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報導]扶綏:軍民共抗旱 演繹魚水情(圖)

2020-12-27 南海網

75歲的孤寡老人姚華興搬起水泥磚依舊「輕鬆自如」。廣西新聞網記者 伍永志攝

  廣西新聞網扶綏4月3日訊(記者邱璇 伍永志)今年以來,扶綏縣山圩鎮那任村定廣屯遭受了嚴重的乾旱,全屯490人、500多頭大牲畜出現飲水困難。4月3日下午,廣西抗旱救災報導小組來到扶綏縣山圩鎮那任村定廣屯。

  離村屯還有500米遠時,記者在車上就看到了該屯到處是紅旗飄揚。在進入村屯時,記者就注意到有近200人穿著不同服裝在該屯修建三個池塘,整個村屯是人聲鼎沸,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記者見到村民劉義情時,褲腳上沾滿泥土的他,正扛著一把粘有水泥漿的鐵鏟往家裡走。「村民受旱後,政府隔一兩天就會給我們送來生活用水。現在又在幫助我們修建水利,我們每家每戶都在出工出力。」劉義情指著村口左邊已用水泥磚砌好護堤的池塘說,這個池塘只有一米深,稍遇乾旱就乾枯,這次不僅把它挖深了,而且還擴展了它的「胸圍」,可以積存更多的水。

  「在搬水泥磚時我的手劃傷了,但這還不影響我的出工。」今年72歲的村民鄧日昌說,他們家五口人都出工了,已經連續幹了五天,「要工,我們就出工;要力,我們就出力;要集資,我們也集資。」

  記者留意到有一名頭戴草帽的老者,來回搬運了10多塊磚都不氣喘籲籲。村民告訴記者,這名老者是屯裡75歲的孤寡老人姚華興,「我們出了五天工,他也出了五天工,而且都不說累。」

  14時許,扶綏縣人武部、駐軍75124部隊、縣消防隊、武警中隊的官兵與那任村定廣屯的村民搭起了接力隊,這不僅僅是一塊塊磚頭的傳遞,還是一份份軍民魚水情的延伸。

  據了解到,扶綏縣採取應急用水與長遠抗旱相結合、抗旱救災與城鄉同貌改造相結合、生態示範區建設與綠色農業旅遊觀光相結合、黨政軍民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加快對受旱鄉鎮、村屯的改造。

