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背後的故事,抗戰時日本人吃飯穿衣究竟比我們好多少

2020-12-22 寒劍看歷史

今天來看一組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日寇飲食衣著的老照片,不論是現代戰爭還是古代戰爭,一場戰爭能不能贏,除了軍人的素養以及武器裝備之外,後勤補給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兵未足必先足食,不足無寧去兵。毛宗崗在評《三國演義》時用的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吃」對於戰爭的重要性。

回到淞滬戰場上,日本人不論是吃的還是穿的都比抗日軍隊好多了——

10月19日,上海寶山八字橋附近,做飯糰的日寇士兵。飯糰現代人可能很少吃過,不過老兵突然記起在小時候,有一次跟大人去趕海,我們就從家裡帶過飯糰。早上很早做好的,到了中午,膽子餓了,吃起來還是挺香的。到了戰場上,老兵想這飯糰應該比壓縮餅乾好吃,至少它是自帶水分的。

10月20日,上海戰線,架鍋做飯的日軍谷川部隊士兵。野外做飯是行軍中必備的環節,不過以前做飯都是要燒火的,如果戰爭比較激烈,敵我雙方靠得比較近的話,這個一做飯就暴露目標了,照片中我們看到日寇從容的在這裡做飯,只能說明這一帶基本上已經沒有抗日軍隊了。

相反的,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因為長期處在弱勢,在後勤保障方面,特別是燒飯是很被動的,剛剛開始也是這樣在野外回鍋燒飯,但是很快就吸引到日寇的炮火,所以損失比較重,後來部隊規定,前線一律不許燒飯,前線部隊的飯都是從後方做好再送上去的,但是不論在淞滬戰場還是其他戰場,很多時候後勤供給線並不暢通,一旦被日寇封鎖,戰士們餓肚子是常有的事情。

10月23日,上海戰線,發放冬衣的日軍部隊士兵。除了吃,穿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在冬天,一支軍隊如果連衣服都穿不暖,那它的戰鬥力肯定會受到限制的,可是事實上當年我軍很多部隊穿衣服就很成問題,甚至大冬天穿草鞋的戰士也非常多。

從上面這張圖中可以看出,這些被日寇抓捕的抗日勇士,他們很多人是穿著草鞋的,還有的連褲子都沒有穿。

10月23日,上海戰線李家宅,進食的日軍士兵。到了10月底,對於淞滬戰線上的日寇來說基本上沒有硬仗可打了,所以他們吃飯也吃得很歡快。

10月24日,上海戰線陳家宅,進食的日軍士兵。陳家宅這個地名在很多有關淞滬會戰的史料中都出現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完全被日寇佔領了,

10月23日,日寇石井、田上部隊的士兵在上海郊區的河邊捕魚。作為侵略者,日本人隨便到哪裡都可以搶掠。不過老兵並不知道河裡這些魚是不是當地群眾養的,也許80多年前,中國的很多地方,需要吃魚根本不用自己養吧。但是不管是不是野生的,這些魚都是中國人民的,看到侵略者這樣張牙舞爪的,在我們的國土上開心娛樂,心裡總不是滋味。

