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態度的分享,有溫度的聲音
長按二維碼收藏好聲音 韓星
李美的兒子讀初二時,每天各種花式作妖,讓她苦不堪言。
不是今天數學老師小窗「**媽媽,孩子這一周的家庭作業都沒交,請家長督促。」就是昨天班主任電話「**媽媽,請到學校來一趟,你兒子把同學的眼鏡摔壞了。」
短短兩個月,愣是把四十不到的李美強行拽入了更年期。
看到老師簡訊心慌氣短,接到老師電話頭暈目眩,晚上想東想西睡眠紊亂,白天精神萎靡心神不安。
李美怎麼也想不通,小學階段懂事乖巧、學習優異的兒子,怎麼到了初二,「霎時」性情大變?
每天睡前,她都要對自己開「批鬥大會」:
肯定是孩子小的時候,你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夠;
肯定是孩子小的時候,你曾經打過他,他來復仇了;
肯定是你平時太縱容他了,他現在才為所欲為;
肯定……
過了不知多久,一個反駁的聲音響起:
不對,孩子是你一手帶大的,除了工作,你的時間都給了他,你已經做得夠好了;
你只是在氣急之下,偶爾打了孩子,心理學家說,單一創傷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你對孩子還是很有原則的,並非一個溺愛型的媽媽;你……
昏昏睡去。
有些日子,註定是煎熬。
這樣的煎熬,李美熬了一年多。
初三下學期,李美的兒子似乎「突然間」 長大了,開始好好學習,開始運動減肥,開始揚言「我要用實力徵服喜歡的女生」,並為之付諸行動。
李美終於睡了安穩覺,在睡夢中,她聽見有人對她說:「早知如此,何必煎熬?」
李美迷迷糊糊地答道:「若不煎熬,怎知如此?」
最近,我在工作中結識了一位外科醫生。
他今年四十歲,半年前辭去了外省一家三甲醫院的科主任職務,換到現在的城市從頭開始。
為此失去的是,事業單位編制、穩定的收入與地位、省裡分配的三室一廳、暫時與妻女分離、安逸舒適的朋友圈。
他說,這一決定,遭到幾乎所有親人、朋友、同事的反對,他們都覺得他太冒險、太衝動、太孤注一擲了。
但他說,他不後悔。
他說:「我都四十歲了,總要折騰一番,為自己做一次決定。」
我問他:「你的整個青少年時期,是不是都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沒有過『叛逆期?」
他驚呼:「你怎麼知道?我的前半生可以說是相當順利,大學、研究生、工作、妻子、孩子、房子、車子……一切水到渠成。在外人眼裡,我意氣風發,該有的都有了。但自己的內心並不幸福,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缺一份為自己活的勇氣。
每個人的一生,總要「叛逆」一次,不為別的,只為找到真正的自己,不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受活著的意義。
有的人很幸運,在十四歲時,能夠「叛逆」一次,拓寬對生活的認識,拓展自身的邊界,在犯錯中成長,在成長中為自己負責。
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寶貴的認知資源。
只是,這樣的「叛逆」,是家庭和學校都不想要的。
作為家長,我們想要的,是陪你安然度過青春年少,至於成年之後,你選擇過怎樣的生活,那是需要你自己負責的事情,不是嗎?
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是毛姆塑造的藝術形象,是《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翁,也是世界著名畫家高更的原形,年逾四十的他,開始了自己「叛逆」的另類人生。
他的前半生,從世俗的標準看,是有地位、有財富、有妻兒、有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符合大眾眼中「成功人士」的典型形象。
但是,這是社會對他的定位,是家人對他的期待,不是他真實的也非他想要的自己。
否則,他也不可能拋棄擁有的一切,隻身流浪到大溪地島,忍受經濟上的窘迫與精神上的孤獨雙重折磨,只為了離心中的月亮近一些、再近一些。
沒有人能夠理解他這一「瘋狂」舉動,也沒有人願意接受他這一「叛逆」行為,尤其是他的妻子,她始終認為他離家出走是因為有了「別的女人」。
斯特裡克蘭德的妻子永遠無法理解,吸引男人的,除了女人和塵世的功名利祿,還有「虛無縹緲」的月亮——理想。
這種潛意識的引領,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儘管在世人眼裡,他是如此的「離經叛道」。
當斯特裡克蘭德脫去身上金光閃閃的袈裟,還原為身心合一的肉身之時,毛姆這樣寫到:
「我上次看見他時,他拾掇得乾淨整潔,但是看上去不大自在。現在,儘管樣子既不整潔又不利落,但是他看上去完全一幅居家隨意的樣子。」
一個人越是接近自己最真實的狀態,越是簡單隨意,越是行雲流水。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端,先界定下「叛逆」的界限。
健康的叛逆,是在不損害社會利益、不傷害他人與自己的基礎上,遵從內心的聲音,學習、嘗試並修整自己。
是自我意識的覺醒,是掙脫他人的期待,是忽略外界的評價,拓展與發展自我。
賈伯斯曾說: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你內心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追逐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父母傾其所有供賈伯斯進入心儀的大學,而賈伯斯才讀了短短的六個月就退學了。
他「叛逆」嗎?
毫無疑問,按照大眾的標準,他這一舉動,肯定是叛逆且瘋狂的。
但是,賈伯斯的人生也是成功快意且不可複製的。
有的少年,所謂的叛逆,是抽菸喝酒打架鬥毆,或者不學無術混跡江湖;有的青年,所謂的叛逆,是欲望迷心吸毒賭博,或者坑蒙拐騙不務正業。
這是「叛逆」嗎?
不是,這是反社會行為。
這樣的行為持續下去,損害的不僅是自己的健康與利益,還會成為家庭與社會的沉重負擔。
「叛逆」的主旨,不是與家人對著幹、與社會對著幹,而是在「內心月亮」的照耀與引領下,成長與發展自己,最終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楊小陽,來源:兒童心理課堂(ID:guanaibaby)。
*主播:韓星,讓漫無止境的忙碌,覓得世外桃源的安逸。治癒系好聲音的公眾號:韓星(ID:HanXingFM)遇見更好的自己。聽,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