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3nm兩年後趕超臺積電,<20nm產能臺灣僅為韓國一半

2020-12-19 華強微電子

11月18日消息,三星電子正向下一代晶片業務投入1160億美元,其中包括晶圓代工,三星正在加速與iPhone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展開競爭,或將在2022年大規模生產3nm晶片,希望在兩年後縮小與其差距,甚至生產業內最先進的半導體。

畢竟,在時間節點的選擇上,三星與臺積電此前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3nm晶片量產的目標是一致的。鑑於臺積電在7nm與5nm順利量產至逐步放量都領先三星約兩年,這將是兩強近年先進位程競逐賽中,最接近的一次。

技術上來看,三星希望通過採用「GAAFET」技術,可以做得更好甚至彎道超車。因為,這種技術改變了「遊戲規則」,它可以更精確地控制跨通道的電流、縮小晶片面積並降低功耗。而臺積電還是延續以往更為穩妥的路線,選擇成熟的FinFET架構用於其3nm製程。

另外,有分析師認為,三星選擇的GAA技術有望在2024年被臺積電用於2nm製程工藝,甚至提前到2023年下半年。換言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三星最早能夠在臺積電2023年開始2nm生產之前,實現「趕超」。顯然,三星希望在晶片製造和5G網絡等先進領域重新實現領導地位,以推動其下一階段的增長。

編者認為,臺積電近年特別是今年,即便在限售令之下,各種供不應求與爆單,一家獨大的臺積電,賺得盤滿缽滿,三星也都看在眼裡。最核心的是,不同於一般臺系的終端代工體系,臺積電作為臺灣利潤率最高的科技公司,代表著臺灣地區科技含金量的最後一塊陣地,三星近年來頻頻遇挫,特別是在華的投資,都需要在不斷升級產業的水平,謀求更大的市場。

去年,臺積電控制了超過一半的晶片製造市場,而三星則不到20%。因此,三星做夢都想趕上臺積電,甚至尋求通過首次採新技術來彎道超車。不過,如果三星在初始階段不能快速提高高級節點的產量,也會面臨虧損的境地。

儘管三星已經在存儲和顯示器領域做到全球頂尖,但代工及邏輯晶片行業還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而三星半導體今年的投資主要也是為了支持其主導地位的內存業務,與發展高級邏輯晶片也並非直接相關。製造處理器比內存複雜得多,其生產產量也更難控制,客戶或許還需要定製方案,這給快速複製帶來許多阻礙。

根據 IC Insights昨日(17日)剛剛發布的《2020-2024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未來幾年後,10nm以下工藝的IC產能預計步入快速增長階段。到2020年底,該工藝產能預計將佔總產能的10%,2022年將首次超過20%,而在2024年達到全球產能的30%。

顯然,工藝製程不斷縮小的動機是巨大的,但隨著晶片的製程越來越先進,IC設計製造精度的提高,也會讓邊際收益遞減,不斷擴展的成本優勢已不再像過去,讓不少業內人士懷疑功效的提升是否跟得上成本的增加。

最基本的,先進位程相關的設備成本已經飆升至許多IC供應商無法承受的地步。因此,目前只有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寥寥幾家廠商有10nm以下工藝技術的晶圓廠。

正因如此,英特爾今年重磅宣布,將考慮外包生產其最重要的晶片,這無疑也佐證了,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晶片代工行業頭部效應和專一性更為凸顯。鑑於業務複雜程度的縱深發展,以往那種「打醬油」的玩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

此外,IC insights還提供了一些關鍵性數據:

在20nm以下的工藝當中,韓國擁有66%的產能,這得益於三星和SK海力士的廠商對高密度DRAM,快閃記憶體和三星應用處理器的相對壟斷。從國家層面來看,韓國的領先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而得益於臺積電的先進工藝一家獨大,中國臺灣20nm以下工藝的產能也超過35%。除此之外,28nm、45/40nm和65nm世代也為臺積電和聯電等代工廠創造了大量業務。

中國大陸大多數20nm以下的產能則由包括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等其他國家的廠商控制,長江存儲和中芯國際是僅有的提供20nm以下製程技術的中國大陸公司。

編者認為,目前來看,雖然三星獲得了一定的市場訂單,但臺積電的客戶群體龐大,很多都是長期合作過來的,設計和製造已經磨合得很好了,成本上的控制也能去到一個相對穩定水平。

不過,此消彼長,行業也會帶來一些新的機會,而即使臺積電目前是一家獨大,但也無法迅速擴大產能,包括滿足所有需求。全球化的時代,客戶也希望不受牽制,培養「備胎」而使用多個代工廠,這對於其他廠商來說,也是一次逆襲的機會。

從歷史上來看,三星與英特爾的企業文化不盡相同,在某些領域還是相對堅持的,並沒有放棄晶片製造,今年在韓國南部城市開始其第一家基於EUV的專用工廠生產,而第二家工廠在平澤,計劃於2021年下半年量產,屆時,其代工業務的增長率也將會去到一個新的水平。