相關焦點

  •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抗戰期間,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圖為川軍死字旗。25歲的四川男兒王建堂本是一名書生,七七事變後他和許多中華熱血男兒一樣,主動請纓殺敵組建了一支義勇隊開赴沙場,途中父親王者誠得知兒子請纓出川抗日後,立馬給兒子寄去了一面旗子,中間的「死」字十分醒目,字裡行間中都透露著老父親濃濃的愛國情懷。
  • 古代日本人究竟有多矮?老照片簡直有點慘不忍睹
    文/古代日本人究竟有多矮?老照片簡直有點慘不忍睹 在我們的印象中歐美人一般都很高,非洲人體型很健碩,而日本人的個子似乎不太高。在大家的印象裡,日本人都很矮,但是在他們自己的說法中,他們古代的英豪都是高大威猛的,那實際情況又是怎麼樣的?看看老照片,簡直慘不忍睹。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八期|張曉彤: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八期|張曉彤: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父親的規矩 2020-12-16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鬼子罕見老照片:日軍摟著中國小姑娘,女孩眼神令人心酸!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一直是我們難忘的記憶。在最終把侵略者趕出中國之前,他們早已把中國搞的很亂。然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有許多證據,包括許多相關的照片。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都刺痛了我們所有同胞的心。日本鬼子罕見的老照片:日軍擁抱中國女孩,這樣子讓人心痛!
  • 潘家園「偶遇」地質學家袁復禮:一張珍貴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1950年春,清華大學地質系師生參加河北省工業廳關於靈壽剛玉礦點檢查工作,中心騎毛驢者袁復禮老師)潘家園舊貨市場對於每一位喜歡收藏的人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對於未進入收藏領域的人來說,它又是閒暇之時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的好去處。
  • 一張震撼人心的畢業證,和其背後的抗戰故事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對南京的無辜市民進行了殘暴的屠殺,使30 多萬的同胞死於非命。今天,我們不僅要緬懷死在鬼子屠刀下的無辜百姓們,更要緬懷的是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英烈們!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華叔不想講英勇奮戰的陸軍,而是想講一講不為人們熟知的中國空軍。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描述抗戰時中國陸軍的還是比較多的,而描述抗戰時中國空軍的卻非常的少。
  • 歷史上真實的老照片,都來看看,抗戰時期的日本軍人到底是啥樣?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歷史上真實的老照片,都來看看,抗戰時期的日本軍人到底是啥樣?圖1【日軍在盧溝橋事件中「失蹤」的日本兵 志村菊次郎,罪人】1937年7月7日晚上,志村菊次郎因腹瀉離開了隊伍。但是,由於籠子裡的人無法伸直腿,所以速度很慢,有些人不得不抬起它。成本高,但是日本士兵矮小正好合適。圖為享受日本「籠式轎車」的日本士兵!圖5: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 一張老照片背後的紅巖故事
    在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收藏的珍貴文物中,有這樣一張泛黃的老照片。   翻轉照片,背後是題詞:   堅持我們昔日的意志,為正義真理而鬥爭!這是一九四四年春天在桂時的小影。中立者是你不曾見面的女兒丹尼。齊修存念。凌、英、丹尼贈一九四五·六·三   據紅巖聯線工作人員介紹,這張照片是紅巖烈士何雪松的妻子莫凌志贈與友人歐陽齊修(著名作家、編劇陽翰笙之弟)當作留存紀念的,照片中正是何雪松一家人。
  • 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我和我們的70年」老照片徵集活動開始了!
    每每一個人獨處時,總會拿出來放在檯燈下對著它發呆—相信每個人的手裡都多多少少有幾張值得回憶的老照片,是父母、是姐妹、是兄弟或是朋友,而每張照片都有當時的小故事或想法...《人民世紀—朱憲民攝影展》「我和我們的70年」老照片徵集你有沒有珍藏的老照片?你有沒有記錄過時代的老照片?
  • 臺灣口述史中的女性: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就老照片為例,「中研院」近史所的「口述歷史叢書」,早在第二本口述紀錄《林繼庸先生訪問紀錄》出版時,就附有受訪人提供的照片,因此,向受訪人徵集照片,成為近史所同仁訪問時的一項附帶工作。事實上在訪問紀錄與照片交融下,訪問內容更具歷史價值,特別是口述史料原本就可能因為受訪人記憶的片斷、不足或誇張,出現虛構、不確定,但老照片可以填補這項缺憾。
  • 抗戰罕見老照片:年輕國民黨女兵太漂亮,圖四是10歲抗日兒童軍!
    抗戰罕見老照片:年輕國民黨女兵太漂亮,圖四是10歲抗日兒童軍!抗日戰爭時參加抗戰的除了廣大男兵,還有無數的女兵,她們與所有男兵一樣,也為抗戰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圖中是一位年輕的國民黨女兵,穿著軍裝面容美麗的她真的太漂亮了。
