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支紀年:丙申年 丁酉月 壬辰日
分析古代中國文化和科學的特點,我們不難發現《德道經》和《周易》都高度強調「無思」、「無為」。無思無為狀態是先天慧識處於第一性、後天智識處於第二性的一種慧性狀態。這一種狀態,在西方是沒有的,西方文化的記錄中,只有靈感、直覺、潛意識、下意識等含混模糊的概念,並不像古代東方先哲將智與慧嚴格地區分開來,各成獨立系統,並且創造出開發全民慧識的方法。這種差異性我在西方講學實踐中深有體會,許多人類慧識系統方面的名詞,他們都沒有相通或者可以借鑑的名詞和術語,表述起來頗為困難,也難以達到準確無誤。但是,他們卻高度重視和保護著對直覺與靈感的培育與提升,甚至在待人接物、交友辦事中都充分利用著直覺。深入到他們的生活之中,並不難發現這一點。
亟待恢復慧智同步開發教育慧與智是一個完美的太極圖模式,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丟棄慧識的唯智教育是盲人型愚智教育,缺乏智識的唯慧教育是瘸腿型昧慧教育。只有執兩用中,以德育居中統領慧與智,德慧智同步培養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既具有道德心靈、又具有豐富科學創造力的優秀人才。人類的精神系統中,天然地具備著兩套思維模式,這就是慧識模式的「思」和智識模式的「想」,我們無權閹割其中的任何一種模式。人為地破壞其中任何一種思維模式,都是對生命的摧殘和踐踏。無為無思的狀態就是慧識狀態,有為有想的狀態就是智識狀態。但是,我們近代主要是沿襲西方的提法,而且幾十年來還主動迴避「靈感」的存在。這就更加造成對中國古代文化科學中以開啟慧識為主、慧智為用方法論認識的困難。無法迅速認清自己祖先們慧智雙運的方法論,無法繼承和發揚,那麼科學的創造力也就成了紙上談兵,研究也就處於無的放矢的狀態之中。
智:意識,智識,稟性意識,習性意識,為學日益,正念。五穀之氣養智。
慧:思識,慧識,靈感思維,潛在意識,為道日損,正覺。五德能量養神。
智與慧,一對陰陽,中氣(一、德)以為和,共為三,加上○(道),為統帥,則構成為四進位制的「0、1、2、3」,生物電腦的基本運算模式組成,「三生萬物中氣以為和」而智與慧同步得到開發提升。人類細胞內DNA中的四個鹼基對,陰陽各四,共同啟動,慧智互運,八卦運算在德一能量的作用下,協同功能整體啟動,和諧發展而慧識與智識同步提升,在道德能量為支撐和基礎的前提下,雙向同步開啟慧和智,以慧性為主導、智識為輔助,學習《周易》,掌握和運用《周易》學中的象數理氣,先天與後天同步,運用自如地進入人類文化、哲學、科學各個領域中,在各個領域作出優秀的發展。
我們一旦回溯到古代中國文化、哲學、科學的源頭活水之處,解析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基本元素,鑑別和考證這些基本元素的作用,(後面我們還將考證一下東方語言和文字的慧智特性、與西方的不同特點,共同構成一個整體,畫成一幅圖表)。那麼,固囿在現代智識為主、西方文化影響為用、坐井觀天論古人的現象也就自然會消散得無蹤無影,一切真相也就容易大白於天下。
摘自:《國學道德經典導讀》
德慧智
《德道經》是無上瑰寶
大人都讀不懂經典 為何要讓孩子誦讀?
經典誦讀是中國古代教育學習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開口誦——老子德道經中的「可」
「國學」 這麼熱!你選對了嗎?——學「國學」要尋根
帛書《德道經》,是當仁不讓的首選慧性經典誦讀教材
搶救傳統中醫必須搶救傳統文化
看德國人對中醫的喜愛——世界需要真正的中醫
何謂「健康」?
處暑,養生之要
黃帝內經中的作息與人們的健康
東西方文化的區別就像我們吃中西餐一樣
老中醫告訴我們該什麼時候起床和睡覺——一日之四時與生命健康
處暑三候——鷹是這麼有情義的
立秋真義
立秋,養生之要
中元節
原來「經典」是有層級之分的——哪我讀的是經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