  年輕人男子已外出打工,在家的婦女成了主要的勞動力。廣西新聞網記者 伍永志攝

重新修建的池塘。廣西新聞網記者 伍永志攝

奮戰了五天的官兵抓緊午飯後的一段時間稍作休息。廣西新聞網記者 潘毅攝

相關焦點

  • 襄陽市抗旱服務站全力投入引丹提水抗旱工程
    5月21日上午10時30分,襄陽市抗旱服務站6臺裝運抗旱物資、設備的汽車,安全順利抵達清泉溝提水抗旱工地。  由於鄂西北地區持續跨年旱情,使丹江口水庫水位下降、湖面萎縮,造成了引丹乾渠取水口懸離水面,無法自流灌溉。
  • 關於印發贛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的函
    1.4.6 堅持依法防汛抗旱,規範人的行為,防止人為對水的侵害,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實行公眾參與,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平戰結合。>市、縣(市、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應組織工程技術人員,研究繪製市、縣(市、區)的洪水風險圖、山洪災害風險圖和乾旱風險圖。
  • 黃河防汛抗旱物資儲備管理中心提早做好防汛抗旱物資管理工作
    本站訊 黃河防汛抗旱物資儲備管理中心承擔著國家防總、黃河防總防汛抗旱物資的儲備管理與調運任務,是國家防總在全國範圍內設置的29個定點儲備庫之一,也是黃委直屬的防汛物資儲備倉庫。   近日,黃河防汛抗旱物資儲備管理中心按照《中央防汛抗旱物資儲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要求,正在對發電機、燈車等防汛抗旱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所有庫存物資將於4月30日前完成維護保養,確保儲備的防汛抗旱物資始終處於完好狀態,保證隨時調用。
  • 法律援助惠民生  共築軍民魚水情
    法律援助惠民生 共築軍民魚水情在「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按照呼倫貝爾市司法局關於在全市展開「法援惠民生」品牌系列活動的安排部署,為增強官兵法律意識,切實做好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充分發揮法律援助在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中的職能作用,促進軍政軍民團結,增強部隊凝聚力、戰鬥力,7月27日鄂倫春自治旗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股組織開展了
  • 軍民魚水情,共築強軍夢!莒縣龍山系列活動營造「雙擁」濃厚氛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王菁 邵樂軍民魚水情,共築強軍夢。為進一步推動全鎮「雙擁」工作,讓文明實踐活動走細、走深、走實,在慶祝建軍93周年之際,新時代文明實踐——龍山鎮2020年慶「八一」雙擁文藝匯演在都樂農莊舉行,全鎮優撫對象、退役軍人代表參加。
  • 惠城蘆洲:黨員幹部齊發力 田間地頭抗旱忙
    抗旱保苗調運用水黨員先鋒奔走在田間地頭為確保抗旱保苗工作取得實效,蘆洲鎮充分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帶領群眾全面開啟抗旱保苗模式。抗旱保苗,調運用水,蘆洲黨員幹部奔走在田間地頭。5月6日,蘆洲鎮迅速組織召開抗旱保苗緊急工作會,指導群眾科學抗旱、合理調度水源,加快作物移栽,提高保苗成活率,保質保量完成抗旱保苗任務。同時還組織鎮村兩級黨員幹部,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一道抗旱保苗、調運用水,千方百計抓好抗大旱、保成活、促生產工作。
  • 桃源縣受旱面積2.9萬畝 廣大幹群全力以赴抗旱保收
    旱情出現後,桃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防指下發了關於切實抓好抗旱工作的緊急通知,明確了抗旱工作責任和工作紀律,要求全縣廣大幹部在抗旱工作中,不但要努力幫助指導群眾抗旱,而且要全力化解抗旱工作中出現的矛盾。
  • 白華到香山農場調研抗旱工作
    7月30日,旗委常委、副旗長白華到香山農場調研抗旱工作並召開座談會。旗水務局、應急管理局和部分蘇木鎮場負責人參加會議。 座談會上,相關蘇木鎮場負責人匯報了各地抗旱工作情況。
  • 湖南桂陽縣荷葉鎮「六早」行動全力抗旱救災保民生
    經濟視野網7月23日電(趙珉 唐軍) 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荷葉鎮全力落實「六保」工作,對涉及基本民生、糧食安全的抗旱救災工作早預判、早部署、早落實,幹群全力抗旱救災保民生穩定。早預判,早排查。
  • Nature:蛋白質PYR1調節植物抗旱機制
    專題:Nature報導植物體內的一種激素脫落酸可幫助植物對抗乾旱等惡劣生存條件,但科學界對這類植物激素的具體作用機制卻知之甚少。西班牙等國研究人員日前發現脫落酸幫助植物抗旱的具體機制,為有效提高植物抗旱能力開闢了新思路。
  • 新街鎮:防汛抗旱兩不誤
    8月6日,新街鎮工作人員在沙湖嶺村的五星灌渠發現緊急情況,迅速組織20餘名勞力搶修、加固,通過鋪蓋彩布條、調運砂石袋最終成功處理,為周邊農田抗旱取水提供保障。「這個五星灌渠全長有1800米,因為前期的暴雨,溝渠長時間被浸泡,好在我們及時止損了,現在全村防汛和抗旱同步進行。」沙湖嶺村支部委員胡煥浩說。當下正值白菜育苗、水稻生長用水階段,我縣氣溫顯著偏高,汛期呈現旱澇災害交替現象,為確保農作物生長不受影響,新街鎮科學調度生產用水,及時應對旱情。
