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含清輝,匡廬奇秀甲天下。
長江之南、鄱陽湖西岸;這裡自古風景秀麗,深受文人名士喜愛;匡俗曾在此修煉成仙,自魏晉以來,有眾多名人隱士在此密修,兩晉時柴桑縣令劉程之曾隱居臥雲壠,陶淵明筑西廬與劉之為鄰,隆安四年(400)慧遠率眾遊此,所作《廬山諸道人遊石門詩序》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山水遊記。南朝宋·謝靈運曾築石門精舍,有《登廬山絕頂望諸嶠》等名篇。唐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貶江州任司馬,次年秋即於此築草堂,並隱逸山居近三年。又有歷代名家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範成大、範仲淹、蘇軾、朱熹、元好問、徐霞客等臨此攬勝。廬山北麓,這裡區位優越,早在春秋時期是吳之境西、楚之境東,俗稱吳頭楚尾;素有「京九重鎮、鄱湖明珠」之稱。
濂溪區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中北部,她原名廬山區,因境內廬山(匡廬、匡山、南障山)得名,廬山因商周之際,匡俗受道仙人共遊此山,時人謂其所止為神仙之廬,因名;據《水經注》:廬俗兄弟七人皆好道術,遂寓精舍於宮庭之山,故世謂之廬山;2016年更名濂溪區,濂溪源於廬山蓮花峰,周敦頤晚年居此,以故鄉濂溪為水名得名。湖南濂溪河源出湖南省道縣都龐嶺,東北流入沲水;蘇軾、黃庭堅認為,濂溪之濂,專指清廉;另據《漢語大詞典》:濂,淺水,濂溪意即小溪流,因發源於周敦頤故裡道山下的泉水,因名;可以說她是以湖南省得一條小溪得名。
這裡四周分別與柴桑區、廬山市、湖口縣、潯陽區相鄰;下轄3個街道、5個鎮、2個鄉:十裡街道、五裡街道、七裡湖街道,姑塘鎮、威家鎮、新港鎮、蓮花鎮、賽陽鎮,虞家河鄉、高壠鄉,其中七裡湖街道由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境內有廬山林科所、廬山生態文化新城;區人民政府駐地十裡街道,總面積369.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94萬。
這裡歷史悠久,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夏商周分屬荊州和揚州。戰國先後屬吳國、越國、南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屬九江郡。西漢高祖六年(前201)設淮南國豫章郡柴桑縣,隨屬。新莽改制後屬九江郡九江亭,東漢恢復舊稱。三國魏黃初二年(221)設武昌郡,隨柴桑縣為之屬。西晉永興元年(304)廬江郡尋陽縣、武昌郡柴桑縣設尋陽郡,隨屬。義熙八年(412)尋陽縣併入柴桑縣。南朝梁太清二年(548)柴桑縣析置汝南縣。
隋開皇九年(589)廢尋陽郡及柴桑縣、汝南縣復置尋陽縣;十八年(598)易名彭蠡縣;大業三年(607)彭蠡縣更名湓城縣;均隨屬。唐武德四年(621年)湓城縣析置潯陽縣,八年(625)湓城縣併入潯陽縣;隨屬。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潯陽縣易名德化縣。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德化縣析置星子縣,分屬德化縣、星子縣。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江州為九江府,德化縣屬之;南康路改為西寧府,星子縣屬之;分隸九江府德化縣、西寧府星子縣。清朝沿明制。1914年德化縣更名九江縣,區境屬江西省潯陽道九江縣與星子縣。
新中國建立後,九江縣潯陽鎮析置九江市、廬山管理局,先屬九江縣、星子縣,後屬地轄九江市、廬山管理局。1980年3月九江市由江西省直屬,設郊區、廬山區;廬山區因境內廬山得名,。1984年廬山區七裡鄉、茅山頭墾殖場以及十裡鄉三裡村、黃土嶺村第七組劃入潯陽區;同年5月廬山區改設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8月郊區更名廬山區(另說由廬山區和郊區合置廬山區)、設置牯嶺鎮。1990年2月潯陽區十裡辦事處劃入廬山區。1992年5月新港鄉、海會鄉、威家鄉、蓮花鄉撤鄉設鎮。
1994年3月賽陽鄉設鎮。1999年3月周嶺鄉改設姑塘鎮。2001年12月高壟鄉併入海會鎮;十裡鄉併入十裡街道;五裡鄉改設五裡街道。2015年駐地由十裡街道十裡大道遷至九蓮南路。2016年4月星子縣改設縣級廬山市,為免重名,廬山區更名濂溪區,牯嶺鎮劃入廬山市;將駐濂溪區賽陽鎮的廬山雲霧茶場(含剪刀峽景區入口)、廬山茶科所,駐蓮花鎮的蓮花林場,駐海會鎮廬山茶場劃入廬山市牯嶺鎮管轄;海會鎮析出高壠、廬山水泥廠、五星、雙壠、銀門、谷山、青山等地設立高壠鄉;調整後的區海會鎮劃入廬山市。
區境在雄奇秀麗於群山峻岭之間,南部是鄱陽湖盆地;因在地質史上經歷巖漿侵襲而冰川活躍,故地貌千姿百態。長江過境,有鄱陽湖、八裡湖等。濂溪區地處亞熱帶溼潤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境內雲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190天以上;年均溫度15℃,年均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這裡物產豐富農作物栽培品種223個,其中廬山雲霧茶馳名中外;有中華鱘等4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有廬山三石(石魚、石雞、石耳)、九江早椒、羅漢豆、萵筍等等特產;有高嶺土、石灰石、綠肉石等礦產,其中石灰石儲量3000萬立方米。
濂溪區風光無限,主要有碧龍潭、石門澗、剪刀峽、蓮花洞、馬尾水、吳障嶺、馬祖山、鐵佛寺、東林寺、定慧寺、西林寺、九江海關姑塘分關、嶽園遺址、周濂溪墓、白居易草堂、南山公園、潯南城市客廳、十裡河風光、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等景點;其中碧龍潭享有廬山第一潭、北山絕勝等殊榮,電影《李四光》曾在此取景。
石門澗景山水含清暉、集「雄、秀、險、奇」於一體,有山水絕勝、廬山第一景之譽。景區植被覆蓋率90%,空氣溼度大,易生雲霧,為廬山最著名的雲霧窟,東晉即有「虎溪橋邊月,石門澗中雲」之頌;有石門澗峽谷、會仙園、開慧泉、石門精舍、石門澗瀑布、鐵船峰、獅子崖、觀雲臺 等景點。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