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洪|開放教育:開放什麼、為何開放和如何開放?

2021-03-01 中國遠程教育雜誌

2018年10月德國奧爾登堡大學(University of Oldenburg)成立了由該校教育研究院教育技術教授、終身學習中心主任奧拉夫·扎瓦克奇-裡克特(Olaf Zawacki-Richter)博士領銜的開放教育研究中心(Center for Open Education Research,COER),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德國、日本、南非、西班牙、土耳其和美國九個國家的17位教授、4位博士後研究員和5位博士研究生是該中心的創始成員,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出席慶祝COER成立儀式的成員「圍繞開放教育這個概念以及它可能涵蓋的內容進行交流討論」以統一認識。與會者一致認為有必要以立場書的形式向學界闡述我們對開放教育的認識和理解以及今後發展方向的看法。隨後,扎瓦克奇-裡克特教授和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Athabasca University)《國際開放分布式學習研究評論》(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原主編黛安·康拉德(Dianne Conrad)博士便根據第一次討論結果著手策劃這項工作。2019年9月承蒙土耳其伊斯坦堡馬爾泰佩大學(Maltepe University)的慷慨支持,我們在該校舉行COER第二次研討會,專門安排一場活動對立場書初稿進一步討論、協商和定稿,並確定目標期刊。當時我表示中文版可以安排在《中國遠程教育》發表。

相信本刊讀者對開放教育一點也不陌生,甚至自認為是開放教育「裡手行家」的都應該不在少數。但是,如果真的要說出開放教育(研究)究竟涵蓋哪些內容、開放的內涵是什麼、開放什麼、對誰開放、如何開放,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可能有些同仁頗費一番周折都不見得能夠講清楚,至於指出值得進一步探索的方向和問題,更不是一般研究者或從業者所能為。以上也是我們撰寫這篇立場書的主要初衷之一。

本立場書採用扎瓦克奇-裡克特和安德森兩位教授提出的遠程開放教育宏觀、中觀和微觀研究框架①,「首先從理論和全球視角討論開放教育和開放實踐,包括開放教育起源、遠程開放學習發展和理論基礎,接著闡述組織、機構和個人層面的開放性」,具體內容體現在第二節「解構開放教育」,包括以下七個方面的主題內容:

第一,開放教育起源。早在17世紀,公共教育倡導者和推動者約翰·阿摩司·誇美紐斯(John Amos Comenius)的教育理念便可見開放教育精神,但初期學術討論「圍繞學校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和兒童學習的自主性進行」,常常把「開放教室」(「開放空間」)和「開放教育」混為一談。今天,雖然在一般(尤其是大眾化)話語環境下,開放教育常常僅指「慕課和開放教育資源這些新發展」,但事實上其內涵十分豐富,被賦予「獲取、靈活性、公平、協作、能動性、民主化、社會公正、透明性和消除障礙」等多元性和包容性內涵。而在高等教育背景下開放教育的發展則是為了滿足經濟和科技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這正是以開放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開放遠程教育辦學系統如雨後春筍般在全球各地湧現的主要原因。

第二,遠程開放學習的發展。本節首先區分「開放學習」(open learning)、「遠程學習」(distance learning)和「遠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這些術語,接著分析各國創辦開放大學的兩個主要原因——方便和必要。換言之,對於擁有足夠數量普通高校的國家而言,創辦開放大學主要是為了方便不能參加傳統常規高等教育學習的人繼續求學或完成學業,而對於沒有足夠數量普通高校的國家而言開放大學則是一種「剛需」。本節接著分析「正在引領遠程開放學習實踐與研究的重要趨勢」,即為什麼雖然開放大學招生規模日益萎縮,但是遠程開放學習在高等教育卻得到迅速發展?本節最後指出技術的進步和遠程開放學習機會的增加要求我們採用新教學方法並進一步展開討論。

第三,遠程開放學習的理論基礎。本節簡要介紹與遠程開放學習密切相關的經典理論和新興理論,著重點在於它們是如何體現教育開放性的,包括獨立學習理論(Independent Study)、有指導教學會話(Guided Didactic Conversation)理論、工業化教與學理論(Industrialization Theory)、探究社區模型(Community of Inquiry Model)、聯通主義(Connectivism)、自我決定學習教育學(Heutagogy)、根莖學習(Rhizomatic Learning)理論、e-教育的延伸空間模型(Extended Spatial Model of E-education)、學習生態(Learning Ecologies)理論等。從這些理論的發展可以看出,「給學習者更大的能動性、自主和責任同時接受學習,特別是在線、建立在各種關係之上的學習的非線性性質」是一種趨勢。本節還討論如何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圍繞這種趨勢開展實踐與探索。

