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學習強國!佛山老城的老照片講述背後的老故事

2020-12-12 珠江時報

戳藍字「今日禪城」關注我們哦~

這些老照片你看過嗎?

它們背後的老故事都代表著佛山的歷史歲月

近日這些照片登上學習強國啦!

近日,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文南片區舉辦「見證發展印記·講好社區故事」文化共享日活動,通過精彩的傳統文化表演、舊物舊照展覽、老故事分享、趣味遊戲等展示祖廟街道文南片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黨建工作成效。上世紀50年代的佛山十番隊展演、上世紀60年代的工作證……數百張老照片讓街坊們重溫佛山的歷史歲月。

十番表演

1958年佛山十番隊伍。

1958年佛山十番隊伍展演。照片中站在上方者是馬達明,現為佛山十番非遺傳人。

如今馬達明(右一)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他兒子馬良輝(左一)也是佛山十番非遺傳人。

職工證件

1969年佛山化工廠工作證。

1985年水運公司退休證。

2019年佛山傳媒集團珠江時報工作證。

龍舟賽

1979年的佛山龍舟賽。

1988年佛山舉辦龍舟賽。

2019年10月20日,佛山市舉行第一屆鎮街龍舟爭霸賽。

職工活動

1987年佛山溶劑廠舉行職工長跑。

2019年9月28日,市總工會舉辦第七屆職工集體婚禮。

元旦迎春活動

1988年佛山市元旦舉辦「鑽石杯」群眾歌詠大賽。

1994年佛山溶劑廠迎春聯歡會。

1996年佛山溶劑廠「迎春」籃球賽。

來源 | 珠江時報、禪城區祖廟街道宣傳文體局、學習強國

編輯 | 欣怡

相關焦點

  • 上周佛山52次登上「學習強國」全國平臺
    5月11日-5月17日佛山52次登上「學習強國」全國平臺戰「疫」英雄、返校指南、佛山美景……一起來看看吧↓↓↓5月11日 欄目:「學習強國」全國平臺百靈欄目供稿單位:佛山電視臺↓↓↓《廣東佛山順德:42名抗疫一線新發展黨員宣誓入黨》欄目:「學習強國」全國平臺百靈欄目供稿單位:佛山電視臺順德分臺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八期|張曉彤: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八期|張曉彤: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父親的規矩 2020-12-16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山中山公園、祖廟路登上「學習強國」全國平臺
    由珠江時報報送的《佛山中山公園:熱鬧70年不變 面積擴大50倍》昨日(11日)登學習強國全國平臺首頁推薦的「我愛我的祖國」大賽徵集作品展播↓↓↓全文如下↓↓↓佛山中山公園:熱鬧70年不變 面積擴大50倍作者:方婷翻開一張1958年的老照片,畫質模糊,依稀能看見開闢中的秀麗湖。
  • 「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在「學習強國」中感受快樂
    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正在開展的「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徵稿活動,就是為了提振全系統幹部職工的信心,培育自然資源文化,更好的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從6月15日起,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紅網張家界站開設【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專欄,以促進這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 一張老照片,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一張老照片 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   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登上「學習強國」全國平臺!禪城這8個表演太精彩
    今年夏天 「佛山韻律·幸福小康」佛山全民綜藝大舞臺 燃爆我們的朋友圈 禪城不少「民間高手」紛紛報名參加 以「藝」論英雄
  • "麥瞬間"中有真情 老照片講述20年的麥當勞故事
    東方網7月18日消息:紅頭髮的麥當勞叔叔是最有人氣的合影明星,形形色色的麥當勞玩具點綴童年,一件籃球衣背後則有「麥麥」的愛心故事……在上海麥當勞食品有限公司和本報聯合主辦的「我的麥瞬間」老照片徵集活動中,一張張老照片講述著20年間屬於每一個人的「麥瞬間」。
  • 「大地飛歌·2020」晚會短視頻多次登上「學習強國」
    近日,第22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大地飛歌·2020」晚會精彩短視頻——天桃實驗學校銀杉校區合唱團的合唱《小鳥小鳥》《牧馬之歌》登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並被平臺主站選用,展現了新時代壯鄉首府青少年健康文明、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合唱《我的祖國》等多個節目短視頻登上「學習強國」廣西平臺,其中歌舞《慶豐年》被平臺主站選用,展示了南寧市文化軟實力。
  • 跟著老照片尋訪山城巷 她就是30年前「畫中人」
    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與當年幾乎相同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全景記錄同安近40年變遷 152張老照片講述小城故事
