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我們在這裡又是第一!

2021-02-13 環球網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密集而活躍,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日漸成熟,再加上新基建等政策加持,政務雲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顯示,2020年中國市場的智慧城市相關支出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投入最多的城市仍為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走在中國信息化發展前列的四大城市都在持續投入,開展新一輪的智能升級。而他們智能創新的背後,都有一個相同的強有力支撐——華為雲。

北京,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萬人,特大城市的治理和營商環境改善一直是北京市政府的重點工作。

基於此,2018年北京市全面啟動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建立城市大數據平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北京市與華為雲通力協作,基於華為雲區塊鏈分布式存儲、不可篡改、合約機制和ROMA跨組織、地域高效集成共享等特點,打造北京市「目錄區塊鏈」系統。創新性地將全市各部門的職責、目錄以及數據高效地聯接在一起,以職責為根、目錄為幹、數據為葉。實現了數據變化的實時探知、數據訪問的全程留痕、數據共享的有序關聯。目前已落地140個業務應用,大量業務跑動次數從五、六次減少到「最多跑一次」,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北京效率。

從北京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區塊鏈的引入為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設注入了新動能。現今,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人工智慧、IoT、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引入,高質量服務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只有積極擁抱新技術,才能持續高效的將數字資產變為惠民興業的政務創新服務。

同時,引入新技術構建創新應用的時候,必定會與原有應用進行各類連接和數據交換。如何實現應用和數據的內外部互通,有效利用歷史數字資產,保證業務平滑演進,是政府智能化進程的另一個重大挑戰。

我們從深圳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就能窺見一二。從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到探索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引領者,深圳一次又一次走在前列。深圳市政府攜手華為建設的管理服務指揮中心,就為業務平滑演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作為智慧城市運行和指揮中樞,通過管理服務指揮中心,市領導既可以宏觀掌握城市運行的全局,又可以實時關注這個城市在經濟、生態、交通、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具體事件。在這個背後,必然涉及到各個委辦局各類信息系統的打通以及海量數據的共享交換,其難度可想而知。

深圳市構建了「1」個全市政務雲平臺、「N」個特色部門雲、「11」個區級政務雲平臺的總體架構,支撐全市53個委辦局、230多個核心業務上雲,也為指揮中心的數據融合共享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通過ROMA應用平臺,打通42個系統,100多類數據,融合海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包括28萬多路監控視頻,並形成了市-區-街道三級聯動指揮體系。通過相關信息的「一圖全面呈現」「一網運行聯動」,實現用數據驅動城市管理服務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

總結北京和深圳的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在城市智能升級的過程中,人工智慧、IoT、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引入對於城市未來的創新發展至關重要,只有具備規模化、快速迭代創新能力的雲服務才能為政府的智能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同時,創新並不意味著拋棄,傳統業務系統和新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讓城市數據高效、有序、低成本流動,實現業務的平滑演進,對於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尤為關鍵。

華為雲成為北京和深圳的共同選擇,背後的原因正是因為華為雲能夠很好地滿足政府的上述需求。華為雲在5月15日發布政企戰略,並推出新品華為雲Stack,致力成為政企智能升級首選。

憑藉統一的華為雲擎天架構,華為雲Stack可以在本地數據中心為客戶提供與華為雲一致的雲服務使用體驗,「零」等待同步AI、大數據、IoT、區塊鏈等10大類70+雲服務,共享華為雲創新能力。

不僅如此,華為雲還聯合1000+ISV夥伴合作,為政企客戶提供2000+聯合解決方案,並通過華為雲Marketplace混合雲專區,讓客戶在本地管理界面上可以一鍵獲取海量優質行業應用,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在平滑演進方面,華為雲Stack通過一雲多池幫助客戶實現多雲多資源池的統一精細管理,同時支持鯤鵬和x86混合部署。提供業界唯一的多級運營運維能力,靈活適配政企複雜組織架構,實現用戶視角一朵雲。通過華為雲應用平臺 ROMA,聯接新舊應用和數據,實現應用一張網,漸進式演進。