總的來說,三星近期動作頻頻,上周剛剛發布完自家5nm製程的5G晶片,本周又積極宣傳3nm技術藍圖,發布消息密集,宣示性意味也濃厚。儘管三星在製造晶片和終端設備領域都有建樹,能夠設身處地預見和滿足其客戶的工程技術要求,例如打包到單個模塊中的能力。但對客戶來說,無疑等於直接將生產外包給競爭對手,這是許多廠商忌諱的事情,最起碼,臺積電沒有與客戶進行直接競爭。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在大陸擴產 在美國設廠 三星電子奮力趕超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 臺積電2021年產能被預訂一空,三星卻成最大的贏家
    臺積電2021年產能被預訂一空,三星卻成最大的贏家近日,根據媒體報導,臺積電2021年先進位程的產能已經被預訂一空,值得注意的是,僅蘋果一家就佔有臺積電80%以上的5nm產能。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說過,失去華為的訂單不會讓臺積電的營收下降,因為很快就有其它客戶補上。事實證明,劉德音沒有吹牛,臺積電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增長了不少。不過,有一點劉德音沒有預料到,增加的產能都被蘋果一家給佔了,這並不是什麼好消息,甚至有人說臺積電5nm產能被預定一空後,三星或成最大的贏家。
  • 曝華為海思將減少向臺積電5nm投片 蘋果追加約1萬片產能需求
    > 4月13日,臺灣《經濟日報》報導稱,華為海思減少向臺積電5nm投片,相關產能被蘋果包下。後者還要求臺積電今年第四季度追加近1萬片產能,與AMD等爭奪5nm強化版工藝。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掌握5nm製程的僅有臺積電和三星兩家。根據上述報導,臺積電5nm工藝目前已量產出貨。 (原標題:臺媒曝華為5納米砍單被蘋果「盡數吃掉」) 而三星預計在今年6月底左右完成5nm產線建設,量產時間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 臺積電失算了!蘋果並未填補華為空餘產能,5nm產能利用率未超90%
    11月20日消息,來自國外媒體的報導,此前有大量消息顯示,臺積電5nm產能一直處於滿載的狀態,眾多客戶都在排隊等待臺積電的產能。根據國外研究機構最新的數據顯示,事實上目前臺積電5nm的情況並非如此。僅有蘋果一個客戶,產能利用率未超90%從今年臺積電5nm正式量產以來,臺積電的5nm產線只有海思和蘋果兩個客戶,而在9月15日臺積電不再向華為出貨後,蘋果就成了臺積電5nm工藝唯一的客戶,目前市面上僅有蘋果一家公司在繼續使用臺積電5nm工藝。
  • 臺積電傳來新消息,5nm產能被預訂一空,三星或成最大的贏家
    除此之外,最近臺積電還傳來了新的消息,讓人們意識到它的客戶實力比想像中還要強。12月21日,據媒體報導稱,臺積電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1年,而且5nm產能被預訂一空。其中蘋果獨佔大頭,僅一家公司就消耗了臺積電超過八成的5nm產能!
  • 臺積電7nm產能已滿 預計招工3000人年薪200萬
    憑藉率先實現7nm工藝的量產,臺積電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儘管現在也開始受到了一些來自三星和威脅,但7nm產能早已被訂購一空。有報導稱,臺積電計劃再招工3000人,從而滿足生產的需求。臺積電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欲招聘職位包括半導體設備工程師、研發工程師、製程工程師、製程整合工程師,以及生產線技術人員等。臺積電員工年薪平均200萬元(新臺幣,下同)以上,碩士新人年薪將近140萬元,可望吸引新鮮人才踴躍投送履歷。
  • 臺積電還是晶片一哥!3nm工廠正式啟動,蘋果訂單已笑納
    儘管失去華為讓臺積電的產能無法達到滿載,但是蘋果的5nm訂單依然能讓臺積電5nm的產能接近90%,這足以讓臺積電賺得缽滿盤滿了。此外,除了5nm的營收逐漸提升之外,臺積電在3nm製程上也開始了新的徵程。在昨天,也就是24日,臺積電正式開啟了3nm南科工廠的開工儀式。
  • 臺積電5nm和3nm工藝製程,未來主要在哪裡製造?
    5nm和3nm工藝,將是臺積電未來幾年能帶來大量營收的工藝,而從外媒的報導來看,臺積電這兩大工藝的主要的產能,都將在他們位於臺南科學園區的晶圓廠內,臺積電2024年和2025年的產能,也將主要集中在臺南科學園區。
  • 臺積電3nm試量產延期,A14處理器量產推遲