    萬餘照片中選出152張老照片  雖然此次展出的只有152張照片,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是百裡挑一。  同安區檔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辦好此次照片展,同安區檔案局在今年3月向社會發出20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00年代老照片徵集令,希望用檔案、用照片見證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就,講好同安故事。
  • 潘家園「偶遇」地質學家袁復禮:一張珍貴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多年來,我在每周六的清晨去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寶」,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先後收集到各式各樣的家庭老照片相冊,有的老相冊本身就是一件珍品。在各式各樣的老照片中,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每個家庭經歷的時代風雨,一張張、一頁頁呈現在你的面前,引發你無窮無盡的思考。閒暇之時,細品這些老照片中的人物,似乎覺得他們正在與你對話、交流、探討,一起體會共同跳動的脈搏和呼吸著宇宙中的同一縷空氣。
  • 「我與『學習強國』的故事」徵文啟事
    2019年1月1日,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上線,1月23日,「學習強國」山西學習平臺上線。值此學習平臺上線兩周年之際,為充分展現山西上下「重學、愛學、善學、勤學」的學習風尚,持續激發「學習成就夢想、實踐助力強國」學習熱情,「學習強國」山西學習平臺面向全省用戶開展「我與『學習強國』的故事」徵文活動。
  • 獅山鎮羅村孝德文化再上學習強國!明天開幕式直播!精彩活動咪走寶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獅山鎮羅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盛事昨日,獅山鎮羅村孝德文化登上學習強國平臺向全國展示了葉問故裡百年傳承孝德文化的精彩瞬間佛山新聞網將於明天進行全程圖文+視頻直播,屆時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或掃描下方直播海報二維碼皆可進入直播頁面進行收看!每個瞬間你都不會錯過!
  • 閩南在地文化,老照片、老物件、老手藝,分享閩南的歷史與故事
    通通寫印滿了生活的故事。這些曾經被時間和生活賦予生命力的東西,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放在灶臺的龜果印、拿在手裡的舊銅鏡、古厝貼在門窗上的剪紙、外婆用過的舊式縫紉機、還有充滿在地特色的古厝建材。記憶,成為這些老物件僅有的承載。不僅僅只是一件工具,還有發生在那個時刻的點點滴滴。老物件,在述說遠去的時光。
  • 80歲老黨員樂學「學習強國」
    本報訊 「記者,我們村裡有一位愛學習的老黨員。」祥芝鎮大堡村書記劉漂亮打電話說,該村80歲老黨員劉拗姑,自下載「學習強國」APP後,學黨史、看新聞、挑戰答題……豐富的學習內容讓她很快就「迷」上了這個平臺。「從時政要聞到政策理論,從經濟文化到人文科技,真的是一個軟體就能看盡天下事。」劉拗姑說。
  • 300餘張老照片了解老晉江 《圖說老晉江》出版
    東南網-晉江經濟報3月18日訊(記者 董瑞婷 陳巧玲 通訊員 葉尚發 文/圖)306張黑白的老照片,為你講述老晉江的故事。在晉江市檔案館新館即將落成之際,晉江市檔案局(館)編輯的《圖說老晉江》近日正式出版。《圖說老晉江》中的「老照片」,主要指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初期反映晉江及晉江人的老照片;書中的100篇文章幾乎囊括了老晉江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是了解老晉江的手邊書。據了解,以老照片的形式記錄晉江百年歷史,在晉江文史界還是第一次。
  • 老照片:1986年的江蘇鎮江,每一張老照片都承載著老鎮江人的記憶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86年的鎮江,跟隨這些老照片,我們一起重溫這座老城昔日的樣子。圖為1986年的鎮江,幾個小朋友們的合照。 1986年的鎮江老街巷。那個年代的鎮江人大多都住過這樣的老街巷。
  • 一張上甘嶺老照片背後的故事,英姿勃發,志願軍老兵一直珍藏著
    今天要介紹的是我的鄰居,一位86歲的志願軍老兵,老人有種特有的魅力,讓鄰居們都喜歡與他親近,而我,更願意聽老人家講述那些久遠的戰地故事。前面寫了幾篇關於老英雄周大爺的短文,一直沒有說到周大爺的名諱。很多朋友在評論中打聽周大爺的姓名,而周大爺也惦記著那些並肩作戰的戰友們,那就簡要介紹一下吧,周大爺名曰周金凱,在一些媒體上以「金凱」的筆名發表過多篇回憶文章和詩歌,1935年出生於貴州遵義,1950年參軍並學習無線電通信技術,結業後分配到某軍軍部電臺,從見習報務員、報務員,一直到電臺臺長。1951年3月離開貴州遵義,入朝參戰。
  • 刊物、校徽、老照片、紀念章,老物件講述大夏大學與貴州那些事
    7月20日,都市新聞記者在我國著名徽章收藏家、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周繼厚先生的收藏室裡,看到了關於大夏大學與貴州的一批刊物、校徽、老照片、紀念章等實物,這些老物件都在講述著大夏大學與貴州的那些淵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