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村民至今保留著轟炸後的殘垣斷壁,上面有數不清的彈痕
漫畫生動地展示了日軍的暴行
老人說一定要讓畫冊流傳下去
八閩上空的陰霾之轟響福清
64年前,全村人高舉扁擔,幹掉4個日本鬼子,招來100多枚炸彈。64年後,健在的老人最擔心這段歷史被湮滅
險些被100多枚炸彈夷為平地的五龍村,是當年福清遭受轟炸的一個縮影。
64年前,全村被欺負得忍無可忍,個個舉起鋤頭、扁擔,幹掉4個為非作歹的日本兵,日軍隨即回敬的就是100多枚炸彈,以及無窮無盡的拷打,甚至動用了電刑……
64年後,走在五龍村的石板路上,在老人們的手指下,數不清的已經風化的彈痕,一個一個漸漸清晰起來,但老人們最擔心的,是這段慘痛的歷史,會變得越來越模糊。
再過10年、20年,村裡還有人能記得轟炸這檔子事嗎?一位老人說,隨著他們這輩人的離去,那段慘痛的經歷,是不是會被年輕的一代,一點一點遺忘,最終只能埋進黃土?
於是,我們幾乎走訪了所有健在的老人,詳盡補錄下這段慘烈抗爭的故事。
轟響福清·見證
全村舉扁擔,幹掉4個日本兵
福清城頭鎮五龍村,一直是個平靜的小村莊,即便在日軍大舉入侵福清時,也沒有經歷什麼大風大浪。
1941年8月下旬,日軍準備撤出福清時,一口氣朝當年擁有400多戶村民的五龍村,投下了100多枚炸彈,小村莊頓時體無完膚。
60多年後,當我們走在五龍村的石板路上,老人們紛紛給我們指指點點:這裡、那裡……到處都是當年日軍轟炸留下的痕跡,一些彈痕已經風化得有些模糊,但在老人們的手指下卻依然清晰可辨。
我們走進一戶村民的庭院,院子當中就是一個彈坑,直徑超過一米,裡面長滿雜草。一個老太太顫巍巍地走出門來,指了指圍牆上幾處坍塌的地方,說這些都是日軍造的孽,「日本仔壞透了,炸彈刷刷地往下扔啊,嚇得我好多天都不敢回家啊」。
說到激動的地方,老太太揮舞著手臂,乾癟的嘴唇抖動著,聲音有些哽咽。隨著老太太手指的移動,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機槍掃射留下的彈孔,數都數不過來。
1941年4月29日上午,4個日本兵先是騷擾了五龍村附近的村莊,然後大搖大擺走進五龍村,想要趁亂「撈一票」。
村民陳常晃等看到日本兵只有4個人,便鼓動大夥把他們滅掉。村民們早就對日軍恨之入骨,一時間群情激昂,於是老弱婦孺臨時撤退到安全的地方,身強力壯的村民抄起鋤頭、扁擔,二三十人聚在一起,然後分散到村口、街道的兩旁,假裝瞧熱鬧,伺機動手。
4個日本兵還蒙在鼓裡,帶著一支大蓋步槍、4顆子彈走進村來,在路上還鳴槍三響示威,只剩下一顆子彈。
帶槍的那個留在村口,其他三個分成兩路進村,一個矮胖的日本兵搶了一個村民的錢後,覺得沒什麼危險,就招呼守在村口的日本兵進來一起搶。
帶槍的日本兵衝到一家水果店門口,用槍上的刺刀指著老闆鄭敬爐的肚子,逼著他交錢,沒想到鄭突然把槍口一託,「砰」,槍朝天響了。鄭又緊緊抓住槍桿,日本兵見勢不妙,丟下槍就想逃,結果被趕上來的村民打死在山坡上。
那個矮胖的日本兵剛從小巷裡衝出來,頓時一堆門板、鋤頭、石塊拍了過來,把他打死在大街上。
剩下的兩個日本兵想要從來路逃跑,村民陳常滾趕緊召集了幾十個人圍追堵截,最終用木棒、鋤頭,把這兩個日本兵打死在稻田裡。
100枚炸彈橫飛,全村躲進後山
一下子打死4個日本兵,全村人都怕駐紮在海口的日軍報復,當天傍晚,五龍村和附近巖兜村、鳳嶼村的村民都離家出走,緊急疏散。
到了晚上,大家發現日軍沒什麼動靜,又三三兩兩地返回村裡。鳳嶼村、巖兜村的人就地掩埋了稻田裡的鬼子屍體。鄭敬爐等五龍村村民也把街頭的鬼子屍體丟進成片的龍舌蘭裡,洗清了街上、牆上的血跡。
