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基礎就是八個卦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八卦,那這八卦分別是什麼呢,又代表了什麼呢,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表述的呢?
一、八卦的來歷
八卦的形成最早是源於河圖洛書,伏羲根據河圖洛書創造出了八卦。當然這些都不可考了,但是八卦的是有陰陽組成的,陽為一條橫線,陰為一條橫線從中間斷開。
這是源於早起的結繩記事,上古時代沒有文字,人們就再繩子上打結,來記錄事情,陰陽的記錄,其實也是結繩記事的一種。
再一種,就是伏羲觀天地,天無垠,所以陽爻無隔斷,地有阻,所以陰爻是斷開的。《周易.乾鑿度》中說:「物有始、有壯、有究,故三畫而成乾。」
其實八卦酒肆將自然界的現象用符號來表述出來,《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並認為「乾」和「坤」兩卦在八卦中佔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們記事的符號,後被用為卜筮符號。古代常用八卦圖作為除兇避災的圖案。
於是就有了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
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八卦又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先天八卦為伏羲所創,後天八卦為文王所創,我們現在佔卜一般都以後天八卦來確定方位。
二、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的方位是跟我們現在看圖的方位是不一樣的,上面是南,下面是被,左邊是東,右邊是西,所以很多人看著很彆扭,其實習慣了就好,而且這種方位是有講究的。
古代人以面南為尊,而先天八卦圖是按照從北邊向南看的方位來畫的。
南面為乾,北面為坤,正西為坎,正東為離,西南為巽,西北為艮,東南為兌,東北為震。
排列順序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後天八卦問世後,人們對兩者進行了比較,並用兩種八卦來進行預測,結果後天的卦數較為準確,因此有人說,兩者是體和用的關係,先天八卦為體,後天八卦為用。這就意味著兩者缺一不可。
三、後天八卦
周文王將先天八卦做了些修改,在此基礎上衍化出了後天八卦。
伏義氏認為,「天地這萬物之上下也」,因此,天在上,地在下。而按照「天地動靜」的觀點,動為陽,靜為陰。
乾卦是三個陽爻,坤卦是三個陰爻,乾為天在上,坤為地在下。令人深思的是,先天八卦既然主張天地對待,但只有冬與夏的相對,春與秋卻並非如此。
在先天八卦圖中,乾陽在上,坤陰在下,而自然規律是:陽在下可以上升,陰在上可以下降。那麼乾卦和坤卦所處的位置,陰陽無法相交,怎麼能孕生萬物呢?
因為先天八卦不能解答這種疑惑,所以,文王對它做了修改,就有了後天八卦。
後天八卦的順序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這種順序和洛書完全吻合。
四、八卦卦象與代表事物
1、乾天,一條弧線就是天。天不是薄薄的一層,好象天外有天,很容易了解,就畫三條,象彩虹,卦就出來了。
乾卦代表了父親、君王,方位:西北,五行:屬金;身體部位:首、大腸;顏色:白色、金色;形狀:圓形,動物:馬;特性:剛健。
2、坤地,地在天底下。天邊有地,可是當中有河流隔開來。天是連在一起的,可土地是分裂的,自然畫成斷掉的直線。
方位:西南,五行屬土;人物:母;身體部位:腹、脾;動物:牛;形狀:方形、梯形;顏色:黃、褐;特性:柔順。
3、巽風,天下一爻動,叫天底下動,天底下動,是有什麼在動?是風,有人說是樹木。更普遍更容易想像的是風來了。
方位東南,五行屬木,人物:長女;身體部位:膽;形狀:長圓柱;動物:雞;顏色綠;特性:柔順。
4、離火,當中那爻動,叫天空中動,火不會跑到天上,不會跑到地下,只能在空中。
方位正南,五行屬火;人物:中女;身體部位:目、心;動物:稚;顏色:紅、粉、紫;形狀:三角。
5、兌澤,天的上爻動,叫天上面動,澤,澤怎麼會在天上,是我們觀察水潭,發現水潭倒映著的是天,天下下面晃動,是為澤。
方位正西,五行屬金;人物:幼女;身體部位:口、肺;動物:羊;顏色:白色、金色,形狀:圓形,特性:喜悅。
6、震雷,地底下動,打雷,我們能感覺到。
方位:正東,五行屬木,人物:長子;身體部位:肝、足;特性:動;動物:龍;顏色:綠。
7、地當中動,是水,一直不停地流動。
方位:正北;五行屬水;人物:中子;身體部位:腎、耳;形狀:波浪;動物:豬;顏色:黑、藍;特性:智慧。
8、艮山,地上面動,是山。
方位東北,五行屬土;人物:幼子;身體部位:手、胃;顏色:黃、褐;形狀:梯形、方形;動物:狗;特性:止。
五、八卦口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乾、兌旺於秋,衰於冬;
震、巽旺於春,衰於夏;
坤、艮旺於四季,衰於秋;
離旺於夏,衰於四季;
坎旺於冬,衰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