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鄭道森)昨日,國內首個「新聞眾籌」平臺正式宣告成立,媒體記者和自媒體人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發起新聞報導項目,接受網友的資助。自媒體人信海光在發布會後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如果這種方式在中國得到認可,將為自媒體人提供經濟上的支持。
資金用於新聞報導
所謂眾籌,就是面向大眾集資,讓人數眾多的群體代替銀行和其他機構成為資金的來源。目前,國外已經有Kickstarter等多個眾籌網站,國內也出現了「眾籌網」、「點名時間」等類似的網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這樣的網站上發布項目,並募集資金。
昨日發布的「新聞眾籌」項目,則是眾籌網在眾籌領域的一個新的嘗試。媒體的記者或是自媒體人可以在眾籌網發起新聞報導計劃,並籌集資金,如果在設定的時間內,資助款達到預期數額,這筆錢將用於資助媒體人開展報導或是調查。這一模式在美國、法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已有先例。
投資人「幾無回報」
新京報記者在眾籌網看到,目前已有12位媒體人發起了新聞報導計劃,並接受資助,籌資目標在1000元到8000元不等。自媒體人信海光在這個平臺上發布了《中國手遊圈調查訪談》項目,計劃籌資3000元作為採訪經費,目前,該項目已有46位支持者,累計籌資額已達3170元。
信海光表示,目前國內已經有了不少自媒體,但如何給自媒體人合理的經濟回報,這些問題並沒有解決,新聞眾籌的方式是一種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此外,侯繼勇、趙楠、羅東等來自國內多家媒體的記者也均發起了項目,包括成都創業者生存調查、中國比特幣市場調查、杭州:動漫之都的升級與轉型調查等多個方面。
眾籌網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這12個項目均已完成了預定的籌資目標。
據介紹,投資人可以獲得的回報由項目發起人設定。目前已有的項目中,回報有「一起打籃球」、「獲邀參加時尚派對」、「獲贈詩集」等,並無實質資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