也正是因為同樣的需求,上海和廣州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華為雲。上海基於華為雲Stack建成了 「1+16」兩級政務雲體系,使能一網通辦,覆蓋個人從出生到退休,法人創建到註銷等1500+項事務,人民群眾和企業辦事效率大幅提升,平均辦事時間縮短50%以上。廣州市基於政務雲構建數據共享交換,累積了68億多條數據,日均交換1700多萬條數據,支撐了240多家單位900多個業務系統運行,助力客車調控、居民收入核對、綜合治稅等幾十項政府熱點工作的信息化建設。

目前,華為雲積累了超過550+政務雲項目,包含38個國家級部委,25個省級/直轄市,490+市縣及委辦局。2019年華為雲Stack還收穫了中國軟體定義計算、中國容器基礎設施軟體(中國廠商)、中國雲系統軟體、中國雲管理平臺、中國雲專業服務、中國桌面雲等七項第一。在今年7月最新發布的IDC《中國政務雲基礎架構市場廠商評估MarketScape報告》中,華為雲蟬聯中國政務雲市場領導者,在市場份額、現有能力、未來戰略三個維度均位居第一。

在新基建大趨勢下,更加開放融合的政務雲必將激發更多社會創新活力,華為雲也將持續創新,發揮雲、AI、5G各項技術的協同優勢,與夥伴一起,行穩致遠,致力於成為政企智能升級首選。