  • 潢川縣召開防汛抗旱會商會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蔡麗 金正義)6月28日下午,潢川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趙軍華在潢川縣氣象局會議室主持召開防汛抗旱會商會。潢川縣氣象、水文水資源、應急、水利、農業農村、城市管理等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 軍政軍民魚水情深
    深圳特區報訊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即將來臨之際,省委、省政府領導率領省「八一」擁軍慰問團,分別走訪慰問了駐粵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暢敘軍民魚水情,向他們致以節日問候,並對他們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 廣西甘蔗種植全體農戶 全力以赴打贏抗旱減災這場硬仗
    江州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已啟動江州區乾旱災害Ⅳ級應急響應。為將甘蔗生產損失降到最低,江州區各級有關部門、各製糖企業紛紛行動,發動蔗農想方設法開展抗旱保蔗工作。7月24日,江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卜國雄到羅白鄉橫塘屯、龍頭屯「雙高」片區查看甘蔗受旱災情況,指導抗旱工作。
  • 農業部:深入推進科學抗旱 努力爭取夏糧好收成
    各級農業部門唱響科學抗旱主旋律  主持人:在最近的報導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個詞是"科學抗旱",請問什麼是科學抗旱?  胡元坤:科學抗旱是針對抗旱中遇到的一些實際情況提出來的。什麼實際情況呢?就是受旱地區的農時季節、抗旱條件和苗情基礎不太一樣,所以要求我們區別對待,採取不同的技術措施,減少乾旱的影響。
  • 抗旱救災第一線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氣鑽井空壓機
    「河南旱情目前仍在蔓延,全省已有超過2700萬畝秋作物受旱,其中有著河南水城之稱的淮陽縣也因高溫少雨出現重度乾旱,大量水井幹枯,村民只能在僅有的水井排隊抽水灌溉,抗旱任務繁重。」摘自《中國新聞網》正如上文所述,今年開春來以來,我國多地就呈現出雨水稀少的苗頭,當進入到6、7月份以後,河南、陝西、內蒙古等12省區紛紛遭遇嚴重乾旱,抗旱被列入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首要任務。隨著旱情的不斷加重,多地已啟動農業抗旱應急方案,積極組織生產自救,打深井取水灌溉成為了抗旱的首要選擇方案。
  • 左俊:築牢思想防線強化責任落實 紮實做好防汛抗旱準備工作
    中安在線訊 據皖江在線報導, 5月8日上午,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工作,分析形勢,部署今年防汛抗旱任務。  左俊在講話中指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形勢依然嚴峻,發生流域性大洪水、旱澇交替、旱澇急轉的機率和風險仍然存在。各級各部門要築牢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防線,切實重視起來,抓緊行動起來,精心做好汛前檢查、工程驗收、物資儲備、應急演練以及隊伍組建等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有備無患、萬無一失。
  • 科學抗旱為實現夏糧好收成保駕護航(組圖)
    面對歷史罕見的嚴重旱情,各地正在把抗旱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最緊迫的任務,掀起了以抗旱為中心的春季田間管理熱潮。在這場與時間賽跑、全力搶抓農時的關鍵時期,科學抗旱、農機抗旱和同期防控病蟲草害成為三大亮點。
  • 威海爭取保抗旱資金350萬元
    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共爭取中央財政農業生產救災及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資金350萬元,用於支持應急抗旱工作,重點解決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困難問題;爭取2019年災害民生綜合保險省級補助資金368萬元,用於支持颱風利奇馬災後重建。另一方面,撥付2019年-2020年度市級救助保險投保資金423.09萬元,確保威海市政府救助保險(災害民生綜合保險)工作穩定延續。
  • 連雲港:氣象水文共促流域防汛抗旱工作
    雙方將依託科研項目的實施,在中小河流災害風險預報、沂沭泗流域降水和水位的聯合預報預警等方面展開合作,建立汛期聯合會商機制、資料共享機制、預報預警聯合發布機制、技術交流及培訓合作機制,進一步提升氣象、水文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防汛抗旱應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