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評歷史,如果你以為我今天是要講「哨子」,或者「吹哨」,那你就錯了。
「哨」,準確地說,它是一種你就算在百度上也很難搜到的,屬於東北的藝術形式,它是除了東北的美食以外,流傳進京城,在很多北方的戲曲形式當中都留下了痕跡。此外,它還是江湖人士們用來進行對話的「切口」、「暗語」、「盤道」、「黑話」等的由來。
你可以把「哨」理解為俏皮話,就像二人轉裡,開唱前,二人轉演員總會說上一些小笑話,順口溜,或者民間故事,這就是「哨」,以前賣藝、擺地攤、說相聲,開場之前先說幾句定場詞,用來吸引觀眾,也是從「哨」這種藝術形式發展而來,比如,二人轉演員一上臺,會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過不留名,不知張三李四,雁過不留聲,不知春夏秋冬,鐵打的牛不拉犁,盤中畫的魚不能吃,牆上畫馬不能騎」,這是順口溜。
如果兩個江湖大哥見面,「西北懸天一片雲,君是君來臣是臣」,這就是由「哨」變化來的「黑話」,意思是,你都知道我是老大了,還來幹啥?

京劇在上場時會有定場詞,或者道白,比如《蘇三起解》中的崇公道上場先來四句詞,「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就是由「哨」演變而來,即道出了本人練達的心境,閱盡世間情的閱歷,又為整場劇奠定了一個主基調,四句話,幾乎把整部戲的中心思想都說出來,言簡意賅,寓意深遠,觀眾聽到以後,能從開頭一直看到尾,腦袋裡想的全是這四句話。
「哨」有文哨,武哨,花狸虎哨,文哨只是單純地嘴皮子功夫,用語言的藝術進行交流和表演,說、唱、也包括口技,而武哨就加入了一些手勢和動作,放在表演中就是邊唱邊跳,放在行業裡,就是「盤道」,每個行業裡都有自己特有的手勢,配合不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還有身份等等。花狸虎,其實就是狸花貓,一般這種哨是女孩子間唱的歌謠,說些女孩子間的心事,還有煩惱,很可愛,招人喜歡的那種感覺。花俚虎哨在東北的方言當中,引申為「花裡胡哨」,意思是指打扮過分鮮豔,顯得很誇張,好像不正經的感覺,反而成了略帶貶義,不得不說,主要原因是因為花狸虎哨的表演多是在二人轉的舞臺上,演員用誇張的造型和演技來表現這種藝術形式,其實它最初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形容。
而涉及到行業,比如伐木的,放排的,挖人參的,打獵的,都有自己行業獨有的「哨」,「哨」裡有故事,也有行業內的一些辛酸,還有經驗和教訓,其中也蘊含著一些做人的道理,行業裡的規矩,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因此,你也可以理解為,「哨」除了是東北的民間娛樂形式,也是各行各業的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