更多內容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聲明:本文為廣告推文,相關服務由品牌方提供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雲廠商預測:華為雲、UCloud、青雲、百度雲、金山雲等,誰...
    包裝概念沒太多用,除了我們寫稿方便之外。雲已經成為底座、基礎和數位化世界的底層。只有擁抱,才能更進一步進入未來世界。如果還沒選擇,趕緊選擇吧。鼓勵創新公司和垂直領域的公司。以下重點說華為雲、UCloud、青雲、百度雲、金山雲、紫光雲;順便提一下阿里雲、騰訊雲,以及不怎麼樣的京東雲、美團雲、網易雲。其他雲,要麼不懂要麼不屑。歡迎聯繫本文作者吐槽和溝通,不接受惡意交流。華為云:糧食打多少了?
  • 四年雲戰爭,華為打出了什麼結果?
    華為雲的發展也確實受到一些阻礙。2019年初,華為內部爆出的萬字長文也讓外界一探華為雲的發展問題;2020年4月,華為雲發生大面積宕機,也引發外界對華為雲發展的擔憂。 正如任正非所言的,「我們是一個傳統的硬體先進的公司,世界上轉型為軟體先進公司的例子還沒有」。
  • 華為雲「火」在哪
    次年4月,華為雲BU成立,4個月後從二級部門升級為一級部門,重注云計算業務的決心可見一斑。 本月,為提高中國市場份額,全球公有雲行業領頭羊亞馬遜AWS大中華區完成了換帥。新任AWS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張文翊有著多年中國市場開拓經驗,曾從零開始搭建團隊將Kindle引入中國,並在短短幾年內使中國成為Kindle第一大市場。
  • 華為雲ModelArts居中國機器學習公有雲市場份額第一
    近日,國際權威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AI雲服務市場(2020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華為雲ModelArts位居機器學習公有雲服務中國市場份額第一位。數據來源:IDC《中國AI雲服務市場半年度研究報告,2020H1》報告指出:華為在國內市場具有先天的認知優勢,開發者對於華為的技術、產品、品牌有天然的認知和信賴,很多開發者會非常自然的願意嘗試。華為雲一站式AI開發平臺ModelArts在行業用戶中的主動提及率非常高。
  • 華為鯤鵬雲手機,或是下一個iPhone,開啟手機雲時代
    有的人認為雲手機非常超前,把它比作蘋果iPhone。我們知道,iPhone引領了智慧型手機時代,影響力巨大。也有人認為,雲手機並不實用,它不能取代我們使用的手機終端(比如華為Mate30)。i奇趣兒的觀點是,何時開啟手機雲時代,要看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而雲手機必然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 讓連接變得簡單,華為雲首發IPv4/v6雙棧
    近日,華為雲正式發布IPv4/v6 雙棧,是國內第一家發布雙棧的公有雲廠商。華為雲網絡域技術總監在「以無限喚醒時代,華為雲首發IPv4/v6 雙棧」的主題演講中,從萬物互聯的時代背景、IPv6 勢在必行、什麼是雙棧以及具體的應用場景、華為在IPv6 領域多年的沉澱等方面全面剖析此次雙棧首發的意義。
  • 企業上雲的極速存儲挑戰,華為雲全新極速IO雲硬碟性能評測
    華為雲極速IO雲硬碟:微秒級的極致時延從華為雲硬碟配置上我們可以了解,華為雲極速IO雲硬碟的讀寫時延可以達到50-100微秒,響應能力比華為雲的超高IO雲硬碟提高了10倍之多,是否真是如此,至頂網評測實驗室利用FIO測試工具進行了一次驗證。
  • 華為再放大招!華為騰訊強強聯手,打造全新雲遊戲平臺!
    在近期,華為的P40系列搭載著全新的HMS生態系統亮相,更是刷新了對華為研發的速度,在不到兩年的時間,研發出與谷歌安卓、蘋果系統相睥睨的全球第三大系統,並且得到了華為用戶的一致好評。華為要建造全新的數字生態環境,更會優先選擇國內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進行合作。3月27日,華為要與騰訊進行合作,共同打造全新的雲遊戲平臺—— Tencent Game Matrix。
  • 華為雲宕機事件,折射華為式危機公關的得與失
    4月10日,華為雲出現故障,用公關的術語來說,是遇到了危機。一個雲廠商,無論技術有多強,都不可能保證100%不出問題,關鍵是出了問題之後怎麼辦?如何進行危機公關?華為雲的這次故障也是如此,其第一時間做的事情,是搶修故障,恢復客戶業務。據了解,4月10日中午,DCS、RDS所有資源狀態已經恢復,已經報障的大部分客戶業務已經恢復正常。如果說面對危機時,公關如何做是「術」,那麼以客戶為中心,儘快解決問題,而且舉一反三、杜絕問題再發生則是「道」。
