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三喜
壹壹,1歲10個月,運用連鎖記憶法,快速翻出8張對應卡片;浩浩,2歲10個月,數字可以數到80;朱朱,3歲1個月,準確完成中國地圖拼圖;貝貝,5歲半,一個月記憶圓周率100位……這是記者在北京亦莊早教機構內看到的屏幕廣告。
時下,早教班異常火熱,作為家長即便沒有給孩子報早教班,也肯定有過不少要不要報的糾結。企查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初,全國與「幼兒早期教育」相關的企業註冊量達3.7萬家,其中經營狀態是在業、存續的企業有3萬家。另一份業內報告稱,到2020年末,我國早幼教領域市場規模可達3000億元。
早教火熱的背後既是年輕一代家長對子女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視,也源於重視背後有經濟實力的支撐,有投入的意願,也有投入的資本。科學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對於促進嬰幼兒腦和神經的發育具有積極意義。但需要避免陷入早教誤區,否則不僅無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反而會給孩子帶來現實的傷害。
不可否認的是,早教市場雖然龐大,但目下卻是一個野蠻生長的市場,各種早教機構湧現,收費高但質量參差不齊,缺乏成熟早教理念、教學內容簡陋、品牌影響力低、師資力量缺失成為不少早教機構的通病。比如,北京市修訂《學前教育條例》,規定在學前教育機構中從事教育的人員,必須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並獲得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學前教育任職資格證書。但在記者探訪的近10家早教機構中,無一採訪對象提及該資格證書。早教機構的師資水平直接決定了早教的水準,但早教機構的師資恰恰是其最短的短板。
所以,市面上很多早教機構提供的產品雖然貼著各種炫酷的標籤,但是其課程以及背後的教育理念卻相當的原始和落後,違背最基本的早教常識。比如,讓學前階段的孩子去背誦圓周率,美其名曰培養記憶力、專注力,可這樣的課程恐怕只會讓孩子過早害怕學習。把掌握某種技能當作早教的目標,讓孩子提前學、超前教的早教課,違背幼兒成長規律,也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將讓孩子失去應有的天真和快樂,失去學習的興趣,必是得不償失。
給虛火過旺的早教熱降溫,要用科學的早教理念去對陣早教機構的誇張宣傳和焦慮營銷。早教的功能應當是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和探索興趣,絕不是提前掌握知識和技能學習本身。家長們應該明白,早教不是投入越早越好,也不是投入越多越好,更不能把早教簡單理解為上早教班。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關心,遠比早教班的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更有意義。換句話說,家長更應該是早教的目標,當家長掌握了科學的早教理念和早教策略,早教機構虛火自然降溫。
此外,監管之手也需及時跟上早教行業的野蠻生長之勢,儘快填補監管空白也是重要一方面。比如,儘快明確早教機構設立、人員入職門檻,加強對早教機構開辦資質的審核,對於已運營的早教機構,應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和評估。規範早教機構的預收費行為,防止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發生……
另一方面,完善早教人才培養體系,滿足早教行業健康發展的人才需求,敦促早教機構用優質的早教產品和服務去滿足市場需求,也是促進早教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楊三喜)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