第四,開放教育實踐和開放學術。開放教育實踐(Open Educational Practice)是「一系列源於開放教育計劃和運動、體現開放性價值觀和願景、範圍十分廣泛的實踐」,換言之是使教與學體現開放性之一系列舉措。開放學術(Open Scholarship)則是「與學者使用數字和網絡技術相關的一系列現象和實踐,而這些技術的使用是建立在以知識創建和傳播的開放性和民主化為基本假設基礎上的」。本節指出這兩個概念是「數字知識時代給我們帶來機會」和「我們對知識和教育民主化的追求」使然的結果,進而分析影響「它們充分發揮潛能和被廣泛採用」的各種因素,並提出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的對策。

第五,開放教育資源、慕課和先前學習評價和認定。本節主要闡述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開放獲取[Open Access])、慕課和先前學習(評價和)認定(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與開放性的關係,針對目前這些方面的進展尚有待提高和完善,認為開放教育研究者「有責任闡明和宣傳開放教育資源和慕課的真正宗旨」。

第六,開放教育學習者。本刊國際論壇的相關文獻綜述表明學習者是遠程開放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題。②③本節首先指出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高等教育學生成分越來越複雜,學習目的多樣化,學習能力多樣化,學習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由此引發的問題之一是傳統學習者和非傳統學習者的區分越來越不再涇渭分明,但是儘管如此,「在定義非傳統學習者時要考慮各國具體國情和文化這些重要因素」。面對這些變化,開放大學「需要在向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和更方便學習機會方面開展進一步探索」,可以說任重道遠。

第七,全球化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使之在過去25年「從高等教育一個邊緣化和次要的部分」發展成為「一個全球化、戰略性和主流因素」。高等教育國際化就是「把國際、跨文化或全球的維度融合到中學後教育的目的、功能或教學中的過程」,不但指「遠赴重洋負笈求學」,而且也包括不出國門的「留學」——「求助於在線提供的國際學習機會」/虛擬國際化。本節還分析虛擬國際化的前提。

由此可見,「開放教育涉及的不僅僅是高等教育的獲取和擴大參與的問題」,如果止步於此,可能產生有違其初衷之後果。根據上文的分析和討論以及從理論上對開放教育實踐與研究現狀進行反思,本立場書在最後一節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提出一些值得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2019年末新冠疫情暴發,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場疫情進一步豐富了開放教育內涵,各級各類教育都深切體驗和感受到開放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說,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開放教育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講,疫情期間全球教育生態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或許現在預言這就是未來的教育新常態為時尚早,目前也難以預料開放教育將如何重塑未來教育生態。但是開放教育對各級各類教育的影響是一個客觀事實,是一種時代潮流。從這個意義上講,各級各類教育如何發揮開放教育優勢、使開放教育與「常規」教育深度融合?這是一個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價值的課題。

如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中國的開放教育在過去幾十年也得到迅猛發展,規模首屈一指,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衷心希望本文能給我國(遠程開放)教育研究者、實踐者、管理者和決策者提供一些有益啟示,尤其是在進一步創新實踐、總結「中國經驗」和向國際同行講述「中國故事」方面邁上一個新臺階。

