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朋友圈又雙叒叕被某蔡姓男子刷屏了。
從今年年初當選NBA形象大使引爭端無數,到被無數網友鬼畜惡搞的「雞你太美」;
從和周杰倫微博超話打榜讓老年粉絲「被迫營業」,到這幾天的2019華人歌曲音樂盛典。
這個當紅的青年偶像,不論走到哪裡,都是眾人的焦點。有他的地方,就有著與之俱來的巨大流量。
無獨有偶的是,每一次圍繞著他的事件,無一不是伴隨著網友們巨大的輿論和爭議。
就比如說,在這一次華人歌曲音樂盛典的頒獎典禮上,又有無數的歌迷朋友們被「氣到原地爆炸」。
02
引爆朋友圈的新聞如下面所敘述。
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並由愛奇藝全程直播的2019華人歌曲音樂盛典,近日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綜藝館舉行。
蔡依林、張惠妹、王力宏、周杰倫、薛之謙、張杰等樂壇著名歌手均出席了該次盛典。
其中,年度最佳男歌手獎項由張杰和王力宏獲得,年度最佳女歌手為張靚穎和梁靜茹。
無數人關注的天王巨星周杰倫,也是毫無疑問地摘取了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港臺地區)這一榮譽。
此外,還有其他諸如年度最佳專輯、年度最受歡迎新人、年度最受歡迎樂隊、華人傑出青年歌手等各種音樂獎項。
可以說,幾乎是每個到場的,有那麼一兩首代表作品的藝人們,都可以在該次盛典中得到獎項提名或是獲獎。
但是,唯獨有一人獨攬三項大獎,網友們卻紛紛表示並不買帳!
沒錯,當下最熱門的青年偶像蔡徐坤,以一己之力攬獲了2019華人傑出青年歌手、年度最佳舞臺演繹男歌手、年度金曲《Wait Wait Wait 》這三項音樂大獎,可謂是在此次盛典上收穫頗多。
對於前兩個獎項,暫且先不做評價。
但是這個名為華人歌曲盛典的金曲獎,就這麼發給了一首歌詞全是英文的《Wait Wait Wait》,真的不失穩妥嗎?
據傳在頒獎現場,蔡徐坤在獲獎後,也是上臺獻唱,當著臺下一眾前輩大腕的面表演了這一首《Wait Wait Wait》。
而這些音樂圈大佬們,面對年輕人表演時的表情是下面這樣的。
張杰和汪峰似乎很勉強地擠出幾分尬笑;
王力宏也是抿著嘴角,友好地鼓掌給予新人鼓勵;
而周杰倫則是全程黑臉,似乎內心表示:你們這些年輕人的音樂文化潮流,我已經看不懂了...
絕望、生氣但又無奈的網友們,也是只能將下面這幾個老年人,湊成了一個「強顏歡笑組合」。
03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所謂的華人歌曲音樂盛典以及它所頒發的各種獎項,似乎在樂壇並沒有多少真正的地位和權威性。
此前不少新聞和媒體報導這件事時,也許是別有用心和奪人耳目,都將蔡徐坤此次所獲得的獎項和我們平時經常聽聞的」華語金曲獎「所掛鈎。
然而要知道,」華人歌曲音樂盛典上的年度金曲獎「和」華語金曲獎「,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雖然說這兩個獎項都是金曲獎,但含金量一目了然。
」華語金曲獎「是由全球華語音樂聯盟,參照美國葛萊美獎的國際化模式所建立的音樂類獎項,也被稱為是」華語歌壇的格萊美「。
就比如說,在2018年第十屆華語金曲獎上,就有不少經典的專輯和單曲獲得過該獎的獎項。
國語十大華語唱片中,就有包括羅大佑、樸樹、陳奕迅、汪峰等多名老牌歌手大腕的經典專輯入榜;
十大華語金曲中,除了上面這些深受觀眾認可的歌手,也是有張惠妹、吉克雋逸這些硬實力藝人的各種代表作品。
而今天這個」2019愛奇藝尖叫之夜華人歌曲音樂盛典晚會「,似乎更多的是主辦方和愛奇藝的一場帶有商業性質的合作,也被稱作是」華歌榜「。
該榜的榜單甚至被網友爆料稱,可以通過網上投票的方式來為自己喜歡的歌手和作品增加上榜機會。
這不恰恰就是那些流量明星的粉絲們最喜歡幹的事嗎?
用一些網友通俗直白的話來說,這個獎項其實就是所謂的一個」野雞獎「。
04
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這個時代,明星和粉絲對於數據和流量的狂熱之風,已經大大破壞了華語樂壇的風氣。
從之前央視點名的某吳姓藝人通過數據造假而達到的微博1億次轉發量,到現在各種各樣的榜單數據造假。
以及為了巨大流量和利益,而誕生的各種各樣的音樂裁縫和他們手裡的口水歌。
華語樂壇,真的有那麼點日漸衰落的味道了。
就像知名音樂人鄭鈞在某次訪談節目中所說的那樣:
「現在所有的排行榜公信力都崩了。你已經完全沒有辦法選擇,因為他給你選好了,放在你面前的就是噁心的菜,你沒得選,只能吃下去。」
許嵩曾經在談到如今音樂圈現狀時,也是一直強調,作為音樂人,你的作品要有價值。
「人們偶爾吃頓快餐,我覺得沒有問題,這可以當做生活的一種調劑品。但是,我們也要吃有營養的飯,我們的生活裡不能全是快餐,得有有營養的部分,得有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在這樣浮躁風氣下的華語樂壇,似乎已經離之前那個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越來越遠。
大街小巷上隨處播放的都是網紅口水歌,偶像出道靠顏值、作品榜單靠數據。
這樣的環境下所誕生的作品,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的只會越來越少。
我們曾經有羅大佑、有李宗盛,他們不僅寫情愛,還寫生活、寫人生。
我們能從他們的作品裡聽到對社會和時代的吶喊,能從歌詞裡看到歲月給予他們的智慧和光輝。
我們一邊聽著他們的歌,一邊流淚、一邊進步。
可如今,像他們這樣的音樂人,還能找得出幾個?
在前輩們一手打造的黃金時代結束後,未來華語樂壇的門面,又將由何人撐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