    業內人士表示,3 nm 是半導體產業歷年來最大手筆的投資,更是龍頭爭霸的關鍵戰役。據悉,臺積電在中國臺灣的 3 nm 計劃投資總額逾 1.5 萬億元新臺幣。不過,三星追趕臺積電的企圖也一直沒有停過。 面對三星追趕,臺積電並不畏戰,因為臺積電在 5 nm 已取得壓倒性勝利,幾乎囊括了全年能夠參與 5 nm 製程的所有客戶,包括蘋果、海思、AMD、高通等,這些客戶未來也將是少數能參與 3 nm 競賽的半導體廠。 臺積電在 3 nm 方面計劃始終低調,僅在多次法說會中揭露量產時間落在 2022 年,但一直未透露技術規範。
  • 臺積電在3nm製程工藝研發遇到瓶頸,3nm量產要「遲到」!
    隨著小米11的正式發布,短短幾個月裡,蘋果、華為、三星還有高通都相繼發布了各自的5nm晶片。但從各家媒體的評測來看,這幾家公司的晶片都或多或少出現翻車的情況,實際性能提升並沒有宣傳中那麼優秀。以驍龍888為例,這款晶片採用三星5nm LPE製程工藝,在這款晶片發布之前,蘋果A14和麒麟9000晶片都採用了臺積電代工的5nm製程工藝。
  • 臺積電劉德音正式宣布新消息,透露出三大信號
    臺積電是全球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全球超過一半以上的晶片訂單都是在臺積電代工生產的,可以說,臺積電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晶片行業。例如,臺積電7nm晶片量產數量超過10億顆;臺積電先進位程晶片的需求巨大,帶動了EUV光刻機的銷量,60%以上的EUV光刻機都安裝在臺積電了。
  • 阿斯麥1nm光刻機基本完成,臺積電、三星開啟晶片霸主之戰
    2017年張忠謀表示,臺積電、三星的競爭將會演變成一場戰爭,作為晶片代工霸主的臺積電一直在被三星追趕,而臺積電在5nm、7nm製程雖然一直領先,但是三星的腳步也是緊緊跟隨其後,而在3nm製程尚未定論之時,三星如果領先一步,臺積電將會失去霸主地位,也將會失寵。
  • 臺積電宣布明年上市3nm製程產品,後年大規模量產
    臺積電優秀的工藝生產是家喻戶曉的,其5nm製程產物能夠說是險些包辦了環球的高端晶片產能。 但臺積電在昨天舉辦的2020天下半導體大會上揭露來歲就要上市3nm製程產物,後年將大範圍量產,這速率確鑿讓人齰舌,豈非臺積電不會受摩爾定律的影響?
  • 消息稱蘋果已預訂臺積電3nm產能 主要用於生產M和A系列晶片
    【TechWeb】12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外媒報導稱,蘋果預訂了臺積電明年80%的5nm產能。如今,業內消息人士稱,該公司也已預訂臺積電的3nm產能。有報導稱,該公司將使用臺積電的3nm製程技術生產用於Mac和iPad的M系列晶片以及用於iPhone的A系列晶片。另外,此前還有傳言稱,臺積電的3nm工藝將準備在2022年製造A16晶片。據悉,臺積電計劃明年完成3nm的認證和試產。消息人士稱,目前,試產正在順利進行。
  • 5nm及3nm推動 臺積電2024及2025年產能將主要集中在臺南科學園
    【TechWeb】10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臺積電是近幾年在晶片製程工藝方面走在行業前列的廠商,他們的5nm工藝在今年一季度大規模投產,更先進的3nm工藝也在按計劃推進,計劃2021年風險試產,2022年下半年大規模投產。
  • 三星為追臺積電改Roadmap:跳過4nm,直接上3nm
    在半導體代工領域,兩大巨頭臺積電和三星電子目前都已進入5nm工藝:臺積電5nm已大規模量產,4nm的N4工藝有望在2023年完成;而三星投資81億美元的新5nm產線於今年開始建設,最快明年投產。
  •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不僅如此,在英特爾7nm晶片無法生產,三星的5nm也未量產情況下,臺積電不但量產了5nm,還宣布已經研製成功3nm將於2021試產,2022年正式量產,2nm也找到路徑研製。
  • 臺積電南京營收暴增 臺積電有望在2022下半年為蘋果生產3nm晶片
    打開APP 臺積電南京營收暴增 臺積電有望在2022下半年為蘋果生產3nm晶片 章鷹 發表於 2020-06-10 09:27:20
  • 7nm產能全滿:臺積電將新招3000人
    C114訊 7月27消息(南山)據臺灣媒體報導,為了滿足新製程研發需求,臺積電年底前將擴招3000人,職位包括半導體設備工程師、研發工程師、製程工程師、製程整合工程師,以及生產線技術人員等。臺積電員工年薪平均200萬元(新臺幣,下同)以上,碩士新人年薪將近140萬元,可望吸引新鮮人才踴躍投送履歷。
  • 臺積電敲定先進位程量產時間表 5nm產能將增長超3倍
    5nm到3nm安排上了據張曉強介紹,臺積電已為其5nm、4nm、3nm製程初步定下量產時間表:其中,5nm製程將分為N5工藝以及加強版N5P工藝,N5工藝較同一時期量產的7nm N7工藝,速度提高15%,功耗降低30%,邏輯電晶體密度增1.8倍,良率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