衷心感謝COER團隊對本刊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開放教育是什麼,開放教育國家承認嗎,開放大學學歷有用嗎?
    相信很多人一提到開放教育或者開放大學,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模式,會有一些疑惑,開放教育是什麼,開放教育國家承認嗎?開放大學學歷有用嗎?現在湖北人力資源開發網教育培訓中心周老師就跟大家一一講解一下!一、開放教育是什麼:開放教育其實也就是開放大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在國家統一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是屬於成人繼續教育模式的提升方式之一,也是屬於國家承認學歷,全國認可。
  • 以開放理念辦開放大學 促開放教育跨越發展
    原標題:以開放理念辦開放大學 促開放教育跨越發展  ——北京開放大學順義分校探索開放教育之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要「辦好開放大學」。根據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和教育部門的部署,中央和北京、上海等廣播電視大學認真開展了建設開放大學的試點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2012年6月,經教育部門研究批准,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北京廣播電視大學、上海廣播電視大學分別更名為北京開放大學、上海開放大學。
  • 幼兒園家長開放日,開放些什麼?幼師和家長必須知道!
    其實,家長開放日家長不單純的看老師都講了什麼,他們會通過幼兒園這一天怎麼安排孩子的日常,來對幼兒園作出一個評價。幼兒園對家長開放什麼「孩子在幼兒園一天都幹些什麼?」◆ 開放環境和設施家長還會通過幼兒園的環境和設施對幼兒園作出一個硬性的評價,畢竟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教育成長環境。這就需要幼兒園開放日之前,將園所布置的有新意,將硬體設施「恰到好處」的安排在活動當天。
  • 專升本開放教育和函授的區別是什麼?
    成人高等教育專升本,其擁有四種途徑:包括自考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分業餘和函授兩種學習方式)、網絡教育專升本(遠程教育)、開放大學(原廣播電視大學)專升本。那麼,專升本開放教育和函授的區別是什麼?畢業證蓋所學習高校章,證書上顯示「成人教育脫產、業餘或函授」字樣,國家承認,教育部電子註冊。電大專升本電大與其他高等教育層次的區別。俗稱的電大並不是指某一所具體的學校,它是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地市級、縣級廣播電視大學分校和工作站組成的覆蓋中國大陸的遠程教育系統。
  • 開放大學是真大學嗎?開放大學畢業證含金量如何?
    說到開放大學,相信很多人都是很陌生的,從沒聽說過什麼開放大學。於是很多人就誤以為這是一所野雞大學,最近就有很多考生在後臺跟小編諮詢這個開放大學到底是什麼來的?下面小編就針對這個話題詳細給大家說說開放大學是真大學嗎?開放大學畢業證是國家承認的嗎?
  • 雲南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開放教育本科、專科)2017秋季招生簡章
    雲南開放大學是一所由雲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省教育廳主管,秉承開放辦學、服務終身的辦學理念,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開放教育的新型省屬公辦高等學校。  辦好開放大學是黨中央、國務院「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及雲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教育創新任務。
  • 國家開放大學是什麼?
    有學員好奇什麼是國家開放大學?含金量是不是比成人高考要低?國家承認嗎?不會是私立學校吧? 國民教育系列分為兩類,一類是全日制,一類是非全日制,非全日制就包含成人高考,網絡教育,自考,國家開放大學。除了全日制,非全日制學歷沒有絕對含金量說法,因為嚴格意義上講,每一種形式都是國家承認的,所謂的含金量就是所謂難度來說,是否學到知識。這個真的在於本人是否按照規定學習,所以說國家開放大學不存在含金量低的說法。
  • 教育如何雲端開放、實體落地
    崔新有坦言:「停課不停學」使得線上教育一時間炙手可熱,全國各地的高校都在積極搭建信息支撐保障平臺,一些在線教育公司也提出,免費提供在線學習服務,同時入駐各大媒體平臺,推出免費直播課程,對開放大學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衝擊。「線上教育是開放大學區別於普通高等學校的重要特點之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打破空間與時間局限,拓寬學習者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徑。」
  • 開放大學的掌舵人——記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
    從國家開放大學的籌劃到正式成立,一位來自廣西的教育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就是國家開放大學的校長——楊志堅。  1959年,楊志堅出生在廣西梧州市蒼梧縣。1975年高中畢業後,楊志堅經歷了兩年知青生活,當過兩年汽車修理工人。4年基層經歷,為之後30餘年工作奠定了基礎。  1979年,楊志堅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武漢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到教育部從事高等教育宏觀管理工作。
  • 國家開放大學是什麼性質的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認可嗎
    國家開放大學是什麼性質的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認可嗎 國家開放大學大家聽說過嗎?國家開放大學今年秋季的報名正在進行中,有想要了解國家開放大學的同學跟著湖北自考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吧!一、無須參加入學考試,一年二次入學(春季和秋季),具體報名和入學時間另行通知。
