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核戰疑雲籠罩世界,中國雖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但這三種情況例外
隨著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某些國家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甚至向外界發出了核戰警告,比如前段時間美國對俄羅斯提出的續籤《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建議無動於衷,同時還試圖發展戰術核武器,混淆核武器的概念以便將來在小型衝突中使用核武為自己贏得優勢。另外五角大樓還宣稱,目前為止戰略飛彈部隊沒有受到任何來自疫情的影響。其言外之意就是向世界發出核戰警告。
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但有三個前提
在這種國際局勢下不少人建議中國應該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承諾,一些人認為在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中,中國是唯一做出過這種承諾的國家,這會使一些有野心的國家認為中國不會使用核武,而在當下這種國際局勢中這樣的承諾不利於維護國家安全。
可以看出,這些意見非常有道理,但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擔憂,因為雖然我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但還有三個先決條件,一旦有人敢越過紅線那麼必然會遭到報復。
首先第一個先決條件是我國的核武器和核武器基地遭遇襲擊,要知道核武器是保障一國國土安全的重要戰略武器,因此一旦我國的核武器庫遭受打擊,那麼我們必須要做出適當的反應。其次領土遭到核打擊,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那麼我們就會使用對等的武器對敵人進行打擊。最後重要城市或者重要設施遭受打擊,重要城市自不必多說,重要設施包括我國的核潛艇基地、三峽大壩等等,如果這些設施被敵人打擊的話對我國的國防安全將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承諾。
核設施萬一被摧毀怎麼辦?
可能有人還會有這樣的疑慮,不首先使用核武,那麼一旦敵人將我國的核設施摧毀的話我們還有機會進行反擊嗎?其實針對這一點軍事專家早已做足了準備。二次核反擊的主要力量是戰略核潛艇,而每個國家的戰略核潛艇的部署地點一直是謎,而且戰略核潛艇經常在大洋深處執行任務,別說摧毀了,就連能否發現都是個問題,因此我國的二次核反擊能力絕對沒有問題。
另外陸基飛彈發射井的地址都是經過國家精心選擇,即便被外國偵察衛星發現也能抵擋一般當量的核彈襲擊,所以雖然我們承諾過不首先使用核武,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核威懾能力,誰要敢在這方面動歪腦筋,迎接他們的必然是「東風快遞」,當然所有人或許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希望核武器永遠不要被使用到實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