  • 廈門抗戰故事: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最艱難時,他們躲在山上,只能生吃野草喝泉水。當然,衣服也不多,就一件軍大衣,冬天時既當衣服又當被子。因為長時間行軍不換洗,衣服都長了蝨子,夜裡被蝨子咬得睡不著。「抗戰時就這麼艱苦,好在熬過來了。」王湘生笑著說。  【老兵馬作金:當年子彈金貴我們苦練拼刺刀】
  • 日本女子穿衣圖鑑:精緻的背後,是生活的講究
    特別喜歡《怦然心動》裡面的一句臺詞,他們說「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這句話用在會穿衣服的女孩子身上,同樣的適用。縱觀日本街頭那些穿著精緻的女子圖鑑,徐徐而行,平和溫婉的外表,有著對於美的自信。身為女子,會發現美,也能夠創造美,在合理的運用穿衣化妝對自身進行打扮之後,你也會越來越愛上那個精緻的自己。一起走進日本女子穿衣圖鑑,原來每一份精緻的背後,都是源自對生活的講究。認真的研究「化妝」這門學問,發現更多自己的美。
  • 老照片:抗戰時期中國童子軍,請記住那些有名無名的抗日小英雄吧
    相信現在上了歲數的人都曾經看過,故事是以抗日戰爭為題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敘了孩子王嘎子在我地下黨工作者的幫助下,不斷成長,最終真正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八路軍小戰士的故事。《小兵張嘎》雖然以誇張的手法描敘了抗日戰爭時期一個農村地區的兒童團長,抓漢奸打鬼子的故事,但在真實抗戰中,像這樣的事件也是真實存在的,日本鬼子全面侵華戰爭打響後,中國的抗日熱潮高漲,全民皆兵,老少齊上陣已經成了當時的大趨勢,少年兵童子軍全國無處不在,這股新生的力量也使日本鬼子膽戰心驚,惶恐至極。
  • 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原標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中新社臺北7月3日電 (記者 鄭巧 黃少華)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由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主辦的「烽火浮生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另一頁歷史照片巡迴展」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周年--蔣渭水先生紀念展」3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同時登場。
  • 抗戰時曾有"在華日人反戰同盟" 被稱"日本八路"
    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文物、一張張展板前久久駐足,在抗戰精神的感召下,緬懷先烈,洗禮心靈。  義士寸草心 鐵證傳至今  抗戰館展館的牆上,懸掛著上海光明書局發行的《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和日本外務省發行的《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報告書斜下方,擺放著一個透明的多媒體展示臺。
  • 抗戰罕見老照片:穿軍裝八路軍戰士太帥氣,國民黨女兵太清秀!
    抗戰罕見老照片:穿軍裝八路軍戰士太帥氣,國民黨女兵太清秀!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八路軍戰士就是世界上最帥氣的戰士,比如圖中這個穿著整齊軍裝雙手背後的八路軍戰士,雙腿叉開站面無表情的他顯得太帥氣。抗戰時由於我國的空軍力量太弱,導致鬼子的飛機可以在我國的任何一個地方來去自由,經常對我國的一些城市肆意狂轟濫炸,兩個國軍戰士正操作著高射炮準備對來犯的鬼子飛機進行反擊。鬼子在佔領了我國的東北後迅速就向我國的華北地區侵進,為了阻止鬼子的進犯,八路軍戰士在長城沿線一帶對鬼子展開了阻擊,他們個個英勇無比,一次又一次的阻擋了鬼子的進攻。
  •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
    提法改變的背後實際上是史觀的改變,而這改變發生的進程是「民間倡議-官方回應」,有學者多年前就發出過相關呼籲。昨天,「八年抗戰」改「十四年抗戰」刷屏了朋友圈。歷史書寫是事後進行的,當時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所處的時代位置。後人只能挑選一個自己心目中有代表性的時刻作為起點,但這個起點未必是絕對意義上的起點。比如1937年7月7日是「8年抗戰」的起點,但製造「盧溝橋事變」的日本「中國駐屯軍」,其實早在1901年《辛丑條約》籤訂前就進入了中國。從晚清到民國,日本一直有軍隊駐紮在中國境內,這實質上就是侵略。
  • 佛山老城的老照片講述背後的老故事
    戳藍字「今日禪城」關注我們哦~這些老照片你看過嗎?它們背後的老故事都代表著佛山的歷史歲月近日這些照片登上學習強國啦!近日,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文南片區舉辦「見證發展印記·講好社區故事」文化共享日活動,通過精彩的傳統文化表演、舊物舊照展覽、老故事分享、趣味遊戲等展示祖廟街道文南片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黨建工作成效。上世紀50年代的佛山十番隊展演、上世紀60年代的工作證……數百張老照片讓街坊們重溫佛山的歷史歲月。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