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江蘇省泗陽縣來安小學夥食會計汪兆義像往常一樣,收到購買的夥食食材後,登錄「校園e通」信息化監管平臺,錄入採購明細「豬肉,426斤,單價23元,總金額9798元;白菜,330斤,單價0.7元,總金額231元……」,並將食材照片、發票收據等上傳到平臺。
「得等總帳會計審核通過,才能轉帳支付。」汪兆義說,「一開始用這個平臺,覺得是約束,感覺麻煩。現在習慣了,就覺得很方便。採購人員不接觸現金,所有都在網上進行,對我們採購人員也是一種保護。」
這一監管平臺的建立,緣於半年前開展的泗陽縣中小學公辦學校專項巡察。巡察組在某學校發現,該校會計把夥食費轉到個人帳戶,後因債務糾紛,會計被列為失信人員,該帳戶被法院凍結,嚴重影響學生就餐。
公家的夥食費被堂而皇之地打入個人帳戶,增加了被侵佔、挪用的風險。接到巡察辦移交的問題線索,該縣紀委監委針對監管漏洞,開展規範校園夥食費管理專項治理工作。
縣紀委監委走訪排查發現,夥食費是財政代為保管的預算外資金,學校收取後交到財政帳戶,財政局又根據學校申請,按月撥付夥食費到學校對公帳戶。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為方便使用,該學校總帳會計卻把夥食費一次性轉帳到夥食會計個人帳戶。
「一次性轉帳給夥食會計個人帳戶,我們知道有分險,但夥食採購次數多,使用頻繁。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該學校負責人說。
財政局行財科負責人和教育局負責督查的同志也表示為難:「夥食費作為預算外資金,每月撥付給學校後,我們確實沒辦法監管。」
針對採購管理不規範、現金使用頻繁等問題,縣紀委監委在開展約談的同時,督促財政局、教育局履行主體責任,利用銀行支付系統實現對公務小額網上支付,全程監控,切實把校園夥食費管理使用規範起來。
財政局、教育局被約談後,聯合出臺《泗陽縣公辦中小學校夥食代辦費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由財政局聯合縣農行開發「校園e通」信息化監管平臺,實行「一卡通」管理,嚴禁將夥食費費用轉入個人帳戶,嚴禁提取現金。
辦法還明確夥食費用支付一律使用校園夥食費專用帳戶結算,學校夥食費會計必須將購買食材類型、數量、價格、發票、照片等錄入上傳監管平臺,學校總帳會計進行審核批准後方可進行支付,實行雙重審核。截至目前,泗陽縣51個公辦學校均已用上「校園e通」平臺。
「學生家長也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將夥食費掃碼轉入財政專用帳戶,夥食費所有資金的使用都在縣財政局全程監管中,實現了資金運行可查詢可跟蹤。」派駐第六紀檢監察組組長張巧雲介紹。
監管平臺還專門嵌入紀委監委的監督模塊,縣紀委監委派駐財政局、教育局紀檢監察組可以運用監管平臺大數據功能,對各學校購買食材數量、成本等方面進行數據比對。「一卡通平臺實行後,我們對專項帳戶的監管更加便捷了。」派駐第四紀檢監察組組長王春雷說,一旦發現購買原材料費用畸高、購買的蔬菜肉類價格嚴重不匹配等問題,將會第一時間介入核查,嚴肅追責問責。(江蘇省紀委監委 || 責任編輯 周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