  • 雲帳戶被破解,簡訊驗證碼被盜怎麼辦?華為:我們的沒事
    有關專家給出建議,普通消費者一定要關閉簡訊雲同步功能,因為盜刷者通過破解你的雲帳戶更容易獲得你的驗證碼,從而造成財產損失。對此華為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也進行了回復,稱諮詢了技術人員,華為手錶即使打開了簡訊雲同步,在雲端也只能查詢到24小時之前的簡訊,簡訊雲同步功能可以放心使用。
  • 記華為雲遊戲行業私享會.童話樹屋
    清朝康熙年間,兵部尚書範承勳晚年曾一度閒住在密雲青甸村,素日閒遊密雲名山、勝景,一日週遊到雲峰山朝聖庵,見這裡青山綠水,疊巒玉翠,激起詩興,寫下這首朝聖庵十景。峰脊巖臺上,有座妙雲亭。站在此處,近觀遠眺,層雲林海,頓感來到仙境,心曠神怡。詩曰:雲來覺天近,雲去見林深。素我觀幻化,翻疑雲有心。密雲,雲峰山,妙雲亭,本次華為雲遊戲行業私享會在這裡舉辦可謂是在合適不過。
  • 華為雲又給雲計算踩了腳油門
    適應新機遇的雲系統長啥樣?通常來說,在雲計算領域,大家都習慣「硬體先行」,系統的構造往往是在硬體鋪設完畢之後才來研究。但這一次是個例外,繼9月底在2019全聯接大會上進行發布之後,華為上周五在「華為雲城市峰會2019」現場正式宣布,面向5G+雲+AI時代的新一代雲作業系統——瑤光(Alkaid)智慧雲腦正式投入商用。
  • 華為雲TechWave雲基礎設施專題日來了!
    承載6.7億用戶的華為終端雲服務如何實現All in HUWAEI CLOUD?在這All in HUAWEI CLOUD的背後,華為雲擎天架構又有哪些黑科技?8月20日,華為雲TechWave雲基礎設施專題日將為大家一一解答!據悉,專題日現場將從「洞見與實踐」、「擎天黑科技探秘」、「新品發布」等環節為大家做全景呈現,一起暢談技術、洞見未來!
  • 華為雲WeLink上線雲筆記功能
    華為雲WeLink雲筆記最初就是為方便員工隨時隨地記錄工作信息這一通用辦公需求誕生的。早在2018年,華為內部經過詳細的調研,發現71%的員工每天都會在工作中記錄信息或筆記,隨手記的場景需求高。由此在2019年5月20日,雲筆記在華為內網上線。
  • 華為:中國私有雲市場的Strong Performer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第一季度,華為雲計算再傳捷報——在Forrester wave 中國私有雲解決方案報告中,華為被評價為中國私有雲市場的「Strong Performer」,並且是Strong Performer段位中唯一的本土廠商。
  • 華為雲鯤鵬雲手機上線公測,這雲手機有啥用?
    這速度可夠快,華為雲鯤鵬雲手機上線公測了!雲手機有啥用?小編總結有這麼個三大特點:其一,實現端雲合一,對手機硬體要求低,手機可以更輕薄。其二,掛機方便了,不管是智能應用還是手遊,都可以掛在雲端運行,需要時打開雲手機就可以操作。
  • 【演講實錄】華為雲全球基礎設施規劃部薛琴:華為數位化轉型和內部...
    華為的數位化轉型之路華為內部業務為何要進行數位化轉型上雲前段時間網上一篇文章研究華為為什麼成功,有兩個觀點我比較認可。第一、對外一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產品管理,以客戶為中心打造產品和解決方案。第二、對內不斷提升運營效率。華為在2008年開始學習西方管理實踐,打造流程性組織。整個企業運作打破部門牆和傳統職能條線,下遊部門為上遊服務,最終為客戶服務。
  • 華為雲開發者大會:親加通訊雲重新定義連接人與場景
    2015年10月19日,以"在一起,創夢想"為主題的首屆華為開發者大會在深圳拉開帷幕,親加通訊雲作為即時通訊雲唯一廠商受邀參加,親加COO宗彪出席大會並就演講IM雲在手遊的應用和移動互動直播技術的應用場景。
  • 百度、華為都在做的雲手機,到底是什麼?
    不能打電話不能自拍,雲手機能幹點啥?策劃&撰寫:韓璐近日,百度正式發布了「百度雲手機旗艦版」,今年3月華為也首次推出華為雲鯤鵬手機,到底什麼是雲手機,與傳統手機相比,有何優劣,以後會出現人人一部雲手機的現象嗎?雲手機,一臺「隱形」手機什麼是雲手機?
  • 全球最大「雲團」 華為桌面雲深度體驗
    1華為桌面雲有何益處  今年早些時候,華為公司宣布45000員工都在使用全球最大桌面雲協作平臺的虛擬化解決方案。華為桌面雲也顯著增強了信息安全性,對於每個工程師來說,目前已經可以管理超過1000臺虛擬桌面,相比此前的100個桌面系統實現了大幅提升,系統管理和維護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相比傳統的桌面系統,採用桌面雲可以大幅降低硬體投入和管理成本,相比傳統IT環境的硬體配置可降低55%,電力消耗減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