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孤寡老人姚華興搬起水泥磚依舊「輕鬆自如」。廣西新聞網記者 伍永志攝
廣西新聞網扶綏4月3日訊(記者邱璇 伍永志)今年以來,扶綏縣山圩鎮那任村定廣屯遭受了嚴重的乾旱,全屯490人、500多頭大牲畜出現飲水困難。4月3日下午,廣西抗旱救災報導小組來到扶綏縣山圩鎮那任村定廣屯。
離村屯還有500米遠時,記者在車上就看到了該屯到處是紅旗飄揚。在進入村屯時,記者就注意到有近200人穿著不同服裝在該屯修建三個池塘,整個村屯是人聲鼎沸,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記者見到村民劉義情時,褲腳上沾滿泥土的他,正扛著一把粘有水泥漿的鐵鏟往家裡走。「村民受旱後,政府隔一兩天就會給我們送來生活用水。現在又在幫助我們修建水利,我們每家每戶都在出工出力。」劉義情指著村口左邊已用水泥磚砌好護堤的池塘說,這個池塘只有一米深,稍遇乾旱就乾枯,這次不僅把它挖深了,而且還擴展了它的「胸圍」,可以積存更多的水。
「在搬水泥磚時我的手劃傷了,但這還不影響我的出工。」今年72歲的村民鄧日昌說,他們家五口人都出工了,已經連續幹了五天,「要工,我們就出工;要力,我們就出力;要集資,我們也集資。」
記者留意到有一名頭戴草帽的老者,來回搬運了10多塊磚都不氣喘籲籲。村民告訴記者,這名老者是屯裡75歲的孤寡老人姚華興,「我們出了五天工,他也出了五天工,而且都不說累。」
14時許,扶綏縣人武部、駐軍75124部隊、縣消防隊、武警中隊的官兵與那任村定廣屯的村民搭起了接力隊,這不僅僅是一塊塊磚頭的傳遞,還是一份份軍民魚水情的延伸。
據了解到,扶綏縣採取應急用水與長遠抗旱相結合、抗旱救災與城鄉同貌改造相結合、生態示範區建設與綠色農業旅遊觀光相結合、黨政軍民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加快對受旱鄉鎮、村屯的改造。
年輕人男子已外出打工,在家的婦女成了主要的勞動力。廣西新聞網記者 伍永志攝
重新修建的池塘。廣西新聞網記者 伍永志攝
奮戰了五天的官兵抓緊午飯後的一段時間稍作休息。廣西新聞網記者 潘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