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人活著,是為了享福的,不是為了生氣的,更不是為了傷害自己。
有人說:「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你真的不要當「接盤俠」,要把內心的「氣」,扔出去,學會好好愛自己。
生氣的時候,想一想這幾個問題,就不會生氣了!任何事情,想明白了,就是小事一樁。
01
生氣能夠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不必生氣!
我的同事老武,昨天一大早就在罵罵咧咧。上午,老武氣急敗壞地走進辦公室,狠狠地把電腦一敲,顯示屏就歪了。因為電腦處於開機狀態,被老武一敲,鍵盤就抖動了很多次,一些數據,莫名其妙就消失了。
到了下午的時候,老武沮喪地說:「哎,上個月的報表不見了,又得花兩天功夫去做。」
老武生氣了,但是他必須為自己的生氣負責,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
「衝動是魔鬼」,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人啊,一衝動,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頓時就會情緒保護,手腳都不受控制。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事情了,首先就冷靜下來,認真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個人安靜下來的時候,力量是最強的,智慧能夠充分利用起來,辦法是最多的。
02
你能夠活多少年?生氣的時候,是不是浪費了時間?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生氣一天,浪費一天。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個人最多就是活一百多年,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幾十年。人生的時光,享福都不夠,為什麼還要生氣?你生氣的時候,時間一分一秒從身邊溜走了,你的壽命就變相地縮短了。
聰明的人,從來不生氣,因為他不想浪費時間。比方說,在工作中,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就向同事請教,如果同事們都解決不了,就請教專家,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在家裡,家人吵架的時候,他就冷靜下來,主動認錯,等家人不生氣了,再好好溝通,保持一團和氣。
老祖宗說:「心安是福。」一個人的心,變得亂糟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也不知道在想什麼,也不看不清自己的真實情況。混亂的人生狀態,可以讓一個人「得過且過、無所事事」。年輕的時候,常常生氣,導致自己一事無成,隨著年紀的增長,創業、賺錢的能力越來越差,還不及時警醒,後半生的福氣,就會慢慢消失。
03
你在生氣,誰在看笑話?如果你不想讓別人看笑話,你就別生氣。
你生氣的時候,別人不會安慰你,反而會看你的笑話。
前天下午,在下班途中,遇到兩口子吵架,男人把妻子按倒在地上,大聲罵:「你還敢不敢亂花錢?你還敢不敢教訓我?」
女人雖然處於弱勢,但是她並沒有服輸:「你有本事,就一輩子按著我啊?否則,你就是孬種。」
很快,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人在高喊:「使勁打啊,動作要麻利點。」
還有人說:「看他們兩口子,真的好笑,就像兩隻猴子在耍把戲。」
現在的社會,很多人喜歡湊熱鬧,但是沒有了主動去幫別人解決實際問題。你生氣的時候,你的旁邊就會有很多看客,他們在「暗自竊喜」,希望你更加生氣,天天生氣,要是因為生氣,導致住院了,他們就更開心了,還會喝倒彩。
與其讓別人看你的笑話,不如別生氣,學會當「看客」,看別人生氣。「生氣」就是一個包袱,誰拿到這個包袱,誰就會成為別人圍觀的對象。
04
氣壞了身體,誰負責?如果你不想氣壞身體,就放下一切,學會微笑。
你有沒有發現,有的人,在生氣的時候,馬上就會按住胸口,感覺到氣不打一處來,呼吸很困難;有的人,本身就有心病,生氣的時候,性命堪憂。
生氣可以導致一個人生病,身體會受影響,心情會變化。如果你因為生氣,導致病倒了,也許有人來看望你,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會說「你啊,活該」。你在生氣,別人卻在「幸災樂禍」,你想一想,心裡真的不是滋味。
別生氣了,好好愛惜身體。健健康康活著,比什麼都好;開開心心過日子,心情愉悅,才對得住自己。一輩子不生氣,一輩子沒有心病,這樣的人生狀態,你應該「偷著樂」。
05
生氣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發生了天大的事情?如果是一件小事,不值得生氣。
上個周末,朋友老李發微信給我:「哎,真的沒有想到,這一次,我的兒子居然沒有考上公務員。」
我回復老李:「你的兒子很優秀,這一次沒有考上公務員,他下一次還可以考啊。」
老李說:「下一次,估計他還是考不上,他根本就沒有用心看書。」
我回復他:「你的兒子,現在自己開了一家網絡公司,就算沒有考上公務員,也不愁吃不愁穿,有什麼關係呢?」
老李就是一根筋,非得要兒子參加公務員考試。事實上,老李的兒子,自己創業,已經有了眉目,只要再努力一點點,事業就會紅紅火火。可惜,老李和兒子沒有達成共識,兩個常常吵鬧,老李就在家裡生氣。
如果你在生氣,你想一想,是什麼原因導致你生氣?是不是沒有飯吃了,活不下去了?人這一生,除了生死,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你何必和「小事」計較,讓自己不開心。
聰明的人,都懂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一切都看淡,心情就輕鬆了,就不會生氣了。
人這一輩子,就是來世上做客的。既然是「客人」,就要對自己客客氣氣,日子要過得和和氣氣,別生氣,好日子在後頭。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