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大多數人是在平凡崗位上從事著平凡工作。「善於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王仲淼就是這樣一個樂於在平凡崗位上追求卓越的典型。
受用一生的支教錘鍊
2000年10月,剛到機關的王仲淼,被人事局委派赴山西省靜樂縣娑婆鄉中學扶貧支教。抬頭是漫天沙塵,眼前是黃土地,手中飯碗也只有黃色———清燉土豆塊。「敬業是一種態度,是我們認真、用心工作的體現,是我們珍惜工作、善待工作崗位的體現。」初登三尺講臺,他每周要上10多節課,每天批改的學生作業本能在案頭壘出「三座小山」。工作中他發現,相當一部分初二學生連英文字母都寫不全的原因,是存在厭學情緒。他利用周末時間,半年內到過10多個散落在大山間的村莊,逐家逐戶家訪。當年全縣統考中,初二70名學生英語成績均分提高15分,及格率比上一年翻一番。中考時,學生英語成績和考入重點高中人數突破該校歷史紀錄。在扶貧支教第一線,他寫下了「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機關工作環境和支教地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沒有理由不好好工作。」拿著鋼針筆刻蠟紙、用油墨滾筒像印《挺進報》一樣一頁頁印試卷習題,手機沒信號坐長途汽車去縣城打電話……當年支教的場景經常激勵著他做好眼前的工作。2017年他參加全國政協機關扶貧監督性調研和對扶貧攻堅先進典型集體採訪的相關工作,起草有關報告、總結時,他認為是「向十多年前做過的扶貧支教工作致敬」。
感悟機關工作無小事
「機關工作無小事」。在政協機關工作,無論什麼崗位都和全國政協形象緊密相連。王仲淼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以「用心」詮釋「敬業」。2017年初,他參與籌備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因意外導致雙側鼻骨骨折。卻拖到春節假期才手術,手術後,假期結束就到崗。「這點傷,和當年的環境相比,算不上什麼。」克服病痛影響的同時,他還結合多年籌備新聞發布會工作的經驗,主動收集資料、仔細求證信息、反覆琢磨表述,在設計出大會新聞發言人信息提示系統後,以系統性方案消除隱患。2018年,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次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委員通道」,王仲淼被抽調負責籌備相關工作。面對新的困難,他主動向「黨代表通道」工作人員學習,向有大會工作經驗的同志請教,與央視直播團隊對接,與部委、委員溝通銜接,幫委員梳理答問思路、轉換表達方式、完善鏡頭語言、提煉標題金句……
在許多工作第一線,總有王仲淼的身影。在籌辦「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關於全國政協工作部分時,他盯住每一個文字、每一張圖片、每一張表格,主動以多種形式體現人民政協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在參與全國政協扶貧監督性調研時,他自帶乾糧走村入戶,在預先收集信息、抽選訪談對象、深入走村入戶等具體工作安排中,實現監督性調研特點。對機關武術協會這類「兼職」,他也用足心思,帶領武術骨幹挨個辦公室推廣八段錦,中午,也常見他帶領練習太極拳的身影。「我只是做好本職工作,如此才稱得上完成了職責。」
機會往往會偽裝成困難
有時完成這些「職責」後,王仲淼也後怕——當時頭緒那麼多、風險點那麼多,要是漏了哪一項,出現風險怎麼辦?要是當時沒按進度推進而倉促上陣、沒琢磨出對策找不出答案怎麼辦?回想這些,他感慨,「幹成一件事,真的很難。」
難,為什麼要堅持?為什麼還這麼拼?他說,有服從組織調動和領導安排工作的因素,有害怕把交辦的事砸在手裡的緣故,更緣於一種感悟———「怕自己老了、幹不動了,在回想自己這一輩子都幹了些什麼事,幹成了些什麼事的時候,因一事無成、虛度時光而懊悔。能幹多大事幹多大事,無論成功失敗,至少無悔無憾。」機會往往偽裝成困難,把困難克服了,問題解決了,本領就提高了。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鬥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痛並快樂著』,再怎麼艱苦也是美的,再怎麼付出也是甜的。」
機關「不忘初心,重溫入黨志願書」主題黨日活動時,王仲淼這樣回顧初心:「在政協機關工作的18年,做到了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做到了與以往自己相比不斷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