沒有不透風的牆,駐紮海口的日軍很快就發現4個鬼子死在了五龍村,但手頭又沒有證據,於是就在漢奸的帶領下,派了100多個日本兵,帶上機槍,氣勢洶洶殺到五龍村,把80多個村民抓到海口,用木棒、槍託砸村民們的腦袋,逼迫他們說出4具鬼子屍體的下落。
報復行動是一連串的,日本兵把村民家裡稍微值錢點的家當搶了個精光,放火燒掉了六七十間房屋,並由漢奸帶路,把仍躲在山裡的20多個婦女搜了出來,統統強姦……
為了問出4具屍體的下落,日軍對村民們的虐待不僅僅是肉體上的,他們還強迫村民跪在地上學狗叫,像狗一樣叼紅糖塊;他們強迫村民兩兩相對,用木棒互相擊打頭部,誰敲得不響,馬上就會招來一頓毒打;他們還用菸頭插進村民的鼻孔,隨手抄起身邊的東西,肆意毆打村民……陳宜泉老人說,「有些人還被用上了電刑,但誰都沒有招供,連10多歲的孩子都懂得不受利誘威逼……拷問了好多天,鬼子發現根本撬不開我們的嘴,只好把我們統統放掉了。」
本來村民們都以為鬼子已經灰心了,已經放棄了,沒想到撤退福清的時候,突然又對村裡進行了連續幾天的報復,一口氣投下100多枚炸彈。
幸好五龍村的村民反應比較快,全村人緊急撤退到後山上,才得以倖免,「要是當時稍微慢一點的話,後果絕對是一起血案」。
轟炸從1941年8月27日開始。天剛蒙蒙亮,日軍的飛機就呼嘯而至。此前村民們從來沒見識過轟炸,眼睜睜看著炸彈一個接一個落下,一座又一座房屋變成廢墟,石塊泥土四處亂飛,地面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大坑,大家這下才慌起神來,急急忙忙扶老攜幼,往後山奔去。各家各戶分散地躲藏在巨大的巖石縫隙裡,心驚膽戰地等待轟炸結束。
那一天開始,全村人在一片恐怖的氣氛中生活,「村裡的老人、婦女、孩子都乾脆住在山上,一些牲畜也被牽上山去,男人白天也守在山上,等到晚上飛機離開時,才悄悄回到村裡,看看家中的損失情況,順便煮些地瓜米飯,作為第二天的三餐飯,帶上山去。」陳宜泉說,所幸那年糧食還算充足,吃飯不成問題,即使家中被炸毀,也可以向別人借些口糧度日。
就這樣過了7天,直到聽到鬼子完全撤離的消息,大家才敢下山。剛開始鬼子還不知道村民都躲在後山,經漢奸指點,飛機不時往山上掃射,還好巨大的巖石構成天然的屏障,因此這7天的轟炸掃射中,村裡無人傷亡。
八閩抗戰·互動
看完本報抗戰系列報導,拿出了傳家寶———
67歲老人捐出抗戰漫畫
本報《追尋八閩救國魂》系列報導,深深打動了福州一位67歲的老人。
昨天,家住福州道山觀弄的唐炳燦老人,把一本1938年出版的漫畫書———《漫畫戰線》創刊號送到本報,希望捐獻給有關部門,「給那段屈辱的歷史留下一點紀念品」。
這本書裡的漫畫,有些是單幅的,有些是多幅的,有些是展示日軍的暴行的,有些是鼓舞大家奮起反抗的,畫面生動,內容精彩。
唐炳燦老人說,小時候他住在倉山,喜歡看漫畫,特別是這種抗戰題材的漫畫,只要碰上,就一本不落地買下,分給周圍的夥伴們看,「當時看了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的畫面就冒火,沒想到幾年後,一隊隊日本兵開進福州,漫畫上的事情活生生出現在自己身邊。」
從那以後,唐炳燦就再也買不到《漫畫戰線》這樣的書了,還經常被鬼子欺負,「有一次就因為沒按日本兵規定的路線走,被他們嘻笑著用手指彈腦門,還被抽了一鞭子」。
原先唐炳燦手頭有20多本《漫畫戰線》,後來逐漸丟失,目前只留下這本創刊號。他用紙給書包了個封面,藏在一個包裡,幾乎成了唐家的傳家寶,時不時拿出來給兒孫看看,講講當年那一段段屈辱的歷史。