(The Shining)排名第一。評語寫道:「看恐怖片就像吃安眠藥一樣,看得多就越覺得不可怕。即使是恐怖片經典之作《驅魔人》,看得多了也會麻木,再也不會害怕。任何事情都有特殊例子或者例外,《閃靈》就是越看越令人感到可怕。《閃靈》給現代恐怖片一個新定義。」
作為一部藝術恐怖片,《閃靈》無疑是經典的。史蒂芬·金和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一起為觀眾編織了一個「噩夢」:天地間存在的那種不可名狀的邪惡力量隨時隨地會突顯猙獰,而人類在生存壓力下、彼此無法溝通下的精神變異,直至毀滅。
作者: [美] 史蒂芬·金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年9月
危情十日
豆瓣評分:8.4
年代:1990年
我是你的「頭號粉絲」。
《危情十日》拍攝於1990年,講述了一位作家在暴風雪中遭遇車禍,被一個女人營救至一處偏僻的農場。這個女人聲稱是作家的「頭號粉絲」,並悉心照料雙腿和右臂骨折的作家。但這一切沒有那麼美好,很快,作家發現了這個女人仁慈外表下的恐怖行徑……與其他作品相比,《危情十日》不夠勵志,也不夠內涵深刻,但依然向觀眾成功展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人性。「最恐怖不過人性」,這是每一部史蒂芬·金電影給人的共同感受。
作者: [美] 史蒂芬·金;柯清心 譯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99讀書人)出版時間:2017年4月
亞特蘭蒂斯之心
豆瓣評分:8.1
年代:2001年
當你年輕時,你有過那些快樂的瞬間,你以為你活在仙境裡,就像亞特蘭蒂斯,後來,我們長大了,我們的心碎成兩半了。
與其他作品相比,《亞特蘭蒂斯之心》沒有過多的懸念,倒更像是一個溫情的故事,而溫情親切也恰恰是史蒂芬·金作為「恐怖小說之王」常常被讀者忽略的一點。這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令作者本人十分著迷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11歲的主人公鮑比來自單親家庭,母親刻薄自私,他在一位具有超能力的老人的幫助下,擺脫了終日欺負他的孩子。
時間是個禿頭的老騙子,他偷走了我們的青春和愛,卻裝成沒事人一樣的繼續來欺騙你那顆珍貴的亞特蘭蒂斯之心,可是卻沒有人能夠招架,因為沒有人還能保留!多麼美好的夢。在夢裡什麼都可以原諒和救贖的。(cr:豆瓣 貓語貓尋)
作者: [美] 史蒂芬·金;齊若蘭 譯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99讀書人)出版時間:2016年9月
鬼怪
豆瓣評分:9.2
年代:1997年
「他是個怪人,我們鎮上不允許怪人住著。」
事實上,這部《鬼怪》不是一部電影作品,而是一部音樂短片,或者說是超長版MV,由史蒂芬·金和流行音樂之王麥可·傑克遜共同編寫,原是配合史蒂芬·金作品《瘦到死》改編電影一同上映的短片。本片總共35分鐘長,是當時最長的音樂錄影帶,被載入了《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在這部影片中,出現了麥可·傑克遜的三首歌曲,是MJ四大恐怖歌曲中的三首(《Ghosts》《Too Bad》《Is it Scary》),MJ本人一人分飾兩角,講述了一個愛惡作劇的神秘人的故事,他與孩子們有著深厚的友誼,並為他們表演魔法與歌舞;而迂腐的鎮長(MJ扮演)卻執意要把「不正常的」Michael趕出鎮去。通過歌曲和表演澄清外界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並對媒體和人們給予了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