  • 推動醫學教育和開放教育聯動,上海開放大學與上海交大醫學院牽手了!
    12月8日下午,作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和上海開放大學戰略合作的成果之一,上海市民健康素養第一課在上海開放大學開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以「人生道路」為題,結合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從醫經歷,在健康、營養等方面侃侃而談。
  • 江蘇開放大學2020年春季開放教育招生簡章
    學校前身是成立於1979年的江蘇廣播電視大學,2012年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為江蘇開放大學,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建設的六所開放大學之一。學校坐落於鍾靈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學校以終身教育理念為先導,以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為宗旨,以培養「有能力、會學習」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秉承「終身教育、創新驅動、開放合作、體系共建、彰顯特色」的發展理念,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
  • 【開放教育】2021年春季開放教育學院招生簡章
    國家開放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辦學網絡立體覆蓋全國城鄉,主要面向成人開展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它充分利用覆蓋全國城鄉的辦學網絡,與政府有關部門、行業、企業、社區等合作,利用衛星、電視、網際網路和移動終端等主要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不斷滿足廣大社會成員的學習需求,努力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目標。
  • 開放教育資源如何促進全納教育?
    2020年8月21日晚,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開放教育資源與全納學習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會議邀請多國專家學者和國際組織代表圍繞以開放教育資源(OER)促進全納教育的政策與實踐、機遇與挑戰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 為何故宮開放了那麼多地方,卻唯獨不開放冷宮?並不是因為迷信
    故宮是我們中國非常有名的一個景點,作為一個旅遊愛好者來說,長城和故宮應該是去到北京之後必定會去的景點。而且除了中國遊客喜歡去故宮之外,基本上每一個來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第一首選旅遊景點就是去故宮。那麼為何故宮開放了那麼多地方,卻唯獨不開放冷宮?網上很多人傳言是因為冷宮死了太多的妃子,所以冷宮怨氣重不適合讓人參觀。其實這種說法大家一聽就知道是假的,其實不開放冷宮並不是因為這種封建迷信的原因。
  • 宿遷開放大學舉行2018秋季學期開放學歷教育開學典禮
    10月13日,宿遷開放大學隆重舉行2018年秋季學期開放學歷教育開學典禮。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沈士軍和開放教育中心全體管理人員及300多名新學員參與開學典禮,開放教育中心主任楊江濤主持開學典禮。開放教育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倪冬梅宣讀了《關於表彰2017年度國家開放大學優秀畢業生的決定》(國開學[2018]9
  • 招商銀行打造開放生態 客戶端新增開放登錄和開放記帳
    11月18日,招商銀行在北京發布了「招商銀行APP8.0」,上新「開放登錄」和「開放記帳」兩項新功能,並正式宣布將與各領域的頭部合作夥伴共建共生。「開放登錄」是指不同於以往的本行自有帳戶登錄,APP8.0版本已與第三方帳戶體系打通連接,支持微信登錄和Apple ID登錄。「開放記帳」則是收支功能的進一步升級,用戶可以進行全維度的現金流管理,實現「任意帳戶收支,一個APP記錄」。
  • 改革開放成就了我的「教育夢」
    「改革開放後,家鄉變化喜人」●記者:您在中山出生,但很小的時候就隨父母去了澳門,後來又移居香港。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家鄉給您的印象是什麼?蔡國贊:我祖籍是中山古鎮,大概只有7、8歲的時候就隨母親去了澳門,在澳門念了2年小學,然後就到了香港定居。
  • 開放式關係≠開放性關係
    提到開放式關係,很多人會誤解為「開放性關係」,這裡我想說的是「開放式關係不等於開放性關係」。何為開放式關係?開放式關係我們可以拆解開來理解,首先是「關係」,這裡指的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不受性別局限。然後我們來看「開放式」,這裡的開放模式可以是肉體上的,可以是精神上的,可以同時是肉體和精神上的,沒有絕對的定義,是和伴侶一同協商找到最適合彼此的開放程度。所以開放式關係是一種基於伴侶彼此尊重理解、坦誠相待,有著約定開放度的關係。何為開放性關係?開放性關係指的是性伴侶的之間的開放關係。性愛本身沒有什麼對錯。我認為如果是單身,實踐開放性關係是單身的自由和權力,是個人的選擇,無需從道德層面評判對與錯。
  • 開放大學是什麼?和其他三種成人教育形式的不同
    開篇先說結論:開放大學是未來,其他的自考,成人高考和網絡教育已經完成使命,逐步將退出歷史舞臺。其實最主要的一個幾個變化我給大家說一下,第一個變化就是由原來的沒有本科的辦學自主權,就有了本科的辦學自主權,可能將來還有什麼碩士博士這種辦學自主權。然後另外一點,它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現在基本是辦學模式以線上線下教學為主的,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力量,不像原來廣播電視大學一般來講,它主要是以也是跟傳統高校一樣線下來上課什麼的。百度一下裡面大家可以看到英國開放大學是世界上辦的最好的開放大學,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